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都江堰二王庙震后抢险保护勘察报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吕舟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文物出版社
- ISBN:9787501030613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78页
- 文件大小:93MB
- 文件页数:399页
- 主题词:寺庙-古建筑-修缮加固-研究报告-都江堰市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都江堰二王庙震后抢险保护勘察报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吕舟1
壹 历史背景与价值内涵7
一 二王庙与都江堰7
二 作为道教宫观的二王庙11
三 二王庙格局的历史变迁13
四 二王庙的建筑特色22
五 世界遗产都江堰中的二王庙29
(一)从文物保护单位到世界遗产29
(二)二王庙的遗产价值32
(三)作为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35
贰 灾后紧急响应阶段的勘察研究37
一 紧急响应阶段的调查37
(一)工作目标37
(二)工作方式38
二 勘察结论39
(一)基本概况39
(二)震损情况分析43
(三)震后危害因素分析52
三 震后抢险清理阶段的保护策略54
(一)工作原则和实施要求54
(二)危害因素的防御措施55
(三)抢险清理阶段的工作流程56
(四)抢救清理和排险措施58
四 前期勘察所发现的问题及对后续工作的启示66
叁 灾后恢复阶段的勘察研究69
一 概述69
(一)勘察目标69
(二)勘察范畴和工作进程69
(三)勘察信息对象和工作方式70
二 地质灾害勘察70
(一)工作方法70
(二)勘察结论71
(三)措施及建议78
三 大殿、二殿勘察79
(一)建筑形制79
(二)修缮记录95
(三)材种检测95
(四)残损勘察95
(五)历史痕迹勘察106
(六)残损致因分析108
四 戏楼及东、西客堂勘察109
(一)震前原状109
(二)遗址勘察111
(三)构件清理调查、位置判断和维修做法116
(四)尺度推断125
(五)斗栱等特殊部位的做法推断128
(六)外观装饰要素及附属文物的分析判断130
(七)残损致因分析132
(八)复原依据135
五 字库塔勘察136
(一)震前原状136
(二)遗址勘察136
(三)散落构件清理和检测141
(四)尺寸推断141
(五)传统做法研究142
(六)相关案例调研145
(七)结构稳定性分析研究146
(八)措施建议147
六 其他文物及历史建筑勘察149
(一)老君殿149
(二)圣母殿(吉当普殿)153
(三)祖堂155
(四)铁龙殿158
(五)文物陈列室161
(六)大照壁163
(七)上西山门165
(八)灵官殿168
(九)丁公祠171
(一○)灌澜亭(三官殿)174
(一一)乐楼177
(一二)疏江亭和水利图照壁181
(一三)下东山门182
(一四)下西山门185
七 典型工艺做法调查188
(一)基础与地面做法188
(二)主体结构与木构件主要交接关系处理方式191
(三)屋面做法(屋面及屋脊)194
(四)墙的主要类别195
(五)油饰做法196
(六)震前主要维修、维护方式197
八 主要建筑及场地变形勘测198
(一)勘测目的198
(二)勘测任务198
(三)勘测内容199
(四)测量结果201
九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震后现场勘察工作中的应用209
(一)勘察目的209
(二)技术手段选择209
(三)工作方案制定211
(四)勘察成果217
(五)小结219
一○ 秦堰楼结构勘察检测221
(一)基本概况221
(二)检测鉴定依据222
(三)检测鉴定目的及内容222
(四)结构体系及设计参数223
(五)现场检测结果224
(六)建筑物现状(损伤)检查226
(七)建筑物主体结构抗震鉴定226
(八)房屋危险性鉴定228
(九)安全鉴定结论及建议228
一一 总体勘察结论229
(一)震后二王庙区域的地质状况229
(二)二王庙古建筑群建筑震损状况评估230
(三)二王庙重要碑刻、题记及壁画受损状况评估230
(四)主要残损致因231
(五)“保全”因素232
一二 灾后保护与维修的策略建议233
(一)震后维修保护原则233
(二)总体保护措施234
(三)可持续地保护与灾害防御234
