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法学教育的中国模式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法学教育的中国模式](https://www.shukui.net/cover/56/34687776.jpg)
- 冀祥德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00492504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554页
- 文件大小:33MB
- 文件页数:592页
- 主题词:法学教育-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法学教育的中国模式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中国法学教育回顾与展望1
第一节 中国法学教育回顾1
一、中国高等法学教育概况1
二、中国法律职业教育概况7
三、中国普法教育概况9
第二节 中国法学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展望10
一、中国法学教育面临的挑战10
二、中国法学教育未来展望15
本章小结21
第二章 法学教育中国模式的初步形成23
第一节 中国法学教育模式的发展变迁23
一、新中国成立至“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学习苏联模式24
二、有计划商品经济时期的借鉴大陆法系模式24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期的混合模式25
四、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25
第二节 法学教育中国模式初步形成的基本标志26
一、多层次的高等法学教育体系已趋成熟26
二、多元化的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基本形成28
三、多轨制的法学教育制度初步完善30
四、互动型的法学教育就业机制逐步建立31
五、四位一体的法学教育管理体制日益协调33
本章小结35
第三章 法学中专教育37
第一节 概述37
一、恢复重建期(1979—1984年)39
二、迅速发展期(1985—1995年)40
三、调整转变期(1996年至今)43
第二节 招生就业48
一、招生情况48
二、就业情况54
第三节 教学培养55
一、司法学校教学培养情况56
二、司法警官学校教学培养情况58
第四节 课程设置60
一、司法学校课程设置情况60
二、司法警官学校课程设置情况67
第五节 师资队伍69
第六节 现实状况与未来发展74
第四章 法学大专教育76
第一节 概述76
第二节 招生就业78
一、法学专科学生就业率较低的主要原因78
二、解决法学专科毕业生就业难的途径80
第三节 教学培养83
一、培养要求83
二、法学专科教育的教材建设84
三、组建模拟法庭86
四、毕业实习90
五、毕业论文撰写与答辩91
第四节 课程设置93
一、课程开设基本情况94
二、课程说明95
第五节 师资队伍99
一、师资队伍建设概况99
二、法学专科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01
三、加强师资建设的措施101
第六节 现实状况与未来发展102
一、法学专科教育面临的新形势102
二、法学专科教育未来发展的原则103
第五章 法学本科教育106
第一节 概述106
第二节 招生就业108
一、招生情况108
二、就业情况110
第三节 教学培养111
一、培养目标111
二、教学方法112
三、毕业实习121
四、撰写毕业论文123
第四节 课程设置124
一、课程设置的现状124
二、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130
第五节 师资队伍135
第六节 现实状况与未来发展141
第六章 法学硕士教育145
第一节 概述145
第二节 招生就业146
一、招生情况146
二、就业状况157
第三节 教学培养158
一、修业年限159
二、培养方式161
三、学位论文写作与答辩162
四、科研要求164
第四节 课程设置165
第五节 师资队伍168
一、导师与研究生比例169
二、导师的学术和教学水准170
第六节 现实状况与未来发展172
第七章 法律硕士教育175
第一节 概述175
一、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置背景175
二、法律硕士教育的发展历史176
三、法律硕士的三种类型177
四、法律硕士与法学硕士学位教育的比较178
第二节 招生就业180
一、招生情况180
二、就业状况191
第三节 教学培养192
一、学习年限193
二、导师指导194
三、中期考核194
四、学位论文195
五、诊所法律教育197
第四节 课程设置200
第五节 师资队伍205
第六节 现实状况及未来发展207
一、法律硕士教育的现实状况207
二、国外法律硕士教育的发展状况207
三、法律硕士教育的未来发展211
四、结语211
第八章 法学博士教育213
第一节 概述213
第二节 招生就业217
一、招生情况217
二、就业状况223
第三节 教学培养224
一、学习年限224
二、导师指导226
三、中期考核226
四、学位论文229
五、科研要求233
第四节 课程设置234
第五节 师资队伍236
第六节 现实状况及未来发展245
一、博士点:以资评定还是指标分配245
二、博士招生:公平还是公正246
三、博士培养:精英化还是庸俗化248
四、博士生导师:考核还是不考核249
第九章 法学博士后制度251
第一节 我国博士后、法学博士后制度概述251
一、博士后制度的相关概念与历史沿革251
二、博士后制度与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站的现有状况254
三、博士后的管理机构体系255
四、法学博士后的发展简况256
第二节 法学博士后的进出站、科研及管理工作260
一、博士后进站260
二、博士后在站期间的科研、管理与待遇264
三、博士后出站与退站269
第三节 法学博士后制度的问题与展望269
一、法学博士后流动站及博士后科研人员的数量与质量之间的矛盾269
二、国家投入与发展规模存在矛盾270
三、认识不到位导致制度变形271
四、部分博士后科研人员自身科研态度的误差导致制度变形271
五、健全博士后人员选拔、考核与激励机制,提高博士后科研成果的产出率272
第十章 法学自学考试教育274
第一节 概述274
第二节 专业设置275
第三节 教学培养278
第四节 课程设置281
第五节 师资队伍287
第六节 现实状况与未来发展289
一、现实状况289
二、未来发展290
第十一章 法学电大教育292
