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电力系统保护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P.M.安德森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 ISBN:9787508376974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1050页
- 文件大小:69MB
- 文件页数:1079页
- 主题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电力系统保护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和控制设备1
1 绪论3
1.1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3
1.2 针对系统故障的预防和控制3
1.2.1 自动反应装置4
1.2.2 安全装置5
1.2.3 继电保护装置运行原理5
1.3 设计继电保护时需考虑的因素6
1.4 继电保护常用术语7
1.5 系统扰动9
1.6 本书的内容10
参考文献11
习题11
2 继电保护的测量和控制13
2.1 图形符号和设备标识13
2.2 继电保护的典型接线方式14
2.3 断路器控制电路16
2.4 互感器17
2.4.1 互感器的选择17
2.4.2 仪用互感器的类型和接线方式21
2.5 继电保护控制配置25
2.6 光纤通信26
参考文献29
习题30
3 继电保护装置特性33
3.1 概述33
3.2 熔断器特性34
3.2.1 配电熔断器34
3.2.2 熔断器类型35
3.2.3 熔断器时间——电流特性(TC特性)37
3.2.4 熔断器协调配合图41
3.3 继电器特性44
3.3.1 继电器类型44
3.3.2 机电式继电器特性46
3.3.3 静态继电器特性52
3.3.4 差动继电器55
3.3.5 数字式继电器56
3.4 断路器61
3.4.1 断路器的定义61
3.4.2 断路器的额定值62
3.4.3 断路器的设计64
3.5 自动重合闸65
3.5.1 自动重合闸额定参数66
3.5.2 自动重合闸的时间—电流特性66
3.6 线路自动分段器70
3.7 电路开关70
3.8 数字故障录波器71
参考文献72
习题75
4 继电保护逻辑电路77
4.1 概述77
4.2 机械继电器逻辑77
4.2.1 过流继电器78
4.2.2 距离继电器78
4.3 电子继电器逻辑电路78
4.3.1 模拟逻辑电路79
4.3.2 数字逻辑电路82
4.4 模拟继电器逻辑89
4.4.1 瞬时过电流继电器90
4.4.2 相位比较距离继电器90
4.4.3 方向比较继电器91
4.4.4 关于晶体管模拟逻辑电路的小结91
4.5 数字继电器逻辑92
4.5.1 数字信号处理92
4.5.2 加数据窗法96
4.5.3 相位法97
4.5.4 数字式继电器的应用98
4.5.5 数字式继电保护系统示例100
4.6 混合继电器逻辑101
4.7 比较继电器逻辑102
4.7.1 继电器设计102
4.7.2 相位和幅值比较102
4.7.3 α和β平面103
4.7.4 通用比较器方程103
4.7.5 幅值比较器106
4.7.6 相位比较器107
4.7.7 距离继电器109
4.7.8 广义β平面特性110
参考文献112
习题117
5 电力系统特性121
5.1 电力系统故障121
5.1.1 电力系统的故障特性122
5.1.2 靠近同步发电机侧的故障电流124
5.1.3 电流互感器的饱和130
5.2 开关站的接线配置131
5.2.1 单母线、单断路器配置131
5.2.2 主备式配置132
5.2.3 双母线、单断路器配置133
5.2.4 双母线、双断路器配置133
5.2.5 环形母线配置134
5.2.6 一个半断路器配置方案134
5.2.7 其他开关站配置方案135
5.3 线路阻抗137
5.4 故障电流的计算138
5.4.1 三相(3PH)故障139
5.4.2 两相接地(2LG)故障140
5.4.3 相间(L-L)故障140
5.4.4 单相接地(1LG)故障141
5.4.5 关于故障电流的总结141
5.5 继电保护研究中的电力系统等值142
5.5.1 开路阻抗矩阵142
5.5.2 二端口等效电路的计算143
5.5.3 简单的二端口等效145
5.5.4 等效电路的试验146
5.5.5 根据二端口参数的系统等效146
5.5.6 并联故障线路的等效147
5.5.7 串联故障等效的应用148
5.5.8 关于二端口等效的结论150
