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国际金融与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国际金融与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38/34728876.jpg)
- (美)甘道尔夫(Gandolfo,G.)著;靳玉英译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984624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516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542页
- 主题词:国际金融-高等学校-教材;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国际金融与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前言1
1 引论1
1.1 关于国际金融的新旧分析方法1
1.2 本书的结构2
1.3 小的开放经济与大的开放经济3
参考书目4
Ⅰ 基础知识7
2 外汇市场7
2.1 引言7
2.2 即期外汇市场9
2.3 实际汇率11
2.4 有效汇率13
2.5 远期外汇市场14
2.5.1 引言14
2.5.2 各种抵消风险的途径,远期升水与贴水15
2.6 外汇市场上的交易者17
2.6.1 投机者18
2.6.2 非投机者19
2.6.3 货币当局19
2.7 货币衍生品19
2.7.1 期货19
2.7.2 期权20
2.7.3 掉期交易21
2.8 欧洲美元与外国货币22
参考书目24
A 第2章附录26
A.1 N点套汇26
参考书目27
3 汇率制度28
3.1 两种极端的汇率制度28
3.2 布雷顿森林体系29
3.2.1 货币当局的干预30
图目录31
图3.1 以钉住汇率为目标的货币当局干预31
3.3 其他有限浮动汇率制31
3.5 国际组织33
3.4 现有的无体系状态33
3.5.1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34
3.5.2 世界银行35
参考书目36
4 国际利率平价条件37
4.1 抵补利率套利与抵补利率平价(CIP)37
4.2 非抵补利率平价(UIP)39
4.3 带有风险升水的非抵补利率平价40
4.4 实际利率平价40
4.5 外汇市场的有效性41
4.6 完全的资本流动性、完全的资产替代性和利率平价条件42
参考书目44
B 第4章附录45
B.1 理性预期与外汇市场的有效性45
B.3 西格尔悖论46
B.2 比索问题46
参考书目47
5 国际收支49
5.1 国际收支核算与国际收支平衡表49
5.1.1 引论49
5.1.2 核算原则51
5.1.3 标准的组成部分53
5.1.3.1 经常账户53
5.1.3.2 资本账户55
5.2 国际收支盈余、赤字和均衡的内涵58
参考书目60
6 开放经济的实际与金融流动62
6.1 引论62
表目录64
表6.1 实际与金融流动的会计矩阵64
6.2 各行的恒等式64
6.3 各列的恒等式65
6.4 引致恒等式67
6.5 恒等式仅仅是恒等式68
Ⅱ 流量分析法73
7.1 引论73
7 弹性分析法73
7.2 临界弹性与所谓的马歇尔—勒纳条件74
7.2.1 以本币形式表示的国际收支75
7.2.3 弹性乐观主义与弹性悲观主义76
7.2.2 以外币形式表示的国际收支76
7.3 外汇市场的均衡与稳定77
7.3.1 外汇供求曲线的形成;多重均衡与稳定78
图7.1 多重均衡与稳定79
7.4 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的相互关系80
7.4.1 各种超额外汇需求80
图7.2 套利者对远期外汇的超额需求82
图7.3 商业交易者对远期外汇的超额需求82
7.4.2 远期市场均衡与即期汇率83
图7.4 投机者对远期外汇的超额需求83
7.4.3 货币当局的干预84
图7.5 远期外汇市场的均衡84
参考书目86
C.1 临界弹性条件88
C.1.1 简单情况88
C 第7章附录88
C.1.2 一般情况90
C.1.3 对贸易条件的影响94
C.2 外汇市场的稳定性94
C.3 一个同时决定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的模型95
参考书目97
8 乘数分析法98
8.1 基础模型99
8.2 出口外生增加下的国际收支调节101
图8.1 出口外生增加、乘数与国际收支102
8.3 进口外生增加下的国际收支调整103
图8.3 进口的外生增加、乘数与国际收支:情况(ⅱ)104
图8.2 进口的外生增加、乘数与国际收支:情况(ⅰ)104
8.4 中间产品与乘数105
8.6 转移支付问题106
8.5 乘数的实证分析106
8.6.1 古典理论108
8.6.2 乘数理论109
参考书目110
8.6.3 观察与评论110
D 第8章附录112
