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技能应用速成系列 ANSYS 18.0有限元分析从入门到精通 升级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技能应用速成系列 ANSYS 18.0有限元分析从入门到精通 升级版](https://www.shukui.net/cover/75/34501824.jpg)
- 曹渊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21335747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445页
- 文件大小:184MB
- 文件页数:457页
- 主题词:有限元分析-应用软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技能应用速成系列 ANSYS 18.0有限元分析从入门到精通 升级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1
第1章 绪论1
1.1有限元法概述1
1.1.1有限元法分析过程1
1.1.2有限元的方法和理论手段3
1.2 ANSYS 18.0简介4
1.2.1 ANSYS启动与退出4
1.2.2 ANSYS操作界面7
1.2.3 ANSYS文件管理7
1.2.4 ANSYS分析流程8
1.2.5分析实例入门14
1.3本章小结14
第2章 APDL基础应用15
2.1 APDL参数15
2.1.1参数的概念与类型15
2.1.2参数命名规则16
2.1.3参数的定义与复制操作16
2.1.4参数的删除操作17
2.1.5数组参数17
2.2 APDL的流程控制19
2.2.1 *GO分支语句19
2.2.2 *IF分支语句19
2.2.3 *DO循环语句19
2.2.4 *DOWHILE循环语句20
2.3宏文件20
2.3.1创建宏文件20
2.3.2调用宏文件21
2.4运算符、函数与函数编辑器21
2.5本章小结22
第3章 实体建模23
3.1实体建模操作概述23
3.2用自下向上的方法建模25
3.3自顶向下法29
3.4外部程序导入模型32
3.5常用建模命令汇总36
3.6实体模型的建立37
3.7本章小结44
第4章 划分网格45
4.1定义单元属性45
4.2设置网格划分控制49
4.2.1智能网格划分49
4.2.2全局单元尺寸控制51
4.2.3默认单元尺寸控制51
4.2.4关键点尺寸控制52
4.2.5线尺寸控制53
4.2.6面尺寸控制54
4.2.7单元尺寸定义命令的优先顺序55
4.2.8完成划分55
4.3网格的修改56
4.3.1清除网格56
4.3.2网格的局部细化57
4.3.3层状网格划分59
4.4高级网格划分技术59
4.4.1单元选择60
4.4.2映射网格61
4.4.3扫掠网格63
4.4.4拉伸网格63
4.5划分网格命令汇总63
4.6本章小结65
第5章 加载67
5.1载荷与载荷步67
5.1.1载荷67
5.1.2载荷步68
5.2加载方式69
5.2.1实体加载的特点69
5.2.2有限元模型的加载特点69
5.3施加载荷70
5.4齿轮泵模型的加载82
5.5耦合与约束方程84
5.5.1耦合84
5.5.2约束方程85
5.6本章小结87
第6章 求解88
6.1求解综述88
6.2例题91
6.3求解命令汇总92
6.4本章小结93
第7章 后处理94
7.1通用后处理器94
7.1.1结果文件94
7.1.2结果输出97
7.1.3结果处理110
7.1.4结果查看器113
7.2时间历程后处理器114
7.2.1时间历程变量浏览器114
7.2.2定义变量117
7.2.3显示变量118
7.3本章小结119
第二部分 专题技术120
第8章 结构静力分析120
8.1结构分析概述120
8.1.1结构分析的定义120
8.1.2静力学分析的基本概念121
8.1.3结构静力学分析的方法121
8.2开孔平板静力分析124
8.2.1问题描述124
8.2.2设置分析环境124
8.2.3定义单元与材料属性125
8.2.4建立模型127
8.2.5划分网格129
8.2.6施加边界条件130
8.2.7求解134
8.2.8显示变形图135
8.2.9显示结果云图135
8.2.10查看矢量图139
8.2.11查看约束反力140
