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过程设备与工业应用丛书 分离技术、设备与工业应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廖传华,江晖,黄诚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22302687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395页
- 文件大小:63MB
- 文件页数:409页
- 主题词:分离设备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过程设备与工业应用丛书 分离技术、设备与工业应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绪论1
1.1分离技术的发展1
1.2分离技术的应用3
1.3分离过程的分类和特征4
1.4分离过程的集成6
1.4.1反应过程与分离过程的耦合6
1.4.2分离过程与分离过程的耦合7
1.4.3过程的集成7
1.5分离过程的选择8
1.5.1可行性8
1.5.2分离过程的类型9
1.5.3生产规模10
1.5.4设计的可靠性10
1.5.5分离过程的独立操作性能11
1.6分离设备12
第2章 蒸馏和精馏14
2.1蒸馏的特点与分类14
2.1.1蒸馏的特点14
2.1.2蒸馏的分类15
2.1.3精馏操作流程15
2.2简单蒸馏和平衡蒸馏16
2.2.1装置流程16
2.2.2简单蒸馏及平衡蒸馏的原理17
2.3双组分精馏18
2.3.1 精馏的原理18
2.3.2全塔物料衡算20
2.3.3理论塔板数26
2.3.4塔高与塔径的计算29
2.3.5回流比的影响及选择31
2.3.6间歇精馏33
2.3.7精馏装置的热量衡算36
2.4多组分精馏37
2.4.1多组分精馏的特点及流程37
2.4.2多组分精馏过程的计算39
2.4.3复杂精馏简介46
2.5蒸馏与精馏操作49
2.5.1双组分精馏的操作型计算49
2.5.2影响精馏操作的主要因素49
2.5.3间歇精馏的新型操作方式52
参考文献55
第3章 特殊精馏58
3.1非理想溶液的性质58
3.1.1非理想物系的恒沸物58
3.1.2三组分系统的相图60
3.2恒沸精馏60
3.2.1恒沸精馏的原理61
3.2.2夹带剂的选择61
3.2.3恒沸精馏流程62
3.2.4恒沸精馏过程的计算63
3.3萃取精馏64
3.3.1萃取精馏的基本原理64
3.3.2萃取剂的选择65
3.3.3萃取精馏流程66
3.3.4萃取精馏过程的计算66
3.3.5萃取精馏的注意事项68
3.4其他特殊精馏操作及应用69
3.4.1盐效应精馏及应用69
3.4.2分子蒸馏及应用70
3.4.3几种特殊精馏方法的比较72
3.5精馏操作的节能优化技术73
3.5.1精馏过程的热力学不可逆性73
3.5.2多效精馏74
3.5.3低温精馏的热源75
3.5.4设置中间冷凝器和中间再沸器78
参考文献78
第4章吸收80
4.1 吸收过程80
4.1.1吸收剂的选择81
4.1.2物理吸收和化学吸收81
4.1.3气体吸收的工业应用82
4.1.4吸收操作的经济性82
4.1.5吸收与蒸馏操作的区别83
4.1.6吸收塔设备类型83
4.2吸收平衡及吸收推动力83
4.2.1吸收平衡83
4.2.2相平衡与吸收过程的关系84
4.3吸收传质机理84
4.3.1质量传递机理85
4.3.2对流传质理论86
4.4传质速率方程86
4.4.1对流传质速率方程86
4.4.2传质阻力的控制89
4.5吸收(解吸)过程的计算90
4.5.1物料衡算与操作线方程91
4.5.2吸收剂用量的确定92
4.5.3解吸95
4.5.4吸收塔径的计算95
4.5.5吸收塔高的计算96
4.6其他吸收工艺99
4.6.1多组分吸收99
4.6.2化学吸收100
4.6.3高组成气体的吸收100
4.7吸收操作实例分析101
4.7.1逆流与并流操作的比较101
4.7.2吸收剂用量对吸收过程的影响103
4.7.3温度等对吸收过程的影响107
参考文献108
第5章 气-液传质设备110
5.1板式塔110
5.1.1板式塔的结构110
5.1.2塔板的类型及性能111
5.1.3板式塔的操作特性115
5.1.4板式塔的设计120
5.2填料塔131
5.2.1填料塔的结构131
5.2.2填料的类型及性能132
5.2.3填料塔的操作性能137
5.2.4填料塔的内件139
5.2.5填料塔的设计142
5.3气-液传质设备应用分析146
5.3.1处理能力146
5.3.2效率及其影响因素147
5.3.3气-液传质设备的发展148
参考文献149
第6章 液-液萃取151
6.1 液-液萃取过程的选择151
6.1.1液-液萃取的选择151
6.1.2液-液萃取操作的特点152
6.2液-液萃取的相平衡与物料衡算152
6.2.1三角形相图153
6.2.2三角形相图中的相平衡关系153
6.2.3三角形相图中的杠杆定律155
6.3液-液萃取的操作流程和计算156
6.3.1液-液萃取的操作流程156
6.3.2单级萃取流程和计算158
6.3.3多级错流萃取流程和计算159
6.3.4多级逆流萃取流程和计算161
6.4液-液萃取过程萃取剂的选择164
6.5液-液萃取设备166
6.5.1萃取设备的分类166
6.5.2液-液萃取设备的设计174
参考文献178
第7章 超临界流体萃取180
7.1超临界流体180
7.1.1超临界流体的特性180
7.1.2超临界流体的传递性质181
7.1.3超临界流体的选择182
7.2超临界二氧化碳的性质183
7.2.1 超临界二氧化碳的性质184
7.2.2超临界二氧化碳溶解性能的影响因素185
7.3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186
7.3.1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工艺186
7.3.2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的工艺流程188
7.3.3固态物料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的工艺过程191
