图书介绍
历史性的飞跃 列宁后期思想探索 1917-1923年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历史性的飞跃 列宁后期思想探索 1917-1923年](https://www.shukui.net/cover/36/34786719.jpg)
- 杨承训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562204748
- 出版时间:1989
- 标注页数:288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29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历史性的飞跃 列宁后期思想探索 1917-1923年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概论1
第一节 历史性的飞跃1
一 马克思恩格斯的伟大功绩——从空想到科学1
二 列宁的伟大贡献——从理论到实践5
第二节 飞跃的社会历史前提7
一 资本主义发展到新阶段7
二 社会主义革命在落后国家实现12
一 重视实践15
第三节 飞跃的思想理论基础15
二 重视生产力的发展18
第二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22
第一节 向共产主义过渡要经过若干阶段22
一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共产主义发展阶段的思想24
二 列宁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设想24
第二节 从短暂到漫长的转变27
一 对期限估计有“许多错误”27
二 实际期限比预期的要长得多29
一 “社会主义就是消灭商品经济”32
第一节 从“消灭商品经济”到发展商品交换的转变32
第三章 社会主义初期的商品经济32
二 “把商品交换提到首位”36
三 探索社会主义生产的基础——市场、商业41
第二节 “按商业原则办事”46
一 “按商业原则办事”的提出46
二 “按商业原则办事”的实质48
第三节 关于社会主义银行的理论50
一 对社会主义银行的认识过程50
二 正确发挥银行的杠杆作用54
第四章 社会主义初期的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形式58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期的多种经济成份58
一 初期经济制度不是“单一的和高度发达的东西58
二 多种成份的结构特点和相互关系61
第二节 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66
一 从单一模式向多样化的转变66
二 对“集体企业”的明确界定67
三 国有经济的多种形式69
第一节 直接过渡尝试的失败71
一 过渡道路的最初探寻71
第五章 从直接过渡到间接过渡的转变71
二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的尝试74
三 直接过渡的惨痛教训77
第二节 向间接过渡的转变79
一 间接过渡的必要和必然79
二 新经济政策的俄国将变成社会主义的俄国83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入口88
一 一个巨大的历史进步88
第六章 国家资本主义——过渡形式的探索88
二 同一个中间站91
三 四分之三的社会主义92
第二节 社会主义经济的一种形式93
一 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中间环节93
二 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95
第七章 从共耕制到合作制的转变99
第一节 共耕制的理论和实践99
一 对马克思恩格斯合作思想的继承99
二 共耕制的实践及其社会效果101
一 合作社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105
第二节 同商品经济相联系的合作制理论105
二 新经济政策时期合作制思想的发展阶段106
三 合作社建立在商品经济关系的基础上110
第三节 合作制的特点及其实践效果112
一 合作制的优点:与共耕制的异同112
二 实践比较:两种形式两种结果116
第八章 对工农联盟理论的发展119
第一节 对农民的认识及对策119
一 最主要的敌人119
二 把劳动农民和投机农民区分开122
一 工农联盟是工人同贫苦农民的联盟124
第二节 工农联盟对象的发展变化124
二 同不剥削别人的中农结成联盟126
三 吸收“耐普曼”参加联盟128
第三节 从军事联盟到经济联盟131
一 军事联盟是工农联盟的初步形式131
二 工农联盟首先是经济联盟132
第九章 对消费品分配理论的贡献134
第一节 平均分配的教训134
一 对“劳动平等、工资平等”的理解134
二 “直接分配”的理论与实践139
一 克服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实行奖励制141
第二节 新经济政策中的分配理论141
二 同个人利益结合和责任原则142
三 按劳分配与商品流通相联系149
第十章 民主与法制理论的发展153
第一节 不受任何法律约束的政权153
一 专政是铁一般的政权153
二 专政不受任何法律约束156
第二节 专政与民主的辩证统一158
一 专政的实质主要不在于暴力158
二 从就地枪决到法庭审判162
三 完善法制,保障民主164
第三节 民主与经济文化的辩证关系167
一 民主不是单独存在的167
二 民主建设与经济文化发展要同步进行170
第十一章 关于对外开放的思想173
第一节 社会主义胜利的一个重要保证173
一 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实行对外开放政策173
二 租让制——最好的学习形式177
第二节 乐于吸收外国的好东西180
一 利用资产阶级的资本180
二 学习利用西方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182
三 同外国资本家做生意183
第十二章 经济管理体制的理论与实践187
第一节 高度集权化的教训187
一 对社会化的理解187
二 集权管理的实现形式——总管理局制189
第二节 从集中管理到“专人负责制”191
一 公有企业的新领导体制——“一长制”191
二 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环节——经济核算制193
一 无产阶级专政体系198
第一节 苏俄无产阶级专政体系的形成及其特点198
第十三章 关于政治体制及其完善198
二 苏维埃俄国政治体制的特点200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完善205
一 必须改善和改造“我们的机关”205
二 应该遵循的原则207
第三节 完善国家机关的内容和措施209
一 精简机构与选拔培训干部209
二 加强检查和监督211
三 改进工作制度和工作作风213
一 决不让出苏维埃政权215
第十四章 反倾向斗争215
第一节 十月革命胜利初期的反倾向斗争215
二 反对“左派共产主义者”集团的斗争219
第二节 新经济政策时期的反倾向斗争224
一 围绕着新经济政策的两个基本点展开224
二 反倾向斗争的历史经验228
第三节 对国际共运中“左倾”思潮的批判230
一 “左倾”思潮成为主要危险230
二 列宁对“左倾”思潮的批判232
第十五章 从革命方式到改良方式236
一 改良是革命的阶级斗争的副产品237
第一节 革命与改良的辩证关系237
二 改良与革命的内在同一性239
第二节 灵活机动的革命战术240
一 用赤卫队进攻资本的革命方法240
二 完全不同的办法——改良方式242
第十六章 文化建设纲领244
第一节 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和基本任务244
一 “划时代的主要任务”之一244
二 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和任务248
一 坚持党对文化事业的领导作用252
第二节 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和政策252
二 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254
三 正确对待知识分子255
第十七章 执政党的领导与建设258
第一节 维护和改善执政党的领导258
一 必须有一个工人阶级执政党258
二 工人阶级执政党要善于领导261
第二节 把执政党的建设提高到新水平266
一 执政党必须有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266
二 保证执政党队伍的纯洁和统一268
三 加强党风建设,清除腐败风气271
第十八章 世界革命战略273
第一节 世界革命战略思想的演变273
一 从“加速革命”到“加速革命的准备”273
二 两个组成部分,一个指导中心277
第二节 苏维埃俄国与世界革命282
一 “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世界革命上”的观点转变282
二 与世界革命有关的对外政策284
后记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