8.2.12查询危险点坐标141
8.3平面应力分析142
8.3.1问题描述142
8.3.2设置分析环境142
8.3.3定义几何参数143
8.3.4选择单元144
8.3.5定义实常数145
8.3.6定义材料属性146
8.3.7创建实体模型147
8.3.8设定网格尺寸并划分网格149
8.3.9施加载荷并求解151
8.3.10求解153
8.3.11查看分析结果153
8.3.12命令流157
8.4本章小结158
第9章 模态分析159
9.1模态分析的基本假设159
9.2模态分析方法159
9.3立体桁架结构模态分析164
9.3.1问题描述164
9.3.2分析165
9.3.3设置环境变量165
9.3.4设置材料属性166
9.3.5创建几何模型167
9.3.6划分网格170
9.3.7施加约束171
9.3.8设置分析类型171
9.3.9设置分析选项172
9.3.10求解173
9.3.11观察固有频率结果173
9.3.12读入数据结果173
9.3.13观察振型等值线结果174
9.3.14命令流176
9.4本章小结178
第10章 谐响应分析179
10.1谐响应分析应用179
10.2两自由度系统谐响应分析184
10.2.1问题描述184
10.2.2设置环境变量184
10.2.3设置材料属性185
10.2.4建立模型186
10.2.5划分网格187
10.2.6加载188
10.2.7求解189
10.2.8后处理189
10.2.9命令流190
10.3本章小结191
第11章 瞬态动力学分析192
11.1概述192
11.2斜拉悬臂梁结构瞬态响应分析198
11.2.1问题描述198
11.2.2设置环境变量198
11.2.3设置材料属性199
11.2.4建立模型200
11.2.5划分网格201
11.2.6施加载荷202
11.2.7求解204
11.2.8后处理204
11.3本章小结205
第12章 谱分析206
12.1 ANSYS谱分析概述206
12.2三角平台结构地震响应分析211
12.2.1问题描述211
12.2.2分析212
12.2.3设置环境变量212
12.2.4设置材料属性213
12.2.5建立模型214
12.2.6划分网格215
12.2.7施加载荷216
12.2.8求解217
12.2.9观察结果220
12.3本章小结221
第13章 热分析222
13.1热分析介绍222
13.1.1热分析的类型222
13.1.2热分析的基本过程222
13.2热—应力耦合分析实例224
13.2.1问题描述224
13.2.2设置环境变量225
13.2.3设置材料属性226
13.2.4建模228
13.2.5网格划分228
13.2.6加载229
13.2.7求解231
13.2.8后处理233
13.3本章小结234
第14章 电磁场分析235
14.1磁场分析235
14.2电场分析237
14.3屏蔽带状传输线静电场分析238
14.3.1问题描述238
14.3.2设置环境变量238
14.3.3设置材料属性239
14.3.4建模240
14.3.5划分网格241
14.3.6加载242
14.3.7求解244
14.3.8后处理244
14.4本章小结247
第15章 多物理场耦合分析248
15.1概述248
15.1.1顺序耦合248
15.1.2直接耦合分析249
15.2双层金属簧片耦合场分析249
15.2.1问题描述249
15.2.2设置环境变量250
15.2.3设置材料属性250
15.2.4建模252
15.2.5划分网格253
15.2.6加载253
15.2.7求解254
15.2.8后处理255
15.3本章小结257
第16章 非线性静力分析258
16.1概述258
16.1.1非线性问题的分类258
16.1.2牛顿-拉森方法260
16.1.3非线性求解的组织级别261
16.1.4非线性瞬态过程的分析264
16.2实例分析—273
16.2.1问题描述273
16.2.2分析273
16.2.3设置环境变量274
16.2.4设置属性274
16.2.5建模275
16.2.6划分网格276
16.2.7加载276
16.2.8求解278
16.2.9后处理279
16.2.10命令流282
16.3实例分析二283
16.3.1问题描述283
16.3.2环境变量设置283
16.3.3设置属性283
16.3.4建模285
16.3.5网格划分285
16.3.6加载286
16.3.7求解287
