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生态工程理论基础与构建技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生态工程理论基础与构建技术](https://www.shukui.net/cover/23/34724303.jpg)
- 范志平,曾德慧,余新晓主编;李国旗,李法云,孙周平,吴祥云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7502576886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271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285页
- 主题词:环境生态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生态工程理论基础与构建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1 绪论1
1.1 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1
1.1.1 生态文明——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1
1.1.2 可持续发展思想2
1.2 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学思考3
1.3 生态工程——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4
1.4 生态工程的基本内涵5
1.4.1 生态工程的内涵和基本特征6
1.4.2 生态工程的尺度和边界9
1.5 生态工程的发展11
1.6 生态工程的理论基础17
1.6.1 生态系统健康学理论17
1.6.2 生态系统管理学理论19
1.6.3 恢复生态学理论21
1.6.4 生态经济学理论28
1.6.5 系统工程学理论30
1.7 生态工程的设计与构建33
1.7.1 生态工程设计与构建的目标和原理(则)33
1.7.2 生态工程设计与构建的技术路线35
1.8 结语37
2 流域生态系统管理与水土保持生态工程39
2.1 流域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39
2.2 流域生态系统管理的理论与实践41
2.2.1 流域生态系统管理的概念41
2.2.2 流域生态系统管理的发展历程42
2.2.3 流域生态系统管理的发展现状44
2.2.4 我国流域管理存在的问题45
2.2.5 流域生态系统管理的实质46
2.3 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构建技术48
2.3.1 工程措施48
2.3.2 生物措施56
2.3.3 生物、工程综合措施58
2.4 集水区水土保持生态工程体系主要生态服务功能61
2.4.1 水土保持工程的主要生态服务功能61
2.4.2 水土保持生态工程的生态效益评价(以辽西水土保持林工程为例)66
3 湿地保护与利用生态工程理论及技术69
3.1 湿地资源及其生态功能69
3.1.1 湿地资源概况69
3.1.2 湿地的生态功能70
3.1.3 湿地的保护和利用72
3.2.2 湿地保护与利用生态工程的内涵76
3.2 湿地生态系统及湿地保护与利用生态工程76
3.2.1 湿地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76
3.2.3 湿地保护与利用生态工程的基本原则77
3.2.4 湿地保护与利用生态工程的基本目标77
3.2.5 湿地保护与利用生态工程的理论基础78
3.2.6 湿地保护与利用生态工程的基本策略78
3.2.7 湿地保护与利用生态工程的关键技术79
3.3 湿地保护与利用生态工程的典型案例81
3.3.1 美国Hackensack湿地保护区的生态恢复与管理81
3.3.2 大庆油田开发区湿地恢复与保护示范工程82
3.3.3 天津滨海地区湿地重建生态工程83
3.3.4 江汉平原湿地生态系统的退化与生态恢复重建84
3.3.5 松嫩平原大安古河道湿地的恢复与重建85
3.3.6 洞庭湖湿地景观生态工程86
3.3.7 拉萨拉鲁湿地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87
3.3.8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生态工程87
3.4 湿地保护与利用生态工程研究展望88
4 防沙治沙生态工程理论基础与构建技术90
4.1 世界荒漠化现状90
4.2 土地沙化发生的机理分析91
4.3.1 沙地退化生态系统生态恢复的主要途径93
4.3 沙地生态恢复与防沙治沙生态工程93
4.3.2 防沙治沙生态工程94
4.3.3 我国防沙治沙生态工程研究与建设概况95
4.4 防沙治沙生态工程理论基础96
4.4.1 防沙治沙生态工程植被恢复的生态学理论96
4.4.2 防沙治沙生态工程的风沙物理学理论98
4.4.3 防沙治沙生态工程的社会经济学和系统工程学理论98
4.5 防沙治沙生态工程构建技术99
4.5.1 防沙治沙生态工程建设的基本原则99
4.5.2 防沙治沙生态工程构建技术101
4.6.1 国外荒漠化防治典型模式116
4.6 防沙治沙生态工程典型模式116
4.6.2 我国防治荒漠化典型模式118
5 特殊困难立地植被恢复生态工程理论与技术126
5.1 干热干旱河谷植被恢复生态工程理论与技术126
5.1.1 干热干旱河谷植被恢复生态工程建设基本原理127
5.1.2 干热干旱河谷植被恢复与生态环境建设的研究进展128
5.1.3 干热干旱河谷植被恢复生态工程建设技术131
5.1.4 干热干旱河谷植被恢复生态工程建设的适宜树种和优化模式132
