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信息与能量 人性中的逻辑与历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信息与能量 人性中的逻辑与历史](https://www.shukui.net/cover/5/34485395.jpg)
- 魏峰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ISBN:9787503554728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55页
- 文件大小:61MB
- 文件页数:376页
- 主题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信息与能量 人性中的逻辑与历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第一章 物质、能量与信息的统一性14
一、物质是能量与信息相统一的哲学范畴14
二、信息与能量16
三、时间与空间:物质波动的信息形式22
四、时间和空间:信息效应的两项指标24
五、世界的统一性在于能量与信息的统一性36
第二章 劳动启动了人类的心理活动和文化活动38
一、生物体内在的两个相辅相成的系统38
二、节能原则和等效原则41
三、劳动:一种特别的生物行为的出现43
四、劳动对类人猿器质方面的改造46
五、劳动对心理活动的促进52
六、社会文化的本质56
七、劳动创造了人文环境58
八、人文环境:全新的参照系统68
九、心理事实71
十、意识世界72
第三章 社会实践主体确立的标志——意识的诞生76
一、意识的本质76
二、意识的主要功能83
三、信息先导作用质的飞跃86
四、意识模型88
五、确认自我是意识建构的逻辑起点90
六、意识活动的能量基础92
七、时间—维性与形式运演95
八、意识:主体的信息效应100
九、意识的系统性101
第四章 情归何处——情感的社会化103
一、统一的社会情感参照系统的形成103
二、文化标志发展经历的两个阶段106
三、个体人格的形成107
四、情感社会化对婚姻制度的影响109
五、动物性的社会反弹现象111
六、社会对个体的制约113
第五章 社会实践的成果——个体人格的建构118
一、自我的本质118
二、自我意识的功能123
三、梦境与原型129
第六章 社会沟通的奥秘134
一、自我沟通134
二、社会沟通障碍存在的客观性140
三、沟通的本质142
四、宗教:虚拟的社会沟通方式145
五、语言沟通与概念沟通的区别及联系147
六、语言的认识与实践功能150
第七章 语言——社会信息沟通媒介152
一、语言和意识的关系152
二、语言的逻辑性165
第八章 均衡人与人之间能量交换的工具——货币178
一、货币:实体沟通工具178
二、货币成为显性的价值尺度181
三、货币实体性能与符号性能的分离184
四、价值与价格的分离186
五、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能量均衡的逻辑规则189
六、市场的进一步分离190
七、货币的局限性195
第九章 科学实践与艺术实践的差别199
一、主体性与客体性两种特质的确立方法199
二、主体性及客体性的差别200
三、纯粹艺术实践活动中主体性202
四、科学实践中的主体性205
五、科学实践和艺术实践的对立与统一212
第十章 社会博弈行为形成的客观基础213
一、三个不对称因素的客观存在213
二、中立价值215
三、中立价值产生的条件216
四、血缘关系向真正社会关系转变的奥秘218
五、两个层面信息——能量模型的对接220
六、博弈达成的条件220
七、公共权力的实质222
八、道德与法律相辅相成223
九、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差别224
十、产权效应225
十一、社会制度227
第十一章 中西社会传统博弈规则的确立程式及比较229
一、西方社会传统博弈规则的确立程式229
二、中国社会传统博弈规则的确立程式238
三、中西传统文化信息均衡点的比较250
四、野蛮与文明博弈制度的差别251
第十二章 社会实践的文化全息性255
一、人的孤独性——人的基本存在状态255
二、生产力——人的间接生存状态257
三、生产关系——人的直接生存状态259
四、生产方式的复杂性268
五、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及表现276
六、社会文化的全息性285
第十三章 求道与求义——人格拓展的两个向度291
一、社会实践291
二、超越自然:实践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296
三、认识:主体求道之路299
四、价值:主体求义之路308
五、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人类活动的道义原则317
第十四章 人类艰难的自我超越之路320
一、社会发展的规律性与主体选择性320
二、社会形态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326
三、社会发展的具体因素332
四、人的自由与必然的关系336
五、主体时空存在形式对客体时空形式的否定342
六、“全球问题”对人类的警示345
参考书目348
后记352