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书法全集 行书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书法全集 行书卷
  • 南兆旭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 ISBN:7810850733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456页
  • 文件大小:158MB
  • 文件页数:469页
  • 主题词:汉字-毛笔字-书法;隶书-书法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书法全集 行书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行书的起源与发展2

【第一节】 行书的名称与起源2

【第二节】 行书的发展与演变6

【第三节】 行书的书体特征12

(一)多变性12

(二)连贯性13

(三)省略性13

(四)包容性14

【第四节】 行书与楷书、草书的差异15

(一)行书与楷书的差异15

(二)行书与草书的差异17

【第五节】 行书的价值20

第二章 行书的风格与流派26

【第一节】 风格与流派的形成26

(一)创作风格26

(二)创作流派29

【第二节】 二王体系32

【第三节】 颜真卿体系34

【第四节】 北宋四家体系37

【第五节】 浪漫书风体系39

【第六节】 碑体行书体系42

(一)书写姿势46

第三章 行书笔法与基础训练46

【第一节】 书写姿势与执笔46

(二)执笔47

【第二节】 行书用笔的特点49

(一)多露锋,少藏锋50

(二)点画间每以游丝相连51

(三)兼用方笔和圆笔53

(四)点画的形态变化多55

(五)书写速度有疾有徐58

【第三节】 行书的基础训练59

(一)执笔练习59

(三)线条的练习60

(二)提与按的练习60

(四)笔势的练习61

第四章 行书笔画的变化及部首64

【第一节】 点画、撇捺、挑钩的变化64

(一)短点与长点65

(二)横的变化66

(三)竖的变化67

(四)撇与捺的变化67

(五)挑与钩的变化68

(一)转与折的变化69

【第二节】 转折、长短、笔顺的变化69

(三)笔顺的变化70

(二)长短对比70

【第三节】 行书的偏旁部首72

(一)人字旁72

(二)提手旁73

(三)木字旁73

(四)三点水74

(五)示字旁74

(七)耳旁75

(八)言字旁75

(六)火字旁75

(九)车字旁76

(十)月字旁76

(十一)金字旁76

(十二)反犬旁77

(十三)竖心旁77

(十四)绞丝旁78

(十五)反文旁78

(十六)页字旁79

(十七)草字头79

(二十)心字底80

(十九)走字旁80

(十八)宝盖头80

(二一)女字旁81

(二二)门字框81

(二三)其他偏旁82

第五章 行书的结体84

【第一节】 行书的独体字84

(一)笔画的长短安排85

(二)笔画的间距安排86

(三)笔画的斜度安排86

(五)笔画的相交安排87

(四)笔画的相接安排87

(六)笔画的相邻安排88

【第二节】 行书的合体字89

(一)左右结构89

(二)左中右结构89

(三)上下结构90

(四)上中下结构90

(五)半包围结构90

(六)全包围结构91

【第三节】 行书的结构原则92

(一)险中求稳92

(二)呼应93

(三)变化94

第六章 行书的章法布局98

【第一节】 布局的三种构成形式98

【第二节】 变通与贯气102

【第三节】 平衡对称、多样统一、对比照应104

(一)参差法104

(二)虚实法105

(三)烘托法106

(四)穿插法107

(五)自然法108

【第四节】 署款和钤印109

第七章 选帖、读帖与临帖114

【第一节】 如何选帖114

(一)选择自己喜爱的字帖114

(二)选择优秀版本的字帖115

【第二节】 如何读帖117

(一)读帖的步骤118

(二)读帖的方式118

【第三节】 临摹的方法与要求120

(一)抓感觉122

(二)夸张地临帖122

(四)写意地临习123

(三)忠实地临习123

(五)背临124

(六)眼临124

【第四节】 临帖作品分析126

(一)祝允明《临苏轼过桃源帖》126

(二)董其昌《临黄州寒食诗帖》126

(三)沈尹默《临黄州寒食诗帖》127

(四)祝允明《临黄庭坚行书帖》128

(五)沈尹默《临黄州寒食诗帖跋》128

(六)潘伯鹰《临黄庭坚经伏波神祠》129

(九)林散之《临米芾多景楼诗帖》131

(八)沈尹默《临米芾自叙帖》131

(七)祝允明《临元日帖》131

(十)祝允明《临澄心堂帖》132

(十一)潘伯鹰《临蔡襄行书尺牍》133

第八章 历代行书名帖临习指导136

【第一节】 王羲之《兰亭序》136

【第二节】 颜真卿《祭侄文稿》160

【第三节】 苏轼《寒食帖》199

【第四节】 米芾《蜀素帖》223

【第五节】 文徵明《腾王阁序》316

【第一节】 创作的基础与创作前的准备356

第九章 行书作品的创作356

(一)书法技巧的训练358

(二)理论知识的掌握359

(三)书写工具的选用360

(四)执笔与书写姿势配合361

(五)书写内容的确定362

(六)行书创作的心理准备363

【第二节】 行书的创作方法366

(一)印象性创作366

(二)嫁接性创作367

(三)主题性创作368

(四)灵感性创作371

(五)探索性创作372

【第三节】 行书的创作幅式376

(一)直式377

(二)横式378

【第四节】 行书创作的基本要求379

(一)从右到左379

(二)大小适宜379

(三)间距得当380

(四)对准中线380

(五)繁简统一380

(七)纠正笔误381

(六)随机应变381

(八)符号替代382

(九)题款讲究382

(十)钤印妥贴383

第十章 行书书法作品的鉴赏386

【第一节】 如何进行审美鉴赏386

(一)审美鉴赏活动的特性387

(二)书法鉴赏批评的尺度与标准389

【第二节】 谈谈几种审美境界391

(一)以孔子“中庸”学说为代表的“中和”之美391

(二)以老庄“自然”观说为代表的质朴之美392

(三)传统审美观念中对神采和气韵的追求394

【第三节】 风格的多样性及局限性399

【第四节】 风格的相对稳定性和可变性403

【第五节】 历代行书名家名作鉴赏404

(一)魏晋行书名家名作鉴赏404

(二)唐五代行书名家名作鉴赏411

(三)宋元行书名家名作鉴赏422

(四)明代行书名家名作鉴赏431

(五)清代行书名家名作鉴赏438

(六)近现代行书名家名作鉴赏44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