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国家气象局“七五”期间气象科学基金课题研究论文及论文摘要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国家气象局“七五”期间气象科学基金课题研究论文及论文摘要](https://www.shukui.net/cover/18/34756213.jpg)
- 国家气象局科技教育司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ISBN:7502318374
- 出版时间:1993
- 标注页数:585页
- 文件大小:31MB
- 文件页数:59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国家气象局“七五”期间气象科学基金课题研究论文及论文摘要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论文部分1
一个改进的台风路径统计预报模式 李汉惠等1
热带气旋边缘中尺度强风暴的初步研究 贺忠等8
台风暴潮和天文潮相互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 秦曾灏等16
关于热带气旋移动与强度的关系 董克勤24
利用热成风适应原理对暖性西南低涡生成机制的再分析 卢敬华30
一个η坐标系的数值模式及其对青藏高原低值系统的模拟实验 谢志辉等41
初夏过渡季节南亚高压北跳加强中期天气过程的数值研究 郑庆林等53
青藏高原动力作用对低涡形成过程影响的数值研究 郑庆林等64
青藏高原上空大气低频波的振荡及其经向传播 孙国武等74
北半球对流层上部超长波的低频振荡及其与南亚高压变动的关系 林海等81
初夏华南两类季风槽的对比研究 谭锐志等92
夏季对流层低层ITCZ对高层东风急流影响的数值试验 王志明等105
中国降水和气温的年际振荡及其与海气年际振荡的关系 (一)降水 陈隆勋等116
中国降水和气温的年际振荡及其与海气年际振荡的关系 (二)气温 陈隆勋等132
北半球冬季纬向风30—60天振荡及其对东亚西风急流的影响 唐东升等148
胶东半岛的干旱研究 安顺清等160
阻塞高压形成机制的数值研究 罗哲贤164
气候影响敏感性及其分析方法 黄朝迎172
一种用于年度以上预报的新方法 魏凤英等178
中国不同区域城市热岛研究 朱瑞兆等184
农田防护林风场特征及其模拟 孙玉亭等192
人工草地土壤水分变化规律的研究 余优森等203
水稻生长数值模拟 吴元中等215
塑料大棚棚面太阳短波辐射参数变化规律 储长树等219
稻米品质的气候生态研究 谢志民等226
庐山云雾降水物理与大气化学垂直探测 江祖凡240
人工影响天气现代化业务科研体系 李大山246
三七高炮焰弹成冰效率的研究 陈金荣252
论文摘要部分259
台风项目259
西北太平洋热带风暴全路径趋势预报 吴达铭等259
热带气旋路径客观业务预报综合方案的试验 薛宗元等260
京津冀地区台风暴雨专家系统 金士英等261
用对流层顶要素场的变化诊断热带气旋暴雨 林友玲等262
上海地区两次台风暴雨分片预报的诊断分析 李叔廷等263
台风路径完全预报方法 郑和文等264
台风暴雨客观定量预报方法 郑和文等265
台风资料、程序库及其业务预报系统 郑和文等266
用物理量场特征对降雨量计算值加权放大的一种方案 唐章敏267
台风倒槽内诱生低压云系的概念/诊断模式及其雨量估算 唐章敏等269
台风倒槽内暴雨中尺度系统及其触发条件 金秀兰270
南海海区台风移速突变的诊断分析 刘伯汉等271
“RSMA”模式更新及自动化预报流程 谢玲娟等272
登陆台风强度变化的诊断分析 叶惠明等273
用GMS云图作登陆台风降水预报的方法研究 江吉喜等274
台风暴雨的中小尺度特征及台风环流内部不同尺度系统的相互作用 江吉喜等275
综合相似法预报台风 张延亭等277
海洋加热场与科氏参数对台风影响的数值试验 徐祥德等278
影响台风移动因子的数值研究 朱复成279
