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当代中国的四川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当代中国的四川 上](https://www.shukui.net/cover/17/30386930.jpg)
- 《当代中国的四川》编辑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香港祖国出版社
- ISBN:7801708458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437页
- 文件大小:118MB
- 文件页数:517页
- 主题词:当代中国丛书-出版工作-纪念文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当代中国的四川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天府之国”1
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自然资源2
悠久的辛勤开发历史4
四川人民的革命传统9
前赴后继的革命斗争10
四川人民革命新阶段的开始11
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和红军长征过四川13
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大后方16
粉碎国民党政权最后的挣扎18
建设新四川的历史起点22
第一编 三十六年的建设历程第一章 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和经济社会的初步发展(一九五○——一九五七年)27
第一节 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四川奠基27
一、剿灭股匪,安定社会秩序28
二、征收公粮,保证军需民食30
三、清匪反霸,减租退押32
四、实行土地改革,消灭封建制度34
五、抢修都江堰,赶筑成渝路,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37
六、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知识教育,占领思想阵地40
第二节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43
一、农村互助合作运动的发展和农业合作化的实现43
二、个体手工业合作化45
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46
四、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主改革和农业合作化49
第三节 “一五”计划的实施和国民经济的初步发展50
一、重要工业、交通项目的建设50
二、农业和地方工业生产的发展53
三、“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54
第二章 经济建设的严重挫折和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一九五八——一九六四年)57
第一节 全面建设的开端和“大跃进”运动的发动58
一、发展四川经济有利时机的出现58
二、生产建设“大跃进”和发展目标大升级60
三、经济社会发展的急剧转折65
第二节 经济建设的严重挫折68
一、经济困难的出现和克服困难的初步努力68
二、纠“左”进程的中断和经济困难的加剧73
第三节 国民经济在全面调整中迅速恢复78
一、总结教训的开始和调整经济的起步78
二、从“坚决退够”入手的国民经济全面调整83
三、国民经济恢复的加速89
第四节 四川经济面貌的主要变化93
一、经济结构发生重大改变93
二、重要工业部门初具规模94
三、工业布局初步改善97
第三章 三线建设和“文化大革命”中的社会经济(一九六五——一九七六年)99
第一节 三线建设的展开100
一、重大的战略决策100
二、三线建设的实施103
三、三年建设带来的变化111
第二节 大动乱和国民经济的恶化113
一、“文化大革命”初期的混乱和省革命委员会筹备小组的成立114
二、省革命委员会成立前后的全省大规模武斗116
三、省革命委员会的成立和“反复旧”造成的破坏118
第三节 三线建设的继续进行和经济缓慢回升120
一、重要项目的续建、收尾和配套121
二、改田改土,兴修水利128
三、“三化”的建设130
第四节 “文化大革命”后期经济的“一起两落”132
一、“批林批孔”的冲击132
二、抓整顿出现转机133
三、“批邓”带来的灾难136
四、十年动乱对四川社会经济的严重破坏138
第四章 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振兴四川经济(一九七七——一九八五年)142
第一节 拨乱反正,恢复和发展工农业生产142
一、深入揭批林彪、“四人帮”,粉碎帮派体系143
二、整顿领导班子144
三、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145
四、恢复和发展工业生产147
第二节 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点149
一、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统一全省人民的认识149
二、在农村实行以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151
三、在城市开展扩大企业自主权的改革试点153
