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生态设计手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生态设计手册
  • (马来西亚)杨经文著;黄献明,吴正旺,粟德祥等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2135783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471页
  • 文件大小:68MB
  • 文件页数:475页
  • 主题词:生态学-应用-建筑设计-手册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生态设计手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0 绪言16

A部分 基本假设与策略21

A1 何为生态设计?人工与自然系统的生态整合设计22

A2 生态设计的目标:环境友好的、与环境无缝紧密整合的设计25

A3 生态设计的基础:生态系统概念30

A4 生态拟态:基于生态系统模拟的设计45

A5 生态设计的一般法则和理论基础:从系统到环境的互动矩阵59

B部分 设计指导75

B1 考察设计的前提条件:决定是否建造/制造76

B2 识别设计客体是产品(无固定或仅有临时场所)还是建筑或基础设施(二者皆有场所特异性):确定有效期的策略、场所特异性及设计系统的固定88

B3 确定设计与环境融合所能达到的程度:确立特定的约束条件93

B4 评估设计系统所在场地的生态历史:选址和确立总体场地策略98

B5 调查设计系统的生态系统(针对特定场地的设计):为规划设计设立生态基准和背景,以保护生态系统并恢复受损或退化环境107

B6 描述与当地生态系统相关的设计系统(人造或复合生态系统)边界:确立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提升的大体范围130

B7 通过设计来平衡设计系统的生物与非生物组分:在水平与垂直两个方向上,将设计系统的无机质与生物质整合,并设计退化生态系统的修复方案133

B8 通过设计改善现有生态连接并建立新的生态连接:提高设计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的现有组分,同时建造新的生态廊道和生态连接(如使用生态陆桥、树篱和提升水平整合度)150

B9 通过设计降低建成环境对当地生态的热岛效应:降低并改善对城市微气候的影响161

B10 通过设计减少设计系统中不同的交通模式、道路和车辆停车场的影响167

B11 通过设计整合设计系统的广域规划背景和城市基础设施178

B12 通过设计改善室内舒适度(针对作为围护结构的设计系统):基于优化模式(B13一B17)设计的建成环境184

B13 通过设计优化设计系统的所有被动模式(或生物气候设计):确定建成环境、布局、规划的配置,在不使用可再生能源的前提下,通过设计提高室内舒适度水平,采用与当地气候相适应的低能耗设计191

B14 通过优化设计系统中所有混合模式:在部分使用可再生能源的前提下,通过设计提升室内舒适度水平,采用与当地气候相适应的低能耗设计229

B15 通过设计优化系统中的全模式方案:通过设计使用最少的可再生能源,并且采用适合当地气候的低能耗设计,以提高舒适度水平238

B16 通过设计优化系统的生产模式方案:在独立制备能源的前提下,采用适应当地气候的低能耗设计,通过设计提升室内舒适度水平244

B17 通过设计优化系统中的复合模式方案:采用复合模式,在使用较少的可再生能源的前提下,通过设计提升室内舒适度水平,采用适应当地气候的低能耗设计251

B18 通过设计将生物质与设计系统的无机质进行内部整合(如通过室内景观美化、室内空气质量改善等)254

B19 水资源的节约、回收利用和集蓄设计:节水262

B20 废水和污水处理以及循环回收系统的设计:控制并整合人类的废弃物以及其他排放物272

B21 粮食生产与自给设计:通过设计推动城市农业和永续农业280

B22 根据生态系统的循环特征来类比设计建成系统中材料的使用,以最大限度减少废弃物的产生:持续的重复利用、循环利用和最终的生态整合设计288

B23 垂直整合设计:设计系统与生态系统的多元化整合设计294

B24 通过设计减少生态系统的噪声与光污染298

B25 将建成环境作为物质与能量输入流的管理中转站进行设计:通过设计系统评估建成环境的输入、输出及其结果307

B26 通过设计保护不可再生能源与物质资源317

B27 建成环境的输出物管理以及与自然环境的整合设计:通过设计消除污染并形成良性的生态整合333

B28 对建成系统进行从源头到重新整合的全生命周期设计:通过设计推动其持续的再利用、循环利用和再整合351

B29 使用环境友好型的材料、家具、装置、设备,以及可持续再利用、循环或重新整合的产品进行设计:评估用于设计系统的不同材料的环境影响376

B30 通过设计减少生态系统及生物圈维护的使用及对共享的全球环境的影响(系统性的整合)407

B31 在全生命周期内对系统整体环境整合水平进行整体设计(产品、结构、基础设施)再评估411

C部分 相关思考413

C1 何为绿色美学414

C2 实践问题417

C3 生态设计的未来:作为人工-自然系统生物整合设计并行基础的修复设计427

C4 附录一 与全球环境问题相关的关键性国际发展事件年表435

C5 附录二 可持续发展438

C6 附录三 里约原则439

术语441

译后记47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