厄尔尼诺现象与西北太平洋台风活动关系的初步分析 阮均石等281
台风环流中低层东风急流暴雨的诊断分析与应用 朱良富282
一个复杂路径台风的卫星云图特征 朱锁风等283
上海港台风暴潮逐时预报方程 刘凤珍等284
上海及其邻近地区热带风暴潮的数值模拟及预报 秦曾灏等284
正压海洋中地形拦截波的不稳定 秦曾灏等285
江浙沿海登陆热带气旋所致风暴潮过程数值预报诺模图方法 刘秦玉等286
厄尔尼诺与热带气旋形成频数的研究 董克勤287
上海地区台风暴潮数值模拟 王以农等287
热带气旋移动的分析和模拟——非对称结构和路径突变 李天明等288
基本气流垂直切变对热带气旋移动影响的理论分析和数值试验 蒋群等289
台风异常路径诊断分析 杨麟美等290
台风业务预报专家系统 丁长根等291
广西登陆台风暴雨预报模式 吴兴国292
浙江省台风过程雨量的相似预报系统 李慧武等292
北方台风暴雨预报的研究 于庆朗等293
磨擦和β效应对地形拦截波的影响 秦曾灏等293
海洋惯性边界流中Rossby波的不稳定性 秦曾灏等294
高原气象项目295
青藏高原积雪状况对盛夏副热带高压及四川长期异常天气的影响 郑世京等295
1986年“3.2”与1989年“2.25”两次南支槽对比剖析 霍义强等296
冬春季节南支槽特征及对云南天气的影响 李家垣等297
高原对新生南支槽影响的分析 李家垣等298
东亚环流的基本特征和青藏高原对它的影响 邹进上300
东亚大气环流的季节变化及其与我国降水的联系 邹进上301
影响青藏高原降雪的若干因子研究 邹进上等302
西南低涡与广西暴雨 彭本贤303
西南低涡影响广西天气的机理 彭本贤304
青藏高原和热带地区大气低频振荡与中国中部的降水 孙国武等305
南海赤道经向环流和东亚环流季节性变化 李承峰等306
“季风流管”动力学特征研究 徐祥德等306
夏季亚洲低空急流的分支现象及对我国雨带的影响 尹树新等309
青藏高原大地形对夏季东亚大尺度低空强西风分支影响的数值模拟 尹树新等310
南亚高压不同的上高原路径类型的对比分析 杨震311
南亚高压与华北暴雨 晁淑懿等312
南亚高压南北振荡的谱分析及在环流季节调整中的应用 丁一314
一次夏季西南低涡形成机理的数值试验 洑梅娟等315
夏季副热带波谱能量分析及南亚高压的维持 林海等316
诊断地面风场一层中尺度模式在陕西特定地形中的应用 王明华317
青藏高原行星边界层对低涡影响的诊断分析研究 张光智等318
一次西南低涡过程的地面场中尺度分析 卢敬华等319
一次西南低涡形成机制的数值试验 赵平等320
试用卫星定量数据分析青藏高原上的天气系统 王宗皓等320
青藏高原背风坡寒潮连阴雪天气过程及其预报方法 缪强321
青藏高原冬季温度异常与广西初夏旱涝关系 张爱华等323
1979年夏季青藏高原地区近地层振荡特性的初步研究 张光智等324
青藏高原东北侧盛夏高低空急流和低值系统的统计学特征 孙纪政等326
青藏高原动力和热力作用对高原低涡形成的数值试验 徐裕华等328
青藏高原500hPa高压的统计特征 段廷扬等329
一个西南低涡发展和维持阶段的环流特征和动能平衡 王作述等330
地形波的数值试验 张颖等331
青藏高原对夏季高原低涡发展动力及热力作用的个例研究 罗四维等332
中国大陆高原气象参数反演方法研究 黎光清等333
大气层结对青藏高原近地层湍流特征的影响 马淑芬等338
1985年盛夏台风移动的卫星云图特征 包澄澜339
1986年夏季西藏东部近地层湍流输送特征的分析 马淑芬339
论华南后汛期降水的年际变化 吴尚森等342
影响我国华南及南海的热带扰动间的相互作用 狄扬波等342
热带气象项目342
澳大利亚冷高压的年际变化异常与广东前汛期降水的关系 邓良焱等343
影响华南西部降水的中层气旋研究 张爱华等344
华南急流的一些统计特征 冯树常等346
夏季南海区域赤道西风与热带扰动的相互作用 刘伯汉347
初夏华南两类季风槽的对比分析 谭锐志等348
热带高度场的长期振荡与厄尼诺现象 罗树森等348
热带温度场的振荡与厄尼诺现象 罗树森等349
沃尔什变换及其在降水场展开和分析中的应用 王建新349
