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生态资源承载力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生态资源承载力研究
  • 谢高地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298379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381页
  • 文件大小:32MB
  • 文件页数:39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生态资源承载力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导论:承载力理论与方法1

1.1承载力概念的发展1

1.2承载力的类型与内涵4

1.2.1依自然资源本质的分类5

1.2.2依资源利用程度的分类7

1.3承载力的主要特性8

1.4承载力的定量化方法10

1.4.1概念模型法10

1.4.2供需分析法11

1.4.3指标体系法12

1.4.4系统动力学法13

1.4.5多目标决策分析法13

1.4.6生态足迹法14

1.4.7能值分析法14

1.5承载力应用的注意问题15

1.5.1标准和目标的确定15

1.5.2技术进步因素16

1.5.3人口及资源的空间流动16

1.5.4承载人口的物质基础16

1.5.5分配方式与社会制度17

参考文献17

第2章 生态资源:规模和结构19

2.1农田资源19

2.1.1全球农田19

2.1.2中国农田21

2.2草地资源24

2.2.1全球草地24

2.2.2中国草地26

2.3森林资源28

2.3.1全球森林28

2.3.2中国森林30

2.4水体资源32

2.4.1全球水体32

2.4.2中国水体34

2.5湿地资源37

2.5.1全球湿地38

2.5.2中国湿地40

2.6生物资源42

2.6.1全球生物资源42

2.6.2中国生物资源43

参考文献44

第3章 生态资源提供的生态服务46

3.1生态服务的种类46

3.2供给服务功能48

3.2.1全球情形48

3.2.2中国趋势54

3.3调节服务功能58

3.3.1全球情形58

3.3.2中国趋势63

3.4文化服务功能67

3.5支持服务功能69

3.5.1净初生产69

3.5.2养分循环70

3.5.3生物多样性70

3.6案例研究:北京森林生态服务72

3.6.1研究方法及特点72

3.6.2研究结果与分析75

参考文献77

第4章 生态承载力分析模型78

4.1生态承载力供需核算78

4.1.1生态足迹模型的基础与性能78

4.1.2人类需求端核算:生态足迹80

4.1.3自然供给端核算:生态承载力83

4.1.4模型拓展应用:度量生态服务85

4.1.5小尺度空间的生态供需分析87

4.2生态承载力平衡分析88

4.2.1生态承载力供需平衡模型88

4.2.2生态承载力供需强度诊断89

4.2.3生态消费与供给的公平性89

4.2.4膳食消费选择的生态合理性90

4.2.5生态服务供需的区域差异性91

4.2.6生态服务供需的重心分析92

4.3生态承载力空间流动分析模型92

4.4生态足迹模型核心概念的说明96

参考文献99

第5章 生态服务消费101

5.1全球尺度生态足迹变化101

5.2中国国家尺度生态足迹变化105

5.3中国省际尺度生态足迹变化108

5.3.1基于生态足迹性质与组分构成的分析108

5.3.2基于空间面积的生态足迹强度变化113

5.4中国县际尺度的生态足迹变化115

5.4.1县域生态占用的区域公平性115

5.4.2县域生态占用的空间分布121

5.5生态服务消费增加的原因122

5.5.1人口的规模123

5.5.2富裕的程度123

5.5.3效率与速率124

5.5.4节约的贡献125

5.6生态服务消费的模式126

5.6.1模式分类126

5.6.2中国模式128

参考文献128

第6章 生态服务供给129

6.1全球尺度生态承载力变化129

6.2中国国家尺度生态承载力变化132

6.3中国省际尺度生态承载力变化133

6.3.1规模变化133

6.3.2强度变化137

6.4中国县域尺度生态承载力变化139

6.4.1规模及其空间分布139

6.4.2空间分布的公平性145

6.5中国生态服务的理想人口承载能力147

6.5.1不考虑耗竭性资源投入情形147

6.5.2考虑耗竭性资源投入的人口承载能力151

6.6提高生态承载力的可能风险152

参考文献152

第7章 中国生态服务供需平衡154

7.1全球尺度生态服务供需变化154

7.2中国国家尺度生态服务供需变化156

