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高中语文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高中语文
  • 李裕德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 ISBN:7504111686
  • 出版时间:1993
  • 标注页数:327页
  • 文件大小:52MB
  • 文件页数:34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高中语文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语文基础知识1

第一节 汉语拼音和汉字1

一 汉语拼音1

1.y、W的使用规则1

2.iou、uei、uen的省略规则2

3.隔音符号(’)的使用2

4.标调的位置3

二 容易读错的字4

1.读错字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

2.容易读错的形声字5

3.容易读错的多音多义字9

4.容易读错的同义多音字11

5.容易读错的形近字12

三 容易写错的字13

第二节 词汇16

一 怎样解词16

1.拆注法17

2.同义法18

3.形容法18

4.定义法19

5.反义法19

二 怎样分析词义20

1.语境分析法20

2.同义替换法22

3.反义对照法24

4.风格分析法25

三 词的构成28

1.单纯词28

2.合成词29

第三节 汉语语法34

一 语法学习的要求和方法34

1.语法学习的要求34

2.学习语法的方法36

二 怎样学习词类的划分37

1.名词和副词的区分37

2.动词和形容词的区分37

3.形容词和副词的区分38

4.跨类词的辨识39

三 句子成分的划分40

1.主语和宾语的区别40

2.宾语和补语的区别41

3.主语和状语的区别42

4.兼语谓语和主谓宾语的区别43

四 复句的辨认和多重复句的划分44

1.某些复句的辨认44

2.多重复句的划分45

第四节 修辞50

一 句式变换50

1.把字句和被字句的变换51

2.整句和散句的变换52

3.一般次序和特殊次序的变换53

4.长句和短句的变换54

二 各种修辞格简述56

1.比喻56

2.借代57

3.比拟57

4.夸张57

5.对偶58

6.排比59

7.反复59

8.双关59

9.反语59

10.引用59

11.设问60

12.反问60

13.对比61

14.映衬61

15.顶真61

三 修辞格的套用和连用62

1.套用62

2.连用63

3.修辞格的综合运用64

第五节 标点符号67

一 点号67

1.顿号67

2.逗号68

3.分号69

4.冒号70

5.句号71

6.叹号73

7.问号73

二 标号74

1.括号74

2.引号75

3.破折号77

4.省略号77

5.其他标号78

三 标点符号的写法79

1.标点符号的形状79

2.标点符号的位置79

四 标点的灵活运用80

第六节 修改病句85

一 怎样检查、纠正语病85

1.对照法85

2.紧缩法86

3.类比法86

4.分类法88

二 实词使用不当88

1.单音词和双音词选用不当88

2.选错近义词89

3.代词用错89

三 虚词使用不当90

1.用错介词90

2.用错连词91

3.助词使用不当92

四 成分欠缺92

1.缺主语93

2.缺宾语93

3.缺定语94

五 搭配不当94

1.主谓搭配不当94

2.动宾配合不当95

3.定语和中心词搭配不当95

六 结构混乱96

1.次序颠倒96

2.前后脱节97

3.格式杂糅97

七 重复多余98

1.重复98

2.多余98

八 不合逻辑99

1.更换概念99

2.自相矛盾100

3.判断不成立100

4.歧义101

5.否定不当101

第二章 文言文知识106

第一节 文言实词106

一 古今词义的变化106

二 一词多义109

1.本义和引申义109

2.核心意义和非核心意义110

三 几种特殊的词语112

1.偏义词112

2.同形异义词113

3.成语114

四 词类活用115

1.名词活用为动词115

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116

3.名词作状语117

4.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118

5.使动用法118

6.意动用法119

五 怎样确定文言实词的词义120

1.依靠上下文120

2.依靠文章主旨121

第二节 文言虚词125

一 文言代词126

1.人称代词126

2.指示代词127

3.疑问代词128

二 文言副词129

三 常用文言介词132

1.以132

2.于133

3.为133

4.与134

5.其他介词134

四 常见文言连词135

1.而135

2.则136

3.及136

4.然137

5.其它连词137

五 几个助词138

1.之138

2.者139

3.所140

六 文言语气词141

1.句首语气词141

2.句中语气词141

3.句尾语气词142

七 如何学习文言虚词143

第三节 通假字149

一 常见的通假字150

1.与本字读音不同的通假字150

2.与本字读音相同的通假字152

二 怎样学习通假字155

第四节 文言句式159

一 判断句159

1.谓语前不带副词的判断句159

2.谓语前带副词的判断句160

3.带判断动词的判断句162

4.句末带语气词“耳”的判断句162

二 倒装句163

1.宾语前置句163

2.介词短语后置句165

3.定语后置句166

三 省略句167

1.主语的省略167

2.谓语的省略168

3.宾语的省略168

4.介词的省略169

5.中心词的省略170

四 被动句170

1.使用“于”的被动句171

2.用“为”表示被动的被动句171

3.使用“见”的被动句172

4.使用“被”的被动句173

五 固定格式173

1.不亦……乎?173

2.无乃……乎?174

3.得无……乎(耶)?174

4.如……何、若……何、奈……何?174

5.……孰与……174

6.其……乎?175

7.何……为?175

8.有以……、无以……175

9.有所……、无所……176

10.有……者176

第五节 文言的标点和翻译180

一 点标点的几种方法180

1.掌握好点标点的步骤180

2.利用语法特点进行断句181

3.抓住修辞特点进行断句183

4.根据意义进行断句185

二 怎样克服断句中的难点185

1.弄懂文句的含义186

2.联系上下文进行比较186

三 翻译的基本要求187

1.准确地理解文言文188

2.准确地译成白话文191

四 翻译的更高要求193

1.符合现代汉语规范化的要求193

2.补充省略的成分194

3.争取做到文句优美传神195

第三章 文章的阅读201

第一节 阅读中思维能力的锻炼201

一 归纳能力的锻炼201

二 概括能力的锻炼203

三 分析能力的锻炼205

四 演绎能力的锻炼206

五 比较能力的锻炼207

六 筛选能力的锻炼209

七 类比能力的锻炼211

八 联想能力的锻炼212

九 求异能力的锻炼213

十 组合能力的锻炼215

十一 综合举例217

第二节 时代背景和作者生平220

一 时代背景的了解220

二 对作者生平、思想的认识222

三 分析举例224

第三节 思想内容的分析226

一 对标题的分析227

1.分析标题的结构227

2.分析标题的性质228

3.分析有特殊含义的标题229

二 分析关键性语句230

1.筛选出关键性语句230

2.分析论证或说明的方法231

3.联系全文认识关键性语句232

三 细心归纳概括234

四 慎重对待有争议的问题235

1.看问题要全面236

2.要从作品本身出发237

3.对长期争论的问题持慎重态度238

五 恰当地评价作品240

1.分析作品应起的作用240

2.分析作品已有的作用241

第四节 写作特点的分析243

一 结构特点243

1.决定结构的主要因素243

2.主体段落的结构类型244

3.怎样分析结构246

二 语言分析247

1.准确的语言247

2.鲜明的语言249

3.生动的语言250

4.含蓄的语言252

三 详略分析253

1.决定详略的主要因素253

2.怎样分析详略254

四 表达方式的分析举例256

1.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256

2.对比258

3.暗示260

第五节 理解261

一 理解是怎么回事261

二 阅读的条件265

三 阅读的步骤275

1.初步阅读,了解大意275

2.仔细阅读,理解中心276

3.集中精力,攻克难点277

4.仔细分析,深入理解278

附:综合测试(一)284

综合测试(二)297

各节练习及综合测试参考答案30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