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信息技术课程导学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信息技术课程导学论
  • 王吉庆,李宝敏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04154668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292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302页
  • 主题词:信息技术-教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信息技术课程导学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信息技术课程导学概述1

第一节 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反思1

一、我国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1

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目前存在的若干问题4

三、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9

第二节 对信息技术课程“导学”的诠释15

一、为什么提出导学16

二、什么是导学21

三、信息技术课程实现导学的基础26

四、信息技术课程中导学的过程29

第三节 信息技术教师导学能力分析32

一、信息技术教师导学能力的三维模型32

二、信息技术教师的科学认识能力36

三、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技术能力46

四、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艺术能力57

第二章 信息技术课程导学方法面面观63

第一节 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信息性状分析63

一、学习过程中信息获取的途径——信息场64

二、学习过程中信息加工的方式——信息流70

三、导学过程中信息性状的应用73

第二节 方法观——信息技术课程导学方法分析76

一、大班教学导学方法分析77

二、小组学习导学方法分析87

三、个人学习导学方法分析97

四、网络学习导学方法分析109

第三节 策略观——信息技术课程导学策略运用118

一、教师的引导作用与相关策略119

二、教师的教导作用与相关策略125

三、教师的指导作用与相关策略132

四、教师的辅导作用与相关策略139

第四节 技巧观——信息技术课程导学技巧探讨145

一、表达方面的技巧146

二、提问方面的技巧148

三、组织活动方面的技巧149

四、控制方面的技巧151

第三章 信息技术课程导学目标与内容分析154

第一节 信息技术课程导学目标分析155

一、回顾与反思155

二、全面认识信息技术课程目标,解读信息技术课程标准155

三、信息技术课程目标体系分析157

四、单元教学目标与课时学习目标的分析与阐明161

第二节 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内容分析173

一、关于课程学习内容分析173

二、信息技术课程层面内容分析174

三、单元内容分析177

四、单元内容分析的策略与方法179

五、案例分析184

第四章 信息技术课程导学过程设计185

第一节 宏观层面:信息技术学期课程设计185

一、回顾与反思185

二、关于信息技术学期课程设计186

三、全面钻研课程标准及教材,为学期课程设计奠定基础186

四、学期课程设计的内容188

五、学期课程设计的有效途径189

六、学习活动安排191

第二节 中观层面:信息技术课程单元教学设计191

一、走进单元设计192

二、单元主题分析192

三、单元结构分析193

四、单元学习活动设计195

五、单元评价设计201

六、单元教学计划210

七、撰写单元教学计划211

第三节 微观层面:信息技术课程课堂教学设计212

一、关于课堂教学设计212

二、课堂教学设计的步骤213

三、课堂教学中教学策略的选择215

四、教学流程设计221

五、教案设计与编写224

六、选用课堂教案模板,完成教案设计233

第五章 信息技术课程导学的实施238

第一节 信息技术课程导学中的教师角色239

一、认识教师自身的角色,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239

二、把握自己,不越俎代庖243

三、自我反省245

第二节 信息技术课程导学的重点245

一、明确方向,把握内容246

二、把握过程248

三、把握评价252

第三节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255

一、关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255

二、如何预设260

三、如何促进生成261

四、回顾与反思265

第六章 信息技术课程导学评价与反思266

第一节 关于信息技术课程导学评价266

一、认识导学评价267

二、教学目标评价270

三、教学过程评价273

四、教学艺术和特色评价274

五、评价标准275

第二节 反思与调整276

一、回顾与反思276

二、正确认识教学反思276

三、掌握反思的过程与方法280

四、学写教学反思日记284

五、教学反思应注意的问题288

参考文献29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