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型缓蚀剂合成与评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新型缓蚀剂合成与评价](https://www.shukui.net/cover/68/34567199.jpg)
- 李伟华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562555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303页
- 文件大小:30MB
- 文件页数:31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新型缓蚀剂合成与评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缓蚀剂概述1
1.1缓蚀剂的定义及特点1
1.2缓蚀剂的发展简史1
1.3缓蚀剂的分类3
1.3.1按对电极过程影响分类3
1.3.2按改变金属表面状态的情况分类3
1.3.3按形成保护膜类型分类3
1.3.4按化学组成分类4
1.3.5其他分类方法5
1.4缓蚀剂的选用原则5
1.5有机缓蚀剂的缓蚀理论8
1.5.1有机缓蚀剂极性基团的物理吸附8
1.5.2有机缓蚀剂极性基团的化学吸附9
1.5.3有机缓蚀剂的吸附和络合(螯合)作用9
1.5.4有机缓蚀剂的π键吸附10
1.5.5有机缓蚀剂非极性基团的屏蔽效应10
1.5.6缓蚀剂的协同效应和拮抗效应11
1.5.7有机缓蚀剂的覆盖效应和负催化效应12
1.6有机缓蚀剂的研究方法12
1.6.1腐蚀产物分析法13
1.6.2电化学分析法13
1.6.3缓蚀剂吸附热力学14
1.6.4量子化学计算法16
1.6.5谱学法和表面分析技术17
参考文献19
第2章 酸性介质缓蚀剂的合成及缓蚀性能评价23
2.1嘌呤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缓蚀性能评价23
2.1.1嘌呤类化合物的筛选依据及结构特点23
2.1.2失重实验23
2.1.3动电位极化曲线测试25
2.1.4电化学阻抗谱测试28
2.1.5腐蚀形貌分析32
2.1.6吸附等温模型33
2.1.7量子化学计算及缓蚀机理讨论35
2.1.8嘌呤类化合物在碳钢表面的吸附行为39
2.1.9小结45
2.2新型席夫碱-三唑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缓蚀性能评价46
2.2.1席夫碱-三唑类化合物分子的合成46
2.2.2失重实验49
2.2.3动电位极化曲线测试50
2.2.4电化学阻抗谱测试53
2.2.5腐蚀形貌分析57
2.2.6吸附等温模型59
2.2.7量子化学计算及缓蚀机理讨论60
2.2.8小结76
2.3新型硫脲-三唑类化合物合成及缓蚀性能评价77
2.3.1硫脲-三唑类化合物分子的合成77
2.3.2失重实验79
2.3.3动电位极化曲线测试80
2.3.4电化学阻抗谱测试81
2.3.5腐蚀形貌分析84
2.3.6吸附等温模型85
2.3.7量子化学计算及缓蚀机理讨论86
2.3.8小结94
2.4含肟醚基三氮唑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缓蚀性能评价95
2.4.1含肟醚基三氮唑类化合物的合成95
2.4.2失重实验96
2.4.3动电位极化曲线测试97
2.4.4电化学阻抗谱测试99
2.4.5吸附等温模型102
2.4.6腐蚀形貌分析105
2.4.7量子化学计算106
2.4.8小结109
2.5均三唑环三氮唑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缓蚀性能评价110
2.5.1均三唑环三氮唑类化合物的合成110
2.5.2失重实验112
2.5.3动电位极化曲线测试113
2.5.4电化学阻抗谱测试115
2.5.5吸附等温模型117
2.5.6量子化学计算119
2.5.7小结122
2.6含二氢吡唑基三氮唑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缓蚀性能评价123
2.6.1含二氢吡唑基三氮唑类化合物的合成123
2.6.2动电位极化曲线测试124
2.6.3电化学阻抗谱测试126
2.6.4失重实验和吸附等温模型129
2.6.5腐蚀形貌分析133
2.6.6量子化学计算133
2.6.7小结136
2.7新型杂环化合物的合成及缓蚀性能评价137
2.7.1新型杂环化合物的合成137
2.7.2新型杂环化合物在稀盐酸中的缓蚀性能评价142
2.7.3新型杂环化合物在稀硫酸中的缓蚀性能评价158
2.7.4小结168
参考文献169
第3章 中性介质缓蚀剂的合成及缓蚀性能评价172
3.1噻二唑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缓蚀性能评价172
3.1.1噻二唑类化合物的合成172
3.1.2失重实验179
3.1.3电化学阻抗谱测试182
3.1.4动电位极化曲线测试206
3.1.5吸附等温式拟合214
3.1.6腐蚀形貌分析217
3.1.7小结220
3.2三氮唑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缓蚀性能评价220
3.2.1三氮唑类化合物的合成220
3.2.2浓度对缓蚀性能的影响224
3.2.3 pH对缓蚀性能的影响239
3.2.4温度对缓蚀性能的影响246
3.2.5缓蚀作用的持久性254
3.2.6量子化学计算260
3.2.7不同化合物的缓蚀性能比较262
3.2.8小结264
3.3壳寡糖及壳寡糖香草醛席夫碱的合成及缓蚀性能评价266
3.3.1壳寡糖及壳寡糖香草醛席夫碱的合成266
3.3.2失重实验267
3.3.3动电位极化曲线测试268
3.3.4电化学阻抗谱测试270
3.3.5腐蚀形貌分析273
3.3.6量子化学计算274
3.3.7小结275
3.4羧甲基壳寡糖香草醛席夫碱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缓蚀性能评价276
3.4.1羧甲基壳寡糖香草醛席夫碱类化合物的合成276
3.4.2失重实验278
3.4.3动电位极化曲线测试279
3.4.4电化学阻抗谱测试282
3.4.5腐蚀形貌分析287
3.4.6吸附等温式拟合288
3.4.7量子化学计算290
3.4.8小结291
3.5其他羧甲基壳寡糖席夫碱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缓蚀性能评价291
3.5.1其他羧甲基壳寡糖席夫碱类化合物的合成291
3.5.2动电位极化曲线测试292
3.5.3电化学阻抗谱测试294
3.5.4量子化学计算296
3.5.5小结298
参考文献298
结语 缓蚀剂的前景与展望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