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矿城耦合系统的演化与协同发展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矿城耦合系统的演化与协同发展研究
  • 穆东著 著
  • 出版社: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 ISBN:7206033458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222页
  • 文件大小:3MB
  • 文件页数:24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矿城耦合系统的演化与协同发展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1.1 问题提出1

1.1.1 我国矿业城市发展的困境分析2

1.1.2 国外矿业及矿业城市的发展现状、比较和借鉴6

1.1.3 研究课题的提出14

1.2 基本概念16

1.2.1 矿城耦合系统的概念17

1.2.2 协同发展的概念22

1.3 有关矿城耦合系统研究现状及评论26

1.3.1 矿城耦合系统协同发展研究情况的检索26

1.3.2 与课题研究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26

1.3.3 已有研究成果的局限性29

1.4 研究内容与结构30

1.4.1 研究内容30

1.4.2 研究方法31

1.4.3 研究思路和架构32

本章小结33

本章参考文献35

第二章 矿城耦合系统演化理论基础40

2.1 系统演化的理论基础40

2.1.1 自组织理论的基本概念40

2.1.2 自组织理论群44

2.2 自组织系统演化理论46

2.2.1 开放和非平衡47

2.2.2 涨落和失稳47

2.2.3 分岔和选择48

2.2.4 渐变和突变49

2.3 矿城耦合系统的耗散结构特征50

2.3.1 矿城耦合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50

2.3.2 矿城耦合系统具有自组织性51

2.3.3 矿城耦合系统是远离平衡态的系统52

2.3.4 矿城耦合系统内具有复杂的非线性相互作用52

2.4 矿城耦合系统演化过程中失当分析53

2.4.1 系统开放不足53

2.4.2 系统涨落选择不当54

2.4.3 系统演化道路选择不当55

2.4.4 系统演化中各因素的协同性差55

2.4.5 矿产资源有限性与区域发展无限性的矛盾56

本章小结58

本章参考文献59

第三章 矿城耦合系统演化过程分析62

3.1 矿业系统和一般城市系统的演化规律分析62

3.1.1 矿业系统的演化过程62

3.1.2 一般城市演化规律分析63

3.2 矿城耦合系统的演化过程67

3.2.1 矿城耦合系统的演化特征68

3.2.2 矿城耦合系统演化的产业结构表现70

3.2.3 矿城耦合系统的演化轨迹73

3.3 矿城耦合系统演化机理分析76

3.3.1 矿城耦合系统演化中的突变分析77

3.3.2 矿城耦合系统演化的驱动方向分析79

3.3.3 矿城耦合系统演化的驱动过程分析80

3.3.4 矿城耦合系统演化中的涨落分析81

本章小结84

本章参考文献85

第四章 矿城耦合系统动力学分析87

4.1 矿城耦合系统的模拟方法及特征88

4.1.1 矿城耦合系统描述方法选择88

4.1.2 系统动力学研究现状88

4.1.3 系统动力学方法的特点89

4.1.4 矿城耦合系统的动力学特征90

4.2 矿城耦合系统动力学模型设计和建模程序92

4.2.1 变结构矿城耦合系统的设计92

4.2.2 矿城耦合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建模程序93

4.3 矿城耦合系统动力学模型93

4.3.1 矿城耦合系统主因素的确定93

4.3.2 矿城耦合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总体框架96

4.3.3 子系统的主因素分析99

4.4 矿城耦合系统动力学方程中参数的确定106

4.4.1 利用系统历史统计资料的平均数107

4.4.2 类推、借鉴、修正及咨询方法107

4.4.3 矿城耦合系统动力学辅助预测模型108

4.5 系统动力学模型运行环境简介108

本章小结109

本章参考文献110

第五章 矿城耦合系统协同发展评价研究114

5.1 矿城耦合系统协同发展评价方法的选择114

5.1.1 矿城耦合系统协同发展评价方法选择114

5.1.2 数据包络分析模型的选择116

5.2 矿城耦合系统协同发展评价的DEA模型116

5.2.1 建立C2R模型118

5.2.2 建立C2GS2模型119

5.3 矿城耦合系统有效性概念120

5.3.1 模型的有效性120

5.3.2 规模有效的类型及程度判断120

5.3.3 矿城耦合系统的效度概念122

5.3.4 矿城耦合系统有效性分类124

5.3.5 指标特性和有效性的关系124

5.4 矿城耦合系统有效性判断及调整125

5.4.1 矿城耦合系统有效性判断步骤125

5.4.2 矿城耦合系统非有效的指标调整126

5.5 矿城耦合系统综合效度的计算127

5.5.1 系统内综合效度的计算128

5.5.2 子系统间综合效度的计算128

5.6 输入输出指标的选取131

5.6.1 指标设置的原则132

5.6.2 输入输出指标集的确定133

本章小结135

本章参考文献136

第六章 矿城耦合系统协同发展实证研究140

6.1 枣庄矿城基本情况140

6.1.1 枣庄市基本情况140

6.1.2 枣庄矿业集团基本情况141

6.2 矿城耦合发展系统的SD模型运行142

6.2.1 SD模型运行程序142

6.2.2 枣庄矿城耦合系统的SD模拟结果检验151

6.3 枣庄矿城耦合系统的协同发展评价154

6.3.1 枣庄矿城耦合系统内综合效度评价154

6.3.2 枣庄矿城耦合系统的子系统之间的综合效度评价158

6.4 枣庄矿城耦合系统的主要制约因素确定及分析161

6.4.1 矿区回收率对矿城耦合系统的影响161

6.4.2 投资结构变化对矿城耦合系统的影响162

6.4.3 矿业链产业投资的效益状况分析165

6.5 枣庄矿城耦合系统未来发展模式分析及协同发展评价167

6.5.1 构建枣庄矿城耦合系统协同发展模式167

6.5.2 不同发展模式的运行结果168

6.5.3 不同模式运行结果分析177

6.5.4 动态协同发展的综合效度评价179

6.5.5 结论180

本章小结183

本章参考文献184

第七章 矿城耦合系统协同发展适应性对策研究185

7.1 协同发展的“协同”对策186

7.1.1 打破条块分割,实现矿城规划的协同186

7.1.2 产业政策和城市政策的协同186

7.1.3 矿产资源开采利益分配的协同187

7.1.4 产业转型与城市地域条件和相对优势的协同188

7.1.5 产业结构升级顺序的协同189

7.2 协同发展的“发展”对策190

7.2.1 延缓矿产资源的枯竭进程190

7.2.2 产业结构的发展方向190

7.2.3 产业领域的开拓和发展191

7.3 协同发展的环境对策192

7.3.1 设立环境基金,监督环境治理费用的使用192

7.3.2 从煤炭生产和使用环节控制环境污染194

7.4 协同发展的适应性政策援助和支持194

7.4.1 产业调整援助政策194

7.4.2 矿产行业援助政策195

7.4.3 改革现行不合理的经济政策197

7.4.4 多渠道、多方式解决企业办社会问题197

7.5 建立产业转型的技术创新机制198

7.5.1 技术创新在产业转型中的作用198

7.5.2 技术创新的投入机制199

本章小结200

本章参考文献200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203

8.1 研究工作的总结203

8.2 今后研究工作的展望205

参考文献207

致谢22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