(四)二王庙区域的地质加固236
(五)针对文物建筑及重要历史建筑的保护措施236
(六)对地震遗迹的保护237
参考文献238
图版239
实测图263
附录372
一 重要附属文物372
二 其他石制及壁画373
后记376
1-1 二王庙区位图7
1-2 二王庙远景8
1-3 安澜索桥8
1-4 都江堰放水节10
1-5 二王庙山门冯玉祥题写的匾额10
1-6 大殿廊下六字真言11
1-7 六字真言石刻照壁11
1-8 “乘势利导,因时制宜”石刻11
1-9 水利图照壁11
1-10 《北宋龙门派世谱·二王庙系》11
1-11 二王庙周围的山林12
1-12 《灌江备考》13
1-13 《灌江定考》13
1-14 1964年岷江沿岸水灾现场14
1-15 1964年岷江沿岸水灾现场14
1-16 1964年岷江洪水冲垮基础导致下西山门倒塌14
1-17 倒塌的下西山门14
1-18 二王庙总平面图16
1-19 二王庙现状总平面图17
1-20 大殿及字库塔18
1-21 圣母殿及老君殿18
1-22 戏楼及大台阶18
1-23 下东山门、河街子18
1-24 下东山门19
1-25 从二王庙俯瞰都江堰20
1-26 乐楼24
1-27 戏楼屋脊上的“鱼龙吐水”装饰26
1-28 大殿前的“饮水思源”、“安流顺轨”碑27
1-29 水利图照壁顶部“八仙过海”正脊灰塑28
1-30 二王庙建筑上的撑栱28
1-31 乐楼北面二层梁架“二郎率眉山七圣助李冰擒水兽图”29
1-32 都江堰遗产范围及缓冲区示意图31
2-1 二王庙震前建筑遗存分类示意图41
2-2 二王庙震前建筑结构类型分类示意图42
2-3 二王庙所在山体震后受损示意图44
2-4 二王庙主要建筑基础震后受损状况示意图46
2-5 二王庙主要建筑震后受损状况评估示意图47
2-6 二王庙重要附属文物震后受损状况示意图48
2-7 二王庙区域环境震后受损状况示意图50
2-8 二王庙区域道路、排水设施震后受损状况示意图51
2-9 二王庙主要建筑震后清理排险措施示意图59
2-10 震后建筑勘察手册61
2-11 二王庙震后清理排险场地利用示意图65
3-1 二王庙地质状况分布图72
3-2 二王庙地质平面分区图75
3-3 二王庙地质新滑移线分布图76
3-4 震前大殿79
3-5 震前大殿前檐廊下79
3-6 震后大殿远景80
3-7 震后大殿及殿前广场80
3-8 大殿一层平面图81
3-9 震后大殿三维激光扫描正面投影82
3-10 震后大殿三维激光扫描剖面82
3-11 震后大殿前檐廊柱82
3-12 震后大殿东侧廊柱82
3-13 震后大殿二层前檐廊柱82
3-14 震后大殿柱础83
3-15 震后大殿台基83
3-16 震后大殿屋面84
3-17 震后大殿屋面84
3-18 震后大殿屋面脊饰85
3-19 震后大殿梁架86
3-20 震后大殿梁檩87
3-21 震后大殿隔墙88
3-22 震后大殿小木装修89
3-23 震后大殿木门窗90
3-24 震后大殿后檐明间壁画90
3-25 震后大殿一层右梢间“张良献履”壁画90
3-26 震后二殿91
3-27 震后二殿柱础92
3-28 震后二殿柱础92
3-29 震后二殿台基92
3-30 震后二殿屋面93
3-31 震后二殿梁檩93
3-32 震后二殿梁檩93
3-33 震后二殿墙体93
3-34 震后二殿小木装修94
3-35 大殿柱底标高数据统计图96
3-36 大殿柱歪闪偏移量分析图96
3-37 震后大殿木装修隔墙102
3-38 震后二殿木装修隔墙106
3-39 大殿梁檩题记107
3-40 大殿梁檩题记107
3-41 大殿梁檩题记107
3-42 大殿梁檩题记107
3-43 震前戏楼鸟瞰110
3-44 震前戏楼110
3-45 震前戏楼院内111
3-46 震前戏楼111
3-47 震前戏楼西转角加建部分111
3-48 震前戏楼东客堂转角处111
3-49 震前戏楼西客堂道教陈列馆111
3-50 震后戏楼现场112
3-51 震后戏楼现场112
3-52 震后戏楼西客堂现场113
3-53 戏台残留柱础113
3-54 专业人员震后现场勘察113
3-55 震后戏楼所在平台三维激光扫描图114
3-56 震后戏台所在地面残迹116
3-57 对构件进行分类标注123
3-58 对构件进行分类标注123
3-59 可直接使用的构件123
3-60 加固后可使用的构件123
3-61 加固后可使用的构件124
3-62 震后断裂构件124
3-63 构件劈裂124
3-64 无法辨认位置的构件124
3-65 构件实测图124
3-66 震后西客堂实测图125
3-67 戏楼复原一层平面推测图127
3-68 戏楼复原剖面推测图127
3-69 震前戏楼模拟模型128
