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推理与诠释 民事司法技术范式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推理与诠释 民事司法技术范式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32/34764815.jpg)
- 冯文生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7503656433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288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16页
- 主题词:民法-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推理与诠释 民事司法技术范式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研究民事司法技术1
一、问题背景1
二、论题解析5
三、研究进路11
四、整体结构及安排15
第一章 司法三段论的历史建构24
第一节 经典三段论作为形式化的思维技术24
一、三段论的本质:“必然得出”25
二、三段论的功能:“致知”,还是“获信”?27
三、三段论功能的扩张:从推理到思维30
四、“概念的计算”31
第二节 司法三段论:意识形态化的历史产物34
一、古罗马法律决疑术:司法三段论的着床期36
二、中世纪法律理论和制度的体系化:司法三段论的萌芽期43
三、“精密司法”:司法三段论成型期50
第三节 司法三段论的限度59
一、司法三段论不是连接应然与实然的惟一桥梁60
二、司法三段论不是沟通规范与事实或语言与现实的惟一渠道64
三、司法三段论与经典三段论的根本差异:规范与命题71
四、司法三段论的逻辑学批判73
五、司法三段论意义的拯救74
第二章 推理技术基本形态及其矛盾分析81
第一节 司法推理技术形态81
一、司法推理技术形态的流变82
二、司法推理技术形态的检讨84
第二节 司法形式推理:权力与逻辑的争斗与协作88
一、司法过程:权力与逻辑交互作用88
二、形式推理:权力对逻辑的建构90
三、司法形式推理的本质93
第三节 衡平:司法推理技术的例外94
一、古典衡平:学说与实践94
二、近代衡平:走向抽象衡平97
三、现代衡平:统一抽象衡平与具体衡平的努力100
四、衡平技术的价值:正义,抑或仁慈?103
一、近现代辩证推理:沿着亚里士多德主义所确定的路线行进109
第四节 司法辩证推理:辩证,还是推理?109
二、法律辩证推理:法律发现的另一种途径114
三、冲击司法技术结构:当代法律辩证推理的理论探索116
第三章 裁判解释技术的演变123
第一节 前近代裁判解释:被遮蔽的司法知识123
一、法律解释之缘起:学理解释123
二、法律解释方法:法学家的理解技术124
三、存在裁判解释吗?125
第二节 近代裁判解释技术的实践形态127
一、裁判解释技术的兴起127
二、近代裁判解释技术的主要特征130
第三节 当代裁判解释技术的学术发展134
一、解释对象得到扩展135
二、主体因素介入到解释之中136
三、解释是一个理解的“循环结构”138
四、解释目标折衷说140
五、解释的正当性保障:讨论程序141
六、解释活动的模式和性质:价值具体化与类型思维144
第四节 小结:从解释到诠释154
第四章 司法技术范式转换:从推理到诠释164
第一节 推理与诠释之争164
一、推理:逻辑学、哲学与司法含义的歧异169
二、诠释:方法论与本体论的意义差异171
三、问题的意义:技术之争,还是范式之争?176
一、作为方法论的法律解释与司法推理的范式同源性177
第二节 司法推理范式及其“死结”177
二、司法推理范式的“死结”181
三、司法推理范式的意义184
第三节 司法诠释范式的哲学根基185
一、现代人的生存情境:思维与技术185
二、人与世界:理解—诠释的本体意义189
三、哲学诠释学的理解图式193
四、本体论与方法论的统一:理解—诠释—应用200
第五章 民事司法技术诠释范式的构建205
第一节 哲学诠释学视界中的民事司法205
一、民事实体制定法:规范与文本206
二、民事法官角色的定位:生活共同体与当事人之间的信使211
三、民事诉讼程序的实质:恢复对话的形式保障216
第二节 民事司法技术的诠释构造219
一、“前见”:当事人与法官的不同视角221
二、“视域融合”:法官独断论之克服223
三、“效果历史”:规范与事实的意义探索226
四、“诠释学循环”:“活法”何以可能?232
五、民事司法技术,抑或艺术?234
第三节 诠释范式下的法律解释方法237
一、法律解释方法的教义学意义238
二、裁判解释的效力:法官造法吗?240
三、裁判解释的确定性:解释与诠释能够共存吗?241
一、逻辑推理作为前理解结构:贯通过去与未来243
第四节 诠释范式下的司法推理技术243
二、理解/理性交往何以可能:表达与获信247
结语:民事司法技术诠释范式的意义252
一、民事立法:以开放的姿态追求逻辑性252
二、民事司法:展现深化改革的内在场景256
三、民法科学和规范秩序建构的起点:现代民法诠释学260
引证及参考文献269
一、书籍269
二、论文277
索引283
后记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