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审判中心与刑事诉讼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审判中心与刑事诉讼
  • 胡铭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 ISBN:9787509385562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444页
  • 文件大小:50MB
  • 文件页数:467页
  • 主题词:诉讼-司法制度-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审判中心与刑事诉讼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以审判为中心实现看得见的公正司法1

一、以审判为中心的内涵与定位3

二、作为一种刑事诉讼构造的以审判为中心5

三、我国刑事诉讼构造的现状:基于典型个案的分析6

四、以审判为中心实现看得见的公正司法之基本路径15

五、小结22

第二章 司法公正评估体系的建构与应用23

一、司法公正评价:着眼司法体制改革的原点25

二、司法公正评估体系:司法公正评价的方式30

三、司法公正评估体系的建构36

四、司法公正评估体系应用之展望42

五、小结44

第三章 司法透明指数的理论、局限与完善47

一、提出问题49

二、司法透明指数的正当性基础51

三、司法透明指数之实践局限性56

四、司法透明指数之优化设计与应用64

五、小结71

第四章 对抗式诉讼与刑事庭审实质化73

一、法教义学层面的刑事庭审构造75

二、网络庭审实录所透视出的刑事审判构造83

三、缺乏庭审实质化的中国式对抗制刑事诉讼88

四、对抗制与刑事庭审实质化的未来走向91

五、小结93

第五章 法律援助的中国模式及其改革95

一、法律援助中国模式的实证分析99

二、法律援助中国模式的缺陷分析107

三、法律援助多元协同治理模式的构建114

四、小结125

第六章 专家辅助人:模糊身份与短缺证据127

一、导言129

二、专家辅助人的模糊身份130

三、专家辅助人意见是一种证据吗135

四、关于专家辅助人的程序规范139

五、小结:模糊身份与短缺证据之间142

第七章 程序法视域中的争议性死刑案件145

一、导言:吴英案引发的思考147

二、从实体上很难否定吴英案的判决148

三、死刑案件量刑程序中的民众参与151

四、能在量刑中适用“疑罪从轻”吗157

五、透过吴英案审视死刑复核程序163

六、小结168

第八章 认罪协商程序:模式、问题与底线171

一、认罪协商:共识与争议173

二、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认罪协商的四种模式177

三、中国式认罪协商程序面临的难题182

四、认罪协商程序中的底线正义及其体现186

五、未来之展望189

第九章 刑事诉讼中法律监督三例191

一、强制性侦查措施的法律监督193

二、作为一种法律监督措施的羁押必要性审查204

三、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的法律监督213

第十章 技术侦查中的模糊授权及其规制225

一、提出问题227

二、技术侦查适用对象的模糊性228

三、什么是经过严格的批准手续233

四、技术侦查应如何执行238

五、小结:在模糊授权与严格规制之间241

第十一章 刑事案件中的电子取证:规则、实践及其完善245

一、我国电子取证的规范基础248

二、关于电子取证的实证分析252

三、电子取证中的现实问题:规避与替代258

四、完善我国电子取证制度的路径265

第十二章 错案追究制的法理思考与制度构建269

一、提出问题271

二、重新审视错案的概念272

三、作为一种不可避免的司法现象的错案274

四、完善错案追究制的两步走战略280

第十三章 公共选择理论与极端社会矛盾的化解285

一、提出问题287

二、公共选择理论的引入:以奥斯特罗姆的研究为例290

三、理性选择与社会矛盾解决292

四、自主治理与社会矛盾解决296

五、多中心治理与社会矛盾解决300

六、小结303

第十四章 民众参与、问题解决型司法与裁判可接受性311

一、民众参与刑事司法的心理学分析313

二、民众参与在刑事司法改革中的作用:以台湾地区的实践为例322

三、问题解决型司法:以美国的实践为例332

四、裁判可接受性:刑事司法公正的立基点340

第十五章 审判中心与被害人权利保障中的利益衡量355

一、提出问题357

二、被害人权利保障中的利益结构358

三、利益衡量的基础:被害人的双重诉讼地位365

四、利益衡量的原则与相关利益的取舍371

五、小结381

第十六章 大数据、信息社会与刑事司法变革383

一、数据科学改变刑事侦查的逻辑385

二、监控技术对私人空间的深度入侵388

三、重视证据证明力的传统在信息时代的改良391

四、强制措施与刑事司法宽容性的增强394

五、信息不对称效应与刑事司法沟通化变革396

六、小结400

总结 初步的结论和未来研究的展望403

一、“审判中心主义”的理解与解读405

二、本研究中发现的问题409

三、以审判为中心完善我国诉讼制度的改革建议416

四、未来研究的方向428

参考文献43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