5.5.9 多端口等效151
5.6 补偿定理153
5.6.1 导纳Y3变化以前的网络解法153
5.6.2 Y3变化后的网络计算154
5.6.3 电流和电压的增量154
5.6.4 故障条件下的补偿定理155
5.7 故障研究中的补偿定理的应用155
5.7.1 故障前的系统条件156
5.7.2 含故障的网络状态156
5.7.3 无负荷电流的故障系统157
5.7.4 有负荷电流和故障条件下短路电流的合并158
参考文献159
习题160
第二部分 保护的基本概念165
6 辐射状线路的保护167
6.1 辐射状配电系统167
6.2 辐射状配电系统的配合169
6.2.1 供电系统信息169
6.2.2 配电变电站信息170
6.2.3 配电系统信息172
6.2.4 保护装置信息172
6.2.5 按部就班的研究步骤172
6.3 辐射状线路的故障电流计算173
6.3.1 辐射状线路故障的总体考虑173
6.3.2 主馈线故障174
6.3.3 分支线故障180
6.4 辐射状系统的保护策略182
6.4.1 瞬时性故障的切除183
6.4.2 永久性故障的切除183
6.5 保护装置之间的配合184
6.5.1 重合器和熔断器之间的配合184
6.5.2 重合器和继电器之间的配合187
6.6 辐射状线路中继电器的配合189
6.6.1 配合的步骤189
6.6.2 继电器和中性点继电器的选择步骤192
6.6.3 瞬时动作继电器定值的选择198
6.6.4 解题中用到的时间—电流特性202
参考文献204
习题204
7 输电线路保护的介绍210
7.1 概述210
7.2 过流保护211
7.2.1 单电源环状网212
7.2.2 多电源环状网214
7.3 线路的距离保护216
7.3.1 距离继电器的特征217
7.3.2 分段式距离保护221
7.3.3 故障电阻的影响222
7.3.4 对距离继电器的总结225
7.4 单元式保护225
7.5 接地故障保护227
7.5.1 接地故障保护的重要性227
7.5.2 接地故障独特的特点227
7.5.3 接地故障继电器的极化228
7.5.4 接地故障继电器类型232
7.6 总结233
参考文献233
习题234
8 阻抗和导纳复平面238
8.1 逆变换238
8.2 直线和圆映射240
8.2.1 半Z平面:a=c=0241
8.2.2 半Z平面:R≤-k2243
8.2.3 半平面:a=b=0243
8.2.4 半平面:a=0244
8.2.5 半平面:d=0245
8.3 直线的复数方程246
8.4 圆的复数方程247
8.5 导纳的逆变换248
8.5.1 具有常量|YK|和变量ψ的Y逆变换249
8.5.2 具有ψ常量和变量|YK|的Y逆变换250
8.5.3 Y逆变换方程的总结250
8.6 过点(1,0)的直线的逆变换251
8.7 任意直线的逆变换252
8.8 圆心位于(1,0)的圆的逆变换253
8.9 任意圆的逆变换255
8.10 直线和圆的逆变换的总结257
8.11 保角映射中的角度保持257
8.12 正交轨迹258
8.13 继电器中的阻抗262
参考文献263
习题264
9 继电器处的阻抗266
9.1 继电器视在阻抗ZR266
9.2 等效m参数268
9.2.1 EU短路试验269
9.2.2 Es短路试验270
9.3 曲线Z=P/(1±YK)271
9.4 构造ZR轨迹曲线271
9.4.1 R曲线272
9.4.2 ψ圆274
9.5 继电器视在阻抗276
9.5.1 无故障系统277
9.5.2 故障线路的ABCD参数279
9.6 一个特殊情况的继电器阻抗282
9.7 构造M曲线285
9.7.1 EU的短路测试285
9.7.2 Es的短路试验286
9.7.3 短路试验的结论287
9.8 相差视在阻抗288
参考文献293
习题293
10 继电器处的导纳297
10.1 导纳图解297
10.2 输入导纳的轨迹298
10.2.1 当m为常数时YI的轨迹299
10.2.2 当ψ为常数时YI的轨迹300
10.3 继电器导纳特性300
10.4 并联输电线路304
10.5 一般导纳平面的特性307
10.6 导纳特性总结310
参考文献310
习题311
第三部分 输电线保护315
11 距离保护317
11.1 简介317
11.2 输电线故障分析317
11.2.1 序网简化318
11.2.2 F点的相间故障320
11.2.3 F点的接地故障325
11.3 继电器安装点的测量阻抗329
11.3.1 相间故障的继电器阻抗(C1≠C2)329
11.3.2 C1≠C2接地故障时继电器测量阻抗332
11.3.3 当C1=C2时的继电器测量阻抗332
11.3.4 继电器测量阻抗图334
11.4 距离继电器整定值338
11.5 接地距离保护342
