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环境化学教程 第3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环境化学教程 第3版](https://www.shukui.net/cover/65/34583283.jpg)
- 邓南圣,吴峰编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7194915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350页
- 文件大小:46MB
- 文件页数:361页
- 主题词:环境化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环境化学教程 第3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环境中的化学物质与化学污染物2
一、环境中的化学物质2
二、化学污染物3
第二节 环境化学16
一、环境化学发展概况16
二、环境化学的分支学科及其研究内容17
三、环境化学在环境科学中的地位与作用19
第三节 环境化学与全球变化研究20
一、全球变化与全球变化研究20
二、环境化学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地位与作用25
复习思考题29
第二章 全球环境概述30
第一节 大气圈30
一、大气圈的结构31
二、大气的组分32
三、大气组分对太阳辐射的衰减40
第二节 水圈50
一、水圈的结构50
二、天然水的分布50
三、天然水的化学组成53
四、水循环54
第三节 岩石-土壤圈56
一、土壤56
二、土壤的矿物质及其结构60
三、土壤有机质67
四、土壤的性质86
第四节 生物圈88
一、生物圈与生态系统88
二、生物圈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90
三、重要化学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91
第五节 全球系统的相互作用101
一、地球系统的组成及特点102
二、地球系统状态演变的控制因素103
复习思考题105
第三章 化合物在环境介质间的分配107
第一节 分配与分配平衡108
一、分配与分配系数108
二、常用的分配系数110
三、分配系数的测定方法112
第二节 化合物在空气-水之间的分配114
一、亨利定律114
二、空气-水分配系数及其影响因素115
第三节 化合物在土壤(沉积物)-水之间的分配118
一、概念模型118
二、分配系数Kd118
第四节 化合物在水-生物之间的分配119
一、生物富集(bioconcentration)119
二、生物富集系数及其测定与估算120
第五节 大气中有机化合物在气体-颗粒物之间的分配120
一、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在气体-颗粒物之间的分布121
二、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在气体-颗粒物之间的分配121
第六节 分配系数的估算方法123
一、线性自由能相关(LFER)模型简介123
二、化学键贡献法估算亨利定律常数125
三、原子/碎片贡献法估算K OW127
第七节 逸度模型132
一、逸度132
二、逸度模型的框架132
三、逸度模型的计算133
复习思考题136
第四章 环境介质中的化学平衡137
第一节 环境介质中的酸碱平衡137
一、天然水中的碳酸盐平衡及pH值的影响137
二、大气液相中SO2的平衡141
三、含氮无机物的酸碱平衡143
第二节 环境介质中的氧化还原平衡145
一、氧化还原平衡146
二、天然水Pε148
三、天然水中重要的氧化还原反应148
四、水中氧化反应对化合物存在形态的影响149
第三节 环境介质中的水解平衡154
一、有机化合物的水解平衡及其动力学原理154
二、影响水解速率的因素157
三、水解速率常数的估算158
第四节 环境介质中的配位平衡161
一、配位平衡的基本概念161
二、羟基对重金属离子的配合作用163
三、NTA的配合作用164
四、天然有机配位体的配合作用166
第五节 环境介质中的离子交换平衡169
一、土壤的离子交换169
二、土壤的阳离子交换170
三、土壤的阴离子交换173
复习思考题174
第五章 酸沉降的化学过程175
第一节 降水中酸性物质形成的化学过程176
一、二氧化硫的化学转化过程176
二、氮氧化物的化学转化过程180
三、有机化合物转化为有机酸的过程182
第二节 降水的化学组成与酸度184
一、降水的化学组成185
二、降水中离子成分的相关性186
三、降水的酸度187
复习思考题189
第六章 环境中的微界面过程190
第一节 环境中的微粒及其表面性质190
一、环境中的微粒190
二、环境中微粒的表面性质191
第二节 矿物微粒-水的界面过程195
一、双电层(electric double layer)理论简介195
二、表面配位模型197
三、天然水体中微粒的吸附作用217
第三节 微生物表面的微界面过程221
一、环境微生物及其表面结构221
二、环境微生物细胞表面的微界面过程228
复习思考题232
第七章 环境中的光化学过程234
第一节 光化学基础234
一、光化学概念及光化学定律234
二、光对分子的作用236
三、光物理与光化学过程241
第二节 对流层中的光化学过程244
一、对流层清洁大气中的光化学过程244
二、光化学烟雾264
第三节 平流层的光化学过程267
一、平流层化学268
二、南极“臭氧洞”形成的化学机制273
第四节 水生系统中的光化学过程273
一、水生系统中活性物质生成的光化学过程274
二、天然水中化合物的直接光解278
三、天然水中化合物的光氧化降解280
复习思考题282
第八章 环境中化合物的微生物转化284
第一节 C1化合物的微生物转化284
一、环境中C1化合物的来源284
二、利用C1化合物的微生物286
三、C1化合物的微生物转化288
第二节 有机化合物的微生物降解289
一、脂肪烃的微生物降解289
二、卤代苯的细菌氧化290
三、芳香烃的微生物降解290
四、多环芳烃的微生物降解293
五、多氯联苯的微生物降解295
第三节 金属元素的生物甲基化296
一、环境中金属元素甲基化的机理296
二、环境中汞的甲基化299
复习思考题300
第九章 环境中元素的化学形态301
第一节 化学形态与效应301
一、化学形态的基本概念301
二、形态与物理化学性质303
三、形态与效应307
四、影响化学形态的因子311
第二节 不同环境介质中金属元素的化学形态313
一、土壤中金属元素的化学形态313
二、水中金属元素的化学形态315
三、溶解态金属元素的形态317
第三节 形态分析方法与模拟计算317
一、形态分析的发展318
二、形态分析的类型与特点319
三、形态分析方法320
四、土壤或沉积物中化学形态的逐级提取法323
五、模拟计算方法325
复习思考题328
第十章 化学物质在环境相间的迁移329
第一节 气态化合物在大气-水界面的迁移329
一、双膜理论329
二、双膜理论的发展与应用334
第二节 大气中气态化合物从气相向气溶胶相的转化迁移338
一、化合物由气相向气溶胶相转化迁移概述339
二、气态无机化合物由气相态向气溶胶相的迁移340
三、气态有机化合物由气相向气溶胶相的迁移341
复习思考题348
参考文献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