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册亨县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册亨县志
  • 韦忠道主编;贵州省册亨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 ISBN:7221057451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1129页
  • 文件大小:452MB
  • 文件页数:113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册亨县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概1

大事记10

第一篇 地理58

第一章 建置沿革58

第一节 设册亨县前的隶属58

第二节 设册亨县后的建置60

第三节 行政区划沿革61

第二章 乡镇概况64

第一节 者楼镇64

第二节 坡妹镇64

第三节 冗渡镇65

第四节 丫他镇65

第五节 巧马镇66

第六节 秧坝镇66

第七节 坝赖镇67

第八节 岩架镇67

第九节 八渡镇68

第十节 庆坪乡69

第十一节 威旁乡69

第十二节 弼佑乡70

第十三节 达央乡70

第十四节 百口乡71

第三章 人口71

第一节 人口发展71

第二节 人口分布74

第三节 人口构成78

第四节 人口控制83

第四章 地质 地貌 矿产85

第一节 地质85

第二节 地貌89

第三节 矿产90

第四节 矿产勘探开发93

第五章 气候95

第一节 气候特征95

第二节 气候要素96

第三节 气候分区98

第四节 灾害性天气99

第六章 水文100

第一节 河流水系100

第二节 水文特性106

第三节 水资源107

第七章 土地 土壤110

第一节 土地110

第二节 土壤110

第八章 生物资源115

第一节 地带性植被的特征、类型及分布现状115

第二节 植物资源116

第三节 动物资源117

附:历年自然灾害118

第二篇 民族123

第一章 布依族123

第一节 族源 族称123

第二节 人口分布124

第三节 语言文字126

第四节 解放前社会与经济状况134

第五节 生活习俗137

第二章 其他民族144

第一节 汉族144

第二节 苗族145

第三节 回族 壮族 仡佬族 满族148

第三章 民族工作150

第一节 民族事务机构150

第二节 民族政策150

第三节 干部151

第四节 经费152

第三篇 经济管理156

第一章 经济综述156

第一节 经济发展156

第二节 经济结构159

第三节 人民生活162

第二章 计划统计164

第一节 计划管理164

第二节 统计管理167

第三章 物价管理174

第一节 管理体制174

第二节 管理与监督176

第三节 交换比价184

第四章 技术监督188

第一节 计量监督188

第二节 标准化管理189

第三节 质量监督190

第五章 工商行政管理191

第一节 市场管理与经济督查191

第二节 工商企业管理195

第三节 私营工商业户管理登记197

第四节 经济合同管理200

第五节 商标、广告管理202

第六节 消费者权益保护204

第六章 审计监督205

第一节 财政审计205

第二节 行政事业审计206

第三节 企业审计208

第四节 建设投资审计210

第七章 土地管理212

第一节 职责212

第二节 管理212

第三节 勘测 规划214

第八章 扶贫开发218

第一节 机构218

第二节 贫困人口的分布及现状218

第三节 扶贫工作及成效219

第九章 劳动与社会保障220

第一节 就业221

第二节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复退军人安置及顶替补员221

第三节 劳动保护223

第四节 工资福利225

第五节 社会保障228

第六节 劳务输出229

第四篇 农业230

第一章 农业生产体制230

第一节 封建土地所有制230

第二节 个体农民所有制230

第三节 集体所有制232

第二章 种植业236

第一节 农业人口、劳动力及耕地236

第二节 主要农作物及产量236

第三节 农业技术及农作物保护238

第四节 农具农机242

第五节 农场 茶园243

第三章 林业270

第一节 森林资源270

第二节 营林生产283

第三节 森林保护289

第四节 木材购销294

第五节 林业企业295

第四章 畜牧水产317

第一节 家畜318

第二节 家禽321

第三节 疫病防治325

第四节 水产与渔政管理330

第五节 畜牧企业331

第五章 水利水电332

第一节 水利工程332

第二节 人畜饮水工程342

第三节 水旱灾害与防治348

第四节 小水电工程350

第六章 乡镇企业351

第一节 企业发展351

第二节 企业选介353

第三节 管理355

第七章 农业区划362