11.6 距离继电器的配合344
参考文献345
习题346
12 输电线互感349
12.1 概述349
12.2 线路阻抗350
12.2.1 自阻抗和互阻抗350
12.2.2 互感耦合电压的计算352
12.2.3 输电线阻抗示例353
12.3 互感耦合的影响358
12.3.1 选择参考相量359
12.3.2 无互感的输电系统360
12.3.3 有互感的输电系统361
12.3.4 互感的其他实例362
12.4 短距离输电线路等效364
12.4.1 短距离线路的一般网络等价364
12.4.2 网络类型(一)366
12.4.3 网络类型(二)368
12.4.4 网络类型(三)369
12.4.5 需要考虑电纳的线路370
12.4.6 其他网络等效371
12.5 长距离输电线371
12.5.1 孤立长距离输电线371
12.5.2 长距离互感输电线373
12.6 长距离输电线路的等效379
12.6.1 互易和导纳矩阵379
12.6.2 第三种类型长距离输电网络等效383
12.6.3 长距离输电线第一种类型网络等效385
12.6.4 长距离线路的第二种网络等效386
12.7 结论386
12.7.1 序阻抗的计算388
12.7.2 序电压和序电流的计算389
参考文献389
习题390
13 纵联保护系统393
13.1 引言393
13.2 用于纵联保护的物理系统395
13.2.1 纵联通信的一般概念396
13.2.2 导引线系统398
13.2.3 电力线载波纵联系统399
13.2.4 微波纵联系统399
13.2.5 光纤纵联系统400
13.2.6 纵联保护通信选择的方针401
13.2.7 纵联通信的问题402
13.2.8 纵联保护分类402
13.3 非单元纵联保护方案403
13.3.1 方向比较式方案403
13.3.2 距离方案403
13.3.3 远方跳闸纵联保护404
13.3.4 闭锁式与解除闭锁式纵联保护409
13.3.5 方向比较式系统的选择性412
13.3.6 方向比较的其他特征413
13.3.7 混合方案414
13.4 纵联单元式保护方案417
13.4.1 比相式方案417
13.4.2 纵差保护方案424
13.5 对超高压线路的保护实例425
13.5.1 EHV保护中需要考虑的问题426
13.5.2 EHV纵联保护介绍426
13.6 纵联保护的整定431
13.6.1 仪表变压器431
13.6.2 最大偏移角431
13.6.3 距离保护的长度和延时431
13.6.4 相间过电流元件整定432
13.6.5 零序过电流元件整定433
13.6.6 合闸于故障逻辑433
13.6.7 电流反向逻辑和定时器434
13.6.8 回声键控435
13.6.9 弱馈逻辑和设置435
13.6.10 失压逻辑435
13.6.11 由纵联保护设置所得出的结论436
13.7 行波继电器436
13.8 纵联保护性能的监测439
参考文献440
习题442
14 复杂电网保护444
14.1 引言444
14.2 超高压线路的单相投切444
14.2.1 换位线路中的二次电弧控制445
14.2.2 未进行换位的EHV电路的二次电弧448
14.3 多端线保护450
14.3.1 三端线的距离保护452
14.3.2 三端线路纵联保护455
14.4 互感线路保护456
14.4.1 平行线互感457
14.4.2 第一种网络类型的接地距离保护457
14.4.3 第二种网络类型的距离保护474
14.4.4 第三种类型网络的距离保护475
参考文献476
习题477
15 串联补偿线路保护481
15.1 简介481
15.1.1 补偿度482
15.1.2 串联补偿线路上的电压分布482
15.2 非旁路串联电容器故障483
15.2.1 线路末端母线侧电压483
15.2.2 线路末端电容器—线路侧电压489
15.2.3 线路中间的电容器491
15.2.4 关于串联补偿影响的结论493
15.3 串联电容器组的保护494
15.3.1 串联电容旁路系统495
15.3.2 工频变阻器的模型500
15.3.3 带变阻器旁路系统的继电保护量值503
15.3.4 系统参数的影响506
15.4 由补偿引起的保护问题511
15.4.1 暂态现象的影响511
15.4.2 相阻抗不平衡引起的问题513
15.4.3 次同步振荡的影响513
15.4.4 电压电流反转(Inversions)514
15.4.5 电压反转引起的问题521
15.4.6 互感引起的问题523
15.4.7 保护范围测量问题524
15.5 串联补偿线路的保护529
15.5.1 电流相位比较方案529
15.5.2 方向比较保护529
15.5.3 方向性过电流接地保护531
15.6 线路保护的经验532
