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煤炭资源有效供给概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煤炭资源有效供给概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62/34573723.jpg)
- 田山岗,尚冠雄,刘崇礼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地质出版社
- ISBN:9787116083820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171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184页
- 主题词:煤炭资源-资源开发-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煤炭资源有效供给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1
一、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地位和有效供给研究之缘起1
二、本书主要内容简介2
三、煤炭资源有效供给评价概念及其评价体系5
四、煤炭资源有效供给的资源储量概念7
第一章 中国煤炭资源的地质特征10
第一节 中国的成煤时代及其含煤特征10
一、早石炭世含煤特征10
二、石炭纪—二叠纪含煤特征10
三、二叠纪含煤特征11
四、晚三叠世含煤特征11
五、早、中侏罗世含煤特征11
六、早白垩世含煤特征12
七、古近纪和新近纪含煤特征12
第二节 中国煤矿床成因类型12
一、煤矿床沉积特征类型13
二、煤盆地构造类型13
三、矿床类型划分与归并15
第三节 中国煤类、煤质分布特征17
一、中国煤类分布特征17
二、中国煤质分布特征18
第四节 煤矿床含水层地质特征20
一、煤矿床含水层类型及分布20
二、成煤时代含水层发育特征21
三、主要煤层与含水层垂向叠置关系21
第二章 中国煤炭资源的“井”字形分布格局22
第一节 煤炭资源的区域分异现象22
一、煤炭资源的地质区域分异22
二、煤炭资源的地理区域分异23
三、煤炭资源的经济区域分异24
第二节 煤炭资源的“井”字形分布格局24
一、经向和纬向界限的地质、地理因素24
二、煤炭资源的“井”字形分布格局25
第三节 煤炭资源9大经济区概述27
一、东一区——东北区27
二、东二区——黄淮海区28
三、东三区——江南区30
四、中一区——内蒙古东区32
五、中二区——晋陕蒙(西)宁区32
六、中三区——云贵川渝区34
七、西一区——新疆区35
八、西二区——甘青区36
九、西三区——西藏区37
第三章 煤炭资源开发环境地质评价与扰动规律研究38
第一节 煤炭资源生态环境地质评价38
一、煤炭资源水文地质评价38
二、煤炭资源开采工程地质评价38
三、煤炭资源开采生态地质评价38
第二节 煤炭资源开发影响岩层体运移之规律39
一、采空区覆岩破坏类型及特征39
二、采空区上三带——破碎带、裂隙带、变形带40
三、采空区下伏岩层破坏机理41
第三节 煤炭资源开发影响水体运移之规律41
一、煤炭资源开发影响水体概述41
二、煤矿开采阶段性与排水量的变化43
三、煤矿开采深度与排水量及排水系数的变化44
四、煤炭开发导致地表水的变化44
五、煤炭开发致水体运移规律性现象之讨论45
第四节 煤炭开发影响地表生态之变化45
一、煤炭开发对地表生态环境的负效应45
二、煤炭开发对地表生态环境的正效应46
三、煤炭开发对大气环境的负效应46
四、煤层中的有害元素46
第五节 煤炭资源开发对环境扰动类型47
一、生态环境容量和生态环境承载力47
二、扰动类型划分的初级生产力原则48
三、污染型、水损型划分标准50
四、扰动类型分布格局50
第六节 生态黄金律现象50
一、生态黄金律之概念50
二、生态黄金律现象之例证51
第七节 开发扰动强度分类、扰动临界阈与扰动预警55
一、扰动强度分类55
二、扰动临界阈与扰动预警标准59
第八节 生态扰动恢复成本等比级数增长假说59
一、恢复成本等比级数增长假说的提出59
二、生态扰动恢复成本等比级数60
第四章 煤炭资源禀赋经济运行规律62
第一节 煤炭资源禀赋级差概说62
一、自然资源禀赋级差概说62
二、煤炭资源禀赋级差62
三、生态环境禀赋级差62
四、区位级差62
第二节 煤炭资源禀赋与开采成本和效率63
一、煤炭资源禀赋与开采成本和效率概说63
二、煤层厚度对开采效率的影响63
三、煤层连续性对开采效率的影响64
四、等别——煤炭资源禀赋成本和效率之反映65
五、煤炭资源禀赋——煤类、煤质与价格66
第三节 区位对煤炭价格的影响66
一、1996年煤炭价格区位分布66