四、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继续发展国民经济155
五、战胜特大洪灾159
第三节 加快改革步伐,振兴四川经济161
一、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宣传教育161
二、农村第二步改革的展开和逐步深入162
三、加快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166
四、三线企事业的调整改造168
五、对外开放和横向经济联系169
第二编 主要经济部门、行业的建设和发展第五章 农业的发展191
第一节 农业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四川农业的战略地位191
一、良好的自然条件191
二、重要的战略地位193
第二节 农业生产的发展195
第三节 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197
一、水利建设200
二、改造低产田土203
三、肥料204
四、先进农业技术的应用和农业科技体系的建设206
五、农业机械化事业209
六、植物保护210
第四节 农村各产业部门的发展和结构的调整211
一、种植业212
二、林业215
三、畜牧业217
四、渔业221
五、乡镇企业221
第六章 交通和通信事业的发展226
第一节 解放前四川交通、通信的落后状况226
第二节 改变“蜀道难”的奠基工作229
一、修建成渝铁路229
二、大力恢复、整治和新建公路231
三、整治川江233
四、恢复、整治通信线路234
第三节 集中力量打开出入省通道235
一、修建宝成铁路,打开西北通道235
二、兴建川黔铁路,打开南面通道237
三、兴建世界屋脊上的“幸福之路”——川藏公路238
四、开辟空中通道和发展邮电通信事业240
第四节 配合三线建设,大力发展交通、通信242
一、加快建设成昆铁路242
二、兴建襄渝铁路245
三、加强公路运输,支援攀钢和成昆铁路的建设246
四、首次整治金沙江247
五、配合三线建设发展微波通信247
第五节 开拓交通和通信事业新局面248
一、铁路挖潜改造,提高运力248
二、公路事业迅速发展250
三、水运、民航、联运事业的新突破252
四、邮电通信事业开拓新局面254
第七章 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257
第一节 丰富的能源资源257
第二节 能源开发利用的主要成就263
一、初步形成能源生产基地,能源产量大幅度增长263
二、能源结构由单一煤炭型向煤电气综合型转变264
三、能源工业布局由点到面,逐步趋于合理264
四、农村能源有很大的发展265
五、节约能源成绩显著266
第三节 能源工业发展的历程267
一、水火并举,电力工业布局逐步展开267
二、坚持大中小结合,形成煤炭工业体系272
三、加强勘探开发,初步建成天然气生产基地276
第四节 农村能源的开发利用279
一、小水电279
二、小煤矿281
三、薪柴281
四、沼气282
第五节 能源生产供应变化情况和存在的问题284
第八章 工业的发展288
第一节 巨大的变化288
第二节 重工业迅速发展296
一、冶金工业296
二、国防科技工业301
三、电子工业304
四、机械工业308
五、化学工业311
六、建筑材料工业314
第三节 轻工业曲折前进316
一、纺织、丝绸、服装工业317
二、食品、医药工业321
三、造纸、工艺美术品、文教用品工业325
四、皮革、家用电器、日用品工业326
第九章 商品、物资流通的发展330
第一节 三十六年的主要成绩330
第二节 商业体系的形成和发展333
一、国营商业的建立和发展333
二、供销合作社的成长335
三、物资管理系统的建立和发展337
四、合作商业和个体商业338
五、城乡集市贸易339
六、民族贸易342
七、工矿贸易342
第三节 主要商品的购销工作343
一、粮食的分配和流通343
二、农副产品的收购和销售347
三、日用工业品的经营355
四、农业生产资料的经营356
第四节 物资流通的发展358
第五节 商办工业与饮食服务业的发展362
一、商办工业362
二、饮食服务业与川菜365
第十章 城乡建设与环境保护368
第一节 城市建设368
一、城市面貌全面改观368
二、城市规划工作走上了正常发展的轨道369
三、住宅建设成效显著371
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有了较大的加强372
第二节 村镇建设375
第三节 建筑业378
一、日益壮大的建筑施工队伍378
二、建筑业对四川经济建设的贡献381
三、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和应用383
第四节 环境保护385
一、控制工业污染初见成效386
二、城市环境有了改善387
三、发展生态农业、加强自然保护有了良好的开端388
第十一章 财政、金融390
第一节 日益发展的四川财政390
一、财政收支规模、结构及其发展变化390
二、财政对农业的支援395
三、对企业财务的管理与监督398
四、行政事业财务和预算管理402
第二节 前进中的金融事业404
一、金融体系的建立和发展404
二、货币流通与信贷收支406
三、银行信贷业务的发展410
四、基本建设拨款、贷款的管理和监督416
五、发展保险事业,建立经济补偿制度417
六、外汇的经营和管理418
第十二章 对外经济贸易和旅游事业420
第一节 对外贸易420
一、三十六年的外贸成就和发展道路421
二、扶持出口商品生产,增加出口货源425
三、进出口商品的检验426
第二节 利用外资和引进技术428
第三节 对外承包劳务和经济技术援助430
第四节 旅游事业431
一、丰富的旅游资源432
二、旅游事业的发展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