沃尔什变换在降水场的长期预报中的应用 王建新350
华南夏季暴雨高低层系统的相互作用 伍梅等351
西太平洋热带对流层中低层气象要素的准半年与年振荡 周智翔等352
夏季热带大气环流的中期振荡与华南降水的关系 林丽珊等353
全球热带地区几个主要系统的气候特征 杨祖芳等354
华南地区的中尺度对流性云团 江吉喜等356
北半球冬季冷涌和其反馈过程对华南降水的影响 张元箴等357
北半球冬季冷涌和其反馈过程与东亚爆发性气旋发展的关系 张元箴等359
华南低空急流影响广西暴雨的机理 彭本贤360
春季大陆出海的中尺度系统和南海早台风 吴志伟等361
盛夏南海—西太平洋地区动能收支与天气扰动的关系 陈彪等362
低纬风场中期振荡与热带风暴活动 李曾中等364
多热带风暴年与少热带风暴年大气环流特征差异的初步分析 李曾中等365
南海地区中层气旋的动能平衡 梁必骐等366
南海季风低压的活动及其降水特点 梁必骐等367
南海中层气旋的活动及其对华南降水的影响 梁必琪等368
南海中层气旋降水条件和机制的初步分析 梁必琪等369
南海季风低压动能平衡的初步研究 谭锐志等370
季风低压暴雨的形成机制 梁必琪等371
南海—西太平洋海域热量平衡各分量的年变化特征及其与天气系统的关系 彭永清等372
一维气候时间序列的拓展及其在相空间中混沌吸引子维数的确定 彭永清等374
一维气候时间序列的李亚普诺夫指数所显示的动态系统的演化特征 严绍瑾等375
两广沿海边界层急流的特征、成因及对暴雨落区的指示意义 周军377
我国南方夏季低空急流的若干问题探讨 朱乾根等378
低空急流发生、发展的数值试验: (Ⅰ)数值模式 李立等379
低空急流发生、发展的数值试验: (Ⅱ)动力学分析 李立等380
副热带大气中期振荡特性分析 李骥等381
冬季东亚西风急流的30-60天低频振荡 唐东升等382
北半球冬季30—60天低频振荡的传播和遥相关流型 赵兵科等383
冬季大尺度水汽输送气流的中期变化及其对我国南方降水的影响 唐东升等384
南北半球环流的准40天振荡与夏季风降水预报的可能途径 何金海等385
准40天振荡的基本特征及其研究进展 何金海等386
热带辐散风场的年变化及其在EL Nino年的异常 王盘兴等386
气候项目388
南极地区近地面层结构和下垫面热量平衡特征 殷宗昭等388
中国坡面太阳能资源和辐射平衡研究 翁笃鸣等389
东亚夏季环流指数的多年变化特征与我国西北地区夏季降水 陈万隆等390
我国近百年气温变化的周期特性与成因探讨 丁裕国等391
近百年来我国降水量的变化 屠其璞392
中国西北地区气候场的主成分分析 缪启龙等393
中国东部地区近1万年来的气候变化 傅逸贤394
利用卫星资料估算西北干旱地区夏季降水的回归模式 刘雅芳等395
湖南省气候变迁及超长期预报 段德寅396
利用旱涝等级资料恢复历史时期西北地区降水量记录的尝试 丁裕国等397
闽江下游气候资源与灾害分析 陈千盛等397
北疆降水资源及其特征 马淑红400
北疆百年降水变化及降水预测 袁玉江401
北疆降水资源及其可利用水估算 南庆红402
北疆水资源承载能力 温跨达403
内蒙古干旱半干旱地区水分资源开发利用建议 王长根404
祁连山区季节性积雪资源的气候分析 陈乾等405
内蒙古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资源分析 王长根405
用AVHRR资料反演祁连山区积雪参量 陈乾等406
NOAA-9和10 AVHRR通道1和2反射率的对比分析与定标 陈乾等408
用AVHRR资料作祁连山区西营河融雪径流预报 朱阳生等410
河西及青藏高原东北部水面蒸发力的计算 陈乾411
用NOAA/AVHRR,海拔高度和气象资料计算流域蒸散量 陈乾等413
短时间尺度周期性热力强迫下流型的低频振荡 罗哲贤416
强迫耗散非线性系统的局域阻塞流型 罗哲贤等417
地形对大气环流瞬变过程的影响 马镜娴418
大尺度浑沌现象的数值研究 马镜娴419
年变周期热源强迫下大气运动准二至三周低频振荡 马镜娴420