第一节 农业自然资源调查与农业区划及成果362

第二节 综合农业区划分区365

第五篇 工业 交通 邮电 建设371

第一章 工业371

第一节 体制371

第二节 行业375

第三节 管理379

第二章 交通380

第一节 道路(水、陆)380

第二节 桥梁 港口 渡口391

第三节 运输399

第四节 管理403

第三章 邮政 电信407

第一节 机构沿革407

第二节 邮政407

第三节 电信409

第四章 城乡建设及环境保护415

第一节 县城建设415

第二节 村镇建设418

第三节 房地产开发及管理420

第四节 建筑行业420

第五节 环境保护421

第六篇 商业423

第一章 经营体制423

第一节 国有商业423

第二节 个体私营商业425

第三节 供销合作商业426

第二章 商品经营443

第一节 日用工业品购销443

第二节 农副产品购销446

第三节 农业生产资料供应451

第四节 建材、机电、轻化产品供应453

第五节 副食品购销经营455

第六节 饮食服务行业经营457

第七节 外贸营销457

第八节 废旧物资经营459

第三章 粮油经营460

第一节 粮政460

第二节 机构及管理465

第三节 粮油收购468

第四节 粮油销售供应473

第五节 粮油调运478

第六节 粮油储藏481

第七节 粮油加工484

第四章 集市贸易485

第一节 市场发展485

第二节 主要集市简介492

第七篇 财税金融496

第一章 财政496

第一节 财政体制496

第二节 财政收入504

第三节 财政支出519

第四节 财政管理与监督545

第二章 税务548

第一节 机构548

第二节 税制建设和变革551

第三节 农业税收558

第四节 工商税收564

第五节 其他税收575

第三章 金融584

第一节 金融机构584

第二节 货币588

第三节 存款与贷款596

第四节 农村信用社607

第五节 城乡储蓄608

第六节 债券管理610

第四章 保险612

第一节 人寿保险612

第二节 财产保险614

第八篇 政党群团616

第一章 民国时期的政党社团616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地方组织616

第二节 中国青年党筹备处617

第三节 社团组织617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618

第一节 民主革命时期中共在册亨的活动618

第二节 县委机构设置620

第三节 党员代表大会622

第四节 县委工作纪略631

第五节 纪检监察工作634

第六节 办公室工作635

第七节 组织工作638

第八节 宣传工作643

第九节 统战工作645

第十节 党校工作647

第十一节 直属机关工委工作648

第十二节 农村工作649

第十三节 政法工作651

第十四节 老干部工作653

第三章 群众团体654

第一节 工会654

第二节 农民协会657

第三节 共青团、少年先锋队657

第四节 妇女联合会661

第五节 工商业联合会662

第六节 老龄委员会、残疾人联合会、科学技术协会664

第九篇 政权 政协685

第一章 清代及民国时期政权685

第一节 州同685

第二节 县政府688

第三节 县参议会692

第二章 县人民代表大会693

第一节 人民代表选举693

第二节 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697

第三节 人民代表大会697

第四节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704

第三章 县人民政府711

第一节 解放委员会711

第二节 人民政府711

第三节 政务720

第四节 外事 信访721

第四章 县人民政协741

第一节 历届委员会741

第二节 常务委员会747

第三节 主要工作750

第十篇 公安司法756

第一章 公安756

第一节 机构756

第二节 镇压反革命757

第三节 治安管理758

第四节 刑侦761

第五节 户籍管理762

第六节 消防764

第七节 交通管理766

第八节 监管 劳教 劳改767

第二章 检察768

第一节 机构768

第二节 刑事检察769

第三节 经济检察771

第四节 法纪检察772

第五节 控告申诉检察773

第六节 监所检察774

第七节 民事行政及技术检察774

第三章 审判775

第一节 机构775

第二节 刑事审判776

第三节 民事、经济和行政审判777

第四节 执行、审判监督和立案工作778

第四章 司法行政780

第一节 法制宣传教育780

第二节 律师事务783

第三节 公证工作784

第四节 法律服务与人民调解785

第十一篇 民政 人事791

第一章 民政791

第一节 救灾救济791

第二节 拥军优抚安置803

第三节 社会福利818

第四节 社会行政管理821

第五节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825

