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科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科史](https://www.shukui.net/cover/49/34677989.jpg)
-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编;中华医学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04650306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253页
- 文件大小:40MB
- 文件页数:267页
- 主题词:中西医结合-医学史-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科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章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科前史8
1.1 多源的早期经验医学及其共同特征8
1.1.1 古埃及的医学8
1.1.2 巴比伦的医学9
1.1.3 古印度的医学9
1.1.4 早期的中国医学10
1.1.5 早期经验医学的共同特征11
1.2 西方医学的发展历程及特点11
1.2.1 古希腊医学和古罗马医学12
1.2.2 由经验医学向实验医学的转变14
1.2.3 近代西方医学的发展特点18
1.2.4 实验医学的先进性和局限性19
1.3 中国医学发展历程及特点20
1.3.1 中国传统医学的奠基20
1.3.2 临证医学的系统化22
1.3.3 学术流派的争鸣23
1.3.4 继承传统的典范24
1.4 古代的医学交流与近代西方医学的传入27
1.4.1 古代的医学交流27
1.4.2 近代西方医学的传入28
1.4.3 近代早期的医学留学活动30
1.4.4 西医传入对中国医学的影响31
1.5 融汇中西医的早期思想和实践31
1.5.1 中西医汇通派的产生31
1.5.2 汇通派思想的合理性和局限性33
1.5.3 “中国科学化”背景下的“中医科学化”33
1.5.4 革命根据地的中西医结合35
第二章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科的创建37
2.1 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奠基37
2.1.1 确立“团结中西医”的卫生方针37
2.1.2 开展中西医临床合作39
2.1.3 成立中医研究机构40
2.1.4 创办西医学习中医研究班43
2.2 关于学习和研究中医方法的不同主张49
2.2.1 对中医经验的“科学化”研究49
2.2.2 学习中医是否必须系统学习中医理论51
2.2.3 苏联医学专家关于中医研究方法的见解52
2.2.4 龙伯坚的中医研究方案及其引发的学术争鸣53
2.2.5 什么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56
2.2.6 怎样研究中医理论60
2.3 中西医结合研究范例62
2.3.1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62
2.3.2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65
2.3.3 心脏血管疾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67
2.3.4 中医阴阳学说的实验研究69
2.3.5 肾本质和肾阳虚证本质研究71
2.3.6 针灸经络的现代研究74
2.3.7 针刺麻醉及其原理的研究80
2.3.8 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84
2.3.9 寒热本质和脏象实质的研究95
2.3.10 青蒿素与三氧化二砷的研究109
2.4 中西医结合研究纲领与学术共同体112
2.4.1 中西医结合研究纲领的思想要点113
2.4.2 多方面人才汇成的学术共同体117
2.4.3 中西医结合代表人物119
2.5 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成立和《中西医结合杂志》创刊132
2.5.1 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成立133
2.5.2 《中西医结合杂志》创刊136
第三章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科的发展137
3.1 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举隅137
3.1.1 心血管疾病研究进展137
3.1.2 肿瘤研究进展139
3.1.3 肝病研究进展141
3.1.4 糖尿病研究进展143
3.1.5 风湿病研究进展145
3.1.6 血液病研究进展147
3.1.7 呼吸病研究进展149
3.1.8 消化病研究进展151
3.1.9 虚证与老年病研究进展153
3.1.10 普通外科学研究进展154
3.1.11 妇产科学研究进展156
3.1.12 儿科学研究进展158
3.1.13 骨科学研究进展160
3.1.14 皮肤性病学研究进展162
3.1.15 疾病证候分类方法的研究163
3.1.16 中西医结合药物研究进展165
3.2 中西医结合新概念、新理论的出现167
3.2.1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167
3.2.2 “微观辨证”与“辨证微观化”168
3.2.3 微观辨证与宏观辨证相结合169
3.2.4 脾虚综合征170
3.2.5 小儿感染后脾虚综合征170
3.2.6 菌毒并治171
3.3 对中西医结合研究思路和方法的思考171
3.3.1 季钟朴论经络研究172
3.3.2 陈可冀论中西医结合的原则和实践173
3.3.3 对“证候”内涵的探讨和证候研究的思考174
3.3.4 关于中药研究方法的思考176
3.3.5 关于“中西医结合”和“中西医结合医学”概念的探讨177
3.4 中西医结合机构的建设179
3.4.1 医疗机构的建设179
3.4.2 研究机构的建设182
3.4.3 教育机构的建设183
3.5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的发展184
3.5.1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的制度化建设185
3.5.2 工作委员会的组建187
3.5.3 专业委员会的成立与发展187
3.5.4 地方分会的成立与发展188
3.6 中西医结合学术期刊的编辑出版189
3.6.1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89
3.6.2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190
3.6.3 其他中西医结合杂志191
3.7 研究成果评定与奖励机制193
第四章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科的评价与展望196
4.1 国家支持中西医结合事业196
4.1.1 提倡中西医团结196
4.1.2 纠正轻视、歧视中医的错误倾向197
4.1.3 号召西医学习中医,强调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医197
4.1.4 纠正“大跃进”思想的影响198
4.1.5 挽回“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损失198
4.1.6 纠正否定中西医结合的错误思潮,确立中西医结合的重要地位199
4.1.7 将“中西医结合医学”列为独立学科200
4.1.8 提出“促进中西医结合”、“两种医学体系的有机结合”200
4.1.9 重申“三支力量”和“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医药学”201
4.2 社会对中西医结合医学的认可201
4.2.1 医务工作者民意调查202
4.2.2 患者民意调查202
4.3 中西医结合医学在中国卫生事业中的地位202
4.4 中西医结合学科的国际影响205
4.4.1 积极参与和组织中西医结合国际学术会议和交流活动205
4.4.2 通过中西医结合杂志繁荣国际学术交流207
4.4.3 促进了国外“结合医学”的发展207
4.5 中西医结合学科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208
4.5.1 行政管理问题208
4.5.2 人才培养问题209
4.5.3 思想认识问题209
4.5.4 专业划分和分支学科建设问题209
4.5.5 科研设计和宏观指导问题210
4.5.6 临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211
4.5.7 成果推广问题211
4.6 对中西医结合学科发展趋势的理解211
附录213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科史大事记213
主要参考文献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