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一本书读懂儒家文化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一本书读懂儒家文化
  • 王兆宏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新世界出版社
  • ISBN:9787510413742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59页
  • 文件大小:143MB
  • 文件页数:385页
  • 主题词:儒家-传统文化-基本知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一本书读懂儒家文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儒家思想与文化概述3

国学3

儒家思想的由来3

儒家思想演变的历史4

儒家思想的基本原则6

儒家思想的特点与精粹6

儒家思想的地位7

儒家思想有什么主张7

内圣外王之学7

思孟学派8

宋明理学9

孔子“六艺”10

性善论与性恶论10

先秦诸子11

周公制礼作乐11

孟子辟杨墨12

百家争鸣12

焚书坑儒13

汤武受命15

独尊儒术15

白虎观会议17

北魏立四门博士18

南朝设四学19

半部《论语》治天下20

“新儒家”是指什么21

儒家思想的现代意义21

儒家思想对东亚诸国的影响22

西方人心目中的孔圣人23

孔子的教育生涯23

孔子的政治生涯24

孟子的一生26

天人合一27

四书五经27

十三经28

三纲五常28

三从四德29

仁30

义31

礼32

智32

信33

和33

敬34

孝35

忠恕35

中庸36

四维37

四端37

三纲领八条目38

克己复礼38

礼之用和为贵39

格物致知39

知行合一40

人治41

德治41

礼治41

仁政42

王道42

民贵君轻43

修齐治平43

乐与忧43

大同44

知命45

君子45

圣人46

第二章 儒家礼仪49

一、基本礼仪49

儒家礼仪49

立容49

坐容50

行礼50

迎宾51

宴请51

饮酒52

酒德52

服饰53

祭祖53

祭社稷54

二、祭孔典礼55

祭孔的历史55

祭孔的意义55

祭孔的规定56

乐舞的内容57

释奠佾舞58

佾舞的服装59

佾舞的程序60

佾舞的等级60

第三章 科举制度63

一、科举概述63

科举制度简介63

科举以前的人才制度63

科举制度的内容与形式64

科举制度的影响65

什么是“武举”67

二、科举相关称谓68

状元68

榜眼69

探花69

进士69

贡士69

会元70

举人70

解元70

监生71

贡生71

诸生71

秀才71

三、科举相关内容72

金榜72

连中三元72

及第72

同年72

八股文73

殿试73

会试74

乡试74

童生试74

太学74

私塾75

乡学75

校75

庠76

序76

稷下学宫76

学官76

祭酒76

司业77

学政77

教授77

助教77

第四章 儒家修身之道81

以诚为本,与人忠81

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81

人性向善,犹水就下82

长存悯物之心82

为人需养浩然正气83

坦然面对生死83

不怨天,不尤人84

守住平常心85

宠辱不惊85

戒狂戒骄86

居安思危86

在逆境中磨砺意志87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88

珍惜光阴88

拥有真才实学89

古之学者为己89

虽小道,必有可观者90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91

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91

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92

生命由自己决定92

做顶天立地大丈夫93

富得有道,穷得有理93

家和万事兴94

人不孝其亲,不如禽与兽94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95

衣服容貌可以悦心95

第五章 儒家治学之道99

一言一行皆学问99

将学习放在第一位99

君子之学必好问100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101

学无常师,多方求教101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102

以人为师,别好为人师102

不可全信,不可不信103

先易后难,打好基础104

把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104

要学以致用105

具备举一反三的能力105

博学而多连106

学不会,不罢休107

知而不行等于零107

经常学习,才会心智通畅108

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108

始终坚持如一109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109

第六章 儒家处世之道113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113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113