D.1 没有外国反作用下的乘数112
D.1.1 基本结论112
D.1.2 国际收支113
D.2.1 基本模型115
D.2 n国模型中的外国反作用下的乘数115
D.2.2 稳定性分析116
D.2.3 比较静态分析:各种乘数间的比较117
D.2.4 国际收支119
D.3 中间产品和乘数120
D.3.1 中间产品的不同需求120
D.3.2 一致的中间产品的需求121
D.4 转移支付问题122
参考书目124
9 综合分析法126
9.1 在国际收支调节过程中汇率和收入的相互作用126
9.1.1 图示法127
图9.1 浮动汇率和收入水平:国际收支曲线128
图9.2 浮动汇率与收入水平:真实均衡曲线129
9.1.2 稳定性129
图9.3 浮动汇率和收入水平:动态性131
9.1.3 比较静态分析和转移支付131
图9.4 浮动汇率下的转移支付问题132
9.2 J-曲线132
9.3 S—曲线134
9.4 浮动汇率所谓的隔离作用和扰动的国际传播135
参考书目136
E.1.1 BB曲线和RR曲线138
E.1 劳尔森—梅茨勒模型的简化138
E 第9章 附录138
E.1.2 系统的动态性139
E.1.3 比较静态:转移支付问题140
E.2 J—曲线141
E.3.1 基本模型144
E.3 劳尔森—梅茨勒的原始两国模型144
E.3.2 稳定性145
E.3.3.1 扰动的国际传播146
E.3.3 比较静态分析146
E.3.3.2 转移支付问题149
参考书目150
10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151
10.1 引论151
10.2 固定汇率152
图10.1 固定汇率下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实际均衡曲线153
10.2.1 各均衡条件的图示153
图10.3 货币均衡曲线的移动154
图10.2 固定汇率下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货币均衡曲线154
图10.4 固定汇率下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外部均衡曲线155
10.2.2 实物均衡、货币均衡与外部均衡的同时实现与稳定156
图10.5 固定汇率下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宏观经济均衡157
图10.6 固定汇率下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调整过程的动态分析158
10.2.2.1 观察与评论159
图10.7 利息负担与BB曲线161
10.2.3 比较静态分析161
10.2.3.2 汇率贬值162
10.2.3.1 转移支付问题162
图10.8 固定汇率下的转移支付问题163
10.3 浮动汇率164
图10.9 一次性贬值的效果164
图10.10 浮动汇率下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165
参考书目167
F.1 固定汇率下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168
F 第10章附录168
F.1.1 各曲线的斜率168
F.1.2 动态稳定性的研究169
F.1.3 比较静态分析171
F.1.3.1 转移支付问题171
F.1.3.2 汇率贬值172
F.2 浮动汇率下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172
参考书目175
11.1 引论176
11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政策含义与政策指派问题176
11.2 内部与外部均衡和政策指派问题177
11.2.1 政策指派问题178
图11.1 固定汇率制下用于实现内外部均衡的财政与货币政策:第一种情况178
图11.2 固定汇率制下用于实现内外部均衡的财政与货币政策:第二种情况179
11.2.2 观察与评价180
11.3 浮动汇率182
图11.3 用于实现内部与外部同时均衡的浮动汇率与其他政策工具:资本流动性高的情况下183
图11.4 为实现内外部同时均衡而采用浮动汇率与其他政策183
11.4 资本可充分流动184
图11.5 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下、资本完全流动时的财政与货币政策效应比较185
参考书目186
G.1 固定汇率下的货币与财政政策187
G 第11章附录187
G.1.1 静态模型187
G.1.2 政策指派问题188
G.1.3 政策指派问题的一般化189
G.2 浮动汇率下的货币与财政政策190
G.3 完全的资本流动性192
参考书目194
12.1 引言197
Ⅲ 存量和“存量—流量”分析法197
12.2 传统的(休谟的)价格—铸币—流动机制197
12 国际收支的货币分析法及相关分析方法197
