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现代性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现代性
  • 薛萍著 著
  • 出版社: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0187914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176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202页
  • 主题词:现代化建设-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现代性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一、中国现代性的理论研究1

二、中国现代性理论构建的意义和价值1

三、本文的主要思想观点2

第一章 现代性理念的内涵及意义4

第一节 现代性的概念界定4

一、现代性与经济现代性5

二、现代性与传统6

三、现代性与西化7

四、现代性与现代化8

五、现代性与现代、现代社会9

第二节 西方现代性的核心思想11

一、人道主义目标13

二、理性主义精神13

三、主体性原则14

四、个人主义价值观14

第三节 西方现代性的悖论15

一、反神性的人性与人性的神化16

二、理性的批判与理性的专制17

三、个性自由、解放与类本性的遗失18

四、主体性的跃升与孤独的绝对主体18

第四节 中国现代性20

一、中国现代性的价值和意义20

二、中国现代性与西方现代性的异同22

三、中国现代性的理性选择22

第二章 中国现代性的历史探索与现实困境24

第一节 中国现代性的选择24

一、传统文明的衰落、现代性的发韧24

二、现代性的思想启蒙28

三、社会主义现代性的初步探索30

四、中国特色新文明秩序的创造性构建32

第二节 中国社会现代性转型的矛盾困境33

一、文明传承的困境:传统性与现代性并存、冲突的尴尬33

二、思想文化整合的困境:文化一元性与多元性的矛盾35

三、人文精神的困境:乌托邦精神与世俗化的矛盾36

四、文明构建的困境:继承与创新的矛盾36

第三节 中国现代性矛盾困境的根源38

一、中国现代性矛盾困境的社会现实根源38

二、中国现代性矛盾困境的文化根源39

三、中国现代性矛盾困境的逻辑、认识论根源41

第四节 当代中国社会状态之定位43

一、诱发型外源性后发现代化国家43

二、全球化背景下的现代性中国44

三、传统性向现代性转型的社会46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48

第三章 中国现代性的西方理论前提49

第一节 西方现代性理论49

一、经典现代性理论49

二、后发现代性理论57

三、当代社会发展理论61

第二节 西方现代性问题67

一、西方现代性发展观——发展至上主义的迷醉68

二、西方现代性的人性危机——现代人的无家可归69

三、西方现代性价值观——消费享乐主义的滥觞72

四、西方现代性科技观——科技乐观主义的虚妄73

五、西方现代性天人观——人类中心主义的偏执75

第三节 西方现代性的反思、批判76

一、后现代主义的解构性批判76

二、现代主义的批判性重建78

三、马克思的辩证批判84

第四章 西方现代性的中国改良与革新88

第一节 理性精神的培育和新型理性观的确立89

一、全民族、全方位、全社会的理性启蒙89

二、理性与非理性并重,展现丰富的人性91

三、建立新型理性观,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合理分界,各司其职,分工协作,互不僭越92

四、理性地认识理性自身的能力,实现无限理性与有限理性、理性的批判与批判的理性的结合。93

第二节 人道主义与“以人为本”94

一、承继马克思“人学”思想,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94

二、注重现实具体的人道主义运动96

三、倡导文明共生、人类平等的人道主义97

四、光大中国文化“和”思维及其精神,构建人际和谐的社会家园98

第三节 主体主义的中国改良与革新99

一、个性独立、自由解放的新主体99

二、人与自然“共生共荣”、主客体协调统一的主体性100

三、社会生活中主体间关系思维方式的确立100

四、具有超越精神、追求自由个性的新主体性101

第四节 个体主义转向人的自由个性的新精神101

一、从整体性思维方式向个体性思维方式的转变101

二、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协调统一102

三、从个体独立性转向人的自由个性和全面发展103

第五章 中国现代性的民族传统文化承接104

第一节 现代性与传统是承接的连续体104

一、现代性与传统的继承关系104

二、西方现代性对西方文化传统的继承105

三、中国现代性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承接106

第二节 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思想及当代意义106

一、内向求善的精神追求及对物欲奢求的克服107

二、自强不息精神及对消极颓废的遏制108

三、“和”思维及其精神对人与自然对立、紧张关系的缓解108

四、中庸思想对形而上学极端化思维的超越109

第三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110

一、中国传统文化有助于克服、校正西方现代性问题110

二、中国传统文化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111

三、中国传统文化有利于提高人的精神境界112

四、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后现代精神的殊途同归113

第六章 中国现代性的理论构建114

第一节 中国现代性的构建原则114

一、中国现代性建构的指导性和自觉性原则115

二、中国现代性建构的“批判性继承”与“创造性转化”原则115

三、中国现代性建构的自主开放性与慎重选择性原则116

四、中国现代性建构的适应性与协调性原则116

五、中国现代性建构的大众化与制度化原则117

第二节 中国现代性的时代涵容118

一、中国现代性与市场经济相涵容118

二、中国现代性与科学民主精神相涵容119

三、中国现代性与文化全球化相涵容120

第三节 中国现代性文明秩序的建构方略121

一、主流文化的适度整合121

二、精英文化的批判、启蒙和引导使命122

三、大众文化的价值提升123

四、复调文明秩序的建构125

结论126

参考文献127

论文摘要133

Abstract139

附录一:《孰优?孰劣?——论中西文化的关系》144

附录二:《断裂?承接?——论现代与传统的关系》154

附录三:《后现代西方社会思潮的理论革命》162

附录四:《中国文化的历史与现实选择》170

后记17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