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儒学与当代文明 纪念孔子诞生255五十五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儒学与当代文明 纪念孔子诞生255五十五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https://www.shukui.net/cover/27/34781594.jpg)
- 国际儒学联合会编;张学智执行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九州出版社
- ISBN:7801953312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1983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466页
- 主题词:儒学-关系-现代文化-学术会议-文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儒学与当代文明 纪念孔子诞生255五十五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卷一1
说忠孝——儒学的回顾与前瞻 任继愈1
儒家人文精神的核心价值 杜维明8
孔子儒家思想——中华文化的宝贵遗产 汤一介13
儒学在思考 牟钟鉴24
二十一世纪儒学的发展:理解人性与重建伦理 成中英36
儒学在当代的推陈出新 李锦全48
孔子的文明哲学与「仁学」的创造转化 欧崇敬57
儒学精神与现代社会 万本根 蔡方鹿64
儒学与网络、生命、环境伦理 张立文74
儒学与当代生态环境建设 徐仪明90
论西方现代生态伦理学的“东方转向”问题 朱晓鹏102
华夏文化与21世纪的人类生态伦理 贾乾初116
论中国廉政文化的理论内涵、儒家传统及当代实践方向 吴光126
儒学官德与政治文明 姜国柱135
儒家伦理与当代政治文明 王殿卿152
《论语》的政治哲学与当代价值 刘示范161
儒家“民本”传统及其历史命运 陈寒鸣164
儒家民本文化论 曹德本178
孟子的民本主义 陈战国181
儒家的民本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陈增辉192
孔子智慧与21世纪的人类和平 贾顺先209
忠恕之道与世界和平及环境保护 李存山219
中国儒家文化与21世纪全球化下的世界新秩序 许抗生235
论儒家伦理思想与社会和谐稳定的关系 李玉洁 黄有汉241
由《论语》所见的易学思想 石连同247
从虞翻易学看汉儒以象解《易》方法 林忠军258
易理——曾国藩成功的指导原则 阎韬272
儒家易及其在易学发展史上的地位 李书有274
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儒学 姜林祥290
经济全球化与儒家和谐观念 于民雄301
儒学对经济全球化的积极作用 周颖南312
儒学与经济全球化 沈素珍317
儒家政治文明理念的透视 陈荣照329
强者更需要儒学教育 周桂钿340
《四书》在俄罗斯 嵇辽拉350
“天下”观念与儒家文明 郑家栋355
儒家生态伦理思想与生态环境保护 李天辰362
从人生境界到生态意识——王阳明“良知上自然的条理”论析 张学智368
阳明的良知学与生态伦理观念 林宏星381
王阳明的格物实践及其本体论转变 陈清春398
从“述而不作”看儒家经典诠释的理论特质 李翔海410
韩儒丁茶山经学思想之论据 南明镇419
《公羊》学在历史上的衰落及其意义 黄开国436
全球化下的中国国民精神文明 李寿林448
中国哲学的人文资本内涵及其现代价值 丁德科455
不断丰富、发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涵 张利民465
复礼、为仁、君子——孔子思想的三个支撑点 周山469
论孔子的天命、人性及政治价值依据 王杰488
卷二495
论孔孟的仁义与天道 方光华495
孟子对孔子仁学的推进及其思想史意义 白奚504
论儒家的宗教情怀 单纯516
儒学与基督教对话与互补的必要性 李霞532
儒教之“天”与基督教之“上帝”——由儒教是否宗教引起的文化反思 周可真546
基督教和儒教在十九世纪的接触——基督教入南洋先驱米怜研究 龚道运560