16.3.8后处理288
16.3.9命令流291
16.4本章小结293
第17章 接触问题294
17.1概述294
17.2齿轮接触分析295
17.2.1问题描述295
17.2.2设置环境变量296
17.2.3设置属性297
17.2.4建立模型298
17.2.5对齿面划分网格304
17.2.6定义接触对304
17.2.7施加位移边界306
17.2.8求解308
17.2.9后处理309
17.3并列放置两个圆柱体的接触问题311
17.3.1问题描述311
17.3.2分析311
17.3.3设置分析环境312
17.3.4设置属性312
17.3.5建立模型314
17.3.6网格划分316
17.3.7定义约束319
17.3.8加载320
17.3.9求解322
17.3.10后处理322
17.4本章小结324
第18章 “生死”单元325
18.1概述325
18.1.1“生死”单元的基本概念325
18.1.2单元“生死”技术的使用326
18.2焊接过程模拟328
18.2.1问题描述328
18.2.2定义材料参数328
18.2.3建立模型330
18.2.4生成钢板的单元331
18.2.5加载332
18.2.6求解334
18.2.7查看图形结果339
18.3本章小结340
第19章 复合材料分析342
19.1复合材料的相关概念342
19.2建立复合材料模型343
19.2.1选择合适的单元类型343
19.2.2定义材料的叠层结构344
19.2.3定义失效准则347
19.2.4应遵循的建模和后处理规则348
19.3复合材料分析实例350
19.3.1问题描述350
19.3.2定义单元类型、实常数及材料特性351
19.3.3建立有限元模型353
19.3.4划分网格354
19.3.5添加约束和载荷355
19.3.6求解357
19.3.7后处理357
19.3.8命令流360
19.4本章小结361
第20章 机械零件分析362
20.1扳手的静力分析362
20.1.1问题描述362
20.1.2设置分析环境363
20.1.3定义单元与材料属性363
20.1.4建立模型364
20.1.5划分网格366
20.1.6施加边界条件367
20.1.7求解368
20.1.8查看求解结果369
20.1.9退出系统370
20.1.10命令流370
20.2材料非线性分析372
20.2.1问题描述373
20.2.2设置环境变量373
20.2.3定义单元类型374
20.2.4建立实体模型375
20.2.5划分网格379
20.2.6加载380
20.2.7求解381
20.2.8后处理382
20.3螺栓连接件仿真分析384
20.3.1设置分析环境385
20.3.2定义几何参数385
20.3.3生成板梁386
20.3.4生成柱腹板389
20.3.5生成肋板391
20.3.6生成螺栓孔394
20.3.7生成螺栓395
20.3.8黏接397
20.3.9设置属性397
20.3.10划分网格398
20.3.11定义接触401
20.3.12加载403
20.3.13求解404
20.3.14后处理405
20.4本章小结406
第21章 薄膜结构分析407
21.1概述407
21.2实例详解:悬链面薄膜结构找形分析408
21.2.1问题描述408
21.2.2设置分析环境409
21.2.3定义单元与材料属性409
21.2.4建立模型410
21.2.5划分网格413
21.2.6施加边界条件414
21.2.7求解416
21.2.8后处理416
21.3命令流417
21.4本章小结419
第22章 参数化设计与优化设计420
22.1参数化设计语言420
22.1.1参数化设计语言介绍420
22.1.2参数化设计语言功能421
22.1.3参数化设计语言实例423
22.1.4设置环境变量424
22.1.5定义单元类型425
22.1.6定义材料属性425
22.1.7创建模型并划分网格426
22.1.8施加边界条件426
22.1.9求解427
22.1.10查看结果427
22.2优化设计429
22.2.1优化设计介绍429
22.2.2优化中的基本概念430
22.2.3优化设计步骤431
22.4拓扑优化434
22.4.1拓扑优化方法434
22.4.2拓扑优化步骤434
22.4.3拓扑优化实例435
22.5本章小结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