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国学经典导读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国学经典导读
  • 于凯,黄爱梅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ISBN:9787500084815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302页
  • 文件大小:29MB
  • 文件页数:319页
  • 主题词:国学-普及读物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国学经典导读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经典概说1

一、“经典”释义1

1.何谓“经典”2

2.何谓“文化”2

3.何谓“文化经典”4

二、中华文化与中华国学经典4

1.中华文化的特质4

2.中华国学经典的形成及结构层次5

三、对待经典的基本态度9

四、阅读经典的意义11

第一章 万象之门——《周易》导读一、《周易》文本概说14

1.书名之谜15

2.作者之谜16

3.性质之谜17

4.文本之谜18

5.“三易”说21

二、读《易》指要22

1.阴阳、八卦及六十四卦23

2.“观物取象”与“设卦观象”:卦的生成原理27

3.蓍占之法29

三、易学研究的源与流31

四、《周易》的哲理33

1.《易》与“道”33

2.天人合一理念34

3.朴素辩证法35

4.《易》的社会影响36

五、进一步阅读建议38

第二章 歌者的心灵——《诗经》导读一、《诗经》概说41

1.《诗》的篇目结构41

2.《诗》的来历44

3.《诗》与孔子45

4.《诗》的流传47

5.《诗》与《诗序》49

二、《诗经》的文化内涵50

1.《诗》之“六义”简说50

2.“诗言志”53

3.“不学诗,无以言”——《诗》的社会功用54

4.《诗》与“诗教”56

三、《诗经》的文学价值58

四、《诗经》研究的三条路径60

五、进一步阅读建议62

第三章 政事之纪——《尚书》导读一、《尚书》题解65

1.释名65

2.编者66

二、《尚书》文本与流传67

1.《书》的文本之别67

2.《书》的分篇与体裁71

三、《尚书》与中国传统文化75

1.《书》与中国上古历史75

2.《书》与中国传统文化77

四、附论:《逸周书》与“清华简”《尚书》79

1.《逸周书》79

2.“清华简”《尚书》80

五、进一步阅读建议82

第四章 大义与微言——《春秋》三传导读一、《春秋》经义概说85

1.《春秋》原始85

2.“春秋”释义87

3.《春秋》与孔子88

4.《春秋》的内容与性质91

二、《春秋》三传95

1.《春秋左氏传》95

2.《春秋公羊传》102

3.《春秋谷梁传》110

三、《春秋》三传异同及其特质111

四、进一步阅读建议114

第五章 郁郁乎文哉——“三礼”通论一、中国古代礼制传统116

1.礼乐传统的形成116

2.“礼”的内涵及本质119

4.五礼概说120

二、《周礼》概说121

1.作者及成书121

2.《周礼》的篇目及内容123

3.《周礼》的历史影响125

三、《仪礼》概说127

1.《仪礼》的书名127

2.《仪礼》的作者及传本128

3.《仪礼》的流传130

4.《仪礼》篇次及内容130

5.《仪礼》的历史影响133

6.阅读《仪礼》的方法133

四、《礼记》概说134

1.《礼记》的成书及流传134

2.《礼记》篇目分类135

3.《礼记》的思想内涵及其历史影响137

五、“礼”与中国文化传统139

六、进一步阅读建议140

第六章 仁者的叮咛——《论语》导读一、《论语》是一本怎样的书142

1.《论语》得名142

2.《论语》的成书情况143

3.《论语》的传本143

二、《论语》与孔子及其弟子145

三、《论语》中的孔子思想150

1.孔子论“仁”150

2.孔子论“礼”151

3.孔子论“政”152

4.孔子论“君子”人格153

5.孔子论“学”153

6.孔子论“教”154

四、《论语》的历史地位155

五、进一步阅读建议158

第七章 众妙之门——《老子》导读一、《老子》其人160

二、《老子》其书163

1.《老子》得名及文本163

2.《老子》的成书年代164

3.《老子》的传本165

三、《老子》哲学思想发微167

1.《老子》论“道”167

