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四川通史 卷1 先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四川通史 卷1 先秦
  • 贾大泉,陈世松主编 著
  • 出版社: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20080586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466页
  • 文件大小:77MB
  • 文件页数:511页
  • 主题词:四川省-地方史-先秦时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四川通史 卷1 先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四川的史前时代1

第一节 自然环境与古文化2

一、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2

二、自然环境对史前文化的影响5

第二节 原始人类的踪迹8

一、化石人类8

二、四川与人类起源11

第三节 狩猎采集经济的发展11

一、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和地点12

二、狩猎采集游群的分布与特征19

第四节 生产性经济的变革与发展22

一、经济生活方式的巨大变革22

二、多元与一体33

三、艺术与宗教36

第二章 蜀的古史传说与文明起源38

第一节 蜀的起源38

一、蜀与蜀山氏38

二、黄帝与古蜀43

三、大禹与古蜀50

四、中国古史传说的西部底层58

第二节 成都平原文明起源的进程62

一、宝墩文化:成都平原的史前古城63

二、成都平原史前古城与文明起源67

三、成都平原史前古城与酋邦社会74

第三章 古蜀王国的兴起76

第一节 三代蜀王:从酋邦到王国76

一、酋邦与文明起源76

二、三代蜀王的来源78

三、三代蜀王的酋邦81

四、古蜀王国的形成83

第二节 古蜀的国家与文明85

一、文明与国家形成85

二、古蜀文明中心的诞生87

第三节 神权政体的表现93

一、神权政体的物化表现93

二、神权的功能100

第四节 神权政体的运作系统108

一、分层社会的复杂结构108

二、基本资源的占有模式111

三、再分配系统的运作机制115

四、统治集团的分级制体系121

第五节 古蜀王国与夏王朝的关系125

一、蜀与夏:帝颛顼之后的两支亲缘文化125

二、三星堆文化中二里头因素的来源127

三、夏末的蜀夏关系131

第六节 三星堆古蜀王国与商王朝的关系132

一、殷墟甲骨文中的蜀132

二、商、蜀和战与资源贸易135

第四章 蜀王国的盛衰140

第一节 杜宇王朝140

一、杜宇王朝的建立和发展140

二、杜宇王朝的国家形态和政治制度149

三、杜宇王朝的疆域152

第二节 开明王朝153

一、开明王朝的建立和发展153

二、开明王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162

第三节 蜀与西南夷166

一、古蜀文化在青衣江、大渡河流域的传播和扩张167

二、古蜀文化在金沙江、安宁河流域的传播和扩张171

三、古蜀文化在滇文化区的传播和扩张174

第四节 蜀与巴、楚、秦的关系177

一、蜀与巴177

二、蜀与楚179

三、蜀与秦182

第五节 蜀王国的衰亡186

一、秦灭蜀186

二、蜀王子安阳王的南迁189

第五章 古代蜀国的社会经济191

第一节 农业经济192

一、农业革命的遗迹192

二、主要农作物种类194

三、主要农业经济区198

四、水利建设202

五、渔猎和畜牧210

六、制盐与酿酒214

第二节 蜀的手工业218

一、青铜业218

二、黄金及其他金属工业242

三、制玉和制陶业247

四、竹、木、漆器业251

五、纺织、建筑、矿业253

第三节 商业的兴起和发展259

一、蜀国境内通商的几种形式259

二、蜀与境外各地的贸易关系261

三、蜀的货币264

第四节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265

一、城市的形成265

二、早期城市体系270

第五节 内外交通273

一、境内交通273

二、对外交通274

三、国际交通线276

第六章 蜀文化282

第一节 古蜀的文字282

一、巴蜀表意文字283

二、巴蜀象形文字285

三、巴蜀文字的两系及与汉语古文字的关系288

第二节 神话、宗教和巫术289

一、神话的构拟289

二、宗教信仰291

三、巫 术301

第三节 艺术、哲学和科学302

一、艺术302

二、方术神仙家渊薮304

三、道家哲学的流布309

四、杂家思想的传播310

五、古蜀文化与儒、法、墨诸家的关系310

六、科学结晶313

第四节 史学源流315

一、《山海经》与蜀王旧史315

二、中原文献所传古蜀史的材料来源318

第五节 风俗与时尚321

一、风俗和行为方式321

二、居住方式322

三、丧葬习俗323

第七章 巴的古史传说与文明起源326

第一节 巴人来源的传说与史实326

一、有关巴义的几种解说326

二、巴人来源诸说333

三、宗姬之巴——巴国王族的来源337

四、与巴有关的几个概念341

第二节 文明的兴起344

一、从部落到酋邦:清江流域廩君集团政治组织的演进344

二、峡江流域文明的起源352

三、渝东长江干流青铜文明的兴起354

四、板楯蛮酋邦与嘉陵江、渠江流域的青铜文明362

第八章 巴国的兴亡369

第一节 巴方史迹369

第二节 巴国的兴起371

一、巴子国的建立和发展371

二、巴国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373

第三节 巴国的迁徙和疆域变迁375

第四节 巴与列国的关系379

一、巴与楚的关系379

二、巴与蜀的关系383

三、巴与秦的关系383

第五节 巴国的衰亡384

一、秦灭巴384

二、楚灭巴子384

第九章 巴的社会经济388

第一节 农业与渔猎388

一、农业389

二、渔猎390

三、与农业有关的其他经济活动391

第二节 手工业393

一、青铜与青铜器393

二、其他手工业398

第三节 城市、商业和交通399

一、巴国城市的性质和特点399

二、商业的兴起402

三、交通403

第十章 巴文化405

第一节 语言文字405

一、语言405

二、文字406

第二节 神话、宗教和巫术407

一、神话的构拟408

二、宗教和巫术411

第三节 艺术、哲学417

一、文学417

二、乐舞418

三、雕塑艺术422

四、哲学423

第四节 巴人的社会生活423

一、风俗和行为方式423

二、居住方式424

三、丧葬习俗425

第十一章 先秦四川的民族427

第一节 先秦四川各族的称谓和族系427

第二节 百濮民族系统429

一、川境百濮的由来429

二、賨(板楯蛮)、苴430

三、獽、夷432

四、濮433

五、蜑434

六、僰434

七、邛都437

第三节 氐羌民族系统440

一、川境氐羌的由来440

二、冉、駹445

三、白马氐与白马羌447

四、徙、筰都448

五、和夷、丹、犁450

六、叟451

七、白狼、槃木、唐菆452

八、三河、槃于虏453

第四节 其他民族系统454

一、奴(卢)——华夏系统454

二、共——百越系统455

结束语 从巴蜀的巴蜀到中国的巴蜀456

大事年表461

后记46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