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跨语言的书写 翻译文学文本的“异”性结构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跨语言的书写 翻译文学文本的“异”性结构
  • 彭甄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 ISBN:9787500698425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323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331页
  • 主题词:文学翻译-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跨语言的书写 翻译文学文本的“异”性结构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论1

第一章 “译者”:翻译文学文本的“异”性形象15

第一节 “译者”与“翻译家”:概念界定及其意义16

1.1 “译者”概念与“翻译家”概念的界定16

1.2 “译者”概念界定对于译语文本研究的意义21

第二节 “翻译家”翻译理念与“译者”形象的生成24

2.1 “翻译家”:译语文本的价值目标和翻译理念24

2.2 翻译理念·翻译策略·翻译方法·“译者”形象31

第三节 “译者”形象:译语文本结构特质的总体表征41

3.1 文学文本“作者”系统与“译者”形象41

3.2 “异”性“译者”形象:译语文本结构特质的总体表征44

【个例分析】B.A.茹科夫斯基:翻译“创作性”选择与“译者”形象46

第二章 “译者视点”:翻译文学文本“异”性构成的动因57

第一节 “译者视点”与原语文本“视点原型”的概念界定58

1.1 文学文本的“视点”概念及其实质58

1.2 “译者视点”与原语文本“视点原型”的概念界定61

第二节 “译者视点”:原语文本“视点原型”的历史性变体65

2.1 翻译标准(规范):原语文本“视点原型”的同一性诉求65

2.2 “译者视点”:原语文本“视点原型”的历史性变体70

第三节 “译者视点”:译语文本“异”性构成的动因76

3.1 文学文本“视点”功能:“文本世界”图式的裁定76

3.2 “译者视点”:译语文本“异”性构成的动因80

第三章 “译者话语”Ⅰ:译语文化-政治价值指向的介入89

第一节 形象的“译语化”:译语文化元素对原语文本的改写90

1.1 翻译历史:原语文本形象的“译语化”策略及其功能90

1.2 译语文化元素对原语文本“文化形象”的改写99

第二节 主题的“工具性适用”:译语文本作为“政治书写”的特定空间110

2.1 翻译历史:“工具理性”的规导与翻译事实110

2.2 译语文本作为译语文学“政治书写”的特定空间117

第三节 “译者话语”Ⅰ与原语文本社会-认知价值的变异130

3.1 文学的社会-认知价值:原语文本价值值变的向度130

3.2 “译者话语”Ⅰ与原语文本社会-认知价值的变异134

【个例分析1】译语“文化习语”和“文化概念”与原语文本“文化形象”的重构138

【个例分析2】严复的《天演论·译例言》:翻译标准(规范)作为“译者话语”的规导164

【个例分析3】从“Мертвые души”到“死魂灵”:“译者话语”作为政治书写171

第四章 “译者话语”Ⅱ:原语文学文本诗学构成的改编189

第一节 译语文学传统程式与原语文本文学手段的重组190

1.1 文学历史传统:原、译语文学程式的非对应性190

1.2 翻译作业:原语文本文学手段的增益、省略与改编193

第二节 译语文学文类谱系与译语文本体裁形式的拟定202

2.1 文学体裁传统:原、译语文学文类系统的非对应性202

2.2 翻译作业:译语文本体裁形式的选择与确定206

第三节 “译者话语”Ⅱ与原语文本艺术-审美价值的变异213

3.1 原语文本风格·翻译家(“译者”)风格·译语文本风格213

3.2 文学的艺术-审美价值:原语文本价值值变的向度221

3.3 “译者话语”Ⅱ与原语文本艺术-审美价值的变异223

【个例分析1】“文学习语”作为“译者话语”:译语文本风格的“异”性构成228

【个例分析2】小说汉译:“章回格式”作为译语文学手段的介入231

【个例分析3】诗歌汉译:汉诗格律对原语诗歌体制的改写233

【个例分析4】林纾部分译作(合译)题名翻译的解析249

第五章 “异”性结构价值给定:翻译文学文本结构特质261

第一节 “异”性“译者话语”与译语文本“集合话语”的生成262

1.1 “集合话语”构成:原作话语与“异”性“译者话语”262

1.2 译语文本“集合话语”生成:语符Ⅰ—审美意象—语符Ⅱ265

第二节 “集合话语”的译语文本结构特质:“对话性”和“未完成性”272

2.1 “集合话语”的译语文本:“对话性”结构及其价值给定272

2.2 “集合话语”的译语文本:“未完成性”结构及其价值给定282

第三节 “集合话语”的译语文本作为“第二性”文学文本290

3.1 “集合话语”的译语文本:基于原语文本的“第二性”文学文本290

3.2 “第二性”翻译文学系统:总体文学体系建构意义295

结论305

主要参考文献31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