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大通史 5 秦汉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大通史 5 秦汉 上
  • 岳庆平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学苑出版社
  • ISBN:7507753141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504页
  • 文件大小:94MB
  • 文件页数:52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大通史 5 秦汉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综述3

一、秦汉历史在世界和中国历史上的地位3

二、秦汉历史的总特点8

三、秦汉历史纵向与横向发展之相互影响16

四、秦汉史上的几个问题23

治乱兴衰编39

第一章 权力更迭与政争39

一、秦朝的兴衰39

(一)秦统一政权的建立39

(二)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41

(三)秦始皇的五次巡游44

(四)秦朝的暴政46

(五)秦朝的灭亡49

二、楚汉战争52

(一)刘邦“约法三章”52

(二)项羽鸿门设宴54

(三)项羽封立十八王57

(四)刘邦进军“三秦”60

(五)楚汉双方对峙61

(六)刘邦封立异姓王64

(七)项羽兵败垓下66

三、西汉的兴衰68

(一)西汉的建立68

(二)汉高帝封立同姓王68

(三)文、景、武三朝削藩73

(四)王莽摄政与代汉78

(五)皇太后与皇后干政79

四、东汉的兴衰80

(一)东汉的建立80

(二)封立诸侯王80

(三)外戚与宦官的斗争83

(四)士大夫与宦官的斗争85

(五)对宗室的限制与利用86

(六)董卓之乱88

第二章 重大改革与变更92

一、秦朝推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92

二、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97

三、汉武帝轮台罪己诏103

四、王莽改制107

(一)王莽改制的主要内容107

(二)王莽改制失败的原因108

(三)对王莽改制的评价112

五、汉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113

第三章 国力盛衰与社会稳定119

一、汉初的“无为而治”119

二、文景之治122

三、昭宣中兴126

四、光武中兴133

第四章 秦朝的民族关系139

一、秦朝与南方越人的关系139

二、秦朝与西南夷人的关系140

三、秦朝与北方匈奴等族的关系141

四、秦朝与西方戎、羌、月氏等族的关系144

第五章 汉朝的民族关系145

一、汉朝与匈奴的关系145

(一)汉初的“和亲”政策145

(二)汉武帝反击匈奴146

(三)昭宣时期与匈奴的关系149

(四)王昭君出塞与西汉后期的汉匈关系151

(五)东汉与南匈奴的关系153

(六)东汉与北匈奴的关系153

二、汉朝与西域的关系155

(一)西域概况155

(二)张骞两通西域156

(三)西汉与匈奴反复争夺西域158

(四)东汉与西域的“三绝三通”160

三、汉朝与其他民族的关系162

(一)汉朝与羌族的关系162

(二)汉朝与越人的关系163

(三)汉朝与南蛮、西南夷的关系165

(四)汉朝与乌桓、鲜卑及东北各族的关系166

第六章 国家关系169

一、秦朝与朝鲜半岛、日本及中亚、西亚诸国的关系169

(一)秦朝与朝鲜半岛、日本的关系169

(二)秦朝与中亚、西亚诸国的关系171

二、汉朝丝绸之路172

三、汉朝与东南亚、南亚诸国的关系174

四、汉朝与朝鲜半岛、日本的关系177

第七章 农民起义182

一、秦末农民起义182

(一)农民起义的原因182

(二)陈胜和吴广起义184

(三)项羽钜鹿破秦187

(四)刘邦入关灭秦191

二、西汉末农民起义191

(一)绿林军起义192

(二)赤眉军起义193

(三)铜马军起义194

三、东汉末农民起义195

(一)遍布全国的小规模起义195

(二)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198

(三)张鲁建立的汉中政权及其转化200

经济编207

第一章 资源与环境207

一、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207