15.6.1 暂态现象对于保护的影响532
15.6.2 相阻抗不平衡问题的影响532
15.6.3 电压和电流反转的影响532
15.6.4 故障定位误差的影响533
15.6.5 传感器误差的影响533
15.6.6 输电线路自动重合闸533
15.6.7 给保护系统研究提出的问题533
15.6.8 线路保护的一般经验533
参考文献534
习题536
第四部分 元件保护539
16 母线保护541
16.1 引言541
16.2 母线故障542
16.3 对母线保护的要求542
16.4 线路后备保护用作母线保护544
16.5 母线差动保护544
16.5.1 母线保护的电流互感器545
16.5.2 差动保护的概念和问题546
16.5.3 采用过电流继电器的差动保护548
16.5.4 采用比率差动继电器的母线保护549
16.5.5 采用线性耦合器的母线差动保护550
16.5.6 高阻抗母线差动保护551
16.6 其他类型的母线保护557
16.6.1 故障母线保护557
16.6.2 母线变压器组保护557
16.6.3 使用辅助TA的母线差动保护558
16.6.4 方向比较式母线保护562
16.7 辅助跳闸继电器562
16.7.1 自保持继电器563
16.7.2 非保持继电器563
16.8 本章小结563
参考文献563
习题564
17 变压器和电抗器保护566
17.1 引言566
17.2 变压器的故障567
17.2.1 外部故障567
17.2.2 内部故障568
17.2.3 故障保护的基本对策572
17.3 励磁涌流572
17.3.1 励磁电流的大小573
17.3.2 励磁涌流的谐波574
17.3.3 并联变压器的合应励磁涌流575
17.4 早期故障的保护575
17.4.1 外部早期故障的保护575
17.4.2 内部早期故障的保护577
17.5 恶性故障的保护578
17.5.1 差动保护的接线578
17.5.2 变压器差动保护581
17.5.3 变压器的过电流保护585
17.5.4 变压器接地故障保护586
17.6 线路—变压器组的保护方案586
17.6.1 线路—变压器组的非单元式保护方案587
17.6.2 线路—变压器组的单元式保护587
17.7 调压变压器的保护588
17.8 并联电抗器的保护589
17.8.1 干式电抗器590
17.8.2 油浸式电抗器591
17.9 静止无功补偿器的保护592
17.9.1 典型的SVC系统593
17.9.2 SVC保护的配置要求593
参考文献596
习题598
18 发电机保护600
18.1 引言600
18.2 发电机保护的类型600
18.3 定子保护602
18.3.1 相间故障保护602
18.3.2 接地故障保护603
18.3.3 匝间故障保护609
18.3.4 定子开路保护609
18.3.5 过热保护610
18.3.6 过电压保护610
18.3.7 不平衡电流保护611
18.3.8 后备保护612
18.4 转子保护613
18.4.1 励磁绕组短路保护613
18.4.2 励磁绕组接地保护613
18.4.3 励磁绕组开路614
18.4.4 励磁绕组过热615
18.5 失磁保护615
18.5.1 发电机异步运行615
18.5.2 失磁保护616
18.6 发电机的其他保护系统619
18.6.1 超速保护619
18.6.2 发电机转为电动机运行的保护619
18.6.3 振动保护620
18.6.4 轴承故障的保护620
18.6.5 冷却系统故障的保护621
18.6.6 火灾保护621
18.6.7 发电机电压互感器熔断器熔断621
18.6.8 电站辅助设备的保护621
18.7 发电机—变压器组保护概论622
18.7.1 发电机—变压器组的保护622
18.7.2 发电机—变压器组的跳闸模式624
18.7.3 发电机断路器失灵保护625
参考文献627
习题628
19 电动机保护631
19.1 引言631
19.2 感应电动机分析631
19.2.1 基本方程的标幺形式631
19.2.2 感应电动机的等值电路635
19.2.3 净加速转矩639
19.2.4 电动机的电磁和机械特性641
19.3 感应电动机的发热647
19.3.1 热传递的基本原理647
19.3.2 电动机的发热模型650
19.4 电动机的安全问题658
19.4.1 内部故障引起的电动机安全问题658
19.4.2 外部异常工况引起的电动机安全问题659
19.5 电动机的分类663
19.5.1 按运转要求对电动机分类664
19.5.2 按应用场所对电动机分类665
19.5.3 电动机分类的小结665
19.6 定子保护665
19.6.1 相间故障保护666
19.6.2 接地故障保护666
19.6.3 转子堵转保护667