7.3.4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与其他分离方法的耦合195
7.3.5液态物料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的工艺过程200
7.4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的工业化应用204
7.5超临界萃取技术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208
7.5.1超临界萃取技术的优点208
7.5.2超临界萃取技术存在的问题209
参考文献209
第8章 吸附212
8.1吸附现象与吸附剂212
8.1.1吸附现象212
8.1.2吸附的分类212
8.2吸附平衡和吸附速率214
8.2.1吸附平衡214
8.2.2吸附速率214
8.2.3吸附速率的测定216
8.3吸附容量与吸附等温线216
8.3.1吸附容量216
8.3.2吸附等温线217
8.3.3吸附的影响因素220
8.3.4吸附剂的选择222
8.3.5吸附剂的再生223
8.4吸附工艺与设计226
8.4.1间歇吸附226
8.4.2固定床吸附228
8.4.3移动床吸附231
8.4.4流化床吸附232
8.4.5液相移动床吸附233
8.4.6参数泵234
参考文献235
第9章 干燥238
9.1湿空气性质和湿度图238
9.1.1湿空气的性质238
9.1.2湿空气各温度之间的关系241
9.1.3湿空气的湿度图242
9.1.4湿度图的应用243
9.2干燥过程的物料衡算与热量衡算244
9.2.1物料衡算244
9.2.2干燥器热能消耗分析246
9.3干燥速率和干燥时间247
9.3.1干燥推动力247
9.3.2干燥速率249
9.3.3湿分在湿物料中的传递机理251
9.3.4干燥时间252
9.4干燥器256
9.4.1干燥器的分类256
9.4.2常用干燥器的工作原理及特点257
9.4.3其他干燥方法262
9.5干燥设备的选型264
9.6超临界流体干燥技术268
9.6.1超临界流体干燥过程的机理268
9.6.2超临界流体干燥工艺与设备270
9.6.3超临界流体干燥过程的影响因素272
9.6.4超临界流体干燥过程的热力学计算273
9.6.5超临界流体干燥技术的应用273
9.6.6控制技术及注意点274
参考文献275
第10章过滤278
10.1过滤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278
10.1.1过滤的分类278
10.1.2过滤的要素279
10.1.3快速过滤的机理280
10.2过滤的基本方程式及操作方式281
10.2.1 过滤基本方程式281
10.2.2过程的操作方式285
10.3表层过滤及过滤机288
10.3.1过滤机289
10.3.2过滤机的生产能力295
10.3.3过滤机的选型298
参考文献299
第11章膜分离技术302
11.1膜分离过程302
11.1.1几种主要的膜分离过程302
11.1.2膜分离过程的特点303
11.1.3膜分离的表征参数304
11.1.4膜材料与分离膜304
11.1.5膜组件305
11.2反渗透与纳滤307
11.2.1反渗透现象和渗透压308
11.2.2反渗透原理308
11.2.3影响反渗透的因素310
11.2.4纳滤原理310
11.2.5反渗透膜与膜组件310
11.2.6反渗透工艺流程314
11.2.7工艺设计316
11.2.8反渗透膜的污染及其防治317
11.2.9反渗透和纳滤技术的应用319
11.3超滤与微滤324
11.3.1超滤与微滤的分离原理324
11.3.2超滤膜与微滤膜325
11.3.3超滤的操作方式329
11.3.4微滤的操作方式330
11.3.5影响渗透通量的因素331
11.3.6超滤技术的应用332
11.4电渗析335
11.4.1电渗析的原理335
11.4.2离子交换膜及其作用机理338
11.4.3浓差极化与极限电流密度340
11.4.4电渗析器的构造与组成342
11.4.5电渗析的工艺流程344
11.4.6电渗析器的工艺参数345
11.4.7电渗析的工艺设计与计算346
11.4.8电渗析技术的应用347
11.5扩散渗析350
11.5.1扩散渗析的原理350
11.5.2扩散渗析的应用351
11.6液膜分离351
11.6.1液膜及其类型351
11.6.2液膜分离的传质机理353
11.6.3流动载体354
11.6.4液膜分离流程355
11.6.5液膜分离技术的应用356
11.7气体膜分离357
11.7.1气体膜分离的原理357
11.7.2气体膜分离流程及设备359
11.7.3气体膜分离技术的应用359
11.8膜分离技术的发展趋势361
11.8.1技术上的发展趋势362
11.8.2应用上的发展趋势363
参考文献363
第12章 结晶368
12.1结晶的基本原理368
12.2结晶过程的相平衡369
12.2.1相平衡与溶解度369
12.2.2溶液的过饱和与介稳区370
12.3结晶动力学370
12.3.1晶核的形成370
12.3.2晶体的成长371
12.3.3杂质对结晶过程的影响372
12.4工业结晶方法与设备372
12.4.1结晶方法的分类372
12.4.2结晶器的分类372
12.4.3冷却结晶器的选型373
12.4.4浓缩结晶器的选型374
12.4.5使用与注意事项377
12.5结晶过程的产量计算377
12.5.1结晶过程的物料衡算377
12.5.2物料衡算式的应用378
12.6其他结晶方法379
参考文献380
第13章 生物分离技术381
13.1生物分离过程的特点381
13.1.1生物产品生产过程的特点381
13.1.2生物分离的一般步骤和单元操作382
13.2泡沫分离382
13.2.1泡沫分离的工作原理与特点382
13.2.2泡沫分离技术的分类383
13.2.3泡沫分离设备与操作方式384
13.2.4泡沫分离技术的应用387
13.3色层分离技术391
13.3.1色层分离方法的分类392
13.3.2基本原理392
13.3.3色层分离技术的应用393
参考文献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