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执业医师与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一本通 中西医结合分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执业医师与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一本通 中西医结合分册](https://www.shukui.net/cover/59/34639715.jpg)
- 宫剑滨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ISBN:9787509141045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1164页
- 文件大小:63MB
- 文件页数:1175页
- 主题词:医师-资格考核-自学参考资料;中西医结合-医师-资格考核-自学参考资料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执业医师与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一本通 中西医结合分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中医基础理论1
第一节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1
第二节 精气学说3
第三节 阴阳学说4
第四节 五行学说9
第五节 五脏15
第六节 六腑24
第七节 奇恒之腑28
第八节 精气血津液神29
第九节 经络37
第十节 病因44
第十一节 发病52
第十二节 病机55
第十三节 防治原则60
第2章 中医诊断学65
第一节 绪论65
第二节 问诊66
第三节 望诊75
第四节 望舌84
第五节 闻诊89
第六节 脉诊92
第七节 按诊98
第八节 八纲100
第九节 病性辨证104
第十节 脏腑辨证110
第十一节 六经辨证123
第十二节 卫气营血辨证126
第十三节 三焦辨证127
第3章 中药学129
第一节 药性理论129
第二节 中药的配伍131
第三节 中药的用药禁忌132
第四节 中药的剂量和用法134
第五节 解表药135
第六节 清热药143
第七节 泻下药155
第八节 祛风湿药159
第九节 化湿药163
第十节 利水渗湿药166
第十一节 温里药170
第十二节 理气药174
第十三节 消食药177
第十四节 驱虫药179
第十五节 止血药181
第十六节 活血祛瘀药185
第十七节 化痰止咳平喘药192
第十八节 安神药198
第十九节 平肝息风药201
第二十节 开窍药206
第二十一节 补虚药209
第二十二节 收涩药221
第二十三节 攻毒杀虫止痒药226
第二十四节 拔毒化腐生肌药227
第4章 方剂学230
第一节 总论230
第二节 解表剂233
第三节 泻下剂239
第四节 和解剂244
第五节 清热剂248
第六节 祛暑剂257
第七节 温里剂258
第八节 补益剂263
第九节 固涩剂274
第十节 安神剂277
第十一节 开窍剂279
第十二节 理气剂281
第十三节 理血剂286
第十四节 治风剂293
第十五节 治燥剂298
第十六节 祛湿剂302
第十七节 祛痰剂309
第十八节 消食剂312
第十九节 驱虫剂315
第二十节 涌吐剂316
第5章 针灸学317
第一节 经络系统的组成317
第二节 经络的作用及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320
第三节 腧穴的分类322
第四节 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323
第五节 腧穴的定位方法325
第六节 手太阴肺经、穴328
第七节 手阳明大肠经、穴330
第八节 足阳明胃经、穴332
第九节 足太阴脾经、穴335
第十节 手少阴心经、穴337
第十一节 手太阳小肠经、穴339
第十二节 足太阳膀胱经、穴341
第十三节 足少阴肾经、穴344
第十四节 手厥阴心包经、穴346
第十五节 手少阳三焦经、穴348
第十六节 足少阳胆经、穴350
第十七节 足厥阴肝经、穴352
第十八节 督脉、穴354
第十九节 任脉、穴356
第二十节 常用奇穴358
第二十一节毫针刺法359
第二十二节 常用灸法362
第二十三节 其他针法363
第二十四节 治疗总论364
第二十五节 头面躯体痛证370
第二十六节 内科病证373
第二十七节妇、儿科病证379
第二十八节 皮外骨伤、五官科病证381
第6章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386
第一单元 呼吸系统疾病386
第一节 慢性支气管炎386
第二节 支气管哮喘392
第三节 肺炎397
第四节 肺结核403
第五节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410
第六节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415
第七节 慢性呼吸衰竭420
第二单元 循环系统疾病425
第一节 心功能不全425
第二节 心律失常430
第三节 心脏骤停435
第四节 原发性高血压437
第五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441
第六节 心绞痛442
第七节 急性心肌梗死447
第八节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452
第三单元 消化系统疾病455
第一节 慢性胃炎455
第二节 消化性溃疡458
第三节 胃癌461
第四节 肝硬化464
第五节 原发性肝癌467
第六节 急性胰腺炎469
第七节 上消化道出血473
第四单元 泌尿系统疾病475
第一节 急性肾小球肾炎475
第二节 慢性肾小球肾炎479
第三节 肾病综合征482
第四节 尿路感染487
第五节 慢性肾功能不全491
第五单元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497
第一节 缺铁性贫血497
第二节 再生障碍性贫血500
第三节 白细胞减少症与粒细胞缺乏症503
第四节 白血病505
第五节 急性白血病506
第六节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510
第七节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512
第六单元 代谢内分泌疾病515
第一节 甲状腺功能亢进515
第二节 糖尿病520