2.《老子》论“德”169

3.朴素的辩证法170

四、《老子》的历史影响171

1.战国老子学说的影响171

2.西汉“黄老”学说172

3.《老子》与道教172

4.《老子》与魏晋玄学173

五、进一步阅读建议173

第八章 内圣与外王——《孟子》、《荀子》导读一、孟子生平与著作175

1.孟子其人175

2.《孟子》其书176

二、荀子的生平与著作178

1.荀子其人178

2.《荀子》其书179

三、孟、荀思想比较180

1.孟、荀政治理念比较181

2.孟、荀“人性论”思想比较184

3.孟、荀的认识论比较186

4.孟、荀文风的比较187

四、孟、荀思想的历史命运187

五、进一步阅读建议190

1.关于《孟子》190

2.关于《荀子》191

第九章 齐物与逍遥——《庄子》导读一、庄子其人193

二、《庄子》其书195

三、《庄子》思想浅说197

1.逍遥游:庄子的人生哲学197

2.齐物论:庄子的认识论198

3.庄子的养生与处世哲学198

4.庄子的“道论”与“德论”199

5.庄子思想的基本特点200

四、《庄子》一书的文学价值201

五、庄子思想的历史影响203

1.庄子思想的历史影响203

2.评价庄子的基本态度205

六、进一步阅读建议205

第十章 谋略与诡道——《孙子兵法》导读一、兵法形成的社会及时代背景207

1.兵学之源208

2.兵法产生的时代背景——“兵不厌诈”与“百家争鸣”209

二、兵书说略209

三、《孙子兵法》浅说211

1.两个“孙子”211

2.《孙子》成书及传本情况213

2.《孙子》的篇目结构215

四、《孙子兵法》思想概说216

1.“兵者,国之大事”216

2.“兵者,诡道也”218

3.“知己知彼,百战不殆”218

4.“形势”与战术运用220

五、《孙子兵法》的历史价值222

六、进一步阅读建议223

第十一章 “法治”的尺度——《商君书》、《韩非子》导读一、先秦法家思想的源流225

二、商鞅与《商君书》227

1.商鞅其人227

2.《商君书》其书229

3.《商君书》思想浅说230

三、韩非与《韩非子》232

1.韩非其人232

2.《韩非子》其书234

3.《韩非子》思想浅说235

四、法家传统的历史影响239

五、进一步阅读建议241

第十二章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导读一、司马迁事略242

1.司马迁的家世242

2.司马迁的生平事迹243

二、《史记》的创作宗旨245

三、《史记》的体例246

四、《史记》的历史价值248

1.《史记》的史学贡献249

2.《史记》的文学贡献250

五、《史记》的注释和流传253

1.《史记》注释253

2.《史记》版本254

3.《史记》研究254

六、进一步阅读建议254

第十三章 禅的境界——《坛经》与禅宗一、“禅”意概说256

1.什么叫“禅”256

2.禅宗的思想来源257

3.禅宗形成的历史过程259

二、《坛经》概说263

1.《坛经》的篇目及内容263

2.《坛经》的版本264

3.《坛经》的思想内涵265

三、禅宗的思维特点267

1.反对偶像和权威,主张自主参悟267

2.坐卧住行皆可参佛,“平常心是道”268

3.觉悟境界与直指本心,提倡“顿悟”268

四、禅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269

1.禅宗对中国传统宗教的影响269

2.禅宗对中国传统哲学的影响269

3.禅宗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影响270

4.禅宗对传统文学艺术的影响271

五、进一步阅读建议271

第十四章 世情的想象——明清四大古典小说名著浅说一、背景:从“六朝志怪”到“明清小说”273

二、《三国演义》:历史的叙述275

1.《三国演义》:从“史著”到“小说”275

2.《三国演义》主旨:“分合历史观”与“乱世英雄梦”277

3.《三国演义》与中国传统文化281

三、《水浒传》:江湖的梦想283

1.《水浒传》的源与流283

2.《水浒传》主旨浅说285

四、《西游记》浅说287

1.《西游记》传本的演变287

2.《西游记》主旨289

五、《红楼梦》浅说292

1.《红楼梦》的作者与版本292

2.《红楼梦》主旨295

六、进一步阅读建议299

后记30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