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41/34724390.jpg)
- 程俐骢,李占才主编;许洁,王鹏,黄国庆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901664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427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439页
- 主题词:邓小平理论-高等学校-教材;“三个代表”思想-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一、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3
(一)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3
(二)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条件10
(三)邓小平理论形成、发展的现实依据和历史过程17
(四)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理论基础27
(五)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29
(六)努力学习邓小平理论33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36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36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和发展41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47
(四)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56
第二章 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62
一、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62
(一)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62
(二)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65
(三)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丰富和发展69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72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体现在邓小平理论的各个方面72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于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75
三、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和永恒主题78
(一)什么是“与时俱进”79
(二)为什么要与时俱进,进行理论创新80
(三)弘扬与时俱进精神,最重要的是坚持理论创新80
(四)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永恒主题81
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辩证关系82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辩证统一的关系82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辩证关系84
第三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与根本任务86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86
(一)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89
二、社会主义的本质89
(二)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特点92
(三)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意义96
三、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99
(一)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99
(二)现阶段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意义102
四、坚持“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104
第四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107
一、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07
(一)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探索107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科学内涵和特征111
(三)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14
(四)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115
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18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118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形成121
(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122
(四)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123
(五)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124
(六)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128
(七)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130
三、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132
(一)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内容132
(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意义134
(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136
第五章 当代中国发展战略139
一、“三步走”的发展战略139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143
(一)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目标的实现143
(二)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154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158
三、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特点162
(一)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165
四、发展是硬道理,发展要有新思路165
(二)发展要有新思路171
五、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174
(一)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战略重点174
(二)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182
(三)实施城镇化战略,促进城乡共同发展186
六、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188
(一)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188
(二)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194
(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197
七、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197
(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202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207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207
(一)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207
(二)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209
(三)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14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分配制度218
(一)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218
(二)保护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221
(三)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223
(四)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25
(五)正确认识当前我国个人收入差距226
三、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230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性质与功能230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构成233
(三)改革和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234
(四)千方百计扩大就业239
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确立241
(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241
第七章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41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244
(三)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创新249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模式的确立252
二、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257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发展257
(二)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261
第八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276
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276
(一)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276
(二)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政治278
(三)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紧迫性和长期性279
(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281
(五)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284
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288
(一)人民民主专政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288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90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91
(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92
三、推进政治体制改革293
(一)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293
(二)政治体制改革应遵循的原则295
(三)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任务296
四、加强法制建设,实行依法治国300
(一)民主的制度化、法制化300
(二)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303
(三)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和要求305
第九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308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308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一致性308
(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战略地位311
(三)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315
(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重在建设318
(五)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辅相成320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方针322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基本内容325
(一)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325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329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334
四、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43
第十章 “一国两制”与实现祖国统一347
一、“一国两制”实现祖国统一的构想347
(一)港、澳、台问题的由来347
(二)“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348
(三)“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353
二、“一国两制”构想的意义355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意义355
(二)“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意义357
三、按照“一国两制”构想,实现祖国统一359
(一)香港回归359
(二)澳门回归361
(三)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和平统一362
第十一章 对外开放与外交战略368
一、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368
(一)对外开放的必然性368
(二)正确处理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374
(三)全面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375
(四)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内容和形式377
(五)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384
二、我国的外交战略388
(一)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388
(二)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392
(三)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一切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395
(四)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及国际关系的民主化399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402
(一)依靠广大人民群众402
第十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402
(二)依靠和加强各民族的团结407
(三)依靠和发展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408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409
(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409
(二)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414
三、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416
(一)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416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世纪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418
(三)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422
后记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