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历朝气候变化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历朝气候变化](https://www.shukui.net/cover/46/34618719.jpg)
- 葛全胜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297532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709页
- 文件大小:91MB
- 文件页数:735页
- 主题词:气候变化-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历朝气候变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史前中国气候变化1
第一节 第四纪以来全球气候变化2
一、第四纪冰期-间冰期气候旋回2
二、全新世全球气候变化3
第二节 第四纪中国气候变化6
一、现代季风气候的形成与演变6
二、冰期-间冰期旋回在中国的表现10
三、末次盛冰期中国气候格局11
第三节 全新世中国气候变化14
一、气候变化的阶段性14
二、千年周期与突变16
三、大暖期气候格局19
第二章 夏商周:大暖期后及其延伸22
第一节 气候变化基本特征22
一、4.2~4.0ka BP气候事件23
二、夏—早商暖期(4.0~3.5ka BP)25
三、中商冷期(3.5~3.3ka BP)27
四、殷墟暖期(3.3~3.1ka BP)28
五、商末周初气候突变(3.1~3.0ka BP)30
六、西周早期暖期(3.0~2.85ka BP)31
七、西周中晚期冷期(2.85~2.7ka BP)33
八、春秋暖期(公元前770~前476)33
九、战国温凉(公元前475~前221)34
第二节 气候变化与夏商周文明演进35
一、中原周围地区新石器文化的衰落(4.2~4.0ka BP)36
二、大禹治水(约4.0ka BP)37
三、夏朝建立(约4.0ka BP)39
四、中商不稳定与殷人屡迁(3.5~3.3ka BP)41
五、周克商及长江流域青铜文明衰落(3050a BP)43
六、西周灭亡(2.85~2.7ka BP)45
第三节 冷抑暖扬的文明韵律47
第三章 过去2000年全球温度变化50
第一节 过去2000年北半球温度变化50
第二节 过去2000年南半球温度变化55
第三节 过去2000年南北半球温度变化的异同57
第四节 过去2000年温度变化重建结果的不确定性59
第四章 秦汉以来中国气候变化基本特征61
第一节 温度变化61
一、总体特征61
二、区域特征66
三、中世纪暖期与小冰期74
四、温度变化重建结果的不确定性分析77
第二节 干湿(降水)变化83
一、东部季风区83
二、西部地区96
三、干湿变化周期与突变100
第五章 过去2000年气候变化与中国社会发展104
第一节 气候变化与农业经济105
一、对宜农土地的影响105
二、对作物兴废与耕作制度的影响108
三、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112
第二节 气候变化与社会动乱113
一、历史战事的统计特征113
二、气候变化对历史战事的影响115
第三节 气候变化与人口增减、迁徙117
一、人口数量变化117
二、人口迁徙119
第四节 气候变化与游牧民族的兴衰迁徙122
一、游牧民族与中原王朝的关系122
二、气候变化对游牧民族迁徙的影响123
第五节 气候变化与中原王朝的兴衰126
一、中原王朝“治乱”分期及其特点129
二、气候变化对中原王朝兴衰的影响133
第六章 秦汉:六合春煦的朝代136
第一节 冷暖变化138
一、东中部地区138
二、西北地区152
三、青藏高原153
第二节 干湿变化154
一、华北地区155
二、华中地区161
三、华南地区163
四、西北地区164
五、西南地区165
第三节 水体与植被的变化166
一、水体166
二、植被175
第四节 农业系统的变化181
一、灌溉工程的兴衰181
二、种植业结构的变化183
三、粮食亩产的变化187
四、耕地面积的变化189
五、粮食价格198
第五节 政局治乱和人口变化200
一、政局治乱200
二、人口变化213
第七章 魏晋南北朝:徘徊于霜霾下的乱世220
第一节 冷暖变化222
一、东中部地区223
二、西部地区233
第二节 干湿变化236
一、时间特征236
二、分布格局243
第三节 水体和植被的变化245
一、水体245
二、植被254
第四节 农业系统的变化258
一、农牧交错带推移258
二、粮食亩产波动263
三、粮价变化270
四、麦菽南移272
五、农业生产技术进步274
第五节 人口、战争的变化277
一、人口增减与迁徙277
二、战争多寡与南北朝战术283
第六节 寒食散兴衰、北魏迁都、楼兰古国衰败288
一、寒食散服用兴衰288
二、北魏迁都洛阳292
三、楼兰古国衰败294
第八章 隋唐:盛世悄随流火去298
第一节 温度变化301
一、隋初至中唐(公元581~740):气候温暖302
二、唐朝中后期(公元741~907):气候转冷306
第二节 干湿变化314
一、东中部地区314
二、西部地区321
第三节 水体和植被的变化322
一、水体322
二、植被325
第四节 农业系统的变化327
一、水利工程327
二、种植制度331
三、收成341
四、粮价347
第五节 人口变化、经济重心南移355
一、人口变化355
二、经济重心南移361
第六节 战争、疆域盈缩369
一、战争369
二、疆域盈缩375
第九章 北宋:暖干的朝代380
第一节 冷暖、干湿基本特征384
一、冷暖变化385
二、干湿变化396
第二节 植被变化与黄河迁徙403
一、植被变化403
二、黄河迁徙406
第三节 水域变化与海塘兴修408
一、水域变化408
二、海塘工程兴修411
第四节 农业的变化414
一、小麦和甘蔗的种植414
二、占城稻的引进417
三、牛疫的发生与传播418
第五节 熙宁变法、民变、西夏兴亡422
一、熙宁变法422
二、民变428
三、西夏兴亡433
第十章 南宋、元代:中世纪暖期向小冰期的转变436
第一节 冷暖、干湿基本特征440
一、冷暖变化440
二、干湿变化454
三、中世纪暖期向小冰期转变462
第二节 江南农业的变化465
一、占城稻的推广和江南水利田开发465
二、稻麦二熟制的推广469
第三节 人口变化、经济重心南移473
第四节 蒙古帝国西征和衰落475
一、西征475
二、衰落480
第五节 元代禁酒483
第十一章 明朝:小冰期前半段493
第一节 冷暖变化494
一、东中部地区496
二、西部地区508
第二节 干湿变化511
一、时间特征511
二、空间格局523
第三节 水文、植被变化525
一、水文变化525
二、植被变化536
第四节 农业系统的变化540
一、农业种植制度与结构540
二、农牧交错带北界544
三、粮食收成550
四、粮价558
第五节 疫病、战乱、人口变化560
一、疫病560
二、战乱563
三、人口变化569
第六节 中医、避灾祭祀578
一、中医578
二、避灾祭祀580
第十二章 清朝:寒冷的朝代583
第一节 温度和降水基本特征586
一、温度变化588
二、降水变化594
第二节 极端气候事件604
一、旱涝灾害604
二、高温、严冬等其他气候灾害606
三、光绪“丁戊奇荒”613
第三节 水域、植被的变化620
一、水域620
二、植被628
第四节 柑橘和双季稻种植635
一、柑橘种植的衰落635
二、双季稻的推广637
第五节 农业收成和粮价640
一、农业收成640
二、粮价644
第六节 清朝后期社会动荡650
一、太平天国运动650
二、其他农民起义(捻军、西北回民和义和团)、辛亥革命658
主要参考文献666
附录一 天干地支对照表706
附录二 中国历朝起止时间表707
附录三 缩略语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