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创新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创新研究
  • 颜晓峰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091822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432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443页
  • 主题词:创造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创新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编 论创新3

1创新的实践本质3

1. 1创新:从经济学到哲学3

1.1.1创新的经济学理解3

1.1.2马克思的创新理论5

1. 1.3创新的哲学概括7

1.2实践创新与创新实践11

1.2.1创新是改进现实世界的创造性活动11

1.2.2实践是创新之本15

1.2.3创新是实践的精华所在18

1.3创新的实践检验与评价21

1.3. 1创新要通过实践证明21

1.3.2实践对创新检验的完整标准23

1.3.3创新价值的实践评价26

2创新的社会功能29

2. 1民族进步的灵魂29

2.1.1创新是民族进步的决定性因素29

2.1.2创新是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31

2. 1.3创新作为民族之魂的重要作用34

2.1.4再铸中华民族之魂36

2.2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38

2.2.1创新是国家发展的根本动力38

2.2.2社会进步依赖创新40

2.2.3培育创新的社会空间44

3创新的历史演进47

3. 1农业经济时代的创新47

3.1.1农业创新的主要成就47

3. 1.2农业创新的历史特征49

3. 1.3农业社会的创新局限52

3.2工业经济时代的创新56

3.2.1工业社会的生产创新56

3.2.2工业创新的时代特征58

3.2.3资本是工业创新的主体61

3.2.4资本创新的限制是资本自身64

3.3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66

3.3. 1创新是知识经济的主旋律66

3.3.2创新在知识经济中的形式与机制69

3.3.3知识创新的非效率方面74

4创新的发生机制77

4.1思维引发77

4.1.1创新思维的特性77

4. 1.2创新的思维发生80

4. 1.3创新思维的活动模式83

4.2需求导向87

4.2. 1需要是创新的动力与导向87

4.2.2创新供给与需求的相互适应90

4.2.3满足创新需求的机制92

4.3制度条件95

4.3. 1制度是创新发生的重要因素95

4.3.2制度对于创新的功能97

4.3.3建设有利于创新的制度环境100

5创新的主体要素105

5. 1主体结构105

5.1.1创新主体结构的特征105

5. 1.2创新主体的结构分析108

5. 1.3创新主体结构的活动与建构111

5.2主体能力114

5.2. 1创新能力是人的实践能力的典型表现114

5.2.2创新能力的要素分析116

5.2.3创新能力的塑造与制约119

5.3主体精神123

5.3. 1创新精神是人的创新本质的精神反映123

5.3.2创新精神的构成要素125

5.3.3创新精神的发生与功能129

6创新的客体形式132

6.1物化创新132

6.1.1创新物化是人的创造性活动的客观产物132

6.1.2创新物化具有多种表现形式135

6. 1.3创新物化的过程与特殊形态139

6.2关系创新141

6.2. 1关系创新对人的活动起着积极的、促进的作用141

6.2.2关系创新改变了关系主体的相互位置与信息方式143

6.2.3关系创新的方式与特征147

6.3方法创新150

6.3. 1方法创新是人的活动方式的创新150

6.3.2方法创新的内容152

6.3.3方法创新依靠方法论的进步156

6.4行为创新159

6.4. 1行为创新是创新的主体形式159

6.4.2行为创新的主要表现162

6.4.3行为创新的形成机制166

7创新的中介条件169

7.1信息与创新169

7.1.1信息是创新的神经169

7. 1.2创新的信息过程172

7. 1.3创新的信息模式176

7.2组织与创新179

7.2. 1组织的活动优势179

7.2.2创新的组织模式181

7.3管理与创新185

7.3. 1管理是创新的转化机制185

7.3.2创新的管理模式188

7.3.3适应创新需要的管理创新192

7.4文化与创新194

7.4. 1文化是“社会的素质”194

7.4.2文化是创新的基础与环境195

7.4.3文化创新198

下编 论知识创新205

8导论 知识创新与认识论205

8.1知识创新是“一本打开了的”认识论205

8.2知识创新提出的认识论问题209

8.3研究知识创新的认识论意义212

9知识创新的理解215

9.1知识经济视野中的知识分类215

9.1.1知识分类的几种观点215

9.1.2 OECD的知识分类217

9.1.3从知识经济角度划分知识219

9.2创新是改进现实世界的创造性活动224

9.2. 1熊彼特的创新理论224

9.2.2德鲁克的创新界定226

9.2.3跨学科的透视228

9.2.4实践创新与创新实践229

9.3知识创新是认识与实践的统一232

9.3. 1知识创新的几种释义233

9.3.2知识创新的普遍性质与一般意义235

9.3.3知识创新的哲学界定237

9.3.4与知识创新相关的几个概念239

10知识创新的实践基础与经济机制242

10. 1知识创新的实践基础242

10.1.1实践是知识创新的发生前提242

10.1.2实践使知识创新成为可能246

10.1.3知识创新是人的实践活动的精髓250

10.2知识创新的经济机制252

10.2.1自然经济与知识创新252

10.2.2资本创新——马克思的论述261

11知识创新的知识与主体要素276

11. 1知识与创新276

11. 1. 1知识参与创新的方式276

11.1.2知识何以导致创新279

11. 1.3知识作为创新的资源282

11.2知识创新的主体结构285

11.2.1新型的创新主体结构285

11.2.2主体创新的功能结构287

11.2.3国家创新体系的系统绩效289

11.3知识创新能力290

11.3. 1知识创新能力是人的特有能力291

11.3.2知识创新能力的类型292

11.3.3知识创新能力的建构296

11.3.4国家创新能力299

12创新知识的生产、传播与应用303

12. 1创新知识的生产303

12.1.1创新知识的规定性303

12.1.2创新知识的生产机制305

12. 1.3不同种类知识的生产308

12.2创新知识的传播313

12.2. 1知识传播与知识生产同等重要314

12.2.2知识传播的方式315

12.2.3知识传播的动力317

12.2.4教育与学习是知识传播的重要手段320

12.2.5创新扩散321

12.3知识创新的实现323

12.3. 1知识创新实现的特征323

12.3.2知识创新实现的条件325

12.3.3知识创新的活动类型329

12.3.4知识创新实现的环节331

13知识创新的模式334

13. 1从线型到系统整合与网络334

13.2知识创新的对象化形式341

13.2. 1对象化的多样性341

13.2.2物化的新产品342

13.2.3制度化的新关系345

13.2.4人化的新行为348

13.3知识创新的组织与信息模式350

13.3. 1组织模式350

13.3.2信息模式354

13.4创新的设计与演进358

13.4. 1设计创新359

13.4.2演进创新364

14知识创新的特性371

14.1创造性371

14. 1.1创造与创新371

14.1.2知识创新的创造性特征373

14. 1.3创造性的发挥376

14. 2整合性378

14.2. 1知识创新整合的表现378

14.2.2知识创新整合的特征382

14.3不确定性384

14.3. 1不确定性是知识创新的基本特性384

14.3.2知识创新不确定性的根源388

14.3.3知识创新不确定性与确定性的关系391

15知识创新的意义评价394

15. 1经济维度394

15.1.1历史观层面的经济评价394

15. 1.2知识创新的经济价值与意义397

15. 1.3知识创新的非经济效应400

15. 2人的维度402

15.2. 1人的标准与经济标准的统一402

15.2.2人的创新404

15.2.3创新的二重性409

15.3认识维度413

15.3. 1感性的认识论413

15.3.2知识创新的可能空间417

16结束语 知识创新与社会进步423

16.1知识创新的历史演变423

16.2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426

16.3知识创新与社会进步密切相关42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