第三节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失调525
第七单元 风湿性疾病529
第一节 风湿热529
第二节 类风湿关节炎533
第三节 系统性红斑狼疮536
第八单元 神经系统疾病539
第一节 癫?539
第二节 急性脑血管病542
第九单元 理化因素所致疾病549
第一节 急性中毒总论549
第二节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552
第三节 有机磷杀虫药中毒554
第十单元 内科常见危重症556
第一节 休克556
第二节 急性心力衰竭562
第三节 急性肾衰竭565
第四节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569
第7章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573
第一节 绪论573
第二节 中医外科证治概要575
第三节 无菌术580
第四节 麻醉584
第五节 体液与营养代谢590
第六节 输血599
第七节 休克603
第八节 围手术期处理607
第九节 重症救治与监测612
第十节 疼痛与治疗617
第十一节 内镜、腔镜及显微、移植技术619
第十二节 外科感染621
第十三节 损伤627
第十四节 肿瘤640
第十五节 急腹症649
第十六节 甲状腺疾病658
第十七节 乳腺疾病662
第十八节 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的外科治疗666
第十九节 门静脉高压671
第二十节 肠道炎性疾病的外科治疗675
第二十一节 腹外疝677
第二十二节 消化道大出血的诊断与处理原则681
第二十三节 泌尿、男性生殖系统疾病684
第二十四节 肛门直肠疾病693
第二十五节 周围血管疾病697
第8章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704
第一节 绪论704
第二节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705
第三节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708
第四节 妊娠生理715
第五节 孕期监护与保健719
第六节 正常分娩723
第七节 正常产褥728
第八节 妇产科疾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730
第九节 诊断概要731
第十节 治法概要735
第十一节 妊娠病738
第十二节 妊娠合并疾病753
第十三节 产时病760
第十四节 产时胎儿窘迫与胎膜早破766
第十五节 常见产时并发症767
第十六节 产后病771
第十七节 常见产后并发症775
第十八节 外阴色素减退及外阴瘙痒777
第十九节 女性生殖系统炎症780
第二十节 月经病786
第二十一节 女性生殖器官肿瘤796
第二十二节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804
第二十三节 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病807
第二十四节 女性生殖器官损伤性疾病与发育异常810
第二十五节 不孕症812
第二十六节 盆腔淤血综合征816
第二十七节 计划生育818
第二十八节 妇产科常用特殊检查822
第二十九节 妇产科常用手术825
第9章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827
第一节 儿科学基础827
第二节 新生儿疾病838
第三节 呼吸系统疾病840
第四节 循环系统疾病844
第五节 消化系统疾病848
第六节 泌尿系统疾病853
第七节 神经肌肉系统疾病857
第八节 小儿常见心理障碍861
第九节 造血系统疾病862
第十节 变态反应、结缔组织病864
第十一节 营养性疾病873
第十二节 感染性疾病879
第十三节 寄生虫病891
第十四节 小儿危重症的处理892
第十五节 中医相关病证895
第10章 药理学901
第一节 药物作用的基本原理901
第二节 拟胆碱药903
第三节 有机磷酸酯类中毒与解救905
第四节 抗胆碱药906
第五节拟肾上腺素药908
第六节 抗肾上腺素药911
第七节 镇静催眠药913
第八节 抗癫?药914
第九节 抗精神失常药915
第十节 抗帕金森病药916
第十一节 镇痛药917
第十二节 解热镇痛药919
第十三节H受体阻滞药920
第十四节 利尿药及脱水药921
第十五节 抗高血压药922
第十六节 抗心律失常药926
第十七节 抗慢性心力衰竭药927
第十八节 抗心绞痛药929
第十九节 血液系统药932
第二十节 消化系统用药934
第二十一节 呼吸系统药935
第二十二节 糖皮质激素937
第二十三节 抗甲状腺药939
第二十四节 降血糖药940
第二十五节 合成抗菌药942
第二十六节 抗生素944
第二十七节 抗真菌药和抗病毒药949
第二十八节 抗结核病药950
第11章 诊断学952
第一节 症状学952
第二节 问诊962
第三节 体检诊断963
第四节 实验诊断1000
第五节 心电图诊断1028
第六节 影像诊断1033
第七节 病历与诊断方法1046
第12章 传染病学1050
第一节 传染病总论1050
第二节 病毒性肝炎1056
第三节流行性出血热1062
第四节 艾滋病1067
第五节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1070
第六节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1074
第七节 伤寒1078
第八节 细菌性痢疾1082
第九节 霍乱1086
第十节 消毒与隔离1088
第13章 医学伦理学1092
第一节 绪论1092
第二节 医学伦理学的形成和发展1095
第三节 医学伦理学的理论基础1099
第四节 医学道德的规范体系1103
第五节 医患关系道德1109
第六节 临床诊疗工作中的道德1114
第七节 医学科研工作的道德1119
第八节 医学道德的评价、教育和修养1122
第九节 生命伦理学1124
第14章 卫生法规1130
第一节 卫生法1130
第二节 卫生法中的法律责任1132
第三节 执业医师法1134
第四节 药品管理法1138
第五节 传染病防治法1144
第六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1150
第七节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1155
第八节 中医药条例1159
第九节 医务人员道德规范及卫生行业作风建设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