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数控编程加工技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数控编程加工技术
  • 张思弟,贺曙新编著(南京工程学院)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7502570004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321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337页
  • 主题词:数控机床-程序设计-高等学校:技术学校-教材;数控机床-加工-高等学校:技术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数控编程加工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1章 数控机床与编程概述4

1.1 数控机床的特点与应用范围4

1.1.1 数控机床的优点4

1.1.2 数控机床的不足5

1.1.3 数控机床的应用范围5

1.2 数控机床的组成与工作原理6

1.2.1 数控机床的组成6

1.2.2 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8

1.3 数控机床分类8

1.3.1 按工艺类型分类8

1.3.2 按控制运动方式分类8

1.3.3 按驱动伺服系统类型分类9

1.3.4 按功能水平分类11

1.4 数控机床插补原理11

1.4.1 插补的概念11

1.4.2 插补方法12

1.4.3 逐点比较法插补12

1.4.4 逐点比较法直线插补13

1.4.5 逐点比较法圆弧插补16

1.5 数控编程方法20

1.5.1 手工编程21

1.5.2 自动编程21

1.5.3 CAD/CAM系统自动编程基本过程22

思考与练习23

第2章 数控编程加工基础24

2.1 坐标系及运动方向的规定24

2.1.1 标准坐标系的规定24

2.1.2 工件坐标系及其设定27

2.1.3 局部坐标系28

2.1.4 坐标轴与联动轴28

2.2 程序结构与程序段格式28

2.2.1 程序段格式28

2.2.2 程序段组成29

2.2.3 准备功能与辅助功能30

2.2.4 程序格式32

2.2.5 主程序与子程序33

2.3 数控加工中的数值计算与处理34

2.3.1 基点坐标的计算34

2.3.2 节点坐标的计算35

2.3.3 辅助计算37

2.3.4 列表曲线的数学处理39

2.4 数控加工工艺分析与设计39

2.4.1 数控加工的工艺特点39

2.4.2 数控加工工艺设计的主要内容40

2.4.3 数控加工工艺设计40

2.4.4 数控加工工艺分析42

2.4.5 数控加工工艺路线设计43

2.5 数控加工工序设计44

2.5.1 确定走刀路线和安排工步顺序45

2.5.2 确定定位基准与夹紧方案47

2.5.3 夹具的选择47

2.5.4 刀具的选择48

2.5.5 确定对刀点与换刀点49

2.5.6 切削用量的确定49

2.6 数控加工专用技术文件的编写50

2.6.1 数控加工工序卡50

2.6.2 数控加工程序说明卡52

2.6.3 数控加工走刀路线图52

2.6.4 数控加工程序单52

2.6.5 数控加工刀具调整卡52

2.7 数控加工工艺装备及配套54

2.7.1 刀柄的选择54

2.7.2 车削刀夹系统55

2.7.3 高速加工工具系统57

2.7.4 对刀装备的选择62

2.8 数控加工刀具与刀具补偿65

2.8.1 刀具类型与使用65

2.8.2 刀具长度补偿67

2.8.3 刀具半径补偿68

思考与练习71

第3章 数控车床编程加工(西门子802S/C系统)73

3.1 概述73

3.2 编程基本原理73

3.2.1 坐标系73

3.2.2 程序结构75

3.2.3 编程指令集77

3.3 尺寸系统指令83

3.3.1 G17~G19平面选择83

3.3.2 G90/G91绝对/增量位置数据(尺寸)输入制式84

3.3.3 G71/G70公制/英制数据(尺寸)输入制式84

3.3.4 G23/G22直径/半径数据(尺寸)输入制式85

3.3.5 G54~G57、G500、G53工件装夹——可设定零点偏置86

3.3.6 G158可编程零点偏置86

3.4 坐标运动指令87

3.4.1 G0快速移动87

3.4.2 G1直线插补运动88

3.4.3 G2/G3圆弧插补88

3.4.4 G5中间点圆弧插补91

3.4.5 G33恒螺距螺纹切削91

3.4.6 G75返回固定点94

3.4.7 G74返回参考点95