12.3.1 基本命题和内涵199
12.3 国际收支的货币分析法199
12.3.2 一个简单模型201
12.3.3 贬值有作用么?202
12.3.4 总结203
12.4 经济政策的新剑桥学派203
参考书目206
H.1 古典模型207
H 第12章附录207
H.2 国际收支的货币分析法208
H.2.1 贬值的效应211
参考书目212
13 开放经济下的资产组合均衡和宏观经济均衡213
13.1 引言213
13.2 局部均衡框架下的资产存量调整214
图13.1 开放经济下资产组合均衡的决定215
13.3 固定汇率下的资产组合均衡与宏观经济均衡217
图13.2 货币政策、资产组合均衡和资本流动217
13.3.1 引言217
13.3.2 一个简单模型217
13.3.3 货币均衡和长期均衡220
13.4 浮动汇率下的资产组合均衡和宏观经济均衡222
13.4.1 引言222
13.4.2 基本模型223
图13.3 静态预期:短期均衡与经济政策226
13.4.3 静态预期226
13.4.4 理性预期和汇率超调228
图13.4 理性预期:短期均衡与经济政策228
图13.5 理性预期与长期均衡229
图13.6 理性预期、新闻和汇率超调230
参考书目231
I 第13章附录233
I.1 局部均衡的资产调节233
I.2 固定汇率下的资产组合均衡和宏观经济均衡234
I.2.1 长期均衡的动态性235
I.2.2 稳定性条件237
I.3 浮动汇率下的资产组合均衡和宏观经济均衡240
I.3.1 基本模型240
I.3.2.1 短期均衡242
I.3.2 静态预期242
I.3.2.2 长期均衡244
I.3.3 理性预期247
参考书目249
14 开放经济下的增长250
14.1 出口带动型的经济增长251
14.1.1 拉姆法鲁西模型251
14.1.2 贝克曼模型252
14.2 增长与国际收支253
14.3 增长导向型的调整计划254
图14.1 综合的货币/增长模型255
参考书目256
J 第14章附录258
J.1 出口、增长和国际收支258
J.2 增长导向型的调整计划259
J.2.1 货币模型259
J.2.2 实际增长模型260
J.2.3 综合模型261
参考书目263
Ⅳ 汇率267
15 汇率的决定267
15.1 购买力平价理论267
15.1.1 哈罗德—巴拉萨—萨缪尔森模型268
15.2 传统的流量分析法269
15.3.1 货币分析法270
15.3 现代分析法:汇率决定中的货币和资产270
15.3.2 粘性价格、理性预期和汇率超调271
图15.1 理性预期和汇率超调274
15.3.3 资产组合分析法274
图15.2 汇率决定:经常账户与资本账户间的相互影响276
15.4 宏观计量经济模型中的汇率277
15.5 汇率决定:经验研究279
15.5.1 引言279
15.5.2 对米斯和罗戈夫研究的反响和出路280
15.5.3 经济总体模型优于随机游走模型281
15.5.4 实验经济学中的汇率282
15.6 均衡汇率:基本均衡汇率、满意的均衡汇率、行为均衡汇率和诸如此类的汇率283
参考书目284
K 第15章附录288
K.1 购买力平价和哈罗德—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288
K.2 多恩布什的超调模型289
K.3 汇率决定的现代分析方法290
K.3.1 货币分析法290
K.3.2 资产组合分析法291
K.3.3 实证研究292
K.3.4 货币替代295
K.4 混沌理论和汇率296
参考书目300
16 资本流动、投机和货币危机303
16.1 长期资本流动303
16.2 短期资本流动和外汇投机305
16.2.1 浮动汇率和投机306
图16.1 一个有关获利性非稳定性投机的例子307
16.3 投机冲击、货币危机和传染308
16.3.1 第一代模型309
16.3.2 第二代模型311
图16.2 债务水平、危机和多重均衡313
16.3.3 第三代模型314
图16.3 资产负债与金融风险317
16.3.4 指标法:危机能够被预测到么?319
16.3.5 传染320
参考书目322
L 第16章附录325
L.1 第一代模型325
L.2 第二代模型326
参考书目327
17.1 传统观点328
17 固定与浮动汇率制328
17.2.1 货币需求冲击330
17.2 现代观点330
17.2.3 总供给冲击331
17.2.2 总需求冲击331
17.2.4 结论332
17.3 管理浮动汇率制度的实践332
17.3.1 引言332
17.3.2 古老争执的新启示333
17.4 贬值—通货膨胀的恶性循环335
17.4.1 引言335
17.4.2 贬值—通货膨胀循环336
17.4.3 这个循环真的是恶性的吗?337
参考书目338
M.1 固定和浮动汇率的冲击隔离特征340
M 第17章附录340
M.2 各种冲击的影响341
M.2.1 货币需求冲击342
M.2.2 总需求冲击343
M.2.3 总供给冲击344
M.2.4 总结345
M.3 跨时分析法346
参考书目346
Ⅴ 跨时分析法349
18 国际收支与实际汇率的跨时分析方法349
18.1 引言:吸收分析法349
