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当代中国的劳动力管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当代中国的劳动力管理
  • 《当代中国的劳动力管理》编辑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香港祖国出版社
  • ISBN:7801708458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412页
  • 文件大小:115MB
  • 文件页数:481页
  • 主题词:当代中国丛书-出版工作-纪念文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当代中国的劳动力管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新中国劳动力管理的发展概况1

第一节 劳动力管理工作的创建和发展(一九四九——一九五七年)1

一、大力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有步骤地帮助失业者就业1

二、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劳动力管理制度4

第二节 劳动力管理的失控和调整(一九五八——一九六五年)7

一、“大跃进”造成整个国民经济的混乱和劳动力管理的失控7

二、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重新加强劳动力管理9

第三节 劳动力管理受到的严重干扰及初步恢复(一九六七——一九七八年)13

一、“文化大革命”引起的全面动乱加剧了劳动力管理中的矛盾13

二、在周恩来、邓小平领导下,广大干部群众同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斗争,力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15

三、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以后的两年中,劳动力管理有了一些恢复和调整16

第四节 开创劳动力管理的新局面(一九七九——一九八七年)17

一、消除“左”倾错误的影响,按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要求搞好劳动力管理17

二、改革劳动就业制度,扩大劳动就业18

三、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整顿企业劳动组织和劳动纪律20

四、改革用工制度,实行劳动合同制21

五、加强职业技术培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23

六、建立和培育劳务市场,实行劳动力的社会调节25

第二章 劳动就业27

第一节 解决旧社会遗留的失业问题28

一、新中国初期的失业情况28

二、解决失业问题的方针、政策、措施30

三、解决失业问题取得显著成果39

第二节 经济受挫时期的城镇就业41

一、“大跃进”期间出现的劳动力供求失衡42

二、“文化大革命”的动乱及“左”的失误带来严重的就业问题45

第三节 解决城镇多年积累的待业问题取得重大成就49

一、青年待业成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49

二、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决策51

三、新时期解决城镇就业问题取得重大成就64

第四节 妇女及特殊群体的就业问题66

一、妇女就业问题66

二、复员退伍军人的就业问题71

三、残疾人就业问题73

四、劳改期满和解除劳教人员就业问题77

第五节 城乡劳动力的布局和流动80

一、中国劳动力城乡布局的历史演变80

二、内地及沿海地区向边疆地区移民82

三、农村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84

第三章 劳动力的招收和调配90

第一节 劳动力招收、调配管理制度的形成91

一、开始实行对劳动力的统一介绍和调配91

二、为适应大规模基本建设需要,在建筑业实行统一招收调配制度95

三、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劳动力的招收调配实行统一管理100

第二节 “大跃进”时期的招工失控和调整时期招收调配政策的调整106

一、招工失控及其纠正措施106

二、招收调配政策的调整109

三、从沿海老工业城市调配职工支援三线建设112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招收调配制度遭到严重破坏113