3.4.8 F进给率及G94/G9595

3.4.9 G9、G60/G64准确定位/连续路径96

3.4.10 G4暂停98

3.4.11 倒角CHF、倒圆RND99

3.5 主轴运动指令100

3.5.1 主轴转速S及旋转方向100

3.5.2 G25,G26主轴转速极限100

3.5.3 SPOS主轴定位101

3.6 特殊功能指令101

3.6.1 G96/G97恒线速度切削101

3.7 刀具与刀具补偿103

3.7.1 概述103

3.7.2 刀具号T103

3.7.3 刀具补偿号D104

3.7.4 G41/G42、G40刀尖半径补偿的建立与取消108

3.7.5 G450/G451拐角过渡109

3.7.6 刀尖半径补偿中的几个特殊情况110

3.7.7 刀尖半径补偿实例111

3.8 辅助功能指令111

3.9 计算参数113

3.10 程序跳转114

3.10.1 标记符——程序跳转目标114

3.10.2 绝对跳转114

3.10.3 条件跳转114

3.10.4 程序跳转举例116

3.11 子程序116

3.12 固定循环118

3.12.1 循环概况118

3.12.2 LCYC82钻孔、沉孔加工循环119

3.12.3 LCYC83深孔钻削循环120

3.12.4 LCYC840带补偿夹头内螺纹切削(攻丝)循环122

3.12.5 LCYC85精镗孔、铰孔循环124

3.12.6 LCYC93切槽循环126

3.12.7 LCYC94退刀槽切削循环128

3.12.8 LCYC95毛坯切削循环129

3.12.9 LCYC97螺纹切削循环132

3.13 轮廓编程134

3.14 综合编程例136

3.14.1 例1136

3.14.2 例2138

3.14.3 例3141

3.14.4 例4142

3.14.5 例5145

3.14.6 例6148

思考与练习151

第4章 数控车床编程加工(西门子802D,FANUC 0i,华中HNC21/22系统)156

4.1 概述156

4.2 西门子802D车床版指令系统概况156

4.3 西门子802D与802S/C车床版指令系统对比分析163

4.3.1 西门子802D与802S/C车床版指令系统主要相同功能163

4.3.2 西门子802D与802S/C车床版指令系统相当功能164

4.3.3 西门子802D较802S/C车床版指令系统主要增加功能165

4.4 西门子802D车床版部分指令功能介绍165

4.4.1 程序名命名规则165

4.4.2 AC/IC绝对/增量尺寸输入制式165

4.4.3 ATRANS附加的可编程零点偏置166

4.4.4 SCALE/ASCALE可编程比例系数166

4.4.5 G25/G26 WALIMON/WALIMOF可编程工作区域限制167

4.4.6 CT切线过渡圆弧插补168

4.4.7 BRISK/SOFT加速度性能设定168

4.4.8 FFWON/FFWOF先导控制功能开关169

4.4.9 ACC加速度比例补偿169

4.4.10 第3轴和第4轴170

4.4.11 固定循环170

4.5 FANUC 0i Mate-TB指令系统170

4.6 华中HNC-21/22T指令系统173

第5章 数控铣床与加工中心编程加工(西门子802S/C系统)177

5.1 概述177

5.2 编程基本原理177

5.2.1 坐标系177

5.2.2 程序结构179

5.2.3 编程指令集181

5.3 尺寸系统指令187

5.3.1 G17~G19平面选择187

5.3.2 G90/G91绝对/增量位置数据(尺寸)输入制式188

5.3.3 G71/G70公制/英制数据(尺寸)输入制式189

5.3.4 G54~G57、G500、G53工件装夹——可设定零点偏置189

5.3.5 G158、G258、G259可编程零点偏置和可编程坐标系旋转191

5.4 坐标运动指令192

5.4.1 G0快速移动192

5.4.2 G1直线插补运动193

5.4.3 G2/G3圆弧插补194

5.4.4 G5中间点圆弧插补196

5.4.5 G33恒螺距螺纹切削196

5.4.6 G63恒螺距螺纹切削(带补偿夹头)197

5.4.7 G331/G332恒螺距螺纹插补198

5.4.8 G75返回固定点198

5.4.9 G74返回参考点199

5.4.10 进给率F及G94/G95199

5.4.11 G60、G9/G64准确定位/连续路径200

5.4.12 G4暂停202

5.4.13 倒角CHF,倒圆RND202

5.5 主轴运动指令203

5.5.1 主轴转速S及旋转方向203

5.5.2 G25/G26主轴转速极限204

5.5.3 SPOS主轴定位204

5.6 刀具与刀具补偿205

5.6.1 概述205