表18.1 吸收分析法下贬值的效应350
18.2 跨时决策、经常账户和资本流动351
图18.1 跨时贸易:纯消费352
18.2.1 费尔德斯坦—霍里奥卡难题354
图18.2 跨时贸易:生产与投资354
18.3 实际汇率的跨时分析法355
18.3.1 引言355
18.2.2 哈伯格—劳尔森—梅茨勒效应355
18.3.2 代表性主体跨时最优分析法356
18.3.3 自然实际汇率分析法:综述358
18.3.4 一个更注重研究技巧的说明359
18.3.4.1 模型的答案361
18.3.4.1.1 中期情况362
图18.3 自然实际汇率模型:中期动态性362
图18.4 自然实际汇率模型:长期动态性363
18.3.4.1.2 长期情况363
参考书目364
N.1 两期模型366
N 第18章附录366
N.2 无限期的模型367
N.3 实际汇率的代表性主体跨时最优模型369
N.4.1 次优反馈控制原则和投资函数372
N.4 自然实际汇率分析法372
N.4.1.1 最优反馈控制原则374
N.4.1.2 次优反馈控制原则375
N.4.2.1 中期情况376
N.4.2 自然实际汇率均衡的分析376
N.4.2.2 长期情况377
参考书目378
19 最新进展379
19.1 引言379
19.2 开放经济下内生增长的跨时模型379
19.2.1 一个净债务国的经济情况382
19.3 名义刚性383
19.3.1 扩展386
参考书目387
O.1 动态最优问题388
O 第19章附录388
O.2 净债务国390
O.2.1 稳态稳定性和比较动态性391
O.3 名义刚性394
O.3.1 消费价格指数394
O.3.2 非贸易品组合和它的需求函数395
O.3.3 跨时最优问题397
O.3.3.1 稳态均衡400
O.3.3.2 未预期到的货币冲击的短期效应400
参考书目402
Ⅵ 国际货币一体化405
20.1 引言405
20 国际货币一体化:最优货币区和货币联盟405
20.2.1 传统方法406
20.2 最优货币区理论406
20.2.2 成本—收益分析法408
20.2.3 货币区的新理论410
20.2.4 对谁最优?411
20.3 共同货币单位和货币篮子412
20.4 共同货币政策的先决条件、矛盾三角和财政政策413
20.4.1 财政政策协调414
20.5 单一货币问题416
参考书目418
P.1 货币同盟的财政政策420
P 第20章附录420
P.2 财政协调423
参考书目424
21.1 欧洲货币体系425
21 欧洲货币联盟425
21.1.1 欧洲货币体系和最优货币区理论426
21.2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和向欧洲货币联盟过渡的渐进法428
21.3 制度方面430
21.4 马斯特里赫特标准431
21.5 最优货币区的新理论和欧洲货币联盟434
21.6 欧元和美元436
参考书目437
Ⅶ 国际货币(无)体系的问题443
22 战后国际货币体系的重大事件443
22.1 引论443
22.2 可兑换性444
22.3 欧洲美元445
22.4 特别提款权446
22.5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447
22.6 石油美元449
22.7 黄金非货币化450
22.8 欧洲货币体系和欧洲货币联盟451
22.9 国际债务危机451
22.10 亚洲危机452
参考书目453
23 国际清偿力、国际储备需求和外国货币市场455
23.1 引言455
23.2 描述法456
23.3 最优化法457
23.4 国际清偿力还是问题吗?459
23.5 国际储备的构成459
23.6 欧元货币市场分析461
23.6.1 固定乘数法461
23.6.2 欧洲货币市场的证券组合分析法462
图23.1 欧洲货币市场的资产组合分析法463
23.7 外国货币市场的成本收益评价463
参考书目465
Q.1 福利函数的最优化467
Q 第23章附录467
Q.2 跨时最大化和经济政策的规范理论468
图Q.1 最优储备水平的动态分析470
Q.3 国际储备的构成472
Q.4 欧洲市场的资产组合分析法474
参考书目478
24.1 引言479
24 当前的问题479
表24.1 国际政策博弈的支付矩阵480
24.2.1 政策最优化、博弈论和国际协调480
24.2 国际政策协调480
图24.1 哈马达图形481
图24.2 国际政策博弈:古诺—纳什解、斯坦克尔伯格解和合作解482
24.2.2 参照模型的问题和协调的障碍483
24.3 债务问题485
24.4 亚洲危机485
24.5 汇率的国际管理方案486
24.5.1 引言486
24.5.2 麦金农的全球货币目标486
24.5.4 托宾税487
24.5.3 威廉姆森的汇率目标区487
参考书目489
R 第24章附录492
R.1 国际政策协调492
R.2 汇率目标区494
R.3 托宾税496
R.3.1 一个简单模型497
参考书目498
中英文对照表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