7.3中国省际尺度生态服务供需变化158

7.3.1基于碳排放全部吸收的分析158

7.3.2基于碳排放零吸收的分析162

7.4中国县域尺度生态服务供需分析164

7.4.1基于碳排放全部吸收的分析164

7.4.2基于膳食承载力平衡的分析166

7.4.3膳食消费的生态合理性分析168

7.5中国生态债务的本质与降低策略168

参考文献170

第8章 中国生态服务供需趋势172

8.1生态承载力预测172

8.2生态足迹预测183

8.3生态服务供需平衡预测186

8.4省际人口承载力预测189

参考文献194

第9章 耗竭性资源的生态承载力195

9.1耗竭性资源生态承载力的研究意义195

9.2耗竭性资源的生态承载力的理论序列197

9.2.1生态承载力的体系与类型197

9.2.2存量性与动用性生态承载力198

9.2.3负向生态承载力:生态足迹200

9.3化石能源的生态承载力核算模型201

9.3.1模型假设201

9.3.2基础参数:比能源足迹204

9.3.3基础参数:比承载力206

9.3.4单位能源消费的理论生态平衡209

9.3.5核算模型209

9.4中国化石能源的生态承载力212

9.4.1存量性生态承载力212

9.4.2动用性生态承载力214

9.5新视角下中国生态承载力供需平衡215

9.5.1新视角下的生态承载力供需分析模型215

9.5.2中国国家尺度生态承载力供需平衡变化217

9.5.3中国省际尺度生态承载力平衡变化219

9.5.4零化石能源利用情景下中国的生态平衡221

9.6模型说明与应用注意事项225

参考文献227

第10章 碳足迹与碳排放空间229

10.1全球气候变化与碳排放229

10.1.1气候变化229

10.1.2气候变暖的原因232

10.2碳排放与碳足迹234

10.3中国碳足迹时空格局236

10.3.1碳足迹核算方法236

10.3.2碳足迹时空变化238

10.4碳排放空间与减排对策244

10.4.1碳排放空间245

10.4.2碳减排的对策246

参考文献250

第11章 承载力流动与贸易251

11.1生态承载力消费的全球流动251

11.2中国生态承载力的国际流动252

11.2.1基于生物质依赖产品的分析252

11.2.2基于产品包含能角度的分析258

11.3中国产业部门的碳足迹流动258

11.3.1基于投入产出的碳足迹流分析技术258

11.3.2国家产业部门碳足迹流动的综合情况263

11.3.3间接碳足迹流活跃组的碳足迹流动情况264

11.3.4直接碳足迹流活跃组的碳足迹流动情况267

11.3.5碳足迹流较不活跃组的碳足迹流动情况269

11.3.6基于碳足迹流分析的碳足迹管理建议270

参考文献271

第12章 水足迹与水资源承载力272

12.1水资源承载力与水足迹的概念272

12.1.1水资源承载力的概念272

12.1.2水足迹的概念与类型273

12.2水足迹计算方法与评价指标276

12.2.1基于面积表达的水足迹核算276

12.2.2基于体积表达的水足迹核算277

12.2.3水足迹评价指标279

12.3国内外水足迹规模分析280

12.3.1全球水足迹280

12.3.2中国水足迹分析284

12.4多视角下的水资源承载力分析289

12.4.1水资源承载能力290

12.4.2水环境承载能力296

参考文献297

第13章 环境承污压力和环境容量299

13.1中国环境压力变化299

13.1.1环境压力与环境压强299

13.1.2国家尺度环境压力变化300

13.1.3省际尺度环境压强变化303

13.1.4环境压力的空间规律308

13.2环境纳污容量分析310

13.2.1大气环境容量310

13.2.2水环境容量315

13.3环境容量供需平衡变化321

13.3.1 SO2环境容量超载现状322

13.3.2 COD环境容量超载现状324

13.4环境容量供需平衡趋势模拟326

13.4.1预测情景设计326

13.4.2 SO2环境容量平衡模拟327

13.4.3 COD环境容量平衡模拟329

参考文献330

第14章 生态服务消费者的流动与分布332

14.1全球人类种群对生态承载力空间差异的适应332

14.1.1人口规模变化332

14.1.2人口向宜居地区聚集334

14.2生态承载力和中国人口的演化336

14.2.1中国历史人口的发展与分布336

14.2.2 1949年以来人口的发展与分布349

14.3城市化与生态承载力359

14.3.1城镇化过程和城市与乡村两大地域格局359

14.3.2城市的生态服务短缺363

14.3.3农村作为生态服务提供区的社会经济贫困366

14.4结语:人与自然的共同繁荣372

参考文献37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