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区域循环经济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李沛生,杨西京总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501976300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238页
- 文件大小:66MB
- 文件页数:256页
- 主题词:区域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区域循环经济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循环经济与区域循环经济概述1
第一节 循环经济的内涵与原则1
一、基本内涵1
二、基本原则1
第二节 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过程及现状2
一、我国循环经济发展过程2
二、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现状3
第三节 区域循环经济的概念与特征5
一、循环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5
二、区域循环经济的概念6
三、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特征6
第四节 发展区域循环经济的意义和原则7
一、发展区域循环经济的意义7
二、发展区域循环经济的指导思想8
三、发展区域循环经济应遵循的原则9
第二章 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国际经验与借鉴12
第一节 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国际趋势12
一、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框架日渐完善12
二、逐步纳入法制化轨道13
三、经济调控手段备受青睐13
四、治理模式由“末端治理”向“全程监控”转变14
第二节 欧盟可持续生产14
一、废弃物管理体系14
二、电子电器产品17
三、可持续建筑19
四、可再生能源20
五、生态社区24
第三节 日本循环型国家26
一、循环经济主导产业——静脉产业26
二、主要载体——生态工业园区27
三、发展目标——循环型社会29
第四节 美国市场化运作31
一、电力行业的排污交易32
二、社区中的契约安排33
三、照明产品自愿协议33
第五节 区域间合作实践34
一、森林管理委员会组织34
二、欧盟CO2排放交易框架35
三、东盟环境合作36
第六节 对我国的借鉴与启示37
一、进行科学规划,明确定位循环经济发展战略37
二、基于市场机制,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经济政策37
三、建立合理的产业体系,大力发展废旧资源回收再利用产业38
四、建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和信息支撑体系39
五、促进全社会参与,形成官产学研民互助的协同推进机制39
第三章 区域循环经济的理论与方法:物质流分析41
第一节 物质流分析概述41
一、与循环经济的关系41
二、内涵与外延42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45
第二节 理论框架与分析方法48
一、理论基础48
二、物质类型49
三、基本概念50
四、系统边界51
五、分析框架51
六、平衡修订52
七、物质流指标52
八、物质流账户54
九、实践方法57
第三节 OECD国家的实践63
一、全球物质流动概况64
二、OECD国家物质流分析67
三、主要矿产资源物质流分析68
四、经验借鉴75
第四节 物质流分析在我国的应用76
一、国家能源系统中化石燃料的物质流分析76
二、辽宁省物质流分析78
三、贵阳市物质流分析182
第五节 物质流分析的政策意义与应用前景84
一、政策意义84
二、前景展望88
第四章 区域循环经济发展实践模式90
第一节 区域循环经济体系90
一、区域循环经济体系的基本构成要素90
二、推动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动力92
三、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运行障碍94
第二节 小区域循环经济发展实践95
第三节 国家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试点综述与进展98
一、甘肃省建设全国首个循环经济示范区98
二、贵阳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与做法99
三、江苏省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与做法104
四、山东省循环经济实践模式107
五、辽宁省循环经济实践模式109
六、我国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类型比较110
第四节 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模式111
一、生产领域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112
二、消费领域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可持续消费模式114
三、商业化回收处理和处置模式117
四、绿色服务模式117
五、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其他重要体系118
第五章 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支撑体系120
第一节 区域循环经济支撑体系概述120
一、技术支撑体系120
二、资源回收体系121
三、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123
四、政策支撑体系124
第二节 区域循环经济政策需求分析125
一、辽宁省战略转型的政策思考125
二、贵阳市循环经济政策缺口与需求分析127
三、北京市循环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130
第三节 政策体系的概念模型135
第四节 政策体系的特征136
一、整体性136
二、动态性137
三、目的性137
第五节 政策体系的结构138
一、纵向结构139
二、横向结构140
第六节 政策体系调控145
一、激励约束机制145
二、传导反馈机制145
第七节 政策评价146
一、政策问题分析147
二、政策目标分析147
三、政策规范与价值取向分析147
第六章 生态工业园区的规划与建设149
第一节 我国生态工业园区发展概况149
一、生态工业园区的概念与内涵149
二、园区分布情况150
三、园区建设的主要成效150
四、园区创建的障碍153
第二节 促进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的政策环境155
一、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指导性政策155
二、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与管理日臻完善157
三、废弃物再利用的优惠政策及发展动态160
第三节 我国生态工业园的实践模式162
一、生态工业园区创建的理论依据163
二、我国生态工业园区的主要模式163
三、我国生态工业园区的实践经验164
第四节 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与管理的问题和对策173
一、我国生态工业园区管理现状173
二、生态工业园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78
三、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与管理的政策建议180
第七章 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与实施183
第一节 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概述183
一、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含义183
二、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基本特征和原则183
第二节 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技术路线与主要内容186
一、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技术路线186
二、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目标和指标体系186
三、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方案设计与优选188
第三节 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实施的基本措施190
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实施的基本措施190
第四节 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管理191
一、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实施的动态追踪过程191
二、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组织管理192
第五节 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编制框架192
一、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实施方案框架192
二、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报告框架193
第八章 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案例研究——以成都市为例199
第一节 资源循环体系建设199
一、水资源199
二、土地资源201
三、能源202
四、废弃资源与再生资源204
第二节 产业生态循环体系建设206
一、现状与不足206
二、规划目标207
三、行动方案207
第三节 循环经济园区建设行动方案212
一、现状与不足212
二、规划目标213
三、行动方案213
第四节 城镇循环体系建设行动方案216
一、现状与不足216
二、规划目标217
三、行动方案217
第五节 绿色消费体系建设行动方案219
一、现状与不足219
二、规划目标220
三、行动方案220
第六节 循环经济能力体系和支撑体系建设行动方案223
一、现状与不足223
二、规划目标223
三、行动方案223
参考文献228
附表1 批准建设的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名录(2010年)233
附表2 行业类生态工业园区指标235
附表3 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指标236
附表4 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指标237
附表5 区域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