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企业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与相互制衡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企业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与相互制衡研究
  • 刘美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3115907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200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209页
  • 主题词:企业管理-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企业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与相互制衡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导论1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1

1.1.1 源自理论的挑战2

1.1.2 来自实践的反思5

1.1.3 研究目的和意义7

1.2 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9

1.2.1 研究思路9

1.2.2 主要内容和研究框架10

1.3 研究方法和主要创新12

1.3.1 研究方法12

1.3.2 创新与不足之处13

第2章 文献回顾与内涵界定16

2.1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缘起与发展16

2.1.1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影响企业生存”阶段17

2.1.2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实施战略管理”阶段19

2.1.3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参与所有权分配”阶段21

2.1.4 国内关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观点23

2.2 利益相关者理论与主流企业理论的比较25

2.2.1 主流企业理论的缺陷26

2.2.2 主流企业理论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分歧31

2.3 企业利益相关者的界定与分类37

2.3.1 利益相关者的界定37

2.3.2 利益相关者的分类43

第3章 利益相关者参与治理的理论基础51

3.1 公司治理51

3.1.1 公司治理问题的提出及理论发展51

3.1.2 公司治理释义57

3.2 从“股东至上”到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63

3.2.1 “股东至上”观点形成的原因63

3.2.2 从“股东至上”到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65

3.2.3 利益相关者参与治理的动因分析67

3.3 利益相关者参与治理的理论基础74

3.3.1 契约理论74

3.3.2 产权理论75

3.3.3 人力资本理论77

3.3.4 公司社会责任理论78

3.3.5 资源依赖理论80

第4章 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与利益冲突82

4.1 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82

4.1.1 利益相关者利益要求的根源83

4.1.2 利益相关者利益要求的内容84

4.2 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冲突89

4.2.1 股东与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冲突90

4.2.2 企业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冲突98

4.3 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博弈100

4.3.1 股东之间的利益平衡和相互制衡101

4.3.2 股东与经营者的利益平衡和相互制衡103

4.3.3 股东与债权人的利益平衡和相互制衡105

4.3.4 企业与员工的利益平衡和相互制衡106

4.3.5 企业与供应商和顾客的利益平衡和相互制衡108

4.3.6 企业与政府和社区的利益平衡和相互制衡109

第5章 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实现途径111

5.1 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必要性和意义111

5.1.1 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必要性111

5.1.2 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现实意义114

5.2 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实现方式116

5.2.1 内部参与型治理:股东、经营者、员工和债权人118

5.2.2 交易契约型治理:供应商和消费者120

5.2.3 公共契约型治理:政府和社区123

5.3 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实现途径124

5.3.1 内部参与型治理的实现途径125

5.3.2 交易契约型治理的实现途径133

5.3.3 公共契约型治理的实现途径136

第6章 企业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机制的构建138

6.1 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机制的构建原则138

6.1.1 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分散对称分布的原则138

6.1.2 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有机结合的原则140

6.1.3 公平与效率协调平衡的原则142

6.1.4 公司治理安排动态调整的原则143

6.1.5 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兼顾的原则145

6.2 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构建146

6.2.1 内部治理的决策机制147

6.2.2 内部治理的激励机制148

6.2.3 内部治理的监督机制150

6.3 市场治理机制的构建152

6.3.1 资本市场的治理机制152

6.3.2 公司控制权市场的治理机制153

6.3.3 产品市场的治理机制154

6.3.4 经理市场的治理机制155

6.4 社会环境治理机制157

6.4.1 法律法规治理机制157

6.4.2 伦理道德和文化治理机制159

第7章 我国企业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路径选择161

7.1 我国公司治理之流弊161

7.1.1 侧重于公司治理结构的安排,忽视治理机制的设计162

7.1.2 过分强调股东本位,忽视对利益相关者的保护163

7.1.3 公司内部治理弱化,难以形成有效制衡165

7.1.4 银行的参与机制严重空缺166

7.1.5 完善的市场体系还未形成168

7.1.6 公司治理的法制环境和文化环境不健全170

7.2 我国企业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对策172

7.2.1 优化股权结构,培育机构投资者172

7.2.2 维护中小股东利益,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175

7.2.3 引入银行董事和员工董事,完善董事会的结构和功能176

7.2.4 构建和完善规范、竞争和有序的市场体系179

7.2.5 保持监督的独立性,形成多元主体的共同监督182

7.2.6 培育公司治理文化,推进相关制度建设184

参考文献187

后记19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