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综合耳廓耳穴图谱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现代综合耳廓耳穴图谱
  • 许崇明,张立贵著 著
  • 出版社: 青岛:青岛出版社
  • ISBN:7543632306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251页
  • 文件大小:33MB
  • 文件页数:274页
  • 主题词:耳-穴位疗法-图谱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现代综合耳廓耳穴图谱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图1-1 欧洲相关考古发现1

目录1

第一章 耳廓文化1

图1-5 人头型器口彩陶瓶2

图1-2 凌家滩玉人俑耳垂孔2

图1-3 商代亚丑钺2

图1-4 三星堆金面铜人头像2

图1-8 贺兰山岩画变形耳廓3

图1-6 埃及金质面罩耳垂洞3

图1-7 太阳人面岩画变形耳廓3

图1-13 达·芬奇耳廓写生4

图1-9、10、11、12 中国古代神话耳廓及饰物4

图1-15 一种汉代腰鼓状耳环5

图1-14 日本仕女绘画中耳廓5

图1-17 耳垂耳孔类型6

图1-16 耳垂孔点定位6

耳环分类法7

图1-18 阴山岩画等图腾图形7

图1-20 唐朝《敦煌观音像》仕女耳廓图8

图1-19 一种新潮耳环佩带8

艺术中耳廓变形8

图1-24 《医学正典》人体解剖图谱临绘9

图1-21 唐代卢舍那佛(局部)9

图1-22 云冈石窟第二十窟佛像(局部)9

图1-23 印度石佛头像(局部)9

耳廓与性10

图2-2 三胚层、体节、体壁中胚层和脏壁中胚层形成11

第二章 耳廓胚胎发生11

图2-1 卵裂与胚泡形成11

图2-4 三胚层形成与耳廓组成12

图2-3 胚胎早期发育12

图2-6 耳廓发生13

图2-5 脐带形成13

图2-9 内耳发生14

图2-7 耳的发生14

图2-8 听泡发育14

图2-12 胚胎发育过程中耳廓畸形易感时期15

图2-10 人胚外形(第7周)15

图2-11 人胚外形(第7至8周)15

图3-2 鱼类听觉器官之一、之二、之三16

第三章 耳廓发育16

图3-1 水母眼点与平衡器16

图3-4 两栖类听觉系统17

图3-3 蛙耳之一、之二17

不同生物听觉组织器官形式18

图3-5 海口虫——无脊椎与脊椎动物之间的中间型生物18

图3-6 一种未来人类进化假设面庞18

图4-3 人类颌面与颅骨进化20

第四章 耳廓进化20

图4-1 人类颏面进化20

图4-2 大猩猩、北京猿人与现代人头盖骨比较20

图4-4 人类耳廓肌肉退化21

图4-9 人、黑猩猩等头骨与仿射几何学坐标22

图4-5 人、猴、狗颅骨比较22

图4-6 胎儿至成人颅骨发育比例变化22

图4-7 人生3个阶段颅骨变化22

图4-8 颅骨与进化22

图5-3 位听器23

第五章 耳廓解剖23

耳廓相关基础解剖23

图5-1 颅骨前面观23

图5-2 颅骨侧面观23

耳廓解剖24

图5-4 听觉传导通路24

图5-5 耳廓方位与矢状面24

图5-6 耳廓正面表面解剖名称图26

图5-8 耳廓切面丛状结构示意图27

图5-7 耳廓背面表面解剖名称图27

图5-12 耳廓正面动脉供应28

耳廓分形结构解剖28

图5-9、10、11 耳廓动脉之一、之二、之三28

图5-15 耳廓背面静脉回流29

图5-13 耳廓背面动脉供应29

图5-14 耳廓正面静脉回流29

图5-19 一种耳廓淋巴汇流分区示意图30

图5-16 头部淋巴引流30

图5-17 耳廓淋巴结汇流30

图5-18 耳廓淋巴结位置关系30

图5-21 耳廓感觉神经31

图5-20 耳廓各神经主要分支31

图5-26 耳廓神经与耳廓肌肉32

图5-22 耳廓神经大致支配分布区32

图5-23 耳廓神经支配分布32

图5-24 具有分叉特点的耳廓神经支配大致分区32

图5-25 耳廓前面与背面神经分布区32

图5-30 迷走神经耳廓分布33