大尺度大气运动年际变化的数值研究 马镜娴421
干旱半干旱区(包括周围山区)降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的研究 李兆元等422
西安市城市气候 孙孟伦423
西安市城市边界层热岛的数值研究 孙旭东等425
长湖湖水调温效应的特点 乔盛西等426
黄土高原主要气象灾害的气候研究 钱林清427
巢湖风场特征研究 徐锁兆等428
华南历史时期气候变迁的研究 黄增明等429
珠江三角洲农业气候资源、灾害及对策研究 洪小冬等430
青海省太阳能资源及太阳能工程利用区划 代加洗等431
玉树地区太阳光谱辐射的测量及大气透明度 祝昌汉等432
太阳能集热器最佳倾斜面的计算及分析 王立凯等433
中国不同气候区域城市气候研究 朱瑞兆434
我国风能、太阳能资源数据库系统 薛桁等435
中国气候数值区划的研究 尹晓荣等436
黄淮海地区的降水资源和旱涝灾害影响的研究 陈玉琼等437
一种客观化的天气气候分类方法 谭冠日等438
气候影响评价的两种统计学方法——论广州天气对死亡率的影响 谭冠日等439
桃花江水库水位调度的气候决策方法 许金荣等440
吉林省降水对水电生产影响评价方法的研究 潘旭等441
柑桔冬季冻害的气象对策及效益分析 许金荣等441
适用于气候影响评价的一种全定量方法 葛美云等443
气候影响尺度初探 黄朝迎445
风能的气候评价 朱瑞兆446
气候变化对我国北方冬小麦生产的影响 黄朝迎447
气候影响资料处理系统进展 曲建和等447
气候情报评价信息化处理系统 宋连春等448
华北地区干旱及水资源紧缺现状的初步分析 曲建和449
气候干旱评价模式的研究及其应用 曲建和450
华北平原旱涝气候特征的研究 曲建和451
华北平原水资源评价模式的探讨 曲建和452
广东省春季低温阴雨气候影响评价模式的初步探讨 陆均天453
长江中下游平原旱涝评价方法探讨 宋连春454
农业气象项目455
黄淮海地区棉花纤维品质与天气气候关系的研究 田福生等455
黄淮海地区棉花纤维品质的农业气候区划 田福生等456
试论冬小麦籽粒品质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江永钦等457
莱阳梨产量品质形成的气象条件研究 郝云理等460
不同措施下的梨园气候及其对产量品质影响的试验研究 郝云理等461
冬小麦耗水量和耗水规律分析 朱自玺462
冬小麦主要生育阶段水分指标的生态分析 朱自玺464
冬小麦水分动态分析和干旱预报 朱自玺465
关于光合有效辐射的新实验结果 王炳忠等466
哈尔滨土壤水分变化规律 李诚467
防护林网内湍流特征的分析 孙玉亭等468
人工牧草热量指标的研究 余优森等469
半干旱半湿润地区红豆草气候生产力的研究 邓振镛等471
鱼塘水域微气候与塘鱼养殖关系研究 广东省气象局塘鱼气象研究组472
人工牧草耗水规律研究 仇化民等473
草地小气候效应研究 仇化民等475
陇东黄土高原麦茬绿肥保水增肥效应的研究 仇化民等477
人工草地蒸散量的研究 林日暖等478
冬小麦产量预测的生物学指标及农学模式试验研究 刘笃慧等479
冬小麦气候生产力的宏观动态模拟模型 刘笃慧等480
“三草”气候生态适应性研究 付双喜480
毛乌素沙漠防护林带水量平衡的计算方法研究 郭绍存等482
毛乌素沙地不同林带水文效应的研究 杜秀贤等483
安徽茶叶生态气候效应的研究 鲍继骞483
南方引种优质牧草气候适应性的研究 庞庭颐484
松辽草原初级生产力与水分条件的关系 宋学钰等484
吉林省西部初级生产力青干草产量与载畜量分析及预测 高凤岐等486
新疆农田水分规律及节水灌溉方案的研究 郭兴章488
新疆棉区气候——土壤水分——节水灌溉方案研究 王润之等489
新疆冬小麦土壤水分动态及节水灌溉模式 郭兴章等489
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水分条件及节水农业研究 葛秉钧等490
安徽省棉花品质农业气候生态研究 王稳成等492
塑料大棚微气候条件的研究及其应用 韩方池等493
