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城市治理转型研究 后单位时代中国城市治理的困境与出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城市治理转型研究 后单位时代中国城市治理的困境与出路](https://www.shukui.net/cover/2/34575720.jpg)
- 陈文著;黄卫平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 ISBN:9787508755168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217页
- 文件大小:87MB
- 文件页数:236页
- 主题词:城市管理-研究-深圳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城市治理转型研究 后单位时代中国城市治理的困境与出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研究缘起与分析视角:城市治理的问题逻辑3
一、问题的提出:从理念到体制的反思3
(一)宏观视阈:城市治理的现实困境与制约因素3
(二)微观视阈:经济市场化与治理民主化的地域经验10
二、研究现状述评:分析视角与体制意义的不同解读12
(一)经济体制改革分析视角12
(二)行政体制改革分析视角13
(三)基层民主建设分析视角13
(四)政治发展分析视角13
(五)国外学者的相关论述14
(六)研究现状述评14
三、理论视阈与分析框架15
(一)“制度变迁”与“路径依赖”视阈16
(二)“精英主义”与“积极公民”视阈16
(三)“多元主义”与“协同共治”视阈18
(四)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22
第二章 城市治理体制:放松管制与依赖管制的纠结24
一、城市治理体制改革的进程与特点:体制的有限度调适24
(一)“撤区建镇”与“撤乡建村”24
(二)“村改居”与“街-居”体制24
(三)“撤镇改街道”与“居企分离”26
(四)“议行分设”与“居站分离”27
二、城市治理体制改革的现实束缚:压力型体制的路径依赖29
(一)“两级政府、四级管理”的体制依赖29
(二)“主管责任”与“属地责任”的冲突31
(三)“压力型体制”与“倒三角漏斗”的管制模式36
(四)“违法难究”与“无法可依”的窘境39
(五)“公民社会”理念的提出与沉寂43
第三章 城市社会运动:从利益性参与到政治性参与46
一、城市社会运动的“挤入效应”46
(一)城市有产者的维权抗争行动46
(二)城市积极公民的政治参与行为49
二、房产业主维权运动的类型分析53
(一)经济利益性维权、自治权利性维权与政治权利性维权53
(二)行政式维权、司法式维权、技术式维权、商业式维权、职业式维权与政治参与式维权55
(三)个体自发式维权、群体自觉式维权与团体组织化维权58
三、房产业主维权运动的现实影响60
(一)维权动机多元化的影响60
(二)维权主体组织化的影响61
(三)维权方式多样化和专业化的影响61
(四)维权活动政治化的影响62
四、城市积极公民的参与行动:以律师参政为例63
(一)律师参政的行动逻辑:职业特质、权利自觉与社会关怀63
(二)律师参政的方式:从体制内表达到自主性竞选67
(三)律师参政的影响:积极公民的示范效应与体制吸纳的可能性72
五、城市社会运动中公民参与的特点阐释74
(一)参与主体:利益来源的市场化与参与行为的高自主性74
(二)参与动机:鲜明的维权特征与凸显的公益代言角色75
(三)参与方式:从“体制内表达”到“挤入式参与”77
第四章 城市组织形态:“政治服从”与“行政屈从”78
一、失能型自治组织:居民委员会的“边缘化”和“空心化”78
(一)“一套人马、多块牌子”的体制束缚79
(二)“居站分离”之后的组织自我发展乏力79
(三)“兼职低薪”难以吸引和留住专业化人才80
(四)新兴权益性自治组织的“排挤效应”80
二、衍生型行政组织:社区工作站的机关化趋势81
(一)作为“派出机构”的“派出机构”81
(二)组织定性的“三不是”尴尬状态82
(三)没有执法权的“末端执法机构”83