第四节 新时期劳动力招收调配工作114

一、对停缓建项目和关停企业职工,加强调剂工作,促进社会安定团结114

二、解决工人家庭困难的工作调动116

三、改革招工制度,保证招工质量122

四、改革劳动力调配制度,促进劳动力合理流动和合理使用128

第四章 用工制度132

第一节 废除欺压工人的用工制度132

一、废除城市中的封建把头制度132

二、开展民主改革运动,改革不合理的用工制度133

第二节 以固定工为主的用工制度的形成134

第三节 推行“两种劳动制度”——改革用工制度的初步尝试136

一、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固定工处于绝对统治地位136

二、改革用工制度,推行“两种劳动制度”137

第四节 固定工制度的进一步强化139

一、新的劳动制度被诬蔑为“修正主义”140

二、大批临时工转为固定工140

第五节 有领导有步骤地改革用工制度140

一、县及乡镇企业推行亦工亦农的用工制度141

二、进行用工制度改革的试点142

三、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146

四、搞活固定工制度148

第五章 职业技术培训151

第一节 失业工人的转业训练152

一、中央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失业工人的转业训练152

二、转业训练的方针和方式153

三、转业训练的成就157

第二节 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培养后备技术工人158

一、从失业工人转业训练转入培养后备技术工人158

二、技工学校的建立和发展162

三、学徒制度的形成和作用177

四、对后备技术工人培训制度的评价182

第三节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职业技术培训184

一、新形势提出的要求184

二、新形势下职业技术培训的基本状况186

三、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技术培训网络而努力202

第六章 劳动定额、定员与劳动组织管理204

第一节 劳动定额工作206

一、劳动定额工作在“一五”计划期间有了较快的发展206

二、劳动定额在“大跃进”中被否定,在国民经济调整中得到恢复和发展212

三、“文化大革命”中劳动定额工作遭到严重破坏215

四、在企业整顿中劳动定额的恢复与发展216

第二节 编制定员工作221

一、为控制企业过多的增人,开始建立编制定员制度222

二、在总结增人过多的教训的基础上全面开展编制定员工作223

三、“文化大革命”中编制定员工作遭到严重破坏232

四、粉碎“四人帮”以后编制定员工作的恢复与发展233

第三节 整顿劳动组织工作241

一、一九五七年的整顿劳动组织工作241

二、一九五九——一九六三年的整顿劳动组织工作243

三、一九七二——一九七三年的整顿劳动组织工作246

四、一九七八——一九八五年的整顿劳动组织工作247

第四节 巩固劳动纪律工作252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整顿劳动纪律工作253

二、粉碎“四人帮”以后的整顿劳动纪律工作256

第七章 劳动争议处理工作262

第一节 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劳动争议处理工作263

一、设立劳动争议处理机构,发布劳动争议处理法规263

二、确立处理劳资关系的基本原则,推动劳资双方签订集体合同、建立协商会议265

三、积极处理劳动争议,保护劳动关系双方的合法权益267

第二节 以处理人民来信来访的方式处理劳动争议271

一、处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的方针、原则271

二、由信访部门处理劳动争议的情况273

三、几个带有普遍性的劳动争议问题的处理274

第三节 劳动争议处理法规的实施和仲裁机构的建立276

一、发布劳动争议处理法规276

二、组建劳动争议处理机构,配备与培训仲裁工作人员279

三、开展预防工作,减少劳动争议的发生279

四、对劳动合同进行鉴证281

五、处理了一批劳动争议案件281

第八章 劳动服务公司284

第一节 劳动服务公司的建立和发展284

一、劳动服务公司的提出284

二、采取一系列重大决策和措施,促使劳动服务公司在发展中逐步完善285

三、各类劳动服务公司的发展概况287

第二节 贯彻“三结合”就业方针,组织集体经济就业290

一、坚持走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道路291

二、发挥国营企事业单位办集体经济的优势292

三、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93

四、争取国家优惠政策的扶持295

第三节 开展就业训练、建立培训基地296

一、劳动服务公司组织就业训练的发展概况296

二、建立培训基地297

第四节 调节、吞吐和管理社会劳动力298

一、充分发挥劳动服务公司关于劳动力蓄水池的作用299

二、建立劳动生产基地、组织各种劳务承包活动301

三、加强对临时工的管理303

四、培育和发展劳务市场304

第九章 经济特区的劳动力管理306

第一节 特区劳动力管理的经济背景306

第二节 建立与特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劳动力管理制度307

一、特区自主确定劳动工资计划308

二、尊重企业的用工自主权308

三、采取用工不迁户口的办法,减轻特区人口压力309

四、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311

五、建立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312

六、充分发挥劳动服务公司在组织和管理劳务市场中的作用312

第三节 建立上岗前短期培训为主的职业培训制度313

一、坚持适应特区、突出重点、讲究实效的原则314

二、利用特区外引内联的优越条件,把引进培训和内联培训放在重要地位314

第四节 建立适应特区情况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315

一、特区发生劳动争议的情况和特点315

二、特区劳资纠纷的处理形式316

三、特区处理劳资纠纷的原则与方法317

第十章 劳动力管理的基本经验和展望319

第一节 基本经验319

一、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统筹安排城乡劳动力320

二、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是发展生产力的需要,是改善人民生活的需要,是扩大城镇就业的需要321

三、对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就业率、提高经济效益和保证社会安定团结,必须统筹兼顾,对社会劳动力的管理和企业劳动力的管理必须密切结合起来323

四、改革国营企业劳动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提高经济效益一个重要条件324

五、必须把职业技术培训提到战略地位,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才能使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成为改革和建设的积极力量325

第二节 二○○○年展望326

一、统筹规划和管理好全国劳动力,将是一个重大的战略性问题326

二、劳动力结构的变化趋势326

三、劳动制度改革的深化,将取得新成果328

四、职业技术培训将得到显著加强329

附录一 中国劳动力管理大事记(1949—1987)330

附录二 统计资料392

彩色插图目录40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