儒教(儒学)在越南的演进和影响 范翠恒563
论儒家的百姓日用之学 刘志琴568
生活儒学——儒家哲学的重建 黄玉顺579
本虚而实——儒家教化理念的立身之所 李景林592
世俗化:儒学当代发展的基本路向 蒋国保604
儒学正统的重建——王船山思想的特质与定位 陈来618
儒学的发展:争鸣和独尊的互动 陈卫平632
从中西方文明融合与对话看儒学的世界意义与未来命运 邵龙宝652
近代中国人的认同危机及其重建:以康有为与孔教会为例 干春松670
孔教运动的再估价 颜炳罡682
中国文化形象的世纪性转折 景海峰697
栗谷革弊更张的改革思想 崔龙水711
论韩国朱子学者李退溪关于“情”的性理学思想 李苏平719
当代日本儒学的民间形态 钱明729
儒教的知识遗产与当代日本社会 串田久治733
神与圣人的“乐” 金秉骏746
一个迷的揭示——儒学对于中国古代宗教理性化的作用和意义 邹昌林762
儒学与儒教,文庙与武庙 龚鹏程780
从神守制度看儒家的宗教性问题 吴锐799
孔、孟大道之旨要与儒学在宋代衍变之大端 方俊吉806
易简功夫——宋儒的经学取向 杨世文820
北宋五子理解视野中的孔子 王新春838
宋明理学的时代意义 邓立光844
理学理欲观小议 张锡勤849
“生之谓性”与二程的“复性”之路 向世陵853
张载理观探微——兼论朱熹理气观与张载虚气观的关系问题 林乐昌867
《儒藏》“史部”编纂之基本构想 舒大刚885
朱子编定四书的启示 钱逊900
《四书》:儒家人文信仰的奠基 朱汉民909
论杨万里的儒学思想——兼及诚斋与紫阳的关系 郑晓江916
从历史发展的周期看儒学的“中道”及其前景 陈锐935
忠恕之道是三大文明对话的基础 张践946
中庸之道的现代思考 徐儒宗954
传统儒学的“诚”、“信”:愿望的道德和义务的道德——兼由“诚”、“信”意蕴差异看当代诚信道德建设的理路 肖仕平963
大司徒的礼教思想 林素英972
卷三997
儒家礼治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重建 张新民997
人文礼教与封建礼教 陈杰思1004
儒学的仁礼关系及其现代诠释 孔令宏1012
对创造力与儒家传统的若干反思 田浩1023
儒学与文明对话——浅谈康有为《大同书》和现实性问题 竹内弘行1030
儒学的当代思考和未来展望 王思义1033
论郭店楚简“情”的内涵 丁四新1038
儒家主流地位的确立 陈静1059
儒家文化与古代科技并非对立 乐爱国1077
“忠恕”与“和而不同”——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的孔子智慧 王钧林1088
儒家“和而不同”思想与21世纪人际关系 庄素芳1096
求和与应变 兰喜并1105
和而不同 求同存异——孔子诞辰2555周年的哲学思考 徐诚 寿杨宾1110
从“亲亲互隐”的争论谈儒家伦理的普遍性问题 郭齐勇1115
全球伦理与儒家中庸 何俊1120
用儒学精神推动东亚的合作与发展 彭林1124
从政治学视角看儒学:“内圣”缘何开不出“外王”?——论儒家伦理政治的学理缺陷及其对 田广清 孙学敏1128
公共性——儒家适应现代化需求的关键 方尔加1140
发展孔教儒学是国家的当务之急 汤恩佳1158
儒家的情商 艾皓德1163
道德形而上学体系之内外 赵敦华1166
儒家关于道德之根据的论述 董平1184
孔氏南宗的三个特点 刘蔚华1196
孔子乐教思想的现代意义 龚妮丽1200
“老子是殷商派老儒”可以成立 解光宇1211
儒学与中国大学精神 郭齐家 储朝晖1216
马来西亚华文独立中学所体现的儒家思想 龚道明1238
再论儒学在未来教育中的地位 范鹏1241
德川幕府“孝”的思想研究 徐晓风1247
先秦儒家与道德存有——牟宗三道德存有论献疑 杨泽波1257
略说儒学的现代开展 郭沂1273
马一浮的学术思想 李明友1288
守先待后,薪火常传——金景芳与马一浮的学术渊源 吕绍纲 朱翔非1293
关于儒学价值的深层思考 苗润田1306
从儒学文献、思想到人文多元价值 郑吉雄1314
欧化与国粹之外的第三条路线——辛亥革命时期中西文化调和思潮初探 叶瑞昕1333
中国特色与道统复归——论孔子德礼与政刑兼行的政治思想 郑彝元1345
中国管理哲学序论 葛荣晋1364
儒家反酷刑的理论和实践 俞荣根1372
儒道德治精神与圣功法门 詹石窗1386
中国的君子人格理想 龚群1396