(四)社区工作人员整体专业素质不高83
三、自发型权益组织:业主委员会的成长羁绊85
(一)成立难、运作难问题突出85
(二)法律主体资格不明确87
(三)运作资源的相对劣势87
(四)专职化和职业化问题89
(五)组织认同的缺乏90
四、社会组织管理制度的发展历程90
(一)政府为发展经济主动倡导设立行业组织90
(二)提出“人员自聘、工作自主、经费自筹”91
(三)成立行业协会服务署推进行业协会民间化92
(四)实现行业协会由民政部门直接登记92
(五)扩大直接登记管理的社会组织类别92
五、社会组织发展中的行政化后遗症93
(一)仍然残留行政化管理色彩94
(二)社会组织能力不足96
(三)人均占有量相对较少96
(四)内部运作机制欠健全97
六、变异型经济组织:农城化股份公司的发展瓶颈98
(一)经济组织承担的社会管理职能98
(二)“三资”不明诱发的社区冲突98
(三)“公司选举”导致的社会矛盾99
第五章 城市治理经验比较:居民自治、党政嵌入、企业主导和多元协商的模式差异102
一、城市社区的类型特点102
(一)商品房社区102
(二)城中村社区104
(三)“村改居”社区107
二、居民自治为特色的“盐田模式”109
(一)从“议行合一”到“议行分设”109
(二)从“一会(合)两站”到“一会(分)两站”111
(三)“居站分设”之后的居委会边缘化问题114
(四)“居站分设”之后的工作站行政化问题115
三、党政嵌入为特色的“南山模式”116
(一)社区党组织嵌入117
(二)党员(公职人员)嵌入119
(三)“一核多元”机制的社会认同问题120
四、企业主导为特色的“桃源居模式”121
(一)社区经济组织:社区服务的经济基础122
(二)“六位一体”:社区服务的实践模式123
(三)社区福利:社区服务的现实保障125
(四)企业主导的市场失灵问题126
五、多元协商为特色的“和谐共建促进会模式”128
(一)“节外生枝”的共治性组织128
(二)制度设计不清影响组织运行效果130
(三)功能定位不明确导致自治作用难发挥134
(四)运行机制不顺畅导致议事项目标准参差不齐136
(五)保障机制不健全影响议事活动正常开展138
第六章 城市人口融合:身份认同与福利共享140
一、国外移民“积分制”及其相关理论阐释140
二、“积分制”改革的背景与动因144
三、“积分制”改革的具体做法及其创新之处148
(一)中山市流动人口管理“积分制”改革的主要阶段149
(二)中山市流动人口管理“积分制”改革的举措及其创新之处151
四、“积分制”改革的现实问题与发展趋向158
(一)下改上不改:“积分制”的推进仍面临一系列体制性问题158
(二)制度建设困境:“积分制”涉及的相关法律法规相对滞后160
(三)计分认定困难:积分指标体系的全面性和科学性有待完善160
(四)改革延续性问题:如何发挥“积分制”的持续激励功能161
(五)参与欠缺性问题:流动人口参与城市共治的渠道有待拓展162
第七章 城市治理能力:管治、自治与共治的三维视角164
一、提升党和政府在城市治理中的依法“管治”能力164
(一)提升依法维护城市社会秩序能力165
(二)提升依法协调城市社会利益能力167
(三)提升依法化解城市社会矛盾能力168
(四)提升依法调适城市社会关系能力168
(五)提升依法规范城市社会行为能力169
(六)完善城市治理法律法规170
(七)逐步理顺城市治理体制171
(八)切实转变城市政府职能172
(九)提升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174
二、提升城市治理中的社会有序“自治”能力174
(一)激活居民委员会的法定自治功能175
(二)加强业主委员会的制度化建设178
(三)完善社会组织培育和监管体系185
(四)完善市民投诉与问题解决机制187
三、提升多元主体在城市治理中的协同“共治”能力188
(一)代议性吸纳与商议性吸纳188
(二)机构性吸纳与精英性吸纳190
(三)立法性吸纳与行政性吸纳191
(四)组织化共治与协商式参与194
(五)加强城市群的协同治理196
附件1街道办事处居民事务盖章证明类别统计表197
附件2社区工作站居民事务盖章证明类别统计表199
参考文献201
后记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