5.2 干瘠石质山地植被恢复生态工程理论与技术134
5.2.1 干瘠石质山地植被恢复生态工程建设基本原理134
5.2.2 干瘠石质山地植被恢复生态工程建设技术135
5.2.3 干瘠石质山地植被恢复生态工程建设适宜树种和优化模式136
5.2.4 干瘠石质山地植被恢复生态工程建设技术典型案例138
5.3 盐渍土改良与治理生态工程技术142
5.3.1 世界盐渍土的分布概况与危害142
5.3.2 土壤盐渍化成因分析144
5.3.3 盐渍土改良与治理生态工程技术145
5.4 特殊困难立地植被恢复生态工程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149
6.1 矿产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51
6.1.1 矿产开发对土地资源造成严重破坏151
6 矿区复垦生态工程理论与技术151
6.1.2 矿产资源开发造成环境严重污染153
6.1.3 矿产资源开发诱发各种自然灾害154
6.1.4 矿区生态系统基本特征154
6.2 土地复垦生态工程是恢复矿区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途径155
6.2.1 土地复垦与土地复垦学155
6.2.2 矿区土地复垦生态工程内涵与基本框架160
6.3 矿区土地复垦生态工程的理论基础161
6.4 矿区土地复垦生态工程的技术体系163
6.4.1 矿区复垦生态工程规划技术163
6.4.2 矿区复垦生态工程微地形改造技术165
6.4.3 矿区复垦生态工程土壤改良技术166
6.4.4 矿区复垦生态工程植被恢复技术170
6.4.5 矿区复垦生态工程土地利用与管理技术172
6.4.6 矿区复垦生态工程效益评价技术174
6.5 矿区土地复垦生态工程典型模式174
6.5.1 澳大利亚矿区土地复垦农林牧复合利用模式174
6.5.2 德国露天煤矿林业利用模式175
6.5.3 印度平原露天煤矿土地复垦农牧复合利用模式175
6.5.4 我国矿区土地复垦生态工程典型模式176
6.6 矿区土地复垦生态工程的发展趋势182
7.1.1 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184
7 农业生态工程理论基础与构建技术184
7.1 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184
7.1.2 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185
7.2 生态农业与农业生态系统工程186
7.3 农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基本原则与基本技术189
7.4 农业生态工程典型模式及其构建191
7.4.1 农—林—牧复合生态工程模式与技术193
7.4.2 农—林—牧—加复合生态工程模式与技术195
7.4.3 农—渔复合生态工程模式与技术196
7.4.4 多层次循环复合生态工程模式与技术196
7.4.5 庭院农业生态工程模式201
7.5 农业生态工程的发展与新型模式205
7.5.1 无公害农业生态工程模式205
7.5.2 乡村旅游农业生态模式207
7.5.3 区域农业生态工程技术——无公害食品工程与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保证210
7.6 新形势下农业生态工程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213
8 城市生态工程构建理论与技术215
8.1 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特征215
8.1.1 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215
8.1.2 城市生态系统的总体结构216
8.1.3 城市生态系统结构的主要特征217
8.1.4 城市生态系统的环境组成219
8.2 城市环境系统调控原理与方法222
8.2.1 城市环境系统调控的基本原理222
8.2.2 城市环境系统调控的手段和方法——城市生态工程224
8.3 城市污水处理生态工程225
8.3.1 城市污水土地处理技术225
8.3.2 城市污水好氧生物处理技术231
8.3.3 城市污水厌氧生物处理技术236
8.3.4 城市污水处理生态工程典型模式238
8.4 城市固体废物的管理与资源化利用241
8.4.1 城市固体废物的管理242
8.4.2 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245
8.5 城市林业生态工程246
8.5.1 城市林业的概念和发展历程246
8.5.2 城市林业的思想内涵和特点247
8.5.3 城市林业的构成体系248
8.5.4 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248
8.5.5 城市林业的功能250
8.5.6 城市林业生态工程的构建技术252
8.5.7 城市林业生态功能评价255
8.6.1 景观和景观要素的基本概念256
8.6 城市环境景观多样性、异质性与生态工程景观设计256
8.6.2 城市景观及其基本特征257
8.6.3 城市景观的多样性与异质性258
8.6.4 城市生态工程景观设计259
8.7 发展生态建筑的理论与实践262
8.7.1 生态建筑的概念262
8.7.2 生态建筑的特点262
8.8 城市生态环境管理与可持续发展263
8.8.1 城市生态环境管理263
8.8.2 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264
参考文献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