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文学的双向对映美学 虚构生活与现实生活的象征联系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文学的双向对映美学 虚构生活与现实生活的象征联系](https://www.shukui.net/cover/1/34556810.jpg)
- 徐肖楠,徐培木著 著
- 出版社: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2355878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214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227页
- 主题词:中国文学-当代文学-文学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文学的双向对映美学 虚构生活与现实生活的象征联系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 文学与现实双向对映的美学观念1
摘要1
题引2
一、文学该是什么样的双向对映思考3
二、与现实对映的文学既是镜又是灯7
三、让美学化生存意味进入现实10
四、文学中的诗性表达与诗意生存13
五、对现实不起作用就对文学不起作用16
第一章 文学是象征性的有价值的生活19
摘要19
题引20
一、诗性象征的构成要素与表现21
二、诗性象征对现实的影响和改变24
三、诗性象征的内外构成联系27
四、美学化个体象征与整体生活相连30
五、构成有价值的象征性生活33
六、诗性象征中的思想情趣36
第二章 文学的形式虚构与意义变幻39
摘要39
题引40
一、文学给予我们生活意义和生活形式41
二、如果文学叙事没有意义就与现实无关44
三、文学叙事制造的意义悬置活动46
四、生存意义会在虚构性生活中重现49
五、文学虚构取决于文学的形式系统52
第三章 文学给予我们另一种生活57
摘要57
题引58
一、我们为什么需要文学59
二、改变一种生活必须经历美的感觉63
三、文学虚构出超越现实的生命形象66
四、永不变旧的虚构世界中的生活意味70
第四章 文学与现实关系的美学化唯一性74
摘要74
题引75
一、虚构是奇妙变幻现实的魔法师76
二、虚构形式出现之后意义无限79
三、双向对映的双重模仿和双重现实82
四、深入想象与虚构的经验本质中85
五、虚构生活的美学化唯一性88
第五章 虚构与现实中的生存镜像92
摘要92
题引93
一、对映美学镜像中回旋的预示95
二、双向对映美学中的镜像生活97
三、从想象生活过渡到象征生活101
四、诗性与逻辑、主题与形式的融合104
五、以非现实方式进入现实世界106
第六章 虚构文学与非虚构文学的不同特性110
摘要110
题引111
一、现实构成与诗性构成的不同倾向112
二、生活的虚构化与虚构作品的非虚构化115
三、非虚构文学突出社会历史意义118
四、非虚构文学与虚构文学的审美表意区别120
五、非虚构文学与虚构文学的方法和策略123
六、非虚构文学遍及写作和生活125
第七章 期望与诗意128
摘要128
题引129
一、现实的生存期望与文学的诗意期望130
二、认识文学期望就是认识自己132
三、文学作品要依靠自身证明文学身份135
四、我们究竟要什么样的文学137
五、靠诗意去影响和改变生活140
六、好作品是一扇诗意期望的门143
第八章 诗性情趣与文学风格146
摘要146
题引147
一、文学中的诗性情趣是什么148
二、文学创造了风格性生活感受152
三、生命风格中的文学情趣与智慧155
四、一切都汇聚为美学化形式情趣158
五、让文学证实自己的生命和生活160
第九章 小说的意愿是什么164
摘要164
题引165
一、小说能影响人的现实命运167
二、小说对现实的意愿与想象169
三、虚构生活在与现实愿望的关系中出现172
四、经典小说必须不断重现于生活现场174
五、历史的美学化最终是生命的美学化177
第十章 用美的形式诉说生活181
摘要181
题引182
一、用隐喻去凝聚世界183
二、诗歌不是表达而是虚构187
三、不在文学中坠落就在文学中升华189
四、语词像人一样站立起来构成生活世界192
五、诗意并非鱼目混珠和凿壁偷光195
第十一章 时代生活中的散文诗性198
摘要198
题引199
一、语言、情趣、性情三大要素200
二、散文的感觉、叙事、个性203
三、以敏捷形式有效参与生活206
四、没有人类性情怀就没有情趣208
五、时代中的生活世界与生活风格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