第二章 人事826

第一节 机构编制826

第二节 干部队伍建设826

第三节 退职 退休 离休839

第十二篇 军事842

第一章 军事机构及兵役制度842

第一节 军事机构842

第二节 兵役制度845

第二章 驻军及过境部队847

第一节 清代、民国时期驻军及过境部队847

第二节 中国工农红军在册亨850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驻境部队852

第三章 民兵 防空 战备853

第一节 民兵853

第二节 防空 战备860

第四章 战事861

第一节 清代战事861

第二节 民国时期战事865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剿匪战事870

第十三篇 教育877

第一章 官学 私塾 教会学校877

第一节 官学877

第二节 私塾878

第三节 教会学校女子学堂878

附 科举考试879

第二章 普通教育879

第一节 幼儿教育879

第二节 小学教育882

第三节 中学教育892

第三章 中等专业教育900

第一节 师范学校900

第二节 农职业学校901

第三节 卫生学校903

第四章 成人教育905

第一节 社会教育及扫盲905

第二节 大中专函授907

第三节 自学考试908

第五章 少数民族教育909

第一节 发展概况909

第二节 特殊政策和措施911

第三节 双语教学912

附 民族学校简介913

第六章 教师队伍916

第一节 师资概况916

第二节 教师任用、培训和考核919

第三节 教师待遇922

第七章 教学研究与管理926

第一节 教研机构926

第二节 教研活动927

第三节 教改实验及成果931

第四节 质量测评933

第八章 教育行政934

第一节 行政机构934

第二节 学校党群组织935

第三节 督导机构937

第四节 经费、校舍与设备938

第十四篇 医药卫生949

第一章 医疗卫生机构949

第一节 行政机构949

第二节 县直医疗单位949

第三节 乡(镇)卫生院及卫生所951

第四节 其他医疗单位及卫生组织952

第二章 防疫954

第一节 疾病流行与防治954

第二节 卫生保健959

第三节 地方病防治960

第四节 麻风病防治960

第五节 公共卫生961

第三章 中西医疗及中西药962

第一节 中西医疗962

第二节 中西药965

第四章 妇幼保健967

第一节 新法接生967

第二节 妇女儿童保健969

第五章 计划生育971

第一节 机构沿革971

第二节 计划生育技术972

第六章 卫生技术人员培训和其他973

第一节 培训973

第二节 卫技人员职称976

第三节 卫生经费977

第十五篇 科技 文化 体育980

第一章 科学技术980

第一节 科技机构980

第二节 科普活动982

第三节 科研活动984

第二章 文化事业986

第一节 文化馆、站、室986

第二节 图书馆、室988

第三节 书店989

第四节 电影发行放映990

第五节 群众文化活动992

第六节 业余布依戏队993

第三章 文艺创作994

第一节 文学994

第二节 音乐 舞蹈 戏剧996

第三节 美术 书法 摄影998

附 清、民国时期及当代诗文撷英1000

第四章 新闻广播电视1015

第一节 新闻1015

第二节 广播1016

第三节 电视1018

第五章 文物景点1019

第一节 文物1019

第二节 景点1028

第三节 文物管理1030

第六章 档案1031

第一节 档案馆、室1031

第二节 档案搜集整理1032

第三节 档案编研利用1034

第七章 体育事业1039

第一节 体育机构及体育活动1039

第二节 体育设施1039

第三节 传统体育活动1040

第四节 体育训练1041

第五节 体育竞赛1041

第十六篇 社会1043

第一章 生活习俗1043

第一节 服饰1043

第二节 饮食1044

第三节 居住1044

第四节 交通工具1044

第二章 风俗1045

第一节 婚姻1045

第二节 殡葬1047

第三节 其他喜庆1049

第四节 社会交往1051

第五节 节日1051

第三章 宗教1053

第一节 佛教1053

第二节 道教1055

第三节 伊斯兰教1055

第四节 天主教1055

第五节 寺庙祠祀1056

第四章 社会组织1059

第一节 哥老会1059

第二节 会道门1060

第三节 行会 会馆1060

第五章 社会风气1061

第一节 优良风尚1061

第二节 社会瘤习1061

第三节 迷信 禁忌1063

第六章 方言词汇 谚语 歇后语1067

第一节 方言词汇1067

第二节 谚语1068

第三节 歇后语1071

人物1073

一 人物传1073

二 烈士英名录1092

三 受省、部级以上表彰个人单位名单1095

附录1100

编纂始末112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