图5-27 具有分叉特点的不同耳廓神经33

图5-28 迷走神经的纤维成分与分布33

图5-29 K.L.Moore迷走神经分布示意图33

图5-32 耳廓软骨结构之一、之二34

图5-31 耳廓与机体其他部分感觉神经支配关系34

耳廓软骨与附着结构解剖34

图5-34 耳廓软骨和肌肉之一、之二35

图5-33 耳廓主要支撑肌肉--耳廓外肌35

耳周肌36

耳廓内肌36

耳廓外肌36

耳廓局部解剖37

图5-35 耳廓韧带与耳廓内肌37

图5-36 面部皮肤支持韧带37

图5-38 耳廓前面局解(深层)38

图5-37 耳廓前面局解(浅层)38

耳廓应用解剖39

图5-39 耳廓背面局解(浅层)39

图5-40 耳廓背面局解(深层)39

图5-41 球麻痹与脊髓空洞症耳廓痛觉障碍与保留40

图6-2 皮肤组织结构41

第六章 耳廓组织生理41

图6-1 手掌皮肤组织结构41

图6-5 皮肤附属器示意图42

图6-3 表皮细胞组成模式图42

图6-4 汗腺结构模式图42

图6-8 弹性软骨结构图43

图6-6 皮脂腺模式图43

图6-7 透明软骨结构图43

图6-10 Weistein触觉两点辨别阈图44

图6-9 不同皮肤感受器模式图44

图7-1 人头面部红外线影像图45

第七章 耳廓工程45

图7-3 一种改进机械耳朵46

图7-2 位听器人体工学模拟图46

图7-6 中国数字人体(局部)虚拟耳廓47

图7-4 耳廓再造手术肋软骨支架47

图7-5 G.Van.Bekesy耳蜗力学模型47

图7-8 一种耳廓三角连线图48

图7-7 模拟地理学方法耳穴三角连线图48

图7-10 耳廓医学相关器官组织的尺寸数量级别49

数学与耳廓49

图7-9 耳廓软骨体积与皮肤体积49

图7-12 耳垂打孔器50

图7-11 最小树图形50

图8-2 L系统形式语言51

第八章 耳廓变异51

图8-1 耳廓类型的正态分布51

耳廓对称性52

耳廓畸形分类52

图8-4 杨彦昌耳廓分型54

图8-3 常见耳廓分型54

图8-7 二种简单耳垂形态分类55

图8-5 外耳门形状类型55

图8-6 常见耳垂类型55

图8-10 耳轮结节类型56

图8-8 耳屏类型56

图8-9 耳轮类型56

图8-12 招风耳57

图8-11 对耳轮下脚异常类型57

耳廓形态分类与预防犯罪或案件侦破57

图8-16 猿耳58

图8-13 贝壳耳58

图8-14 杯状耳58

图8-15 隐耳58

图8-21 先天性垂耳59

图8-17 菜花耳59

图8-18 副耳59

图8-19 Stahl耳59

图8-20 先天性扁平耳59

图8-26 耳廓缺损60

图8-22 电话耳畸形60

图8-23 颊耳(melotia)合并小颌畸形60

图8-24 先天性小耳畸形60

图8-25 先天性耳瘘管和耳前窦道60

图8-31 外耳道及耳廓多毛症61

图8-27 先天性巨耳61

图8-28 耳垂畸形61

图8-29 双耳垂61

图8-30 耳廓痛风结石与常见发病位置61

其他耳廓畸形62

图8-32 无耳62

图8-33 耳廓轮廓标志不清62

图8-34 低位耳62

图8-35 皱折耳62

图8-36 耳廓瘢痕瘤62

图8-39 对耳轮溃疡与耳轮基底细胞癌63

图8-37 软骨炎致耳廓软骨萎缩63

图8-38 软骨膜炎表现63

图8-40 一种耳背分型法64

图9-2 耳廓与鼻梁位置关系65

第九章 耳廓测量65

图9-1 耳廓正常位置与病理移位65

图9-7 颅耳沟66

图9-3 正常耳廓测量66

图9-4 常用耳廓测量66

图9-5 耳廓倾斜度66

图9-6 耳廓有关角度与比例66

图9-11 面部侧面“三庭”67

图9-8 头面部弧度67

图9-9 面部黄金矩形67

图9-10 耳廓形状相关螺线67

图9-17 耳轮脚起点平面与人体三重心位置68

图9-12 面部正面“三庭”68

图9-13 法兰克福审美平面68

图9-14 不同人种眼耳平面的头部空间位置68

图9-15 鼻—唇—枕曲线68

图9-16 眼耳平面与额面倾斜度68

图9-19 耳廓牵拉法分区69

图9-18 美容学面部分区69

图9-22 头面部测量点70