19.6.4 过负荷保护667
19.6.5 低电压保护668
19.6.6 逆相序反转保护669
19.6.7 供电电压不对称保护669
19.6.8 同步电动机的失步保护670
19.6.9 同步电动机的失磁保护670
19.6.10 电源突然恢复保护670
19.7 转子保护670
19.7.1 转子发热问题671
19.7.2 转子保护问题671
19.8 其他的电动机保护671
19.8.1 轴承保护671
19.8.2 电动机的完整保护装置672
19.9 大型电动机保护小结672
参考文献674
习题675
第五部分 系统保护&.679
20 系统频率异常保护681
20.1 频率异常运行状态681
20.2 频率对发电机的影响681
20.2.1 频率升高的影响681
20.2.2 频率降低的影响682
20.3 频率对汽轮机的影响683
20.3.1 频率升高的影响685
20.3.2 频率降低的影响685
20.4 系统频率响应模型686
20.4.1 扰动大小的影响,Pstep690
20.4.2 归一化691
20.4.3 频率响应的斜率691
20.4.4 调差系数R的影响692
20.4.5 惯性常数H的影响693
20.4.6 再热时间常数TR的影响694
20.4.7 高压缸功率比例FH的影响694
20.4.8 阻尼系数D的影响695
20.4.9 系统行为分析696
20.4.10 SFR模型的应用696
20.4.11 SFR模型的改进697
20.4.12 其他频率响应模型698
20.4.13 关于频率响应模型的结论699
20.5 频率异常保护700
20.6 汽轮机频率保护700
20.7 低频保护702
20.7.1 典型的汽轮机保护动作特性702
20.7.2 低频减负荷继电器动作特性703
20.7.3 切负荷继电器的接线方式711
参考文献713
习题715
21 提高系统稳定性的保护方案718
21.1 引言718
21.2 稳定性基本原理概述718
21.2.1 稳定性的定义718
21.2.2 流过阻抗的潮流719
21.2.3 二端口网络表示法720
21.2.4 转于运动方程721
21.3 系统暂态行为725
21.3.1 稳定性试验系统725
21.3.2 功率传输水平的影响726
21.3.3 断路器动作速度的影响729
21.3.4 重合闸的影响730
21.3.5 暂态过程中继电器的测量量730
21.4 自动重合闸733
21.4.1 快速重合闸的必要性734
21.4.2 重合闸中关于扰动的考虑735
21.4.3 重合闸中需要考虑的事项736
21.4.4 重合闸继电器740
21.4.5 重合闸选项745
21.4.6 发电机母线自动重合闸746
21.5 失步保护749
21.5.1 系统失步行为749
21.5.2 失步检测751
21.5.3 失步闭锁和失步跳闸752
21.5.4 关于断路器的考虑754
21.5.5 关于纵联保护的考虑754
21.5.6 失步保护实例755
21.6 特殊保护方案755
21.6.1 SPS特性756
21.6.2 扰动事件756
21.6.3 SPS设计流程757
21.6.4 特殊保护方案实例758
21.7 小结760
参考文献760
习题762
22 HVDC保护764
22.1 引言764
22.2 HVDC基础理论764
22.2.1 整流器764
22.2.2 逆变器771
22.2.3 多桥式换流器773
22.2.4 基本的HVDC控制775
22.3 换流站设计777
22.3.1 典型换流站设计777
22.3.2 HVDC分层控制结构778
22.3.3 HVDC保护的一般原理781
22.3.4 HVDC保护的一般分类782
22.4 交流侧保护782
22.4.1 交流线路保护783
22.4.2 交流母线保护783
22.4.3 换流变压器保护783
22.4.4 滤波器和无功补偿装置保护783
22.5 直流侧保护概述784
22.5.1 阀保护784
22.5.2 其他直流侧保护功能788
22.6 特殊的HVDC保护792
22.6.1 概述792
22.6.2 逆功率保护792
22.6.3 扭转互作用保护793
22.6.4 自励磁保护794
22.6.5 动态过电压保护794
22.7 HVDC保护配置795
22.8 小结795
参考文献795
习题797
23 次同步谐振保护799
23.1 引言799
23.2 次同步谐振概述799
23.2.1 SSR相互作用的类型803
23.2.2 SSR现象的简要回顾804
23.3 SSR系统对策805
23.3.1 网络和发电机控制806
23.3.2 发电机和系统修正809
23.4 SSR机组对策810
23.4.1 滤波和阻尼810
23.4.2 机组保护和监控816