第一节 概述292
一、历史语境下的电大法学教育293
二、多层次、多规格、多功能、多形式的电大法学教育295
第二节 招生情况296
一、探索时期的招生情况296
二、统招专科的招生情况296
三、开放教育的招生情况298
四、自学视听生、注册视听生的招生情况300
五、其他办学形式的招生情况301
六、电大法学教育各专业招生情况分析302
七、电大法学教育各种形式之间招生情况比较302
八、各省市级电大之间招生情况比较303
九、电大法学教育与其他专业招生情况的比较304
第三节 教学培养306
一、开放教育308
二、统招专科314
三、注册视听生317
第四节 课程设置318
第五节 师资队伍321
第六节 现实状况与未来发展323
第十二章 法学远程教育326
第一节 概述326
第二节 招生就业328
第三节 教学培养331
第四节 课程设置333
第五节 师资队伍338
第六节 现实状况与未来发展339
第十三章 警察院校的法学教育343
第一节 概述343
一、我国警察教育方式与办学模式343
二、我国警察院校发展历程345
三、我国警察院校现状概述347
第二节 招生就业351
一、招生情况351
二、就业状况359
第三节 教学培养361
一、教学目的361
二、专业设置363
三、实训性教学设施建设367
第四节 课程设置369
一、全日制教育一般课程设置369
二、实训课程设置377
三、在职警察继续教育课程设置382
第五节 师资队伍384
一、本科类警察院校师资队伍384
二、专科类警察院校师资队伍385
第六节 现实状况及未来发展386
一、现实状况386
二、全球警察教育新发展389
三、未来发展391
第十四章 检察官院校的法学教育393
第一节 概述393
一、历史沿革393
二、检察官教育的必要性395
三、检察官院校法学教育的内容397
第二节 招生就业398
一、检察官在职培训398
二、检察官院校学历教育的招生就业400
第三节 教学培养401
一、教学目标401
二、教学方式403
三、检察官院校教学效果的评估403
第四节 课程设置404
一、检察官培训的课程设置404
二、学历教育的课程设置406
第五节 师资队伍408
一、师资配备409
二、师资培训409
三、师资管理410
第六节 现实状况和未来发展410
一、检察官教育的现实状况411
二、中国检察官院校法学教育的现状412
三、我国检察官院校法学教育的未来发展414
第十五章 法官院校的法学教育417
第一节 概述417
一、法官院校概述417
二、法官教育概述421
第二节 招生就业426
一、招生情况426
二、就业情况437
第三节 教学培养438
一、法官培训438
二、学历教育443
三、司法研修教育443
第四节 课程设置444
一、法官培训444
二、学历教育445
三、研修教育445
第五节 师资队伍445
一、法官培训445
二、学历教育446
三、研修教育446
第六节 存在问题及未来展望446
一、我国法官院校法学教育存在的问题446
二、未来展望450
第十六章 科研机构的法学教育456
第一节 概述456
一、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系概况456
二、中国科学院法律系概况457
三、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概况458
四、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概况458
第二节 招生就业459
一、研究生招生制度与就业形势概述460
二、科研机构研究生招生就业情况461
第三节 教学培养464
一、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465
二、中国科学院人文学院法律系467
三、上海社会科学院467
四、四川省社会科学院468
第四节 课程设置469
一、法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470
二、法律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473
三、法学博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475
第五节 师资队伍476
一、具有法学教育职能的科研机构476
二、加强具有法学教育职能的科研机构师资队伍的建设479
第六节 现实状况与未来发展480
一、科研机构法学教育的现实状况480
二、科研机构法学教育的未来展望483
第十七章 党校的法学教育486
第一节 概述486
第二节 招生就业489
第三节 教学培养492
第四节 课程设置497
第五节 师资队伍499
第六节 现实状况与未来发展503
第十八章 普法教育507
第一节 普法教育概述507
一、普法教育的含义507
二、普法教育的特征507
三、普法教育的分类509
四、普法教育与法学教育的关系511
第二节 普法教育的内容和形式512
一、普法教育的内容512
二、普法教育的形式515
第三节 我国普法教育的历史发展517
第四节 我国普法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方案522
一、普法教育认识上存在的问题522
二、普法教育内容存在的问题523
三、普法教育形式上存在的问题526
四、普法教育队伍存在的问题527
五、其他问题528
第五节 我国普法教育未来展望528
一、加强认识529
二、加强普法教育立法工作530
三、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530
四、加强普法教育理论研究530
五、确定正确的内容和合适的形式531
六、为普法教育提供资源保障531
第十九章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533
第一节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内容534
一、树立依法治国理念是核心内容534
二、树立执法为民理念是进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本质要求538
三、树立公平正义观念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价值追求540
四、树立服务大局观念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重要使命546
五、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根本保证549
第二节 推进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措施552
结语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