(一)气候的基本状况207

(二)江河与湖泊211

(三)森林与草场212

(四)动植物资源215

(五)土地的开发216

(六)长城南北的自然、经济变迁217

(七)水利设施的兴修218

(八)自然灾害219

二、人力资源及其利用220

(一)秦汉人口制度与人口政策220

(二)秦朝人口的减少与西汉人口的巨大增长222

(三)东汉人口的变迁224

(四)秦汉人口的空间分布225

(五)秦汉劳动力的结构225

第二章 经济体制、政策与管理229

一、体制与管理229

(一)国家财政与皇室财政的划分229

(二)中央财政机构230

(三)地方财政机构232

(四)财政结构及其物质基础234

二、财经制度与政策237

(一)土地制度237

(二)户籍制度240

(三)赋税制度242

(四)徭役制度246

(五)上计制度248

(六)货币制度250

(七)重农政策253

(八)抑商政策256

(九)工矿政策259

(十)贸易政策262

(十一)抑奢政策265

(十二)荒政266

第三章 部门经济268

一、农牧林渔268

(一)农业的发展268

(二)畜牧业的发展271

(三)林业的发展274

(四)渔业的发展276

二、手工业279

(一)组织形式279

(二)管理机构281

(三)冶铁业282

(四)铸铜业283

(五)纺织业284

(六)漆器业285

(七)制陶业286

(八)造纸业287

(九)造船业288

(十)造车业289

三、交通运输289

(一)陆路交通网的分布290

(二)水路交通与漕运292

(三)交通运输工具294

(四)交通运输的管理297

四、商业贸易299

(一)国内商业的发展299

(二)商人资本的流向302

(三)商业都会的兴盛304

(四)市场的组织与管理305

(五)与少数民族的贸易307

(六)与海外各国的贸易308

第四章 区域经济310

一、中原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310

二、江南地区的经济开发313

三、河西地区的经济开发316

四、巴蜀地区的经济开发322

五、岭南地区的经济开发325

第五章 科技发明331

一、赵过推行代田法331

二、氾胜之总结和推广区田法333

三、蔡伦改进造纸术334

四、张衡发明地动仪336

五、冶炼技术的提高337

六、造船技术的发展341

七、建筑技术的发展345

(一)世界奇观——万里长城345

(二)城市、宫殿建筑346

(三)陵墓建筑348

八、高超的测绘技术352

九、精美的织造工艺355

十、漆器工艺的成就358

社会结构编365

第一章 阶层、阶级与社会群体365

一、皇族365

(一)宗室365

(二)公主367

(三)外戚369

二、官僚370

三、宦官372

四、幕僚374

五、士人375

六、地主377

(一)士族地主377

(二)庶族地主379

(三)军功地主380

七、农民382

(一)自耕农382

(二)雇农384

(三)佃农386

八、手工业者387

(一)业主387

(二)雇工389

九、商人390

(一)官商390

(二)小商贩392

十、军人393

十一、奴隶395

十二、刑徒397

十三、妇女399

(一)后妃399

(二)知识妇女401

(三)一般妇女402

十四、民间宗教组织404

十五、方士405

十六、游侠407

十七、社会成员的层间流动408

第二章 家庭、宗族与社区411

一、婚姻与家庭411

(一)婚姻结构411

(二)婚姻形式413

(三)家庭结构419

(四)家庭关系422

(五)家庭职能428

(六)齐家治国431

二、宗族433

(一)宗族结构433

(二)宗族职能434

(三)宗族裙带439

(四)宗族株连440

(五)强宗大族与中央集权441

(六)皇帝家族442

三、城市与乡村443

(一)秦都的逐步东移和横跨渭水两岸的咸阳443

(二)鸿裁巨制的斗城长安448

(三)铜墙铁壁的东汉雒阳457

(四)豪强地主田庄的出现与发展460

(五)坞壁的发展及民间化463

四、社会的空间流动467

(一)政府的强制性移民468

(二)天灾人祸导致的人口流动471

(三)少数民族人口的内徙473

(四)人口流动与秦汉社会发展476

第三章 少数民族479

一、匈奴479

二、羌族485

三、西域诸国488

四、南方越人492

五、南蛮、西南夷496

六、乌桓、鲜卑及东北各族50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