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医课程巧记 巧记中医诊断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医课程巧记 巧记中医诊断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9/30379706.jpg)
- 谢英文;张良芝主编 著
- 出版社: 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34953828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82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398页
- 主题词:中医诊断学-中医学院-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医课程巧记 巧记中医诊断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1
二、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理3
三、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4
四、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4
五、学习要求与方法6
思考与练习6
第一章 问诊12
第一节 问诊的意义及方法12
一、问诊的意义12
二、问诊的方法13
第二节 问诊的内容13
一、一般情况13
二、主诉13
三、现病史13
四、既往史14
五、个人生活史15
六、家族史15
第三节 问现在症15
一、问寒热15
二、问汗18
三、问疼痛20
四、问头身胸腹不适24
五、问耳目26
六、问睡眠26
七、问饮食口味28
八、问二便30
九、问经带33
问诊小结34
思考与练习34
第二章 望诊61
第一节 全身望诊62
一、望神62
二、望色65
三、望形69
四、望态70
第二节 局部望诊71
一、望头面71
二、望五官72
三、望躯体75
四、望四肢76
五、望二阴76
六、望皮肤77
第三节 望排出物78
一、望痰涕78
二、望涎唾78
三、望呕吐物78
四、望二便79
第四节 望小儿指纹79
一、小儿正常指纹79
二、小儿病理指纹79
望诊小结80
思考与练习81
第三章 舌诊102
第一节 舌诊概说102
一、舌的形态结构102
二、舌诊原理103
三、舌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103
四、舌诊的内容和正常舌象104
第二节 望舌质105
一、舌色105
二、舌形106
三、舌态108
四、舌下络脉110
第三节 望舌苔110
一、苔质110
二、苔色113
第四节 舌象分析要点及舌诊意义114
一、舌象分析的要点114
二、舌诊的临床意义115
舌诊小结115
思考与练习116
第四章 闻诊133
第一节 听声音134
一、声音134
二、语言135
三、呼吸135
四、咳嗽136
五、胃肠异常声响136
第二节 嗅气味138
一、病体之气138
二、病室气味138
闻诊小结139
思考与练习139
第五章 脉诊151
第一节 脉诊概述151
一、脉诊原理151
二、诊脉部位152
三、诊脉方法154
四、脉象要素156
第二节 正常脉象156
一、正常脉象(平脉)的特点156
二、脉象的生理变异157
第三节 病理脉象157
一、常见病脉158
二、脉象鉴别163
三、相兼脉164
四、真脏脉165
五、妇人脉与小儿脉165
第四节 脉诊的临床运用及意义166
一、脉诊的临床运用166
二、脉诊的意义167
脉诊小结167
思考与练习169
第六章按诊184
第一节 按诊的方法与意义184
一、按诊的体位184
二、按诊的手法184
三、按诊的一般顺序185
四、按诊的注意事项185
第二节 按诊的内容185
一、按胸胁186
二、按脘腹187
三、按肌肤187
四、按手足188
五、按腧穴189
按诊小结189
思考与练习189
第七章 八纲辨证192
第一节 八纲基本证候193
一、表里辨证193
二、寒热辨证195
三、虚实辨证197
四、阴阳辨证198
第二节 八纲证候间的关系199
一、证候相兼199
二、证候错杂199
三、证候真假200
四、证候转化201
第三节 八纲辨证的意义203
八纲辨证小结203
思考与练习205
第八章 病性辨证218
第一节 辨六淫证候219
一、风淫证219
二、寒淫证220
三、暑淫证221
四、湿淫证221
五、燥淫证221
六、火热证222
第二节 辨阴阳虚损证候222
一、阳虚证222
二、阴虚证223
三、亡阳证223
四、亡阴证223
五、亡阴证与亡阳证证候鉴别224
第三节 辨气血证候224
一、气虚类证225
二、血虚类证227
三、气滞类证228
四、血瘀证230
五、血热证230
六、血寒证231
七、气血同病证类231
第四节 辨津液证候231
一、痰证232
二、饮证234
三、水停证234
四、津液亏虚证235
第五节 辨情志证候236
一、喜证236
二、怒证236
三、思证236
四、忧证237
五、悲证237
六、恐证237
七、惊证237
病性辨证小结237
思考与练习238
第九章 脏腑辨证255
第一节 辨心病证候256
一、心病病因病机256
二、心病常见症状分析257
第二节 辨肺病证候267
一、肺病病因病机267
二、肺病常见症状分析267
第三节 辨脾病证候276
一、脾病病因病机276
二、脾病常见症状分析277
第四节 辨肝病证候287
一、肝病病因病机287
二、肝病常见症状分析288
第五节 辨肾病证候300
一、肾病病因病机300
二、肾病常见症状分析300
第六节 辨腑病证候308
一、胃气虚证308
二、胃阳虚证309
三、胃阴虚证310
四、胃热炽盛证312
五、寒饮停胃证313
六、寒滞胃肠证313
七、食滞胃肠证314
八、胃肠气滞证315
九、虫积肠道证315
十、肠热腑实证316
十一、肠燥津亏证317
十二、肠道湿热证318
十三、膀胱湿热证318
十四、胆郁痰扰证319
第七节 辨脏腑兼病证候320
一、心肾不交证321
二、心肾阳虚证323
三、心肺气虚证324
四、心脾两虚证325
五、心肝血虚证326
六、脾肺气虚证327
七、肺肾气虚证328
八、肺肾阴虚证329
九、肝火犯肺证330
十、肝胆湿热证331
十一、肝胃不和证332
十二、肝郁脾虚证333
十三、肝肾阴虚证335
十四、脾肾阳虚证335
脏腑辨证小结337
思考与练习338
第十章 其他辨证方法概要374
第一节 六经辨证概要374
一、太阳经证374
二、太阳腑证375
第二节 卫气营血辨证概要376
一、卫分证376
二、气分证376
三、营分证377
四、血分证377
第三节 三焦辨证概要378
一、上焦病证378
二、中焦病证378
三、下焦病证379
第四节 经络辨证概要379
其他辨证方法小结379
思考与练习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