图9-20 耳廓夹压法分区70

图9-21 耳背分形分区70

图9-25 作为头颅取穴固定标志的耳廓72

图9-23 头面部正面体表标志72

图9-24 头面部侧面间接体表标志72

图9-28 古代中医头面部体表标志73

图9-26 头颈古代体表部位73

图9-27 头颈侧面经穴73

图9-32 疾病相关面型分类74

图9-29 头型分类74

图9-30 面型汉字“八格”分类法74

图9-31 面型Poch分类法74

图10-1 耳廓解剖名称示意图(正面)75

第十章 标准耳穴图谱75

图10-3 耳廓基本标志线示意图76

图10-2 耳廓解剖名称示意图(背面)76

图10-5 标准耳廓分区示意图(正面)77

图10-4 补充设定的耳廓标志点或线条示意图77

图10-11 耳穴倒置胎儿示意图78

图10-6 标准耳廓分区代号示意图(正面)78

图10-7 标准耳廓分区示意图(内侧面)78

图10-8 标准耳廓分区代号示意图(内侧面)78

图10-9 标准耳廓分区示意图(背面)78

图10-10 标准耳廓分区代号示意图(背面)78

图10-12 三种耳穴形象示意图79

图10-13 标准耳穴定位示意图(正面)80

图10-17 耳轮部耳穴示意图81

图10-14 标准耳穴定位示意图(内侧面)81

图10-15 标准耳穴定位示意图(背面)81

图10-16 耳轮部分区示意图81

图10-21 对耳轮部耳穴示意图82

图10-18 耳舟部分区示意图82

图10-19 耳舟部耳穴示意图82

图10-20 对耳轮部分区示意图82

图10-25 耳屏部耳穴示意图83

图10-22 三角窝部分区示意图83

图10-23 三角窝部耳穴示意图83

图10-24 耳屏部分区示意图83

图10-28 耳甲部分区示意图84

图10-26 对耳屏部分区示意图84

图10-27 对耳屏部耳穴示意图84

图10-30 耳垂部分区示意图85

图10-29 耳甲部耳穴示意图85

图10-34 耳根部耳穴示意图86

图10-31 耳垂部耳穴示意图86

图10-32 耳背分区示意图86

图10-33 耳背耳穴示意图86

图11-1 清代针灸铜人87

第十一章 耳针医学图谱87

医学插图与耳廓医学88

耳穴图谱发展时期与分类89

图11-2 耳廓三级分形结构示意图90

耳廓三段分区理论90

图11-4 两种耳廓分区方法示意图91

图11-3 郭效宗有效点图91

图11-5 用于描述耳廓图谱的几何图形92

现代中医耳穴图谱93

古代耳穴图谱93

图11-6 1888年耳背分部应五脏图93

图11-10 上海市耳针研究小组耳穴图(1959)94

图11-7 中医19世纪以前医籍记载的部分耳穴94

图11-8 现代中医系列耳穴图谱产生的一种演示与对应关系图94

图11-9 上海市立第一人民医院耳穴图(1959)94

图11-12 南京部队耳针研究小组耳穴图之一、之二、之三(1972)95

图11-11 许作霖耳穴图(1960)95

图11-14 中国医科大学耳穴图(1979)96

图11-13 中国医科大学于频、孙尔玉耳穴图(1978)96

图11-15 陈巩荪、许瑞征常用耳穴图(1982)97

图11-16 王忠等参考耳穴图98

图11-18 陈克常用耳穴图之一、之二(1989)99

图11-17 王忠等常用耳穴图(1984)99

图11-19 徐以经耳穴图(1991)101

图11-21 古励中国标准耳穴挂图(1993)102

图11-20 刘福信耳穴图(1991)102

图11-23 管遵信非标准化耳穴图(1995)103

图11-22 管遵信等耳穴图(1994)103

图11-25 程红锋、程凯等耳穴图(2000)104

图11-24 陈祖瑞耳穴图(1996)104

图11-27 刘炎耳穴图之一、之二、之三、之四(2001)105

图11-26 黄丽春耳穴图(2000)105

图11-28 台湾何权峰耳穴图(2002)106

“两点辨别阈”理论与最适宜耳廓耳穴数量107

图11-29 白永权皮质下耳穴图(1996)108

图12-2 亢氏宇宙统一太极图109

第十二章 耳背耳穴图109

图12-1 阴阳太极图与阴阳二分图109

耳背穴位110

图12-3 王槐昌耳背分区法110

