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穆旦与中国新诗的历史建构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穆旦与中国新诗的历史建构](https://www.shukui.net/cover/50/34601182.jpg)
- 易彬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00491118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437页
- 文件大小:115MB
- 文件页数:455页
- 主题词:穆旦(1918~1977)-诗歌-文学研究;新诗-文学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穆旦与中国新诗的历史建构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吴俊1
导论 从“历史”中寻求新诗研究的动力1
第一编 穆旦诗歌艺术精神3
概述3
第一章 穆旦的社会文化身份6
一 “个人的生命”历程6
二 不安稳的生活局面的原因探析9
三 小职员:20世纪40年代穆旦的现实身份13
余论17
第二章 穆旦诗歌的主题19
一 早期写作:初步自觉的艺术选择19
二 中期写作:“新的抒情”与“带血的歌”22
三 后期写作:“平衡把我变成了一棵树”44
四 晚期写作:“我已走到了幻想底尽头”46
结语50
第三章 穆旦诗歌的艺术法则与抒情体式51
一 “防空洞里的抒情诗”:“反省的距离”51
二 《五月》式反讽:“在混乱的街上走”56
三 “诗剧体”的写作试验与戏剧化手法的运用61
四 “纯粹的抒情”65
结语69
第四章 穆旦的翻译行为71
引言 最初的与最后的:连贯的却未及展开的翻译图景71
一 “献礼”的热情73
二 从“注释”到“译介文字”:复杂历史语境的呈现75
三 丘特切夫的翻译:摆脱“影子”的纠缠79
四 “文艺复兴”的梦想冲动83
结语87
第五章 穆旦的其他文学创作90
一 阅读与写作:从“兴趣”到“良心”90
二 “记游”与“还乡”:人生与现实问题的纠结94
三 书信写作:个人与历史的复杂关联(一)98
四 日记写作:个人与历史的复杂关联(二)103
结语107
第六章 穆旦的诗歌修改行为109
一 基本情况说明109
二 主要修改类型分析112
三 大致结论126
第七章 穆旦诗歌艺术精神128
一 实有的核心要素128
二 虚有的品质131
三 穆旦诗歌艺术精神133
第二编 穆旦诗歌艺术精神与中国新诗的历史建构137
概述137
第一章 大学教育、西学资源与本土经验——以穆旦与西南联大诗人群为中心的讨论141
引言 “穆旦之谜”:问题的发生141
一 “大学教育”与西方诗学资源的潜入142
二 教师的课堂训诫与写作示范150
三 西南联大诗人群的“创制”155
四 从“穆旦”到“新诗”165
第二章 “主要是精神上的问题”:古典诗学资源传承的新局势——以穆旦为中心的讨论168
引言 “旧诗人”与“新诗人”:历史的纠葛168
一 一个中国“新诗人”172
二 “赠卫八处士”与“归园田居”:内心图景的潜现179
三 中国知识分子的质询与“非中国化”的表达183
四 古典血液的复活与艺术化人生的追寻189
结语193
第三章 杂文精神、黑暗鬼影与死火世界——鲁迅与穆旦的比较并兼及新文学传统的话题195
引言 新文学的精神谱系建构195
一 “鲁迅的杂文”:历史的动力196
二 “破落户子弟”:原初经验的分途199
三 “梦境”与“时感”202
四 “鬼影”与“黑暗”206
五 “敬奠”与“默念”211
六 “死火”与“死的火”215
七 新文学传统:那隐秘的一面218
第四章 新诗的散文化与语言质感——以冯至、穆旦、昌耀为中心的讨论220
引言 “诗的散文美”:一个历史问题220
上篇 “十四行集”与“诗八首”:“散”的辩证225
下篇 新诗的语言质感——从穆旦到昌耀234
结语246
第五章 新诗中的“土地”叙述主题——以艾青、穆旦为中心的讨论248
引言 “雪”与“寒冷”弥散的“土地”248
一 躁动的“雪”与静止的“寒冷”251
二 土地:一种超乎所有之上的终极信仰256
三 沿着历史的歧路向下坠落:20世纪40年代艾青的土地诗篇259
四 “土地”的不同风貌:20世纪40年代其他诗人的土地诗篇265
五 强炽的省思与愤慨:20世纪40年代穆旦的土地诗篇267
六 乐观的历史预言家与敏感的时代心灵274
七 持续呈现的历史差异279
结语282
第三编 穆旦的传播历程287
概述287
第一章 20世纪40年代穆旦批评空间的生成290
引言290
一 新文学史序列:沈、朱的批评291
二 “一个中国新诗人”:王、周的批评293
三 “新诗现代化”:袁、陈的批评295
四 “搏求者穆旦”:唐湜的批评298
五 还“不能收到更大的完美的诗的效果”:吴、李的批评299
六 “选本”:未知的或被夸大的批评事件301
七 “人民之敌”:批判者的声音303
八 从相对复杂的刊物空间纯化为圈子化程度较高的批评空间305
九 20世纪40年代后期时代语境的效应309
十 自我的态度:沉默且决绝的回应312
第二章 “查良铮”与“穆旦”在20世纪50年代的浮沉315
引言 “私底下”的穆旦形象315
一 警惕、放松与鼓励316
二 “穆旦”批判(一)319
三 “穆旦”批判(二)321
四 “查良铮”与“穆旦”的分离局面325
结语328
第三章 新时期以来穆旦传播的考察(一)——以1979—1987年间穆旦研究状况为对象330
一 历史当事人的回忆(一)332
二 “九叶”:一个追加的整体视角334
三 历史当事人的回忆(二)336
四 明确带有文学史意识的最初研究337
五 文学史著的最初讨论339
六 友人的再塑造与穆旦诗歌艺术的讨论342
第四章 新时期以来穆旦传播的考察(二)——以1987—1997年间穆旦研究状况为对象345
一 “九叶”研究的新视野345
二 占主导地位的思想阐释类研究346
三 文学史著:“九叶诗派”框架与简化处理349
四 “大师事件”及其前因后果351
五 全集、诗文集与纪念文集的出版354
六 友人、家属的“穆旦塑造”再辨析356
结语359
第五章 新时期以来穆旦传播的考察(三)——以1997年以来穆旦研究状况为对象361
一 资料整理状况考察362
二 “生平与写作”研究的考察364
三 诗学命题探讨372
四 文学史著考察384
五 穆旦“翻译与写作”命题的考察387
结语389
第六章 新时期以来穆旦传播的考察(四)——以1979年以来相关选本为对象391
一 个人诗集选本392
二 “九叶诗派”类选本396
三 文学史作品选类选本398
四 文学教育类选本400
五 其他类型选本403
六 个案分析:作为选家的谢冕407
七 经典的生成:对于入选篇目的分析410
结语415
余论 关于“穆旦”叙述的其他路径417
主要参考文献424
后记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