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共和国书法大系 1 书史卷 1949-2009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共和国书法大系 1 书史卷 1949-2009
  • 李一,陈政,任平总主编;李一,刘宗超著 著
  • 出版社: 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
  • ISBN:9787807498742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401页
  • 文件大小:93MB
  • 文件页数:416页
  • 主题词:书法-美术史-中国-现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共和国书法大系 1 书史卷 1949-2009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书史卷导言1

一、考验与机遇2

二、脉略与走向8

三、特色与成就17

第一章 逐渐复苏: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书坛26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26

一、与书法相关的文化建设26

二、文物保护与法书归藏国家29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书法社团33

一、北京中国书法研究社33

二、上海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38

三、江苏、广东、陕西等地的书法社团组织40

四、西泠印社与东湖印社43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书法教育49

一、普及教育49

二、浙江美术学院创办书法专业52

第四节 中日书法交流拉开帷幕53

一、书法外交53

二、对书法的促进55

第二章 承前启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书法创作61

第一节 继往开来的创作格局62

一、三位一体的书家队伍62

二、碑帖并存互补的创作态势65

第二节 开国政治家的书法66

一、毛泽东的狂草66

二、周恩来、董必武、朱德等人的书法69

第三节 “二王”帖学传统的回归72

一、沈尹默的贡献72

二、马公愚、邓散木、潘伯鹰、白蕉、吴玉如等书家的努力75

第四节 各具面目的学者书法81

一、马一浮 谢无量81

二、叶恭绰 胡小石83

三、柳诒徵 章士钊 张宗祥 马叙伦 刘孟伉等84

四、郭沫若 茅盾86

五、郑诵先 高二适89

六、萧蜕 王福庵 黄葆戉 马衡 容庚等擅长篆隶的学者90

第五节 别开生面的画家书法92

一、齐白石、黄宾虹92

二、徐悲鸿、潘天寿96

三、吕凤子、丰子恺98

四、钱瘦铁、宁斧成100

五、徐生翁、来楚生102

六、张正宇、石鲁104

七、其他画家105

第三章 面向大众: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书法理论109

第一节 普及性著述109

一、普及第一109

二、有关著述111

第二节 专题性研究114

一、古代书论研究114

二、书法史与文字学研究116

三、刻石碑帖研究118

四、书法美学研究119

五、书法鉴定研究121

第三节 兰亭论辨123

一、论辨的发起和展开123

二、论辨的内容和焦点125

三、论辨的意义及得失128

第四章 艰难生存:“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书法133

第一节 书法遭遇“文革”134

一、书法遭到严重破坏134

二、书法家受到迫害137

第二节 大字报现象139

一、千百万人书写大字报139

二、新魏体流行一时142

第三节 “文革”中后期的书法活动143

一、中日书法交流的恢复143

二、书法又有所活跃145

第四节 “文革”中的一些书法展览148

第五章 狂飙突进:80年代的书法热潮152

第一节 “书法热”的兴起152

一、春回大地152

二、潜流奔涌153

三、《书法》对群众性书法活动的推动155

第二节 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158

一、势在必行158

二、上下互动159

三、迟到的盛会159

四、历史意义162

第三节 媒体的呼唤与推动163

一、书法报刊的创办163

二、传媒的力量166

第四节 展赛狂潮169

一、大赛风云169

二、展览竞秀171

三、国际交流的拓展173

第五节 重在启蒙178

一、书法美学大讨论178

二、整理书论与反思当下180

第六节 书法新古典群体的形成181

一、国展流变与创新潮流182

二、代表性书家的创作理路191

第六章 回归传统:90年代的创变走向195

第一节 渐趋理性195

一、总结与反思80年代195

二、继承和创新问题197

三、反思沈尹默现象200

四、书法与中国文化的关系201

五、“世纪末”现象202

第二节 书风嬗变204

一、对传统的向往206

二、回归传统的表象208

三、回归传统的突破209

四、“流行书风”的盛宴211

五、回归传统的“大检阅”213

第三节 流派崛起214

一、古典群体215

二、新古典主义217

三、新文人书风218

四、构图式创作220

五、制作“古典”221

第七章 众星拱月:新时期书坛重镇226

第一节 萧散飘逸——林散之书法的艺术魅力227

第二节 雄浑气象230

一、沙孟海的沉雄老辣231

二、朱复戡的刚健凝重234

三、“南萧北游”女书家236

四、李可染的“酱当体”239

第三节 高古奇崛240

一、王蘧常的“蘧草”风貌240

二、陆维钊的“蜾扁体”243

三、徐无闻的瘦硬风神245

第四节 儒雅俊秀246

一、启功的清俊雅健246

二、赵朴初的平和雅正250

三、蒋维崧的儒雅纯净251

第五节 生拙趣味252

一、陶博吾的拙味野趣253

二、沈延毅的力求生拙254

三、赵冷月的生拙率意255

四、费新我的“逆、生、拙、奇”257

第六节 恣肆烂漫258

一、张大千的恣肆奇逸258

二、陆俨少的舒卷自如259

三、魏启后的洒脱不羁261

四、沈鹏的奇崛烂漫262

第七节 典正风范——舒同、武中奇、谢稚柳、欧阳中石等人的艺术追求264

第八章 异军突起:新时期的“非主流”创变现象269

第一节 丑拙取向269

一、民间书风270

二、流行书风272

三、艺术书法274

四、创作现象275

第二节 “现代书法”的探索历程278

一、现代书法首展278

二、'85之后282

三、创变思路284

第三节 “书法主义”现象287

一、观念历程287

二、批评话语289

三、创作现象291

第四节 低谷与考验293

一、式微与难题293

二、坚守与开拓294

第九章 与时俱进:新时期的书法生存状态298

第一节 社会生态298

一、社会培育298

二、创作培训班301

三、学校普及性教育302

第二节 专业化走向304

一、美院模式304

二、师范模式306

三、综合性院校模式308

第三节 书法的存身场所310

一、新的展示机构和展示空间310

二、书法视频材料的出版发行311

第四节 网络化传播312

一、主要书法网站排名312

二、书法网站的作用313

第五节 1990年以来的国际化交流315

一、多国模式315

二、与日本316

三、与韩国317

四、与新加坡318

第十章 渐趋规范:新时期的书法理论320

第一节 书学研讨会320

一、历届全国书学讨论会320

二、国际性书学研讨会325

三、个案专题研讨会327

四、主题性研讨会329

五、其他形式的研讨会330

第二节 书法著述332

一、研究类型332

二、现状分析334

第十一章 重温经典:新世纪的理性追求337

第一节 新世纪的起点337

一、步入稳定发展时期337

二、当代书法标准的讨论340

三、“新帖学”的兴起344

第二节 创作思路的嬗变346

一、书风的转向349

二、功力与创新352

三、走向深广353

第三节 “经典”和“大家”355

一、中国书协的导向356

二、其他艺术机构的书法活动359

附:1949—2008书法大事记364

主要参考文献396

后记40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