图12-4 用于描述耳背图谱的特殊图形110

图12-5 中医耳根部经验穴及尉迟静耳背分区111

图12-6 尉迟静耳背穴位图谱之一、之二、之三112

图12-7 耳背全息治疗图114

图12-9 刘炎耳背穴之一、之二、之三、之四115

图12-8 耳背三静脉与耳背穴图115

图12-10 Oleson.倒置人体缩影示意图116

图12-12 王槐昌耳背穴位图117

图12-11 耳迷根穴与H.Jurricot耳背零点穴117

图12-16 耳后三穴118

图12-13 中医耳背降压沟与升压沟118

图12-14 血压相关经验耳穴118

图12-15 清耳术有关耳背穴118

图12-19 程红锋耳背穴位图119

图12-17 耳会阴119

图12-18 头疼后三穴119

图12-20 耳廓缘曲线附近耳背穴位120

图13-2 Nogier倒置胎儿示意图(1957)122

第十三章 Nogier耳穴图谱122

图13-1 对Nogier有深刻启发的耳廓治疗图122

图13-5 与分形相关一时相内耳廓三胚层投影区域123

图13-3 Nogier躯干在耳廓上投射区123

图13-4 各种倒置胎儿示意图123

图13-8 Nogier三胚层及其相位转换124

图13-6 三个时相内耳廓投射三胚层分布124

图13-7 Nogier三个时相内人体在耳廓的大致投射区域124

图13-9 Nogier与Bahr耳穴图谱之一、之二、之三、之四、之五、之六、之七、之八125

图13-12 Nogier次主穴耳穴图128

图13-10 Nogier等20世纪80年代常用耳穴图128

图13-11 Nogier常用主穴区及其主穴128

图13-16 耳针麻醉用组合耳穴129

图13-13 Nogier心身疾病诊断治疗穴129

图13-14 Nogier性欲相关耳穴129

图13-15 Bourdiol点129

图13-17 Nogier30°反应穴示意图130

图14-2 中法倒置胎儿图对比131

第十四章 中法耳穴图谱比较131

图14-1 中医五脏与耳背对应关系(投射)131

图14-4 代表肌肉、骨骼和感觉系统Nogier耳穴132

图14-3 代表肌肉、骨骼和感觉系统中医耳穴132

图14-6 代表内脏和内分泌系统中医耳穴133

图14-5 代表内脏和内分泌系统Nogier耳穴133

图14-8 代表神经系统Nogier耳穴134

图14-7 代表神经系统中医耳穴134

图14-11 中法耳穴图135

图14-9 代表全身和功能性疾病中医耳穴135

图14-10 代表全身和功能性疾病Nogier耳穴135

图15-1 Oleson耳区命名法137

第十五章 其他耳穴图谱137

耳廓区域命名(表格1-5)138

图15-2 Nogier等网格命名系统139

图15-5 Oleson.T耳穴图140

图15-3 Nogier耳廓边界模型140

图15-4 George T.Lewith耳穴图140

图15-7 国外其他4幅不同耳穴图141

图15-6 一种法国常用中医耳穴图141

图15-9 H.Jarricot耳穴图142

图15-8 一穴多名与多穴一名142

图15-10 耳折痕征143

图15-13 外耳道口周围耳毛异常增多与动脉硬化144

图15-11 耳廓听力线144

图15-12 屏间切迹与精神疾病144

图15-15 一种外伤耳征145

图15-14 耳折痕、耳鸣沟与缺齿沟145

图15-16 国外发现部分耳穴146

图16-3 与Voll牙科穴位相结合的耳针疗法148

第十六章 体穴耳穴电针治疗148

图16-1 M.H.Cho体耳电针疗法耳廓主穴148

图16-2 岸氏耳廓触诊点148

耳廓模糊按摩149

第十七章 耳廓按摩149

图17-3 黄蜂入洞(外耳道口按摩法)150

古典中医按摩法150

图17-1 全耳按摩法150

图17-2 提拉耳尖法150

其它局部耳廓按摩151

图17-4 双凤展翅(三角窝和对耳轮上脚按摩法)151

局部按摩法151

图17-5 耳廓正面按摩法151

图17-6 耳背按摩法151

图17-7 耳垂按摩法151

图17-9 可改变副交感神经紧张状态的耳廓按摩152

耳廓器械按摩法152