春季蔬菜保护地栽培小气候生态效应研究 涂悦贤等494
夏秋季西兰花保护地栽培小气候生态效应研究 涂悦贤等496
夏秋季菜心保护地栽培小气候生态效应研究 涂悦贤等497
黄土高原冬小麦地膜覆盖的农业气象效应的研究 裴步祥等499
水稻启闭式旱育苗秧田管理技术指标 吴文均500
苹果园内银色地膜覆盖对产量及品质影响的研究 张学琴等501
水稻稀栽型农业气候生态及生育模式 吴文均502
单栋塑料大棚辐射环境模拟研究 储长树等503
单栋塑料大棚长波辐射交换数值试验和角系数的确定 储长树等504
塑料大棚“逆境”温度成因的理论分析和预防措施 储长树等504
拱形棚面直射光反射规律及大棚取向决策 朱军等505
灰色动态模型及其在小麦赤霉病超长期预测中的应用 赵圣菊等505
厄尼诺与小麦赤霉病大流行关系的研究 赵圣菊等507
小麦赤霉病流行程度海温预报模式的研究 赵圣菊等508
内蒙古牧区白灾的研究 张传道509
紫花苜蓿冻害温度条件分析及防御 宋学钰等510
猪舍适宜小气候及牲猪流行病气象条件研究 陈耆验511
湖北省水稻稻瘟病流行的气象条件及中后期预报方法研究 夏佩芳511
水产气象的理论和实践 杨柏松512
云物理项目514
近红外波段云的透过率与云总含水量 赵红伟等514
水滴冻结温度的统计学特征 李汝谅515
TP-801单板机对微型冷室的闭环控制 李汝谅515
预报暴雨和冰雹的积云模式研究 陶遐龄等516
梅雨锋暴雨云演变特征及其降水量估算——卫星图象和数值模拟研究 夏浣清等517
用卫星图象、云模式预报暖季暴雨云及其降水量的方法初探 陶遐龄等518
华气-1号烟火剂成冰效率的检测 陈金荣等519
人工防雹效果数理统计检验 丁德刚520
一次阵风锋降雹过程的边界层下部气流变化分析 王树芬521
“86.8.31”强冰雹个例分析 李华珍521
西沙永兴岛降水的酸度及其化学组成 吴兑等522
西沙永兴岛西南季风期大气中巨盐核的分布特征 吴兑等522
西沙永兴岛东北季风期大气中巨盐核的分布特征 吴兑等523
广州盛夏期海盐核巨粒子的分布特征 吴兑等524
降水性层状云水分循环的研究 栗柯等525
三种含AgI的气溶胶在水面欠饱和条件下成冰性能的实验研究 丰大雄等526
一种用于人工影响天气的高效AgI焰火剂 丰大雄等527
细菌冰核研究的新进展 陈汝珍527
燃烧AgI丙酮溶液产生冰核气溶胶 丰大雄527
利用卫星定量遥感反演东亚地区的云参数和可降水总量 董超华528
人工影响天气现代化外场作业可行性研究 李大山529
一维时变积云套柱模式积云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数值模拟 李盾等530
二维积雨云模式 毛玉华等530
云尺度弹性(可压缩)大气数值模式的初步试验 王谦等531
附录535
一、气象科学基金各项目评审组工作总结、研究成果评述535
台风项目评审组工作总结535
高原气象项目评审组五年工作总结538
热带气象基金项目评审组工作总结542
气候基金课题研究成果述评545
农业气象项目基金工作总结547
云物理基金课题研究成果述评552
台风项目554
二、“七五”期间气象科学基金项目指南554
高原气象项目555
热带气象项目555
气候项目556
农业气象项目557
云物理项目558
三、“七五”期间气象科学基金资助课题一览表560
台风科学基金资助课题560
高原气象科学基金资助课题563
热带气象科学基金资助课题565
气候科学基金资助课题567
农业气象科学基金资助课题570
云物理科学基金资助课题572
四、 “七五”期间气象科学基金资助各单位的课题数及金额统计表576
台风项目资助各单位课题及总金额数一览表576
高原气象项目资助各单位课题及总金额数一览表577
热带气象项目资助各单位课题及总金额数一览表577
气候项目资助各单位课题及总金额数一览表578
农业气象项目资助各单位课题及总金额数一览表579
云物理项目资助各单位课题及总金额数一览表581
五、国家气象局气象科学基金管理办法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