3-70 震前戏楼模拟模型128
3-71 戏楼原有流线分析128
3-72 震前花栱128
3-73 震后花栱残留构件129
3-74 震后花栱拼接129
3-75 计算机绘制的花栱模型129
3-76 震前戏台屋脊中堆130
3-77 震前戏台屋面中堆130
3-78 震前戏台鸱吻130
3-79 震前戏台挂落131
3-80 震前戏台撑栱131
3-81 震前戏台撑栱131
3-82 震前戏台撑栱131
3-83 震前东连廊花窗132
3-84 震前东客堂花窗132
3-85 震前戏楼中山门匾额132
3-86 编壁墙受挤压变形、抹灰剥落133
3-87 地震导致的大木残损133
3-88 地震导致的残损133
3-89 西客堂梁柱扭曲变形134
3-90 西客堂柱根糟朽严重134
3-91 东字库塔137
3-92 东字库塔137
3-93 震前东字库塔137
3-94 震前西字库塔137
3-95 震后东字库塔残留138
3-96 震后字库塔一层残留塔筒138
3-97 震后东字库塔实测平面图138
3-98 震后东字库塔实测剖面图138
3-99 字库塔复原平面图139
3-100 字库塔复原剖面图139
3-101 字库塔复原正立面图140
3-102 字库塔复原侧立面图141
3-103 字库塔震前模拟模型141
3-104 对砖样进行分类标注142
3-105 透视法求塔高142
3-106 字库塔装饰144
3-107 街子镇字库塔145
3-108 字库塔复原总立面图148
3-109 探讨方案148
3-110 震后松散的浆砌毛石基础188
3-111 震后垮塌的毛石基础及右侧保存完整的条石基础188
3-112 大殿柱底深处可见传统的基础做法189
3-113 廊下与室内地面铺装交接处190
3-114 山门等建筑的地面铺装190
3-115 童柱与梁的交接192
3-116 童柱与枋的交接192
3-117 戏楼西客堂没有举折的屋面192
3-118 二殿微有举折的屋面192
3-119 当地传统的屋面做法195
3-120 翼角部分的传统做法195
3-121 震前的铝皮防水层做法195
3-122 震前铝皮防水层的室内效果195
3-123 Trimble M3全站仪198
3-124 标靶图198
3-125 检测点分布图199
3-126 二殿南侧布设监测点200
3-127 二殿南侧布设基准点200
3-128 基于脉冲飞行时间测距的原理图210
3-129 站点(红色)分布图213
3-130 Scanworld3与Scanworld4通过标靶的坐标转换214
3-131 内业工作流程215
3-132 两站数据配准误差报告215
3-133 点云数据对现状的记录和层次216
3-134 各建筑点云数据样例216
3-135 按空间位置拼合在一起的点云数据217
3-136 大殿一层柱子C3、D3歪闪情况218
3-137 大殿地面高程219
3-138 大殿前平台东南角地面下沉219
3-139 秦堰楼标准层结构平面示意图221
3-140 秦堰楼222
3-141 秦堰楼222
3-142 秦堰楼222
一 二王庙北侧平台裂缝241
二 东苑内的山体滑坡241
三 东侧山坡上滚落的巨石241
四 后山体局部滑坡241
五 老君殿前坍塌的平台242
六 后山门下局部塌陷的台阶242
七 老君殿东侧被滑坡掩埋的步道242
八 楠苑内垮塌的步道243
九 东苑内垮塌的步道243
一○ 震后西侧排水渠现场243
一一 震后西侧排水渠及围墙现场243
一二 西院墙倒塌现场244
一三 震后乐楼残存的照壁244
一四 断裂的“过渡时代”拱门244
一五 铁龙殿旁断裂的院墙及院门244
一六 堰功堂旁新砌的单皮砖墙倒塌现场244
一七 沿山坡的空斗墙体倒塌现场244
一八 震后大殿现场247
一九 震后大殿现场247
二○ 震后大殿现场247
二一 震后大殿东侧字库塔现场248
二二 震后大殿西侧字库塔现场248
二三 震后大殿内部现场248
二四 震后二殿现场249
二五 震后戏楼现场249
二六 震后戏楼东客堂现场250
二七 震后戏楼西客堂现场250
二八 震后老君殿现场250
二九 震后圣母殿现场251
三○ 震后圣母殿现场251
三一 震后祖堂现场251
三二 震后祖堂现场253
三三 震后铁龙殿现场253
三四 震后大照壁现场253
三五 震后大照壁现场253
三六 震后上西山门现场253
三七 震后灵官殿现场253
三八 震后灵官殿现场253
三九 震后灌澜亭现场254
四○ 震后灌澜亭现场254
四一 震后乐楼及两厢现场255
四二 震后乐楼现场257
四三 震后水利图照壁现场257
四四 震后水利图照壁现场257
四五 震后水利图照壁现场257
四六 震后疏江亭现场257