图17-8 耳廓器械按摩方法(耳穴强化按摩法)152

联合耳廓按摩法152

Nogier按摩法152

其它耳廓按摩法153

图17-10 Nogier能量通道与耳廓按摩153

耳廓分形按摩法153

图17-11 耳廓分形按摩法153

耳廓模糊按摩法153

单独耳穴按摩方法153

复合耳廓按摩方法153

图18-2 古代颅寿相判定155

第十八章 中医耳廓诊断155

图18-1 古老相术与耳廓155

图18-4 明堂藩蔽图与面部色诊分属部位图156

图18-3 耳廓外观发育与机体健康156

耳廓色泽与健康关系157

耳廓能量与温度测量法158

第十九章 现代耳廓诊断158

耳廓化学诊断方法——耳廓染色159

耳廓光学诊断159

形态改变160

耳廓局部诊断与全息诊断160

凹陷样改变161

隆起样改变161

图19-1 丘疹状改变161

图19-2 条索状改变161

图19-3 结节状改变分型161

结石或钙化样改变161

图19-4 耳廓表面结石与常见位置161

图19-9 许东平耳廓反应点系列观察162

图19-5 线形凹陷162

图19-6 水波纹改变162

源于皮肤脱屑等耳廓改变162

图19-7 点状或小片状改变162

图19-8 皮肤粗糙或脱屑162

不规则形态改变162

图19-11 血管扩张(怒张)163

变色163

图19-10 边缘红晕改变163

血管充盈改变163

耳廓与耳穴诊断的模糊性164

耳廓皱纹与纹路分类164

图19-12 耳廓周围皱纹形状164

图19-13 耳廓纹路大体分类164

常用耳穴诊断方法165

耳廓的模糊评价165

经穴病理反应特点165

图19-15 耳廓及周围压痛点166

耳廓诊断预测166

图19-14 耳廓环形转动试验166

耳廓与经络167

第二十章 耳廓腧穴167

图20-2 肾经在耳廓上投射168

图20-1 《阴阳十一脉》耳脉图168

耳廓与脏腑168

图20-3 头部和颈部经络穴位分布169

肾经与肝经在耳廓的投射169

图20-7 耳尖周围三穴170

图20-4 耳周围穴位170

图20-5 耳前三穴与耳前十穴170

图20-6 耳下穴170

图20-12 听灵三穴与耳后听171

图20-8 耳颞神经点与面神经点171

图20-9 耳尖、太阳和牵正171

图20-10 耳屏外三穴171

图20-11 耳门前脉171

图20-14 眩晕区172

图20-13 耳上二穴172

图21-3 舌针舌底穴位图173

第二十一章 其他微针系统与耳廓173

图21-1 面针侧面穴位分布图173

图21-2 鼻针前面穴位分布图173

图21-6 眼针系统中“耳穴”174

图21-4 面部内眦线上穴位174

图21-5 鼻部第二侧线穴位174

图21-9 人体头面部皮肤活动点175

图21-7 手与脚全息穴中“耳穴”175

图21-8 人体头面部运动点175

图22-3 耳廓探测模糊过程说明图176

第二十二章 耳穴模糊性176

图22-1 耳轮脚升枝起始点差异176

图22-2 手掌皮肤环层小体等模糊分布176

图22-4 三角形耳穴说明图177

国外对耳穴认识178

中医对耳穴认识179

耳廓治疗性反应180

耳穴形状与大小181

耳穴治疗作用181

图22-7 袁氏与管氏耳廓心脏穴区对比182

图22-5 各种可能耳穴立体形状说明图182

图22-6 心脏在耳甲腔投影位置示意图182

耳穴命名原则183

耳穴选择与配伍理论184

模糊分形耳廓疗法耳穴选择原则185

陈少宗生物全息耳针疗法选穴处方原则185

耳穴选择最优化数值评价186

图22-8 三角窝形状、大小变异与神门穴定位差异188

全息医学与微针189

第二十三章 全息医学与耳穴189

图23-5 第二掌骨节肢相关部位指示点分布图190

图23-1 第二掌骨正立人体缩影图与耳廓倒置胎儿图190

图23-2 第二掌骨侧人体主要部位分布图190

图23-3 与人体主要部位相关生理或病理在第二掌骨节肢分布对应图190

图23-4 较详尽第二掌骨节肢部位等分布图190

图23-8 大脑在耳廓多部位投射191

图23-6 耳廓全息治疗图191

图23-7 耳廓全息耳穴图191

全息耳穴分布规律192

