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合理性的询问 理性视野中的中西哲学与文化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合理性的询问 理性视野中的中西哲学与文化
  • 方同义著 著
  • 出版社: 中国广播出版社
  • ISBN:7504333298
  • 出版时间:1999
  • 标注页数:366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38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合理性的询问 理性视野中的中西哲学与文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1

自序1

第一编 实践合理性的询问3

第一章 实践合理性的价值课题3

第一节 从传统理性到实践合理性4

第二节 实践合理性的精神9

第三节 实践合理性的价值课题13

一 问题的由来13

二 自然价值与人为价值15

三 个体价值与群体价值21

四 物质价值与精神价值28

第二章 实践合理性的系统结构35

第一节 关于普遍有效性36

一 理论普遍性36

二 操作有效性40

三 人的普遍性43

第二节 关于总体目的性45

一 目的性和总体性46

二 环境合目的性48

三 社会合目的性49

四 人的合目的性51

五 自然尺度与人的尺度53

第三节 关于普遍有效性与总体目的性的统一55

第二编 中西哲学理性精神比较65

第三章 有与无:中西哲学存在论比较65

第一节 中西哲学比较概说65

第二节 有与无70

一 古希腊哲学关于存在与非存在范畴的主要观点70

二 中国古代哲学的“有”“无”范畴及其主要观点78

三 结论85

第三节 动与静86

一 古希腊哲学的动静范畴87

二 中国古代哲学的动静观念94

三 结论101

第四节 必然、偶然与自然103

一 古希腊哲学关于必然、偶然和自然的观点104

二 中国古代哲学关于必然、偶然和自然的主要观点112

三 结论123

第五节 有机性与机械性126

一 古希腊哲学的机械性观点127

二 中国古代哲学的有机论思想132

三 结论135

第四章 道和理:中西哲学本质论的比较138

第一节 道与理141

一 道与理的概念分析141

二 古希腊哲学之“理”的历史演变148

三 道家和儒家: “道”的理性精神162

四 结论173

第二节 限定、确定与规定176

一 限定、确定和规定的涵义辨析176

二 实体的限定与规定181

三 儒道哲学的限定与确定186

四 结论194

第五章 象与本体:中西哲学概念界定比较196

一 亚里士多德的“本体”说196

二 中国儒道哲学关于“象”的观念200

三 结论207

第六章 辩证法的本性:中西哲学思维方式比较209

一 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对话法”210

二 先秦哲学的辩证法221

三 结论229

第七章 逻辑性与通贯性:中西哲学思维目的比较232

一 亚里士多德的逻辑思想233

二 《易传》关于通贯性的思想241

三 结论249

第三编 中西文化比较散论257

第八章 中西文化比较六题257

第—节 实践合理性是民族文化的评价尺度257

第二节 中西文化概念阐说262

一 关于文化262

二 关于西方文化263

三 关于中国文化264

第三节 家族文化与个体精神266

第四节 关怀情愫与好奇心态276

第五节 人情羁绊与法理公平285

第六节 出世与入世293

第七节 克己与忏悔306

第八节 平安与快乐313

第九章 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十议326

一 以人为本注重人文价值的传统327

二 刚健有为自强自励的传统330

三 实事求是经世致用的传统332

四 行善好德注重群体和谐统一的传统335

五 崇尚气节品格情操的传统339

六 返本开新注重在历史文化传承中创新的传统341

七 尊师重道重视教育教化的传统345

八 扶危济困怜贫助残尊老爱幼的传统348

九 热爱和平反对侵略的传统350

十 笃行大道追求理想和境界的传统353

附录:谈谈中西哲学比较教学的方法357

一 关于中西哲学的整体比较357

二 关于中西文化及其哲学诸特质的比较360

三 关于中西哲学思维的比较362

四 关于中西哲学理论和范畴的比较362

参考书目364

后记36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