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形势下中国重大社会矛盾问题分析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吴忠民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ISBN:9787503554988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359页
- 文件大小:61MB
- 文件页数:373页
- 主题词:社会问题-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新形势下中国重大社会矛盾问题分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言 中国现阶段社会矛盾问题的主要特征1
一、中国现阶段出现大量社会矛盾问题的原因2
二、中国现阶段社会矛盾问题的主要特征4
1.民生需求甚于政治诉求4
2.官民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5
3.个案问题容易演化成整体化的矛盾问题7
4.诉求方式相对温和9
5.解决社会矛盾问题的两难境地10
6.社会矛盾问题的生长空间很大12
第一章 社会风险问题15
一、中国改革进程中的主要社会风险16
1.制度性风险16
2.阶层性风险18
3.组织性风险20
4.心理性风险22
二、中国改革进程中社会风险的特征25
1.巨量性和复杂性26
2.特殊的社会根源性27
3.并发性28
4.积聚性和基础性29
5.风险日益被泛化30
三、社会风险对中国改革进程的社会影响30
1.增进改革的风险意识30
2.提升社会风险的应对能力31
3.增大改革进程的成本32
4.扭曲改革的发展进程35
5.中断改革的进程36
四、中国改革进程中社会风险的形成机理36
1.社会风险源37
2.风险形成的节点38
3.风险传导的场域39
4.风险形成的势能40
5.社会风险的爆发40
五、如何认识和处理中国改革进程中的社会风险41
1.理性认识中国现阶段的社会风险41
2.增强社会风险意识43
3.避免和减少各种社会风险43
4.降低社会风险的负面影响44
第二章 贫富矛盾问题45
一、中国现阶段贫富差距过大的表现46
1.中国现阶段贫富差距问题的基本状况46
2.对贫富差距问题的两个基本判断48
二、中国现阶段贫富矛盾的主要特征49
1.贫富矛盾的核心在于社会结构层面上的矛盾问题49
2.政府未能有效履行公共服务的职责52
3.中国民众更加在意贫富差距问题56
4.贫富矛盾的演化到了重要的临界点59
三、贫富矛盾问题广泛而深远的负面影响61
1.贫富矛盾问题对于社会安全的危害61
2.贫富矛盾问题对于政治建设的负面影响62
3.贫富矛盾问题对于经济极为不利的影响63
第三章 干群矛盾问题65
一、中国现阶段干群矛盾的主要特征66
1.干群矛盾是当前中国突出的社会矛盾66
2.干群矛盾在基层或者一线尤为尖锐68
3.干群矛盾中的利益矛盾甚于价值矛盾70
4.干群矛盾缺乏调解和缓冲机制70
5.干群矛盾往往与其他社会矛盾交织在一起72
二、干群矛盾凸显的主要原因73
1.一些干部擅用公权力与民争利73
2.一些干部没有确立公共服务者的角色75
3.行政力量往往代替司法力量主导纠纷调解77
4.社会管理不足容易导致干部与群众对立79
三、解决我国干群矛盾的思路80
1.防止公权力无限制地扩张81
2.明确政府的公共服务者角色82
3.运用司法力量而非行政力量解决各类纠纷83
4.加强社会管理以缓冲行政管理者与群众的对立84
5.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和监督机制85
第四章 劳资矛盾问题88
一、中国改革进程中劳资矛盾日渐凸显89
1.中国劳资矛盾的现状89
2.中国劳资矛盾的特征92
二、劳资矛盾的风险逐渐增大的原因97
1.现代化孕育大量劳资矛盾97
2.公权越位与制度缺失助长劳资矛盾98
3.强势雇主往往缺乏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99
4.弱势劳动者的维权意识和维权能力增强100
5.社会缺乏有效的劳资矛盾调解机制101
三、劳资矛盾的负面影响104
1.劳资矛盾扭曲社会结构104
2.劳资矛盾激化干群矛盾108
3.劳资矛盾加剧心理失衡109
四、以制度建构化解劳资矛盾111
1.平衡劳资双方的风险分配111
2.防止劳资矛盾向政治领域扩展113
3.增强劳资矛盾的自解能力114
4.建立符合国情的罢工制度116
第五章 腐败问题118
一、中国改革进程中腐败问题的现状119
1.腐败问题总量居高不下119
2.腐败向重点领域纵深发展120
3.涉案金额不断增大122
4.腐败行为的隐蔽性增强123
5.腐败主体向中高层群体发展124
6.有组织的群体行为日趋凸显125
二、腐败问题对中国改革进程的严重危害性126
1.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126
2.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127
3.阻碍改革的顺利进行129
4.削弱执政的社会基础131
三、中国改革进程中腐败问题的成因分析133
1.制度的缺失:腐败滋生的根本原因133
2.经济利益的驱动:腐败的重要动机134
3.裙带关系:腐败行为的社会根源135
4.道德素养的低下:腐败的加速剂136
四、关于腐败和反腐败的几种认识136
1.共同腐败论136
2.适度腐败有益论137
3.腐败无可救治论138
4.腐败自然消失论139
5.高薪养廉论140
五、治理腐败问题的有效途径141
1.推进法治化进程141
2.推进制度建设,加强源头防腐142
3.限制公权力的扩张144
4.充分发挥社会的监督作用144
5.提高公职人员的素质145
6.增大权力腐败的成本和风险146
第六章 网络安全问题148
一、网络安全概述149
1.网络安全的含义和基本内容149
2.网络安全的特征150
3.中国网络发展的脉络及现状151
二、当前中国网络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153