四七 震后疏江亭现场259
四八 震后下东山门现场259
四九 震后下东山门现场259
五○ 震后下西山门现场259
五一 震后堰功堂现场260
五二 震后秦堰楼现场260
五三 震后秦堰楼现场261
五四 震后后山门现场261
五五 震后后山门现场261
一 二王庙总平面图265
二 二王庙剖面图266
三 大殿一层平面图268
四 大殿二层平面图269
五 大殿屋顶平面图270
六 大殿正立面图271
七 大殿背立面图272
八 大殿侧立面图273
九 大殿剖面图274
一○ 二殿一层平面图275
一一 二殿二层平面图276
一二 二殿正立面图277
一三 二殿侧立面图278
一四 二殿剖面图279
一五 戏楼一层平面图280
一六 戏楼二层平面图282
一七 戏楼屋顶平面图283
一八 戏楼正立面图284
一九 戏楼背立面图284
二○ 戏楼剖面图286
二一 戏楼连廊剖面图286
二二 乐楼一层平面图287
二三 乐楼二层平面图288
二四 乐楼三层平面图289
二五 乐楼二层结构仰视图290
二六 乐楼正立面图292
二七 乐楼背立面图292
二八 乐楼剖面图292
二九 乐楼剖面图294
三○ 乐楼剖面图295
三一 疏江亭和水利图照壁平面图296
三二 疏江亭和水利图照壁背立面图296
三三 水利图照壁正立面图298
三四 水利图照壁剖面图299
三五 下西山门底层平面及底层屋面结构平面图300
三六 下西山门二层屋面及屋顶结构平面图301
三七 下西山门正立面图302
三八 下西山门剖面图302
三九 下西山门剖面图302
四○ 震后大殿一层地面残损勘察图304
四一 震后大殿一层墙壁残损勘察图305
四二 震后大殿一层柱位变形勘察图306
四三 震后大殿残损勘察正立面图307
四四 震后大殿残损勘察侧立面图308
四五 震后大殿残损勘察3-3剖面图309
四六 震后大殿残损勘察6-6剖面图310
四七 震后大殿残损勘察二层平面图311
四八 震后大殿残损勘察二层梁架仰视图312
四九 震后大殿残损勘察夹层平面图313
五○ 震后大殿通柱柱根、柱顶偏移量统计图314
五一 震后大殿一层柱根相对标高统计图315
五二 震后二殿一层地面残损勘察图316
五三 震后二殿一层墙壁残损勘察图317
五四 震后二殿残损勘察二层平面图318
五五 震后二殿夹层墙壁残损勘察图320
五六 震后二殿残损勘察正立面图321
五七 震后二殿残损勘察侧立面图322
五八 震后二殿残损勘察1-1剖面图323
五九 震后二殿残损勘察3-3剖面图324
六○ 震后二殿残损勘察7-7剖面图325
六一 震后老君殿残损勘察平面图326
六二 震后老君殿残损勘察立面图327
六三 震后老君殿残损勘察剖面图328
六四 震后圣母殿残损勘察平面图329
六五 震后圣母殿残损勘察立面图330
六六 震后圣母殿残损勘察剖面图332
六七 震后祖堂残损勘察平面图333
六八 震后祖堂残损勘察立面图334
六九 震后祖堂残损勘察剖面图335
七○ 震后铁龙殿残损勘察平面图336
七一 震后铁龙殿残损勘察立面图337
七二 震后铁龙殿残损勘察剖面图338
七三 震后文物陈列室残损勘察平面图339
七四 震后文物陈列室残损勘察立面图340
七五 震后文物陈列室残损勘察剖面图341
七六 震后大照壁残损勘察平面图342
七七 震后大照壁残损勘察立面图343
七八 震后大照壁残损勘察剖面图344
七九 震后上西山门残损勘察平面图345
八○ 震后上西山门残损勘察立面图346
八一 震后上西山门残损勘察剖面图348
八二 震后灵官殿残损勘察平面图349
八三 震后灵官殿残损勘察立面图350
八四 震后灵官殿残损勘察剖面图351
八五 震后丁公祠残损勘察平面图352
八六 震后丁公祠残损勘察立面图353
八七 震后丁公祠残损勘察剖面图354
八八 震后三官殿残损勘察平面图355
八九 震后三官殿残损勘察立面图356
九○ 震后三官殿残损勘察剖面图357
九一 震后乐楼残损勘察平面图358
九二 震后乐楼残损勘察立面图359
九三 震后乐楼残损勘察剖面图360
九四 震后乐楼东厢房残损勘察平面图360
九五 震后乐楼东厢房残损勘察立面图360
九六 震后乐楼东厢房残损勘察剖面图362
九七 震后疏江亭和水利图照壁残损勘察平面图363
九八 震后疏江亭和水利图照壁残损勘察立面图364
九九 震后疏江亭残损勘察剖面图365
一○○ 震后下东山门残损勘察平面图366
一○一 震后下东山门残损勘察立面图367
一○二 震后下东山门残损勘察剖面图368
一○三 震后下西山门残损勘察平面图369
一○四 震后下西山门残损勘察立面图370
一○五 震后下西山门残损勘察剖面图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