君子上达,小人下达114

君子成人之美114

君子贞而不谅115

君子亦有恶115

保有仁爱之心116

学会宽容117

宰相肚里好撑船117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18

凡事要有度119

考虑别人的感受119

学会变通120

难得糊涂120

不以貌取人121

不以一时之荣辱取人122

以仁交心,以义正我122

做人贵在反省自己123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123

欲速,则不达124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124

美言入心三冬暖125

规劝朋友,不可则止125

言多必失126

知人善任126

第七章 儒家养生之道131

儒家的生命观131

自强不息的养生观132

不信天命,重视养生132

儒家的心理养生133

欲而不贪,知足常乐133

养身葆形,养心葆神133

孔子的“心斋”134

孟子的“仁义者寿”135

荀子的“养生经”136

宋代理学家与“静坐法”137

董仲舒的“天人理论”138

儒家的“诚”养生138

“和为贵”的养生之道139

内观养心养气静功法139

内省正心法139

君子三戒140

孔子倡导饮食卫生140

孔子注重体育锻炼141

儒家思想与茶文化141

第八章 儒家典籍145

《论语》145

《孟子》145

《大学》146

《中庸》146

《诗经》147

《尚书》148

《仪礼》148

《周礼》149

《周易》149

《春秋》150

《左传》150

《公羊传》151

《榖梁传》152

《孝经》152

《尔雅》153

《近思录》153

《传习录》154

《三字经》155

《百家姓》155

《千字文》155

《姿治通鉴》156

《菜根谭》156

《唐诗三百首》157

第九章 儒家人物161

周公161

孔子161

颜回163

曾参164

子思164

孟子165

冉耕165

冉求166

冉雍166

子路167

闵子骞167

宰予168

子羔168

子贡169

公冶长170

有若170

子夏171

子游171

子张172

荀子172

辕固生173

公孙弘173

叔孙通174

董仲舒175

郑玄175

何休176

王肃176

孔颖达177

王通177

邵雍178

周敦颐178

司马光179

张载180

王安石180

二程181

朱熹182

陆九渊182

陈献章183

罗钦顺184

王守仁185

王艮185

刘宗周185

傅山186

黄宗羲186

顾炎武187

王夫之188

曾国藩189

康有为189

第十章 儒家胜迹193

一、“三孔”:孔府、孔庙、孔林193

山东曲阜“三孔”简介193

天下第一家:孔府193

天下第一庙:孔庙195

天下第一林:孔林197

二、书院一览199

书院简介199

岳麓书院200

嵩阳书院200

应天府书院201

白鹿洞书院202

鹅湖书院203

关中书院203

漳南书院204

诂经精舍204

学海堂书院205

广雅书院206

万木草堂206

三、其他胜迹207

尼山书院207

洙泗书院208

春秋书院208

颜子庙209

孟庙209

孟子故里214

孟子林215

孟母林215

周公庙216

第十一章 儒家典故219

万仞宫墙219

不耻下问219

循循善诱220

见贤思齐221

韦编三绝221

出类拔萃222

杀身成仁222

后生可畏223

当仁不让224

功亏一篑224

半途而废225

出尔反尔226

存而不论227

登堂入室227

揠苗助长228

杯水车薪228

始作俑者229

一暴十寒229

箪食瓢饮230

箪食壶浆231

待价藏珠232

君子固穷232

侃侃而谈233

安而不危233

空空如也234

道听途说234

发愤忘食235

凤鸟不至235

宾至如归235

既往不咎237

负隅顽抗238

左右逢源239

鞭长莫及239

当务之急240

割鸡焉用牛刀241

五十步笑百步242

顾左右而言他242

四海之内皆兄弟243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244

第十二章 儒家名言佳句247

一、《论语》247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247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247

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248

德不孤,必有邻248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248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249

言必信,行必果249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249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250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250

小不忍,则乱大谋250

道不同,不相为谋251

不知言,无以知人也251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251

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252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252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252

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253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253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53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254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254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254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255

二、《孟子》255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255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255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56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256

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256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257

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257

言人之不善,当如后患何257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258

引而不发,跃如也258

三、《礼记》259

往而不来,非礼也259

请业则起,请益则起259

玉不琢,不成器259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260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260

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260

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261

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261

生有益于人,死不害于人261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262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262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262

君子约言,小人先言263

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263

言必先信,行必中正263

四、《中庸》264

小德川流,大德敦化264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264

君子之道,辟如行远265

诚则明矣,明则诚矣265

唯天下至诚为能化265

是故居上不骄,为下不倍266

君子之道,淡而不厌266

五、《大学》267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267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267

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267

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268

六、《诗经》268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268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269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269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270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270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270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271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271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272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272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273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273

害浣害否?归宁父母274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274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275

我思古人,实获我心275

毖彼泉水,亦流于淇276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276

心之忧矣,其谁知之278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278

七、《菜根谭》279

真味是淡,至人如常279

水流境静,花落意闲279

云止水中,动寂适宜280

天地之闲,因人而异280

非上上智,无了了心281

心闲日长,意广天宽281

静坐观心,真妄毕现282

艳为虚幻,枯为胜境282

宠辱不惊,去留无意282

山泉去凡心,书画消俗气283

修德忘名,读书深心283

文章恰好,人品本然284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284

君子之心,毫无障塞284

正气清白,留于乾坤285

心地光明,才华韫藏285

污泥不染,机巧不用286

闻逆耳言,怀拂心事286

闲时吃紧,忙时悠闲286

得意早回头,拂心莫停手287

路留一步,味减三分287

高一步立身,退一步处世288

第十三章 儒家故事与传说291

周公吐哺291

孔子身世291

孔子问礼292

三盈三虚293

宥坐与断棂293

“七十二贤人”的由来294

孔子料事如神294

吴王问骨295

有教无类296

诗礼堂297

孔子治学297

孔子学琴298

弹琴助猫299

陋巷圣贤299

颜回弃金300

颜回斩蟒蛇301

颜回借梳子301

颜回巧对302

颜回独留303

师徒赛眼力304

至察无徒305

以信待人306

人厚不会薄306

圣人赏月307

子路得名308

师生比武310

知明行笃310

亘古一人311

三试南国女312

求教杜三娘313

神鸟戏子路314

一年分三季315

九尾怪鸟317

孔子改“鲜”317

孔子审案318

大写数字的由来320

子见南子321

没有走投无路的时候321

圣人在乱世能做什么323

宰予坠车323

小气鬼子夏324

公冶长识鸟语325

鞭打芦花326

闵子骞辞官327

孔子训鹅328

子路治蒲329

不签不义盟约330

从善意来看人330

宰予使楚331

难不倒331

近悦远来332

名正言顺333

树德与树怨334

三千乌鸦兵335

“阙里”的来历336

倒流水337

小儿庙338

薄葬颜回339

卧冰求鱼340

曾参出妻341

曾参更席342

子思问祖343

子思与鲁穆公343

子思谏卫侯345

孟母三迁345

孟母断织346

四十立子346

孟子休妻347

草帽接燕巢348

燕子路349

仁者无敌350

孟子受赏不受贿350

“四梁八柱”的由来351

猎场劝道353

众儒之首354

郑玄求师355

司马光教子355

神笔镇流356

心即理也357

致良知357

审鸡蛋案357

程门立雪358

君子德润35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