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知识分子与人民币时代 《文化人的经济生活》续篇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知识分子与人民币时代 《文化人的经济生活》续篇
  • 陈明远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文汇出版社
  • ISBN:7806769536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299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312页
  • 主题词:知识分子-生活-研究-中国-现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知识分子与人民币时代 《文化人的经济生活》续篇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什么是知识分子1

现代知识分子不同于古代的“士”2

界定知识分子的三条标准3

我国知识分子职业的三个层次4

我国知识分子的队伍逐年扩张5

是什么决定知识分子的命运6

从金圆券到人民币9

知识分子的待遇问题9

法币和金圆券时期的实际薪津10

南方文化人日记中的金圆券16

人民币的新时代23

把留用的知识分子统统包下来28

以“小米”为工薪单位的过渡时期31

20世纪50年代前后知识分子待遇的比较35

以“积点”计算工薪的临时办法36

供给制与薪给制并行40

延安时期的供给制4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供给制与薪给制并存44

小、中灶待遇标准的划分45

延安文化人进城后的感叹45

关于供给制生活的回忆47

中国青年艺术剧院的供给制48

文学研究所的供给制49

文化人的困扰——阿英为例51

供给制和薪给制的矛盾53

关于“供给制还是薪给制”的争论54

[附录1]各级人民政府暂行供给标准56

[附录2]50年代中央直属各机关的供给—包干制标准58

供给制增加津贴的新阶段60

工资分和人民币改革62

维持最基本生活的工资单位62

全国统一的工资分标准——工资与物价挂钩64

学校待遇逐步改善(1952—1955)65

1952—1955年的校园生活66

人民币改革和币值71

国家干部废除工资分,改行货币工资制72

乒乓球冠军姜永宁的待遇73

市场制自由职业者的消失73

1955年的知识分子待遇76

30个行政级别79

1956年工资改革,评级定职79

知识分子的待遇标准80

官职、级别、资历82

对于上层统战对象的照顾83

“高知”的定级84

工资标准地区种类85

行政(干部)级别与技术(文艺)级别86

对于某些人“养起来”的特殊政策87

名演员的定级87

1956年普遍增加工资90

1955—1960年的大学生活91

1956年北京文化人的生活93

1956年天津居民生活93

1956年上海居民生活94

1956—1957年的市场状况99

共和国早期的稿酬问题101

我国在20世纪中叶的稿酬问题101

所谓“要为三万元而奋斗”107

上海文艺界提出:创作有困难,出书更困难108

稿酬一降再降(1958—1966)110

反右斗争对于工资待遇的影响115

降低知识分子的工资115

无产阶级专政的难题116

劳动教养条例117

关于右派分子的处理原则119

冤案受害者们的遭遇——发配北大荒123

北京附近的劳教农场127

出版社的右派分子130

报刊编辑部的右派分子132

丁玲陈明夫妇137

其他“另类”拾零137

摘帽之后的费孝通140

票证制度和双重物价142

在城镇配给的粮票和各种票证142

上海市最早发给票证的回忆143

配给定量的波动起伏145

每户还有三种供应本146

平价(官价)和议价147

供应本和票证上的“最高指示”147

粮票实在是命根子148

肉和油的故事155

布票的故事158

票证制度下的社会心理160

票证成了代价券163

对于回国长期工作的科技专家的票证照顾165

持续三年的粮食危机167

人祸甚于天灾167

“低标准,瓜菜代”170

“民以食为天”173

广州会议调整知识分子政策175

生活消费品的零售价格不断上涨178

1960—1965年的高价商品出台179

1965年工资标准183

十年浩劫期间生活更加艰难184

[附录1]周恩来总理的货币收入188

[附录2]林彪、叶群、陈伯达一伙窃夺文物的原始记录191

1979年上海的大学生活194

1980年前后的生活背景194

1980年北京一个家庭的生活195

1982—1983年城市家庭生活状况196

八九十年代的震荡205

工资调整和改革205

对于物价高涨的不满情绪207

物价高涨的原因208

无法掩盖1985—1987年的物价上涨209

必须辨明经济生活的真相210

[附录]记者与袁木关于物价问题的对话211

1988—1989年更严重的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212

反常的抢购风潮和摆阔风尚213

住房制度改革214

20年来北京餐饮价格的变迁214

北京大学生包伙的伙食费216

高级体力劳动者——歌星的身价216

新时期的稿酬和版税219

“低稿酬标准”低得可怜(1977—1990)219

三种稿酬方式222

市场经济之下的稿酬226

改革开放开始调整工资229

改革开放以来知识分子收入的变化229

清华大学的岗位奖酬金和“校内津贴”232

1996年的统计数字说明什么233

人才是最大的资源235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开始一个新纪元238

1999年转折点:岗位聘任和津贴制度241

学费负担问题246

1989年以后改行大学收费制度247

我国学费猛涨的历年记录248

一张大学收费单248

高校学费为何会居高不下250

学费负担成为沉重的包袱252

受教育机会严重不公254

“高学费”什么时候不再杀人255

教育质量下降257

关于高校学费的民意测验258

关于大学学费问题的几点建议259

后记:史料和史论264

求真三段式264

历史和现实——民意测验说明什么266

社会关注的焦点——学费负担问题267

[附录一]人民币的历史演变269

人民币的诞生269

指令型计划经济和票证供应制度273

人民币的汇率274

人民币的币制改革276

[附录二]50年来的物价280

1951年的物价(旧币)280

1956年新人民币的币值281

1957—1960年间生活消费品的零售价格不断上涨282

1960—1962年间官价上涨283

80年代前几年开始调整物价285

1985—1989年间物价调整286

90年代市场继续调整物价288

20世纪下半叶的币值比较291

[附录三]20世纪下半叶人民币的币值变化293

20世纪50—70年代的物价293

1976—2001年人民币的币值变化295

跋29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