二、2004年煤炭价格的区位分布70
三、煤炭价格的区位递减规律73
第四节 区位对煤炭生产成本的影响73
一、区位对制造成本的影响73
二、区位与材料费电力费75
三、区域地质背景与材料费电力费77
四、煤炭开采成本的区位递减规律81
第五节 煤炭资源地质条件——等别与生产效率81
一、煤炭资源等别与产量的统计分析81
二、煤炭资源等别与合理规模82
第六节 煤炭资源地质条件——等别与生产成本83
一、煤炭资源等别与制造成本的统计分析83
二、煤炭资源等别与材料费电力费的统计分析85
第七节 开采深度与成本递增规律88
第八节 矿井采出率统计分析90
一、采出率概念90
二、历史资料统计分析91
三、新开发利用方案的统计分析91
四、历史资料与新数据的对比93
第九节 矿井吨煤投资比较与分析93
第五章 煤炭资源原地经济评价方法97
第一节 煤炭资源原地经济评价之概说97
一、煤炭资源原地经济评价概念97
二、煤炭资源原地经济评价的可行性97
第二节 煤炭资源原地经济评价系统98
一、煤炭资源的可靠性评价——分级评价98
二、煤炭资源的产出能力评价——分等评价99
三、煤炭资源的经济性评价——分类评价99
第三节 煤炭资源原地经济评价方法和评价模型100
一、煤炭资源原地经济评价方法概述100
二、评价指标及标准101
三、分等分类评价方法104
四、资源储量分等、分类估算及评价报告109
第六章 煤炭资源短缺、稀缺预警系统111
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短缺、稀缺性概述111
一、资源短缺、稀缺性概念之一般111
二、资源短缺、稀缺的时空尺度111
三、资源短缺、稀缺的不同视角112
第二节 资源开采生命周期和创新周期112
一、资源开发生命周期113
二、创新周期研究113
三、稀缺程度的度量标准114
第三节 煤炭资源短缺性和稀缺性警示指标114
一、短缺性与稀缺性警示指标之概念114
二、短缺性警示指标115
三、稀缺性警示指标116
第四节 警示标志之内涵116
一、轻度短缺、稀缺——绿灯标志116
二、中度短缺、稀缺——黄灯标志117
三、重度短缺、稀缺——红灯标志117
第五节 煤炭资源短缺预警系统之研究117
一、矿井均衡产能与均衡服务年限118
二、矿区均衡产能与均衡服务年限120
三、煤炭资源经济区域产能与均衡服务年限121
第六节 煤炭产能与资源有效供给风险分析123
一、2008年煤炭产量及资源短缺预警123
二、东部地区煤炭资源供给短缺分析125
三、中西部地区煤炭工业发展的制约因素129
四、小煤矿的作用与煤炭资源供给不足引致产量潮退问题130
五、短缺地区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问题131
第七节 炼焦用煤稀缺性分析132
一、炼焦用煤需求量分析132
二、炼焦用煤供给量分析135
三、炼焦用煤稀缺性简析135
第八节 稀缺煤类资源合理开发与保护政策研究137
一、稀缺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经济学思索137
二、稀缺煤类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措施138
三、建立稀缺煤类资源保护制度139
四、稀缺煤类资源保护政策142
五、稀缺煤类保护战略142
第七章 晋、陕、内蒙古煤炭开发战略研究144
第一节 晋、陕、内蒙古地区煤炭资源自然特征144
一、煤炭资源优势之特征144
二、生态环境劣势之特征145
三、区位中势之特征147
四、煤炭开发之瓶颈——生态环境、运输能力148
五、煤炭开发成本收益分析149
第二节 晋、陕、内蒙古地区煤炭开发战略综述150
一、晋、陕、内蒙古地区煤炭开发的战略目标150
二、晋、陕、内蒙古地区煤炭开发的战略思想151
第三节 晋、陕、内蒙古地区煤炭开发具体战略152
一、产能东稳西增战略152
二、开发格局时空有序战略153
三、生态缀块差异管理战略155
四、生产的规模化现代化战略156
第八章 结语158
第一节 资源、技术、经济158
一、煤炭资源低成本开发利用时代的终结158
二、从技术经济的视角审视高成本矿产资源159
第二节 生态环境免费的时代已属历史159
一、生态环境的消费边界159
二、生态经济和生态环境建设160
第三节 煤炭资源的有效管理和规划160
一、资源供给侧的有效管理——建立煤炭资源资本预算制度160
二、资源需求侧的有效管理——征收“燃煤税”161
三、有效供给约束下的合理规模161
第四节 有效供给视角下的地质勘查工作162
一、有效供给视角下的矿产资源勘查162
二、有效供给视角下的生态环境地质工作163
第五节 有效供给视角下的煤炭地下气化163
后记165
参考文献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