1.网络侵权与网络犯罪问题153
2.网络动员问题157
3.网络霸权问题164
三、解决网络安全问题的途径168
1.高度重视网络安全问题168
2.重视网络安全的管理169
3.构筑网络安全的技术屏障171
4.加强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建设172
5.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和网络法律教育173
第七章 流动人口问题175
一、流动人口是社会矛盾集聚的特殊群体176
二、流动人口管理政策的基本走向179
1.改革以来流动人口管理政策的发展轨迹180
2.努力推动流动人口的社会风险再分配187
三、关于推进流动人口市民化190
1.流动人口市民化的基本逻辑191
2.警惕流动人口的浅层城市化现象194
3.城市对流动人口的梯度筛选问题197
4.加快流动人口管理体制改革创新198
四、自由迁徙与流动人口概念的消逝202
1.迁徙自由是世界各国的通例202
2.从宪法层面推动公民迁移自由权的实现203
3.以权利与义务对等原则逐步实现人口自由迁徙205
第八章 失地农民问题208
一、失地农民是社会矛盾的集中体现209
二、失地农民“问题化”的制度溯源213
1.土地制度存在根本性缺陷213
2.征地补偿制度不健全214
3.善后融入制度不配套218
三、引导失地农民融入城市主流社会220
1.拟制市民化:失地村庄城市融入的基本规律220
2.努力实现失地农民的中产化223
四、失地农民市民化的政策议程225
1.制度理念的更新226
2.着力增加新市民的收入227
3.全面开展新市民现代市民教育229
4.增强相关制度间的协调性232
第九章 就业问题234
一、就业是解决社会矛盾的重要途径235
1.当前我国就业的总体状况235
2.就业是解决社会矛盾的重要途径236
3.招工难与就业难将长期共生238
二、全面贯彻就业优先战略241
1.就业优先战略的提出241
2.就业优先战略的实施重点243
三、实现劳动者的体面劳动246
1.体面劳动概念的提出246
2.体面劳动是发达地区吸纳劳动力的必然抉择248
四、通过制度创新解决就业问题252
1.以法律制度导航252
2.以创业政策开航252
3.以职业培训助航255
4.以公共服务护航257
第十章 住房问题261
一、当前中国住房发展现状262
1.中国商品住房发展现状262
2.中国保障性住房发展现状263
二、当前中国的主要住房问题270
1.中国商品住房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270
2.中国保障性住房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274
三、解决中国住房问题的主要思路280
1.完善中国商品住房建设的主要思路280
2.完善中国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具体思路282
第十一章 社会保障问题290
一、当前我国社会保障现状291
1.初步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框架291
2.社会保障资金投入严重不足295
3.农民工总体参保水平较低297
二、社会保障面临的主要问题300
1.社会保障待遇存在城乡差异301
2.社会保障待遇存在区域差异304
3.社会保障待遇存在群体差异305
三、解决社会保障问题的主要思路308
1.构建全民共享的发展型社会保障体系308
2.增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公平性310
3.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流动适应性312
4.促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可持续性313
第十二章 群体性事件316
一、中国改革进程中群体性事件的现状及趋势317
1.数量和规模呈扩大趋势317
2.涉及领域和群体日益广泛319
3.温和诉求方式为主,对抗性日益增强319
4.组织化倾向逐步凸显321
5.社会矛盾问题交织,处理难度加大322
二、群体性事件对中国改革进程的影响323
1.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323
2.干扰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324
3.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325
4.容易形成“示范效应”326
三、群体性事件的成因327
1.利益的分化与冲突327
2.利益表达机制的缺失327
3.社会规则的缺失328
4.基本公共服务的短缺329
5.社会心理因素331
四、群体性事件应对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333
1.政府在处理群体性事件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333
2.信息公开问题335
3.警力的运用问题337
结束语 积极应对社会矛盾问题339
一、对中国当今社会矛盾问题的几个基本判断340
1.中国当今的社会矛盾问题属于常态的、一般性的社会矛盾问题340
2.中国当今的社会矛盾问题有可能演化为较为严重的社会矛盾问题341
3.在未来一段时间当中严重的、颠覆性的社会矛盾问题出现的可能性很小341
二、积极有效应对社会矛盾问题343
1.以社会公正为依据进行基本的制度设计和政策安排344
2.建立起公正、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346
3.建立一个初级的民生保障体系348
4.形成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形的社会阶层结构350
主要参考书目353
后记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