23.5 小结827
参考文献828
习题833
第六部分 保护系统的可靠性837
24 可靠性的基本概念839
24.1 概述839
24.2 概率论的基本原理839
24.2.1 概率论中的公理839
24.2.2 事件和试验840
24.2.3 Venn图841
24.2.4 事件组和分割842
24.2.5 复合概率定理842
24.3 随机变量845
24.3.1 随机变量的定义845
24.3.2 分布函数846
24.3.3 密度函数846
24.3.4 离散分布847
24.3.5 连续分布848
24.3.6 矩848
24.3.7 常用分布函数849
24.3.8 随机向量856
24.3.9 随机过程856
24.3.10 电力系统扰动858
24.4 故障定义与故障模式859
24.4.1 故障定义859
24.4.2 故障模式859
24.5 可靠性模型860
24.5.1 可靠性定义860
24.5.2 维修过程863
24.5.3 整个过程865
24.5.4 一定的故障和维修比率的模型869
参考文献871
习题871
25 可靠性分析874
25.1 可靠性立体图874
25.1.1 串联系统875
25.1.2 并联系统876
25.1.3 串一并系统与并一串系统877
25.1.4 备用系统877
25.1.5 桥网络878
25.1.6 割集880
25.2 故障树881
25.2.1 故障树规则881
25.2.2 系统分析方法883
25.2.3 系统元件883
25.2.4 元件故障883
25.2.5 基本故障树的构建884
25.2.6 决策表887
25.2.7 信号流图889
25.3 稳定性评估890
25.3.1 定性分析890
25.3.2 定量分析892
25.4 其他分析方法896
25.4.1 可靠性框图896
25.4.2 成功树897
25.4.3 真值表897
25.4.4 结构函数899
25.4.5 最小割集901
25.4.6 最小路集902
25.5 状态空间和马尔可夫过程902
25.5.1 马尔可夫过程902
25.5.2 稳态概率904
25.5.3 马尔可夫分析的一般算法905
25.5.4 两可修复元件模型907
25.5.5 特定故障模式的马尔可夫模型907
25.5.6 故障频率和持续时间908
参考文献909
习题910
26 电力系统保护可靠性理论915
26.1 简介915
26.2 系统扰动模型915
26.2.1 一种概率扰动模型915
26.2.2 扰动分布917
26.2.3 扰动分类919
26.2.4 扰动概率模型919
26.2.5 扰动联合概率密度923
26.3 独立于时间的可靠性模式924
26.3.1 继电保护及其元件924
26.3.2 电力系统稳定性概念925
26.3.3 连贯性保护逻辑931
26.3.4 保护系统的分析940
26.3.5 输电保护技术要求953
26.4 时间依赖可靠性模型956
26.4.1 随机变量的配电故障956
26.4.2 复合保护系统960
参考文献964
习题965
27 保护系统的故障树分析法968
27.1 简介968
27.2 故障树分析法969
27.2.1 系统中使用的术语969
27.2.2 计算元件参数970
27.2.3 最小割集参数的计算973
27.2.4 系统参数的计算975
27.3 输电线保护分析978
27.3.1 保护系统的功能说明978
27.3.2 顶端事件982
27.3.3 电路断路器故障983
27.3.4 保护系统故障988
27.4 故障树估计999
27.4.1 断路器故障估计999
27.4.2 保护系统故障估计1000
27.4.3 最小割集的判定1003
27.4.4 恒定故障率——特别情况1004
参考文献1006
习题1006
28 保护系统的马尔可夫模型1010
28.1 概述1010
28.2 保护系统的测试1011
28.2.1 测试的需要1012
28.2.2 检测的可靠性模型1014
28.3 检测系统的建模1015
28.3.1 最优检测间隔1015
28.3.2 冗余系统的优化1020
28.3.3 n取R的G系统最优设计1022
28.4 监控与自检1028
28.4.1 监控技术1028
28.4.2 自检技术1028
28.4.3 监控和自检系统1029
28.4.4 自动测试1031
28.5 不灵敏概率1031
28.6 保护反常不可用性1034
28.7 安全保障系统评估1042
28.7.1 假设条件的定义1042
28.7.2 无条件危险率1043
28.7.3 故障期望数1043
参考文献1045
习题1047
图形符号对照表1049
关于作者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