苏绰《六条诏书》的儒学思想评析——兼谈北朝儒学 李中华1407
“因循”与建安——景初之际曹魏官方政治哲学 王晓毅1422
试论儒学对清代壮族文人思想的影响 韦玖灵1437
成年毛泽东与儒学 王兴国1457
毛泽东对孔子思想的吸取和发挥 许全兴1472
叩问良知的“不能”——关于儒家道德理性的反思与检讨 丁为祥1487
倡导和实践逻辑分析方法的典范 郑万耕1499
儒学演变与中国儒学史之断限 赵吉惠1507
世纪中国儒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傅永聚 韩钟文1519
卷四1531
儒学在二十世纪的历史命运 羊涤生1531
儒学社会价值功能的历史考察和前景展望 方同义1546
孔朱孝论与现代伦理 何乃川1555
儒学价值观与民族精神的培育 宋志明1563
儒学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韦克义1573
儒学的特征与当代道德的建设 田光辉1578
道统与当代大陆新儒 梅约翰1587
技术信息化时代与儒教的作用——多元化社会的矛盾与调和 刘权钟1596
略论孔孟荀的“和平”伦理 宋荣培1608
明末清初的三学案与王学左派 佐藤炼太郎1620
儒学经济思想当今的省思 苏新鋈1627
全球化条件下儒学对西方文化的态度 蔡德贵1637
从解释学的角度看儒家的礼 金圣基1647
孔子思想的现代教育意义 人价值的自觉与追求 黄君良1672
儒学何在?儒学何为?——试论儒学的现存状态和未来命运 刘东超1684
近现代中国儒学地位与社会转型的思考 刘宗贤1697
儒学的人文—反人文悖论与人的全面发展 涂可国1715
儒家文化教育传统对“儒家文化圈”的影响与启示 于建福1726
孔孟德治思想的现代反思 余怀彦1740
宋代理学天人关系论 陈谷嘉1746
从仁看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与互补 王国轩1765
《孝经》的道德观念及其现实价值 黄钊1770
儒家对在追求利益的社会中出现的矛盾冲突问题的观点 李哲承1777
儒学在英国的传播 朱仁夫1793
普世伦理之寻求与道德哲学的更高综合试探——儒家伦理哲学的资源 刘国强1803
儒学与越南的政治文化 潘文阁1819
道并行而不相悖——21世纪世界文明发展走向之我思 钱耕森1829
论汉代春秋公羊学的意义和价值 严正1836
战国时期的禅让思潮与“大同”“小康”说——兼论《礼运》的作者与年代 梁涛1845
'Man can enlarge the Way.It is not the Way that enlarges man';Po-etics in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and their fate in modern times 柯蔼蓝1855
Post Modern Confucian Synthesis of Scientism and Traditionalism Mary Phillips1869
Globalization and the Crisis of Modern Values Richard N·Stichler1880
Universally valid notions in classical ruj ia(so—called Confucian) ethics:The claim to universal validity in classical rujia ethics.Draft version Gregor Paul1903
Confucianism and Conscientiology Kevin de La Tour Simone de La Tour1919
To observe mistakes of two schools of old jingxue and to build up pre-sinology as a new branch of sciences L·I·Golovatc heva1942
Confucius'Spirituality in the Analects:A Zen,Psychoanalytic,and Postmodern Hermeneutics 吕武吉1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