5.6.2 刀具号T206

5.6.3 刀具补偿号D207

5.6.4 G41/G42,G40刀具半径补偿的建立与取消209

5.6.5 G450/G451拐角特性211

5.6.6 刀具半径补偿中的几个特殊情况212

5.6.7 G900/G901圆弧进给补偿213

5.6.8 刀具半径补偿实例214

5.7 辅助功能指令215

5.8 计算参数216

5.9 程序跳转217

5.9.1 标记符——程序跳转目标217

5.9.2 绝对跳转217

5.9.3 条件跳转217

5.9.4 程序跳转举例219

5.10 子程序220

5.11 固定循环221

5.11.1 循环概况221

5.11.2 LCYC82钻孔、沉孔加工循环222

5.11.3 LCYC83深孔钻削循环224

5.11.4 LCYC840带补偿夹头内螺纹切削(攻丝)循环226

5.11.5 LCYC84不带补偿夹头内螺纹切削(攻丝)循环228

5.11.6 LCYC85精镗孔、铰孔循环230

5.11.7 LCYC60线性分布孔加工循环232

5.11.8 LCYC61圆周分布孔加工循环234

5.11.9 LCYC75铣槽加工循环236

5.12 轮廓编程241

5.13 综合编程例243

5.13.1 例1243

5.13.2 例2250

5.13.3 例3251

5.13.4 例4252

5.13.5 例5254

5.13.6 例6255

思考与练习258

第6章 数控铣床与加工中心编程加工(西门子802D,FANUC 0i,华中HNC21/22系统)264

6.1 概述264

6.2 西门子802D铣床版指令系统概况264

6.3 西门子802D与西门子802S/C铣床版指令系统对比分析273

6.3.1 西门子802D与802S/C铣床版指令系统主要相同功能273

6.3.2 西门子802D与802S/C铣床版指令系统相当功能274

6.3.3 西门子802D较802S/C铣床版指令系统主要增加功能274

6.4 西门子802D铣床版部分指令功能介绍276

6.4.1 程序名命名规则276

6.4.2 AC/IC绝对/增量尺寸输入制式276

6.4.3 G110/G111/G112极点定义与极坐标编程276

6.4.4 ATRANS附加的可编程偏置278

6.4.5 SCALE/ASCALE可编程比例系数278

6.4.6 MIRROR/AMIRROR可编程镜像279

6.4.7 G25/G26 WALIMON/WALIMOF可编程工作区域限制280

6.4.8 CT切线过渡圆弧插补281

6.4.9 G2/G3TURN螺旋插补281

6.4.10 BRISK/SOFT加速度性能设定282

6.4.11 FFWON/FFWOF先导控制功能开关283

6.4.12 ACC加速度比例补偿283

6.4.13 第4轴283

6.4.14 固定循环284

6.5 FANUC 0i Mate-MB指令系统284

6.6 华中HNC-21/22M指令系统288

第7章 数控技术发展及现代制造技术292

7.1 数控技术发展292

7.1.1 高速化与高精度化292

7.1.2 复合化293

7.1.3 智能化293

7.1.4 高柔性化294

7.1.5 小型化294

7.1.6 开放式体系结构294

7.2 成组技术295

7.2.1 成组技术的概念295

7.2.2 零件的分类编码295

7.2.3 零件的分类组成295

7.2.4 成组工艺296

7.2.5 成组生产组织形式297

7.2.6 推广应用成组技术的效果297

7.3 CAD/CAPP/CAM298

7.3.1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298

7.3.2 计算机辅助工艺规程设计(CAPP)299

7.3.3 计算机辅助制造(CAM)300

7.4 柔性制造系统300

7.4.1 柔性制造单元301

7.4.2 柔性制造系统302

7.4.3 柔性制造系统实例304

7.5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305

7.5.1 CIM和CIMS的定义305

7.5.2 CIMS的递阶控制模式307

7.5.3 CIMS的构成307

7.5.4 CIMS实例309

7.5.5 CIMS在我国的发展及实施CIMS的效益309

7.6 现代制造模式的新发展311

7.6.1 敏捷制造(AM)311

7.6.2 并行工程(CE)313

7.6.3 精良生产(LP)314

7.6.4 虚拟制造(VM)316

7.6.5 绿色制造(GM)318

思考与练习320

参考文献32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