图23-9 消化系统在耳廓多部位投射192

图23-10 人体面部反映区192

图24-2 耳廓一生变化曲线与健康曲线193

第二十四章 时间生物学与耳廓193

图24-1 人生理周期与正弦曲线193

耳穴病理反应与阶段194

耳廓时间生物学特征194

图24-3 Nogier三胚层三相转换与疾病病程变化195

耳廓三种度量时间196

图24-4 中医时辰与脏腑对应关系196

图25-1 德尔他反射通路示意图198

第二十五章 生物控制论与耳穴198

图25-4 阈值控制示意图199

图25-2 陈巩荪、许瑞征耳穴诊治原理设想图199

图25-3 扰动补偿示意图199

图25-7 反馈联系模式图200

图25-5 “开关”控制示意图200

图25-6 “门限”控制示意图200

图25-10 痛觉阐门控制学说示意图201

图25-8 反馈示意图201

图25-9 敏化点刺激治疗机理201

其它相关理论202

图25-11 一种基于分形结构的耳穴传导机制与耳穴转换或假阳性点解释图202

图25-12 基于分形结构的耳穴传导通路202

图26-2 人体典型分形结构——肺脏系统204

第二十六章 多学科理论与耳廓204

人体分叉和分形结构204

图26-1 小肠自相似结构图204

图26-5 心脏分形结构205

分形与耳廓205

图26-3 印度传统医学风胆痰的“优势存在场所”图205

图26-4 总类鱼、原始两栖类与人前肢骨比较205

图26-7 人体躯干神经分叉结构206

图26-6 血管网络局部分形结构206

图26-10 中医肺脏结构207

图26-8 人体正面经脉与淋巴管系统分布一致性207

图26-9 人体淋巴管系统分叉结构207

系统论与耳廓208

图26-11 现代医学肺脏结构208

图26-12 中医与现代医学心脏结构208

图26-13 中医与现代医学肝脏结构208

信息熵与耳廓209

物理学与耳廓210

耳廓——复杂性问题211

图27-2 随机的局部与确定的总体213

第二十七章 耳穴复杂性演变213

图27-1 胃、假眼、子宫在耳廓的投射213

图27-4 Nogier三胚层三相转换中耳穴的混沌化演释214

图27-3 揉面图形变化过程214

图27-5 耳廓分叉结构与混沌演变说明图215

图28-2 狗躯体特定部位等在耳廓的投射218

第二十八章 动物耳穴218

图28-1 一种家兔耳廓分区方法示意图218

图28-5 兔耳廓分形结构与穴位219

图28-3 狗与人耳廓神经分布对比219

图28-4 猴耳廓压痛点的形成与消失过程219

图29-1 中医古典九针220

第二十九章 耳廓与器械治疗220

图29-4 指切进针法221

图29-2 毫针、耳毫针与皮内针221

图29-3 各种类型皮肤针221

进针方法221

图29-5 提插法与捻转法222

针刺的角度、方向和深度222

图29-8 耳穴压丸法223

图29-6 耳穴埋针法223

图29-7 耳压棒223

其他常见(用)耳廓疗法223

图29-9 耳穴灸法之一、之二224

图29-10 一种可能对分叉结构刺激的示意图225

图30-2 耳廓医学发展三个阶段226

第三十章 耳廓医学演变226

图30-1 超稳定函数226

中医古代耳针专著227

中医古代耳廓术语228

图30-3 绵阳西汉大墓“针灸木人”228

耳针起源229

中医与Nogier耳针术语的差异229

图30-4 古代土耳其耳廓施针图229

耳廓医学231

第三十一章 从耳针医学到耳廓医学231

图31-2 耳廓医学与耳针医学233

图31-1 耳廓医学与其他医学233

图31-3 耳廓系统熵234

耳廓的医学心理效应235

图31-4 一种与心理疗法等相结合的耳廓电针治疗法235

耳廓医学其他学术问题236

致谢237

图31-5 具有模糊特征的耳廓医学237

主要参考书目录238

作者简介239

编后絮语耳廓·复杂性·感恩240

第一部分:Nogier耳针疗法术语244

附录1:244

第二部分:Nogier耳针疗法对应英语术语246

部分非标准耳穴术语库分类术语249

附录2:24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