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美国与中日关系的演变 1949-1972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美国与中日关系的演变 1949-1972](https://www.shukui.net/cover/24/34779331.jpg)
- 廉德瑰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 ISBN:7501227403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11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326页
- 主题词:美国-影响-中日关系-研究-1949~1972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美国与中日关系的演变 1949-1972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前言 1
绪论 1
一 本书的目的 3
二 关于以往的研究和本书的研究对象 3
1.对中国的承认问题 3
2.荒谬的“两个中国论” 6
3.美日两国都没有将“两个中国论”上升为国家政策 8
三本书的研究方法和结构 10
1.关于“吉田书简”的“两个原则”与“日美台体制”问题 10
2.本书的结构 13
第一部分 日美台体制的形成第一章 日台媾和的约定和“吉田书简”的起源 21
一 台湾当局的弱体化 22
1.在赔偿问题上的最初让步 22
2.“台湾地位未定论”的提出和台湾当局的反应 25
3.台湾的地位问题与顾维钧的作用 29
1.英美间的妥协 29
二 国共内战与中国参加对日媾和会议问题 31
2.台湾当局参加媾和会议的失败 33
三“日蒋条约”和“吉田书简”的起源 34
1.适用范围问题的提起 34
2.台湾当局的“10月24日案” 36
3.“吉田书简”和“台湾海峡分断问题” 40
四 小结 42
第二章 日英协调与“吉田书简”的形成 43
一 吉田茂的中国观 44
1.对美协调政策 44
2.吉田茂的中国观 46
3.推迟与中国媾和 49
二 英国的影响 55
1.英国的对华政策 55
2.英国的对日工作 58
3.英国的对美让步 62
1.杜勒斯的压力 65
三 “吉田书简”的形成 65
2.“吉田书简”的形成 67
3.吉田茂的最后努力 69
四 小结 71
第三章 “日蒋条约”的有限性 73
一 日本的谈判目的 73
1.“地区政府论”和“友好条约论” 73
2.日本的谈判目的 77
二 适用范围问题和赔偿问题的接点 79
1.关于适用范围问题的分歧 79
2.关于赔偿问题的分歧 82
3.赔偿问题与适用范围问题的“交换” 86
三 “或”还是“和” 89
1.关于“注意”方式的提出 89
2.日本的默认 91
四 适用范围问题的深层意思 94
五 小结 96
第二部分 日美台体制的动摇第四章 中苏离间策的目的 101
一 日内瓦会议和“中苏联合声明” 102
1.日内瓦会议和周恩来初登世界舞台 10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日政策的变化 104
3.“中苏联合声明”的发表 106
二 日本的反应 107
1.日本经济界对中日贸易的期待 107
2.吉田茂外游的目的 110
3.日本外务省的准备 112
三 中苏离间策的提出 114
1.关于中苏离间的可能性 114
2.关于中国人重视实际利益的观点 117
四 吉田茂的失败 119
1.1954年的中美关系119
2.吉田茂的失败 122
五 小结 127
第五章 中国沿海岛屿问题和国共美三角 129
一 第一次台湾海峡危机和美国的“分断”政策 131
1.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放弃使用武力的过程 131
2.美国在中国沿海岛屿问题上的“撤退政策” 133
二 第三次国共合作问题的提出 135
1.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和平工作 135
2.第三次国共合作的提出 137
3.蒋介石的反应 139
三 第二次台湾海峡危机 140
1.金门炮击战的目的 140
2.美国的反应 142
3.蒋介石的反应 144
四 金门炮击的真正目的 145
1.和平工作的继续 145
2.美蒋之间的龌龊 150
3.炮击再开的动机 152
五 小结 155
第六章 池田内阁的“两个中国构想” 157
一 肯尼迪政权的“一个中国”政策 158
1.“搁置案”与“两个中国论” 158
2.“同时加盟案” 160
3.“重要问题案” 163
二 池田内阁的“两个中国构想” 164
1.池田内阁的“等距离外交意向” 164
2.池田内阁的“台湾地位未定论” 167
3.“不成熟”的中国政策 172
三 政经分离政策的实施 176
1.难以维持的平衡 176
2.第二次“吉田书简”和日本的“脚踩两只船”意图180
3.“政经分离政策”的贯彻 182
四 小结 185
第三部分 日美台体制的解体第七章 中美和解与台湾问题的处理 189
一 毛泽东与苏联的对立 190
1.中苏分裂与“文革” 190
2.关于苏联与台湾的秘密接触 197
3.“林彪事件”与中美“和解” 199
二 中美“和解”与台湾问题 202
1.“文革”的终结与对美关系 202
2.周恩来的承诺 204
3.毛泽东的承诺 207
三 小结 210
第八章 美国与中日两国的“分断” 212
1.朝海的“恶梦” 213
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加入联合国问题和日本的态度 213
2.日本的“国际信义” 215
3.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18
二 佐藤内阁时期的《美日安全条约》与台湾问题 220
1.“美日联合声明”的意义 22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默认《美日安全条约》 223
三 田中内阁时期的《美日安全条约》与台湾问题 227
1.周恩来的承诺 227
2.美国的不安 230
3.田中角荣的承诺 232
四 钓鱼岛问题与美国 234
1.中国的主张 235
2.日本的主张 237
3.美国与钓鱼岛问题 239
五 小结 241
第九章 “中日联合声明”与“吉田书简”的终结 242
一 中日邦交的条件——一个中国原则 243
1.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日政策的变化 243
2.邦交正常化的前提——台湾问题 246
二 佐藤内阁的对应 250
1.“保利茂书简” 250
2.搁置台湾问题 252
1.“竹入备忘录”的要点 255
三 田中内阁的反应 255
2.古井“口信”的要点 258
四 关于联合声明的形成 261
1.高岛益郎的观点 261
2.联合声明第3条的问题 262
五 小结 265
结论 267
参考文献 279
一 中文资料 279
1.中文文献 279
2.中文回忆录 281
3.中文著作 282
4.中文论文 284
二 英文资料 287
1.英文文献 287
2.英文回忆录 287
3.英文著作 288
4.英文论文 288
三 日文资料 289
1.日文文献 289
2.日文回忆录 291
3.日文著作 292
4.日文论文 294
四 附录 297
1.重要事件年表 297
2.重要人物介绍 299
五 重要文献节选 300
1.《开罗宣言》(1943年12月1日) 300
2.《波茨坦公告》第8条(1945年7月26日)301
3.日本投降条款(1945年9月2日) 301
4.关于“日蒋条约”适用范围问题的谈话记录 301
5.《旧金山对日和平条约》第2章第2条 303
8.毛泽东与伏罗希洛夫的谈话(1957年4月16日)304
6.“日蒋条约”第2条 304
7.“日蒋条约”同意记录(1952年4月28日)304
9.池田勇人在国会上的发言(1964年2月29日)305
10.佐藤荣作与尼克松联合声明(1969年11月21日) 306
11.《上海公报》(1972年2月27日) 306
12.《竹入备忘录》 307
13.《古井备忘录》 308
14.“中日联合声明”第3条(1972年9月29日) 308
后记 309
出版说明 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