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杨树抗冻性机理及分子生物学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林善枝,张志毅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ISBN:780163845X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225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240页
- 主题词:木材-裂纹扩展-研究;木材-断裂-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杨树抗冻性机理及分子生物学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文献综述1
1.1 植物抗冻性研究进展1
1.1.1 细胞膜体系与植物抗冻性的关系1
1.1.2 植物抗冻性的细胞及分子机制2
1.1.3 低温锻炼过程中体内代谢的变化3
1.1.4 低温逆境信息与应答机制的研究7
1.1.5 植物低温诱导蛋白与植物抗冻蛋白9
1.1.6 植物低温诱导表达基因与植物抗冻蛋白基因14
1.1.7 提高植物抗冻性的基因工程17
1.1.8 存在问题、发展趋势及近期研究热点21
1.2 杨树抗冻性生理生化及育种的研究进展24
1.2.1 杨树抗冻性生理生化的研究24
1.2.2 抗冻天然杂种杨树的选择26
1.2.3 抗冻杨树人工杂交育种27
1.2.4 毛白杨抗冻性研究意义与遗传改良思路28
2 毛白杨抗冻性低温诱导条件研究31
2.1 材料与方法32
2.1.1 材料及处理32
2.1.2 幼苗存活率及抗冻性测定32
2.2 实验结果与分析33
2.2.1 不同低温处理下毛白杨幼苗的受冻情况33
2.2.2 不同低温锻炼对毛白杨存活率及抗冻性的效应34
2.2.3 -3℃锻炼期间光照条件对毛白杨抗冻性的影响35
2.3 讨论与小结36
3 低温诱导毛白杨抗冻性机理研究38
3.1 材料与方法39
3.1.1 材料及处理39
3.1.2 方法40
3.2 结果与分析43
3.2.1 低温锻炼对毛白杨幼苗存活率和抗冻性的影响43
3.2.2 低温锻炼对钙调蛋白(CaM)含量的影响45
3.2.3 低温锻炼对毛白杨幼苗G6PDH活性的影响46
3.2.4 低温锻炼对毛白杨幼苗质膜和线粒体Ca2+ATPase活性的影响47
3.2.5 低温锻炼对毛白杨幼苗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50
3.2.6 低温锻炼对毛白杨幼苗核酸含量与RNase活性的影响53
3.2.7 低温锻炼对毛白杨幼苗SOD和POD活性的影响56
3.2.8 低温锻炼对毛白杨幼苗MDA含量的影响58
3.2.9 低温锻炼对毛白杨幼苗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59
3.3 讨论与小结61
3.3.1 核酸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与抗冻性的关系61
3.3.2 质膜Ca2+-ATPase与抗冻性的关系64
3.3.3 线粒体Ca2+-ATPase及ATP与抗冻性的关系65
3.3.4 G6PDH及NADPH2与抗冻性的关系66
3.3.5 膜保护性酶及MDA与抗冻性的关系67
3.3.6 可溶性糖与抗冻性的关系69
4 低温诱导毛白杨抗冻性中钙的效应72
4.1 材料与方法73
4.1.1 材料及处理73
4.1.2 测定方法74
4.2 结果与分析75
4.2.1 不同浓度CaCl2处理对毛白杨幼苗抗冻性的影响75
4.2.2 在低温锻炼中各种效应剂处理对毛白杨幼苗抗冻性的影响76
4.2.3 在低温锻炼中各种效应剂处理对毛白杨幼苗CaM含量的影响78
4.2.4 在低温锻炼中各种效应剂处理对毛白杨幼苗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82
4.2.5 在低温锻炼中各种效应剂处理对毛白杨幼苗核酸含量与RNase活性的影响87
4.2.6 在低温锻炼中各种效应剂处理对毛白杨幼苗G6PDH活性的影响93
4.2.7 在低温锻炼中各种效应剂处理对毛白杨幼苗质膜和线粒体Ca2+-ATPase活性的影响96
4.2.8 在低温锻炼中各种效应剂处理对毛白杨幼苗SOD和POD活性的影响100
4.2.9 在低温锻炼中各种效应剂处理对毛白杨幼苗MDA含量的影响104
4.3 讨论与小结107
4.3.1 Ca2+在植物抗冻性诱导过程中的可能作用107
4.3.2 Ca2+与CaM水平及其可能调节酶类活性的关系114
5 甜杨抗冻蛋白及其相关基因研究119
5.1 材料和方法123
5.1.1 材料及处理123
5.1.2 方法124
5.2 结果与分析130
5.2.1 不同低温处理对甜杨幼苗抗冻性的诱导效应130
5.2.2 不同低温处理对甜杨幼苗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效应130
5.2.3 甜杨幼苗热稳定蛋白的SDS-PAGE分析134
5.2.4 甜杨幼苗的热稳定蛋白热滞活性(THA)分析135
5.2.5 新产生的热稳定抗冻蛋白与甜杨幼苗抗冻性关系136
5.2.6 不同浓度的甜杨幼苗枝条60 kD热稳定抗冻蛋白溶液的THA分析137
5.2.7 60 kD特异性抗冻蛋白对蛋白酶K的敏感性分析137
5.2.8 60 kD特异性抗冻蛋白的热稳定性分析138
5.2.9 60 kD特异性抗冻蛋白氨基酸组分及其含量分析138
5.2.10 60 kD特异性抗冻蛋白氨基酸序列分析140
5.2.11 不同方法提取甜杨总RNA的比较142
5.2.12 甜杨抗冻基因的RT-PCR扩增、克隆及其鉴定143
5.2.13 基因同源性分析146
5.3 讨论与小结146
5.3.1 甜杨抗冻蛋白是一种具有热稳定的抗冻蛋白146
5.3.2 甜杨抗冻蛋白可能是一类新型的抗冻蛋白147
5.3.3 60 kD抗冻蛋白可能是维持甜杨抗冻性的重要物质149
5.3.4 甜杨抗冻蛋白基因可能是一种新的植物抗冻基因150
6 甜杨G6PDH特性及相关基因研究151
6.1 材料和方法152
6.1.1 材料152
6.1.2 方法152
6.2 结果与分析154
6.2.1 低温锻炼对LT50、G6PDH和MDA的影响154
6.2.2 pH对G6PDH活性的影响157
6.2.3 还原型二硫苏糖醇处理对G6PDH活性影响157
6.2.4 不同代谢物和金属离子对G6PDH活性的影响158
6.2.5 G6PDH动力学参数的分析159
6.2.6 甜杨G6PDH基因的RT-PCR扩增、克隆及鉴定160
6.2.7 G6PDH基因及其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析163
6.3 讨论与小结173
7 结论179
参考文献186
主要缩写词224
后记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